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清明·连云港——渔湾景区
来连云港之前,只知这里有花果山和李汝珍。做攻略的时后才发现,竟然还有渔湾这样一个知名景区。渔湾,顾名思义是渔船停泊的港湾。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渔湾风景区环境清幽、山水秀丽、民风古朴,尤以水景为特色,四季流水不断,瀑布垂挂,涧内潭、洞、汪、瀑、林,景景相连,闹中有静、静中有动,被誉为江苏的“九寨沟”、苏北的“张家界”。
渔湾风景区位于云台山南麓,是由两条大涧一道山梁组成,远在明朝时,便以独具一格的“水景”著称,被列为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称作“三潭汲浪”。主要景点有神鱼化龙雕塑、九孔桥、龙潭涧、龙祈洞、金鸡石、千年龟、老龙潭、上天梯、听瀑亭、藏龙洞、神仙崖、凤凰洞等。其中老龙潭瀑布为全省之最,落差达37.5米。
两百多年前,渔湾只是云台山脉延伸到大海中的一个岛,偶有渔船停泊。在明代《云台山志》中,“渔湾龙潭”是云台三十六景汲浪”的景致,因道路陡险而少人探及。随着该景区的不断开发,“老龙潭”的天造地设的无穷神韵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游览渔湾循“三潭、一洞、三汪”为主线。即三龙潭、二龙潭、老龙潭、藏龙洞、绿水汪、清水汪、黄水汪。其中以老龙潭最有神采,瀑布落差40多米,游人至此伸手可及。瀑布轰轰纷泻,飞珠溅玉。半山腰的藏龙洞是名副其实的水帘洞,参差怪石环绕洞门,洞口水帘倒挂,,水帘上折射着七彩霓虹,洞庭可容下20多人。大雨过后,水帘能把整个洞口遮蔽得严严实实,和《西游记》描写的水帘洞差不多。这个洞虽然不通东海龙宫,却可以从上口钻出去.继续往新的景点绿水汪前进。在临近洞口的“观虹台”上远眺,还可见到老龙潭瀑布折射的巨大彩虹,景色十分壮观。徐州诗人徐书信先生赋诗《七绝·渔湾观瀑》赞曰:涓涓细水出云台,滴翠渔湾聚俊才。汇集山中化成瀑,如链如幔过桥来。
景区的外围是这样一个大广场,名叫“龙腾海啸广场”,供当地居民休闲娱乐......
神鱼化龙铜制雕塑:神鱼化龙铜制雕塑被誉为“天下第一龙首”,整个雕塑高8.2米,龙首高达3.5米,讲述了古时东海有大鱼化身成龙的故事。我国古代《长安谣》中记载了神鱼化龙的传说,而这座雕塑的整体造型取自汉代古墓出土的神鱼化龙玉雕的造型。据介绍,神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相传最早出现在连云港的商代晚期,而"东海大鱼化龙"的故事就是出自渔湾。
终于看到景区大门了。本以为渔湾是一处海湾,没想到竟然是一座小山呢......
