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端午徐州行——徐海道署
徐州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中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徐州吸引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徐海道署就是徐州会战的指挥所,到了徐州,一定要来这里顶礼膜拜一番。虽知道它很是破烂,但真正走到它的眼前,心还是被狠狠地刺痛了。这样有着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建筑,现在居然沦落到如此境地......
徐海道署:位于徐州市区文亭街,亦称“道台衙门”,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徐州地区及民国时期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机关,徐海道为民国置,属江苏省,治铜山县,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十二县。民国时期及1949年后又作为高级军事机关驻地,台儿庄大战时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都曾驻于此。
徐海道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明清两代徐州地区最高行政机构的办公驻地。到了清末民初,徐海道署又成为徐海道最高行政机关驻地和著名的会议场所。
辛亥革命爆发,清将张勋兵败南京后退守徐州,把道台衙门作为自己的“大帅府”。1912年初,革命军北伐,张勋北撤,徐州于2月11日光复,第二天清帝就宣布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张勋率领“辫子军”卷土重来。他醉心于复辟清室,先后在徐州召开四次督军会议(即徐州会议)。张作霖、曹锟、冯国璋等13省军阀抵徐,张勋派绿呢大轿到车站迎接,包定徐州四大旅馆招待。会议在道台衙门大堂举行,军阀们一致推举张勋为13省区大盟主。从此张勋名声大噪,道台衙门每天车马喧哗,冠盖云集,种种倒退现象重演,直到1917年张勋北上复辟失败而告终。
张勋失败后,其驻徐州“辫子军”被收编,直系军阀陈调元、奉系军阀张宗昌和褚玉璞等先后占领徐州,将道台衙门作为办公处。
1928年4月,蒋介石和冯玉祥在此处结盟誓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是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部,司令官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徐州大会战其中包括著名的台儿庄大战。1937年月10中旬成立司令长官部,即设在徐州道台衙门内,当时旧道署内办公用房多是罗汉墙(上半截木雕花棂,下半截青砖砌成),便于采光通风。办公室后的大花园,占地不太多,但假山、亭池、布置得宜……李宗仁将军不摆架子,经常在司令部里接见民众代表、青年学生和中外记者,如《大公报》主编范长江、新华社汉口记者陆诒、新西兰韦尔根生女士和中国人民的朋友、英国记者爱泼斯坦等。1938年3月至5月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使徐州城为国内外瞩目的地方。
1938年5月19日-1945年8月15日,作为铜山县第一区(现徐州市区)被日伪析置徐州市,徐海道署作为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铜山县公署、徐州市公署这三个公署的共同办公地,大门悬挂上述三个牌子。1944年汪伪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宣布将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淮海省,郝鹏举任淮海省主席兼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945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汪伪维新政府的覆灭,伪淮海省寿终正寝。整个日伪时期一直在徐州道署办公。
抗战胜利后,顾祝同率部进驻徐州,在道台衙门设立徐州绥靖公署,顾祝同调走后,薛岳来任绥靖公署主任。徐州绥靖公署在道台衙门设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共有2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被绳之以法。
当时,国共双方在徐州都驻有重兵,为避免军事冲突,1946年初,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军事调停三人小组,曾在这个地方工作过,为了和平积极斡旋。1948年,这个院子成了国民政府徐州“剿总”司令部,淮海战役期间刘峙、杜聿明在这里指挥几十万军队同解放军进行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
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到徐州视察,曾在徐海道署的部队大院里短暂停留。
位于徐州市中心的省级保护文物道台衙门面临窘境,除衙门现存的5间大堂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外,其标志性组成部分衙门照壁更是凄凉,照壁一墙之隔建起的楼房令其失去了恢复原貌的空间。
整个长约30多米的照壁被一栋建筑物阻挡得严严实实,而建筑物距离照壁不到一米。与照壁另一面相对的是居民区,一些生活垃圾堆积在照壁边,壁上被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广告。徐州有关知情人士介绍,徐州道台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有建筑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等一应俱全。辛亥革命后张勋退守徐州时曾把道台衙门作为自己的“大帅府”。现存的遗迹只有部分大堂和照壁了。
现存的大堂位于文亭街北侧,整个建筑被铁栅栏围住,大门外立着一块“徐海道署”的碑,上书“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堂墙壁多处破损,门窗木结构也破烂不堪。大厅西墙上部出现一个数平方米的大洞,屋顶瓦片多处缺失,甚至出现一两处较大的破洞。透过大门缝隙能看到,里面堆满了杂物。
透过残破的墙角,还能看到当年的辉煌......
