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水头古厝群·风狮爷文物坊

$
0
0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水头古厝群·风狮爷文物坊
       在得月楼的边上,有这样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物,它就是风狮爷文物坊。其实漫步在金门,你可以随处看到在村落的入口处、村庙周围、民宅旁边,或是水池旁侧,都放置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雕塑,它们是金门人的守护神风狮爷。它的作用是镇风辟邪、保宅安民。 
       风狮爷是强风肆虐下的产物。镇风止煞的风狮爷的诞生,其实和历史上金门的战祸有关。元代时金门设置盐场,砍伐林木作煎盐的燃料,减少林木数量;后来沿海盗匪倭寇横行,打劫之后常放火烧林;而明末郑成功的反清复明以金门作根据地,更大量采伐林木制作战船,水土更受到浩劫。海岛没有了林木挡风,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金门正处于台湾海峡西岸季风盛行带,夹在大陆与台湾的高山之间,形成强烈的“走廊风”,而岛上又无高山屏障,造成强风肆虐,无疑是雪上加霜。风沙蔽天的恶劣环境,使得居民们将老家漳、泉一带以狮像辟邪的习俗引入,遂在康熙之后在村落设置风狮爷。
       “浯州陶艺坊”是金门风狮爷艺术化的创始者被称为金门风伯传人的陶艺家王明宗陶艺的业工坊,以高梁秆燃烧成『湿釉』,每尊作品气势磅礡浑厚,浑然天成。浯州陶艺坊所创作风狮爷造型最多,俨然成为风狮爷文物馆。 
       王明宗是金门第一个运用柴窑和金门当地的陶土烧制陶土风狮爷的陶艺家。他的作品典雅、古朴,曾在北京、厦门等地展出。使大陆人民更为深刻的了解到金门独有的风狮爷文化。 