连云港渔湾风景区是连云港旅游景点中“水景”的代表,位于云台山南麓,是全国著名的连云港旅游景点——花果山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渔湾,清初在海中,为渔人揽舟避风之处。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涧景观独特,涧中流泉飞瀑,怪石兀立,峡谷幽深,云雾缭绕。自然风景区内胜景颇多,有明朝顾乾描写的云台三十六景中的“三潭汲浪”,有传说中三龙戏水的老龙潭、二龙潭、三龙潭、龙王三太子睡觉的上下龙床,藏身的水帘洞,绝壁相映的神仙崖,还有灵气十足的小瀛州等景点。诗人徐书信《渔湾观瀑》赞曰:涓涓细水出云台,滴翠渔湾聚俊才。汇集山中化成瀑,如链如幔过桥来。
渔湾风景区最为奇特的是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春夏秋冬瀑布垂挂、涧内潭、洞、汪、瀑、林、景景相连;其中老龙潭瀑布为全省之最,落差达四十米。渔湾与小蓬莱同样具有仙气。这里以瀑布、峭壁、怪石叠化而成,自然景观十分美。因其自然纯净,淳朴险峻而被游人称誉为“江苏的张家界”。两百多年前,渔湾只是云台山脉延伸到大海中的一个岛,偶有渔船停泊。在明代《云台山志》中,“渔湾龙潭”是云台三十六景汲浪”的景致,因道路陡险而少人探及。
在清朝初年时,渔湾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不仅聚居着世代捕鱼的渔户,更是过往船只抛锚、避风和加水添粮的好地方,故取名为渔湾!因1668年7月25日发生8.5级地震,地壳发生变动,使海岸线向后推移15公里,故现在形成为天然的瀑布群,及自然形成三个龙潭,更因此处环境清幽、民风纯朴,使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其中的许多景色描写都是以此为依托!
九孔桥:相传古时候渔湾还在海中时,九条山涧在此汇聚流向大海,因此在这里建的这座桥叫九孔桥。该桥由九个桥孔构成,护桥栏杆被雕成盘龙石柱的样子,而龙嘴相对喷出水柱形成一道水廊。
进入山谷,首先会碰到三龙潭,潭水清澈,游鱼可数,旁边巨石斜立如棚,岌岌可危,令人不敢近前。雨季涧水湍流入潭,犹如一幅宽宽的银幕。沿山间石板小路上溯,但见怪石无数,虽都被涧水冲刷得圆润异常,但却各具形态,排列有致。至二龙潭,潭水面积较大,水寒彻骨。再继续向上,两岸山崖笔立,人行如在狭巷中。几经曲折,便可看到飞流直下的老龙潭瀑布,潭水暗蓝,深不见底,水沫横溅,若雾若烟。这里除来路外,三面都是峭壁,是一个无路可行的死胡同,所以过去所有的文字记载都是到此为止......
龙潭涧:经过九孔桥,进入的这条山涧叫龙潭涧。它主要有三龙潭、二龙潭和老龙潭组成。
三龙潭:进入山谷,首先碰到的是三龙潭,潭水清澈,游鱼可数,旁边巨石斜立如棚,岌岌可危,令人不敢近前。三龙潭是大涧最下面的一个潭,瀑布高达20多米。在明朝就有记载,明朝顾乾的《云台山志》中就把三龙潭喻为“三潭汲浪”成为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
三龙潭飞瀑凌空,漱玉喷珠,留下了“暗草无春秋,岩花自开花”佳句。瀑布在岩壁上形成浪花,整个岩壁如漫天飞雪一般。因此,清末海州翰林姚士璋在西面的岩壁上题刻“飞雪”二字。雨季时大水蜂涌而下,光滑闪亮,犹如一道巨大的银幕横在游客面前,正在有声有色地述说着渔湾的古往今来。
过去三龙潭上有一块招头崖,飞流从崖上洒落,形成一道水帘,挂在潭水中间。1985年夏一个暴风雨的深夜,巨雷把招头崖轰倒,破碎的石块填满了大半个深潭,传说是潭里的小龙触犯天条,遭了雷击。
三潭汲浪:渔湾在云台山三十六景中叫做“三潭汲浪”。进入山谷,首先碰到的是三龙潭,潭水清澈,游鱼可数,旁边巨石斜立如棚,岌岌可危,令人不敢近前。雨季涧水湍流入潭,犹如一幅宽宽的银幕。沿山间石板小路上溯,但见怪石无数,虽都被涧水冲刷得圆润异常,但却各具形态,排列有致。至二龙潭,潭水面积较大,水寒彻骨。再继续向上,两岸山崖笔立,人行如在狭巷中。几经曲折,便可看到飞流直下的老龙潭瀑布,潭水暗蓝,深不见底,水沫横溅,若雾若烟。这时除来路外,三面都是峭壁,是一个无路可行的死胡同,所以过去所有的文字记载都是到此为止。
二龙潭:从三龙潭直上约30米就到了二龙潭。如果说三龙潭是渔湾的门户,这二龙潭就可以比喻为渔湾的咽喉了。二龙潭一带山势较为平缓修长,涧水蜿蜒流淌。这里潭水面积较大,水寒彻骨。传说二龙潭深不见底,潭底有一个石洞直通东海龙宫。小白龙探母的传说就是以此为背景。二龙潭的景色,与气候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反差也特别的大。风和日丽的时候,两岸悬崖上杂花生树,百鸟齐鸣。
龙棋洞......