徐海道署因台儿庄大捷而“闻名世界”:抗战期间,李宗仁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指挥部就坐落在徐海道署(俗称“道台衙门”)。
1937年抗战爆发。年底,日寇占领南京、济南后,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临危受命,来徐州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于10月中旬成立司令长官部。长官部的牌子挂在西关段庄的司令部马号所在地,但办公机关实际设在道台衙门内。为保密起见,道台衙门的大门外挂牌“第五战区通讯处”。![]()
李宗仁将军生活俭朴、平易近人,经常在司令部里接见民众代表、青年学生和中外记者。当时旧道署办公用房多是上半部木雕花棂,下半部青砖砌成的罗汉墙,便于采光通风。办公室后的大花园,占地虽不太大,然而花木扶疏,景色宜人。1938年初,《长江日报》主编范长江、新华社驻汉口记者陆诒、新西兰的韦尔根生女士、英国记者爱泼斯坦等中外记者,臧克家等文艺界人士,黄炎培、顾孟余、梁漱溟、李公朴、冼星海等一批爱国知名人士都曾来到这里,与李宗仁见面会晤,有过关于抗战时局的长谈。
李宗仁以徐州为中心,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指挥几十万“杂牌”军队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两方相持了半年,有效阻止了日军西进中原的企图,为武汉会战争取了宝贵时间,主力部队能够突破包围圈,成为参加武汉会战的主力。
为稳定军心,李宗仁每天骑马巡街、态度从容,一时传为美谈。这半年间,共产党人郭子化、郭影秋等积极组织抗日统一战线,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全力配合正面抗战,成为国共合作的佳话。台儿庄战役中,张爱萍将军受周恩来委托,专程赶到徐州徐海道署会见李宗仁,转达了周恩来、叶剑英关于运动战和阵地战结合的建议。这半年间,各地的慰劳团体、中外记者冒着炮火深入前线慰问采访,给抗日将士以极大鼓舞,在范长江、郁达夫、臧克家、姚雪垠、陆诒、杜重远等当时来徐州采访的记者和作家笔下,多有记载报道。
徐州会战期间制订的重大作战计划和下达的作战命令,几乎都是在徐海道署完成的,而台儿庄战役大捷的消息,也是最先从徐海道署向海内外记者发布的。
徐州会战实际上由两大阶段构成,一是以台儿庄战役为核心的鲁南会战,这阶段中方取得了轰动中外的重大胜利;二是台儿庄大捷之后,日军以徐州为中心部署的徐州会战,涉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这一阶段中方被迫突围。其中,鲁南会战包括临沂保卫战、滕县保卫战、临城争夺战和台儿庄大捷等主要战役和战斗。
1938年3月至5月,台儿庄大战期间,徐州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就是从徐海道署发出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的消息。
台儿庄战役中,时任国民党军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武汉特邀周恩来和叶剑英商讨作战方针,周、叶建议采取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歼灭日军于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地区。还提出派新四军第4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军团,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牵制津浦线以南日军于淮河流域的方针。周恩来还派张爱萍以北路军代表的名义,专程前往徐州徐海道署会见李宗仁,提出该意见。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华北日伪当局派郝鹏为徐州专员,1943年,南京汪伪政权派郝鹏举来徐州成立伪淮海省,下辖苏北、皖北23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省会设在徐州。徐州百姓讽刺:走郝鹏,来郝鹏,多此一举。两个伪政权均设在道台衙门内,现存郝鹏举建的小洋楼。
1945年抗战胜利,顾祝同率部进驻徐州,并在道台衙门内设立徐州绥靖公署。当时,中国划出包括徐州在内的15个受降区,徐州受降仪式由绥靖公署主持。1947年,在包括徐州在内的10个城市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徐州审判战犯工作由徐州绥靖公署军法处负责,共有2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被绳之以法。可以说,徐海道署见证了徐州抗战的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徐州是所有举行受降审判的城市中唯一不是省会的城市,可见徐州的重要程度。
要不是看到了这块牌子,我真的认为自己找错了地方呢......
让我们看看这座建筑原先的辉煌吧......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6.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