       风狮爷: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日本、琉球称“シーサー”,是福建省的一种汉族民间风俗。金门、琉球群岛等地设立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寄托了汉族民间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福建南部风季长,风速高,其中金门一年中东北风长达九个月,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这半年的平均风速高达每秒四米以上。古代金门植被丰富,由地方志可知有四大林区,分别是双乳山林区、丰莲林区、鹊山林区、太武山林区,但自中国元朝以来,因为大量砍伐森林,来发展盐业,到了明朝,中国沿海的海盗侵扰,金门又正值要冲,常遭到倭寇纵火烧林;郑成功抵达金门之后,砍林造舰,实施坚壁清野战术,种种因素致使金门植被遭受破坏,风害更加强烈,福建其他地区也受影响。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风害,设立了风狮爷来镇风止煞。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进驻金门,开始大量植林,风害始得改善。
       风狮爷的造型主要有立姿、蹲踞两种,立姿在比例上四肢显得细小,高度有高达385厘米(安岐村风狮爷),最小有东珩风狮爷—22厘米,刻工技巧粗糙细致不一,主要在脸部表情,一般为圆眼凸出,狮鼻头宽阔,呲咧大嘴,或露出牙齿。表情有凶悍、露齿含笑,也有狰狞像,或一脸稚气背部有的不作雕饰,有的在背部刻出中线,雕出整齐的鬃毛,尾巴上卷贴于背部,也有仰天咆啸、欲扑向前、扭头转身等生动的动作。
       风狮爷多为石雕,其造型尊尊不同,各有特色,往往随雕刻者意之所至,自由发挥而创作。就整体而言,风狮爷雕刻的精华在头部,尤其脸部。较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圆眼凸出,鼾头宽阔,大嘴龇咧,甚至与头等宽,露出尖锐牙齿,有的嘴角夸大成二凹洞。雕刻上,有的精雕细刻,神态逼真;有的简单勾勒,粗糙象意。形体上,有的庞然高大,如金门琼林村北侧的风狮爷高达189厘米;有的娇小玲珑,如金门青屿风狮爷仅42厘米。风狮爷一般不上色,但也有上红、黄彩色的,这在晋江、石狮沿海和金门、台湾很常见。风狮爷一般为单只,但也有双只的。两狮以“雌雄狮”、“母子狮”为多,个别有“父子狮”。如石狮宝盖镇玉浦村就有一对一大一小,上了红、黄两种颜色的“父子狮”。
       屋顶风狮爷:屋顶风狮爷是因为设立在居家的屋顶上而得名,其造型在狮背上有骑有一名武士,弯弓拉箭。在连横《台湾通史.风俗志》曾有一段记载:“屋之上或立土偶,骑马弯弓,状甚威猛,是为蚩尤,谓可厌胜。”另外《新金门志》也有“人家屋上,每见有陶质瓦兽,作狮子张口状,亦有作擐甲奖军状,名曰蚩尤。”这样的一段话。又有人说是狮背上的武士是由封神榜中的申公豹或黄飞虎演变而来。因为旧时屋顶多覆有瓦片,故屋顶风狮爷又称瓦将军,又有人称之为镇邪(煞)将军。屋顶风狮爷的材质有陶塑、石雕、泥制,位于屋顶、屋脊、甚至嵌入墙壁,位在屋顶的以放在正厅的中脊上最多,除了背上坐有武士型的之外,也有单狮型。在台南亦可见屋顶风狮爷。
       村落风狮爷:村落风狮爷多坐落在村庄四周的风口,其防护范围以整个村落为主,为整个村落共有,属公设性质,为一般传统的风狮爷。台湾现存的约有六十八尊。典型的村落风狮爷设立于村落四隅,例如金门阳宅村的村落风狮爷,村落风爷狮的设立位置是在村落的当风路口,故多面朝东北东至北方。金门大部分的村落仅有三座、两座或一座风狮爷,是否因为年代久远而倾圮已不可考。村落风狮爷的材料有石制、水泥、黏土和砖石等。石材为多数,有花岗石、泉州白石,青草石。东珩风狮爷是水泥模型狮,也是最小的风狮爷。泥制风狮爷的做法是黏土涂灰泥,砖石则是外敷白灰。
       另有“围墙风狮爷”,有石雕的,也有“瓦将军”,置于屋顶上或围墙上,防护范围为一户人家,为私人所拥有,属私设性质。还有的置于自家大门口。
       风狮爷的作用:1、镇风煞:设立时间已不可考,相传自清初金门居民就有设置辟邪物镇风止煞的情形,后来演变出狮子的造型。2、祭煞:金门自古的天灾人祸不断,常有传出有妖魔鬼怪作祟,居民认为设风狮爷能镇压厉鬼,防止妖魔作祟。3、克制蚁害:白蚁可藉风力传播,金门居民也靠着风狮爷的信仰来祈求蚁害的减少。4、护风水与破解村落犯冲:吕厝风狮爷,金门著名的陈祯墓自建立以来,面向的吕厝村即祸事不断,吕厝村的居民于是设立了的风狮爷,面向陈祯墓,用来破解风水。刘澳风狮爷:刘澳村设立风狮爷,是用来镇水箭,防止水鬼作祟,保住钱财不被水带走。山后风狮爷:位于山后村,风狮爷面西方,破解地势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风水。田墩风狮爷:田墩村设立风狮爷镇吴坑的庙冲。
       风狮爷的安置:需要由法师举行仪式,并利用白公鸡开光,开光后的白公鸡被放生,即使到田中食用作物,农民也不可将之驱离或伤害,但各村习俗不同,有些村庄会将开光后的白公鸡活埋于风狮爷下。倒立的风狮爷不能随意立起,需择日择时,请法师依一定仪式安置,因此小古岗、东溪、顶兰仍有倒立的风狮爷。
