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端午徐州行——徐州龟山景区·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
0
0
2016端午徐州行——徐州龟山景区·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在拟定徐州行程时,是没有这个计划行程的。没有想到到徐州看完龟山汉墓,旁边随意看了点石园,竟令人有意外惊喜。这里竟然是一所私人园林,为收藏家周庆明所有。



      2010年2月,龟山民间博物馆区的点石园艺术馆建成开园。该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龟山汉墓北侧,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点石园共陈列有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近2000件,藏品年代跨越2000余年,是徐州市点石园石刻艺术馆馆长周庆明的个人收藏。点石园依照皇家园林设计,随山就势,雄浑厚重,曲径通幽,宛自天开,加之潺潺流水环绕山体,令人心旷神怡。
        “点石”典出于旧题西汉彭城人刘向所撰《列仙传》卷四(另说典出于明代王世贞辑、汪云鹏校《列仙全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南昌人,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选拔为孝廉,拜为旌阳县令。有着施符作法的本领。饥年成灾,百姓交不起租税,真君就用灵丹点瓦片石块成黄金,让人悄悄地埋到县衙的菜园子里。然后把那些交不上租税的人集合起来,罚他们到县衙的菜园子里干活。这些百姓锄地得到金块,用来交上租税。结果旌阳的老百姓都能够安然生活。成语“点石成金”就据此而来。
     旧有“点石园”,清代康熙皇帝对此园十分赞赏,曾御笔为之题写匾额,表现出他作为一代明君关注民生疾苦、企盼百姓安居乐业的阔大襟怀。
      而今正值千载难逢的空前盛世,徐州圣旨博物馆馆长周庆明先生酷爱中华传统文化,殚毕生之精力,苦心孤诣搜求历代文臣武将、石雕造像,牌坊碑刻、石狮虎羊,砖雕景物、柱础门墙、抱柱楹联、匾额旌扬、圣旨诰封、补服袍裳,历尽艰辛,数千收藏。继圣旨博物馆盛名远播之后,周先生又筹巨资、鸠巧匠,重建“点石园”,为当今的太平盛世增添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 “点石园”取“点石成金”之意,也寓意园中的石刻文物具有独特、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点石园以石刻艺术为载体,集砖雕、木雕为一体,陈列有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2000余件,展现了中国“三刻”文化的发展史。



      “点石园”的大门庄重典雅,门楣上悬挂着康熙御笔亲题的金字匾额,两边的粉墙上镶嵌着梅兰竹菊的精致砖雕图案。

       一进大门,是一条窄窄的长廊,两侧是东西两进院落。高大威武的将军石像迎面屹立,威而不怒,拄剑端立,神态极为生动。精雕细刻的蟠龙碑帽、石羊、拴马桩安放两侧,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服。这是全国少有的大型石园。园里的许多石雕、木雕、砖雕藏品都非常罕见,从这些藏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古代工匠艺人的惊人智慧。可以说,有些藏品的雕刻技艺就像唐诗宋词一样精美,后人很难轻易超越。因为历史的厚重,似乎把一切的美都凝固了。



 



 



      东园是百狮苑,里面蹲坐着200余尊形态各异的辟邪石狮,造型古朴,疏密有致,耐人寻味;龙凤门上,刻着“渊深识鱼乐”、“树古多禽鸣”的对联,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的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所书。



      出得东园,跟着导游跨进了西园。哇塞,什么叫做别有洞天,真的是领会到了......

      园内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御碑林立,历史再现,楹联牌匾,追述渊远;小桥碧水,交相映辉,流泉飞瀑,娓娓倾泻;鱼戏鸟鸣,花木扶疏,景中有诗,诗中有画。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北方皇室园囿的庄严,乃南秀北雄风格完美结合之典范,且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苏北第一文化历史名园。





















       这间楼阁是主人为珍贵的石刻准备的“家”了。踏过地面上石嵌的迷宫图,走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一尊尊高大神奇的巨型石雕:有威风凛凛的神将、伟岸夸张的石羊、抽象韵味的虎豹、神态生动的狮象。登上二楼,集中陈列的各类匾额、木雕作品琳琅满目,每一块牌匾的金字背后都隐藏着值得探索和咀嚼的古老故事。一扇扇陈旧的窗棂门板,述说着过去的人情世故,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影像。绕出楼后,一泓碧水令人心旷神怡。
      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最重的一件有6米高、16吨重;主展厅内巨型石雕多,70吨重的汉白玉石羊、元代武将、麒麟石鼓、石虎、上马石……件件逼真生动、形态神奇。      

      古代墓葬神道旁常常放置一些石像,统称为“石像生”, 包括文武官员、马、虎、羊等,往往成对而设。其中文官称“文臣”,武将称“翁仲”,一般神道前还设有两根石望柱,而且顺序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石像生”是墓主身份的体现。

