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材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0
0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意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多渠道学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共有课文26篇,七个练习和七篇习作,还有一篇《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个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准确认读214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单元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3课时
    课文      26课        78课时
    习作       7个        14课时
    练习       7个        28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材分析:
    本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关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即自主修改作文,二是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教学构想:
    先学习自主修改作文,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千百遍改出来的,进一步明白“推敲”、“锤炼”的意思。然后学习多种渠道学习语文,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在哪些地方、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语文,全班共同交流,然后通过观察书上的图片,进一步学习怎样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怎样自主修改作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学生试说句意.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课件出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2幅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 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小作者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逐句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想:他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 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5.你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修改符号:删除、插入、更换 、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怎样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1页的插图。

    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
    三、工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看了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你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四、课外延伸: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板书设计:

多渠道学语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怎样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 -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 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板书设计:

多渠道学语文

课后反思: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