       祭祠:金门许多村庄在风狮爷生日或庙会要举行祭祠,在风狮爷面前作醮演酬神戏。贡品有三牲、金帛、红布、金花(春花),法师念咒,敬三献酒,将红布绑在狮身上, 给风狮爷穿上披肩是谢恩的方式。农历二、三月,包菜粿拜家中祖先和神明,祭毕取一两个站在中庭把菜粿由门墙上方抛到屋外让猫狗捡食,再将拜过祖先的菜粿拜风狮爷,塞一个在狮口中,或留一两个在地上不带回,又称塞虎口,显示民众对风狮爷有像对虎一般的敬畏之心。由现代福建人民对风狮爷的祈语可看出,风狮爷已由镇风止煞转为无所不能的万能神,福建人会向风狮爷祈求阖家平安、事业顺遂、作物丰收。
       琉球狮子或冲绳狮子:琉球国时代由中国明朝移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传到冲绳,冲绳名称的“シーサー”是由琉球语冲绳方言发音的“狮子”而来。《球阳》记载,尚贞王时代的东风平郡富盛村屡次遭受火灾,当地士族蔡应瑞(大田亲云上献臣)提出设置面向八濑岳的屋顶狮子像作防火的风水用途 。“シーサー”原本只设立单体,但是受到石狮子影响,也有成对的“シーサー”,开口闭口各一的造型则受到日本本土狛犬的影响。由于琉球王国时代对住宅建筑形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只有士族的住宅屋顶可用瓦葺,平民住宅屋顶只能用茅葺,因此狮子像初期只设立在寺社、城门、御岳、上级士族宅第、贵族的墓陵、村落的出入口等处,因此当时只有士族屋顶才可设置风狮爷。至琉球国灭亡并入日本、明治时代废藩置县后,一般平民住宅才可使用瓦葺,民宅的屋顶也才开始设置“シーサー”,这段时间也是当地设置风狮爷的全盛时期。材质基本上以石材、陶器、灰泥、漆器为主,近几年也出现水泥、青铜制品。
       道教意蕴:风狮爷属泉州道教风俗。泉州道教的堪舆家认为,“甲卯风为风水之大忌”。而风狮爷是一种狮面人身的图腾,拥有万兽之王——狮子的武勇,又具有风伯的神威(“风狮”与泉音“风师”同音,风师是泉州市汉族民间对风神的尊称,又叫“风伯”),在人们心目中,它具有“镇风止煞、祈祥求福”的法力,因此视之为神,尊之为爷,故刻“石头风狮”以镇风。
       金门风狮爷:风狮爷习俗在金门县也很流行,现尚留存64尊,分布在49个村落里:金沙镇39尊、金湖镇12尊、金宁乡8尊、金城镇5尊。目前金门历史最长的风狮爷产于清代。按新近金门出版的《风狮爷千秋》的最新研究成果,遍布金门全岛的风狮爷崇拜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兴盛的。当时金门几经战乱后,全岛沙漠化十分严重,风沙四起。村民们就在村庄外挡风的位置树立风狮爷崇拜祈祝。一般认为,金门风狮爷根在泉州。金门的居民大部分是从泉州等闽南地区搬迁过丢的,他们把九日山祈风文化和风狮爷信仰带到金门,并逐渐形成了当地的风狮爷崇拜祈祝习俗。延福寺遗址出土的曲坐直立型风狮爷,与金门的风狮爷属同一种类,为这一说法提供了证据。同同时,专家也认为,安海霁云殿那两头颇似金门风狮爷的石狮,应与金门的风狮爷颇有渊源。
  风狮爷绝对是金门最具常民文化的代表象征,其中又可简单区分为村落风狮爷、镶壁风狮爷(或有人称墙垣石狮爷),喜欢寻找风狮爷的朋友,还会把屋瓦上的瓦将军一并归纳入这种饶富人文风情且趣味十足的特色旅程中。 先民初抵金门之际,全岛还是森林密布的绿意盎然,但自从被郑成功选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后,岛上大树都逃不过被砍伐做为船舰的厄运,树木没了,只剩黄土遍地、童山濯濯,东北季风肆虐的季节,尘土飞扬、冷透筋骨,居民于是请来了可以镇风辟邪驱煞的风狮爷,守在面向东北方的村落出入口,成为金门独一无二的常民信仰表征。村落风狮爷分布在金门各乡镇村落间,以东北端的金沙镇数量最多、密度最高,东南端的金城镇相对较少,多数村落立有1尊风狮爷,有些村落多达4座风狮爷;令人玩味的是,只有一水之隔的烈屿(小金门)却以风鸡镇风,风狮爷相当少见。
       每一尊风狮爷的造型各不相同,蹲坐、站立、蜷伏、仆卧,它们负责抵挡凶煞的入侵,也负责庇佑村民的安宁。  
       文物坊里有陶土、彩釉、仿铜、仿石雕等不同质地的风狮爷。小到挂饰、笔筒、象棋、名片夹,大到陈设品。传统的、拟人化的或卡通化的风狮爷琳琅满目、造型生动活泼、色泽光鲜亮丽。从这些精美绝伦的风狮爷形象中,我们也看出时代虽已变迁,但中国传统信仰的意识已深植金门人心。 
       陶艺家王明宗把风狮爷的含义归结为:平安、招财、加官、有求必应! 手持令印的祈福风狮爷、手捧铜钱的招财风狮爷、怀抱彩球有求必应的风狮爷。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门传统风狮爷文化从镇风、止煞、辟邪,再到祈福、求子、招财,风狮爷已经深深融入金门人民的日常生活。人们赋予了它一切美好的希望与祝愿,成为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信仰。 

       “毛泽东奶茶”“蒋介石特调”这两款饮料是对大陆民众的杀手锏了吧!任谁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喝一杯的。80元新台币就这样出手了,味道嘛,其实没什么特别......



 

       大幅的广告,怎不吸引人?!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16.2.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