      点石园镇园之宝是这样一对明代的汉白玉石羊和石虎。点石园中的这一对石虎、石羊为封建帝王神道上放置的代表权力地位且可辟邪的神物。整体用珍贵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体形硕大,形态逼真,每件作品用重约7吨的原石雕刻而成,其造型生动、技艺娴熟,令人不忘,且封建帝王定制汉白玉为帝王专属,民间不准越制。目前类似汉白玉制作的石虎、石羊在同类馆园中尚未见到。少之又少,故而弥足珍贵、是镇园之宝,它们的发现与收藏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艺术、民族及古代雕塑艺术和美术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羊的背后是残缺的人像,也被称为“中国的维纳斯”......
      汉白玉石羊·明代:该馆藏明代石羊用一块汉白玉整体雕刻而成,体形硕大,重约7吨,其造型粗犷、大气,雕刻手法娴熟传神,令人过目不忘。汉白玉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色白纯洁,内含闪光晶体,给人一尘不染的严肃美,为古代皇家专用,石头本身没有语言,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但我们却发现这件石羊的雕刻娴熟、流畅、体态丰盈,加上石质本身微微透出的肉粉色,乍一看上去给人一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真实感。  这尊石羊双膝下跪,呈卧姿,羊有跪乳之恩,是一种非常感恩的动物,把这件石羊摆放在皇家的神道两侧,不仅起到守卫的作用,而且也表达了对皇室的感激之情。此外,石羊慈眉善目,象征吉祥,寓意忠孝,它被安置在陵墓石兽的行列同样也是为了辟邪,石羊的原形本来是一种叫做“獬豸”的独角神兽,这种神兽能辨别忠奸,其独角就是惩治邪恶的武器,凡邪恶之人见了它和它的独角无不望而却步,因为羊头上有角,所以羊的形象也被引申到辟邪的行列,组合进陵墓石兽的阵营。羊是阳的谐音,因此有“三羊开泰”之说,意在祝愿人们“洋洋如意”,“石”来运转。

      汉白玉石虎·明代:封建帝王陵前放置石虎是汉代以来的风俗,后逐步形成定制。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曾在《风俗通》里记载,石虎就是大陵寝前的石虎神,可以驱除威胁陵墓的妖邪鬼怪,保佑主人不受袭扰,此外还有义、忠、孝之意。爱国将士岳飞墓前便放置有石虎。这尊明代汉白玉石虎,它和石羊属同时同地从河北收集而来,由于当时它是卧在地上,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在外面,所以受风化的程度不同,但依然可以看出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石虎呈蹲状,昂首挺胸,作为百兽之王,相传能够压胜辟邪。石虎作为石兽之一,如同一名勇猛的“卫士”护卫着皇陵。此座石虎带底座为一石连做,呈蹲坐式,形体硕大、身躯饱满,四肢粗壮,胸脯宽厚,立耳、圆眼、隆鼻、阔嘴、方脸。石虎造型生动逼真,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手法,充分反映了石虎活跃威武的艺术形象。



      上马石......













      空心砖,参观汉墓时方知道,这样的砖是给女子用的,且有保温效果,冬暖夏凉哈......







      转过檐廊,走过似乎漂浮在水面的石板栈道,便可登上耸立在山岗之颠的双亭俯瞰环眺。园中独立的小山上亭阁高耸,一座精美玲珑的砖塔能引起人们崇敬神佛的圣洁感情。跨过石桥,迎面墙上镶嵌着工艺精湛的清代砖雕麒麟,给游客带来祝福和吉祥。而右首恭立的清代翁仲石像旁,一座镌刻着鲤鱼跃龙门图案的牌坊石门,预示着穿过这道门的莘莘学子一定会有风云际会的机缘和无比灿烂辉煌的前程。





      参观点石园,所到之处、所见之物,既有欣喜,也有忧虑。喜的是,丰富的藏品和富有创意的文化形式,吸引了广大游客的眼球,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忧的是,一些珍贵石刻藏品自出土以来,就曾在文革时期遭到过人为的破坏,对它们的保护和传承要颇费心力。

      右碑林中矗立着贝屭承载的帝王御碑、功德碑、题名碑、节孝碑、纪事碑及封疆大吏、状元翰林的书法碑刻等50余件,其中刘墉、林则徐、曾国藩、于右任等名家的碑刻作品尤其令人叹惊......
 



 

       瀑布一侧的“西楚潭影”是当代书法大家沈鹏为这一奇观所书。悬泉瀑布飞流直下,泠泠的水声和名家题刻会引起人们无限悠远的遐想......

 

      这尊一看就是清代晚期的雕刻,由于他的大辫子而永远定格......

      跨过小溪,张伯英题联的牌坊迎面矗立,那劲健有力的书法艺术,会激起我们对这位彭城派书法开山祖师的景仰之情。





       “点石园”的珍藏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束奇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古代工匠艺人独出心裁的神妙构思、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举重若轻的灵巧诀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神,令人深思、令人遐想,令人神往。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收藏石刻,就是收藏历史。把石头留住,就留住了自然遗产;把石刻留住,就留住了文化遗产,这是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为这位私人收藏家喝彩!

      周庆明:字亮公,号神农。祖居九里山下,自幼师从画家王仲博、黄龙、杨默诸先生研习书画,耳濡目染受益良多。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人事部艺木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中国当代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圣博书画研究院院长、彭城印社社长、徐州圣旨博物馆馆长。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0年江苏省授予“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6年中国国画家协会授予“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均作介绍。
著有《中国圣旨大观》、 《宦海遗珍》、 《茅村汉画》、《彭城石刻艺术作品集》、《南美掠影》等。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6.6.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