一线天......
千年龟......
老龙潭:相传老龙潭是老龙王居住的地方,龙潭上方瀑布飞流直下,瀑布落差37.5米,是江苏省最高的瀑布。老龙潭三面峭壁,似刀削斧劈。瀑布轰轰纷泻,潭水暗蓝,深不见底,水沫横溅,若雾若烟。
看台窄小,无法取景,却发现自拍的效果不错呢!
上天梯:从西侧的石阶向上,是游览渔湾景区最耗费体力的景观——上天梯。共分99级和66级台阶二段。其中66级台阶坡度最大最陡。
闻瀑亭:走完上天梯,来到闻瀑亭,游客可以好好地在此小憩一会。侧耳聆听飞瀑拍打到岩石上发出的天籁之音,感受自然之美。
上下龙床:经过闻瀑亭,是渔湾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上下龙床。上面刻的是一个“龙”字,旁边的另一块石头上是反刻的“龙”字。这是颜体草书的龙字,也是目前颜体草书石刻中最大的龙字。龙字似一条游龙盘卧在洁白如玉的大石上面。
据说上下龙床是龙王和龙子龙孙睡觉嬉耍的地方,民间有谚语:“龙床睡一睡,能活两百岁”。
龙井:龙井水“清可洁肠肺,甘宜泽毛发”。传说渔湾的“龙井”直通大海,龙潭涧里的龙子龙孙们想要回老家看看,不用腾云驾雾,往井里一钻就到了。井里全是海水,又咸又涩,善良的老龙怕惊吓了黎民百姓,就封死了海眼,不准小龙们从此地经过,年深岁久井水变得十分甘甜。
要说这龙井里的山泉却非同凡响,它来源于雨水,经过长时间的沙滤而成,清澈甘冽,口感纯正,无污染;在渗透过程中,携带来百草的精华,有益健康;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水质醇厚,用它泡云台山的云雾茶,味香浓郁,茶色清明,相得益彰。
一块近似正方体的石块,好像一颗色子遗落在这山林里。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藏龙洞:藏龙洞内寒气逼人,凉风飒飒,能容下近百人。传说是龙王三太子为躲避天庭惩罚的藏身之地。瀑布像一幔水帘将洞口遮挡。洞顶仅能容一人进出,而洞内能容纳数十人。进入洞内,一线阳光从洞顶透过,犹如天眼,似在寻找躲在里面的龙王三太子。
这里有块试剑石,但比起其他景区的类似景观,相差甚远......
绿水汪:藏龙洞外深潭,因为周围草木葱茏,把一潭清水映的碧绿,似颜料染成一般,故得名绿水汪。
再往上,无路可走了。开始扭头下山......
下山的时候,我们来到的人迹稀少的神仙崖。神仙崖的位置很奇特,它在山凹里面,崖头就像嘴里伸出的舌头,人站在上面就会被整座的山环抱。清静幽雅的神仙洞在崖头的旁边,洞里干净整洁,仿佛神仙天天都会回来休息。茶亭的旁边有一索道,你要是不想走了,可以很刺激的滑下去并且顺便欣赏石林的错落有致、小瀛洲的秀丽、曲水石刻的精美、晶莹剔透的珍珠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