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太武山

$
0
0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太武山
       金门太武山又称北太武,漳州的太武山又称南太武,两座太武山隔海相望,互为犄角。太武山,又名仙山、北太武山,在金门岛中部,为岛上最高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247米。有海印寺、成功洞、太武岩、蘸月池、眠云石、一览亭和地下剧场等景致。不过,金门的太武山还在军管状态,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上山的,务必要在18:00前返回,否则国军阿兵哥不会特别高兴。


       这条小径很有意境。一边是军事禁区;另一边是纪念烈士的庙宇。为了防止游客善意误闯,国军细心地将矮墙涂成迷彩色。 















 










 

       此处高约海拔250公尺,极目远眺,金门东南角海岸景观,一览无余......



















 

       远眺山巅的海印寺。海印寺又名太武岩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1960年重修。寺周岩石峻拔,林木葱郁。寺院建筑精巧美丽,右侧有一石门,上题“海山第一”四字,寺后有首任住持美发上人坐化之处。寺内原祀乐山通远仙翁,现供奉如来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为当地佛教胜地,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人潮如涌。
海印寺在太武山两最高峰间凹地,原名为太武岩寺,始建于宋度宗咸淳年间,是一创建达八百多年的古刹,经过几次重修,于民国47年「八二三炮战」时遭炮火毁坏,民国49年由国军重建至今。
















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顶,这四字是金门军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兴亭及太武亭,岭东有蒋纬国提款之「梅园」,植梅百株藉以增色。碑石高约4丈、宽约2丈。是民国41年先总统 蒋公巡视金门时所提颁,取意惕励全体同胞记取历史教训。开创中兴复国的契机。












       成功洞为山顶的天然岩洞,深约30米,高4米,宽6米,洞内有石桌、石椅。相传郑成功经营金门基地时,常在此观兵书,或与幕僚下棋,因此又称“明延平郡王观兵弈棋处”。



































































































































   想当年,郑成功高擎反清复明大旗,从金厦海域挥师东进,驱逐荷夷,扬我国威,是何等豪气干云!只是别忘了,国姓爷军队的身后是数不清的清兵铁骑,而这支铁骑国姓爷是万万打不过的——这就是民族英雄诞生的真实背景,只有屈辱的国度才有这种巧合。然后,郑成功英年早逝,他苦命的儿子郑经子承父业,开始大批移民台湾,艰难地垦荒固防,结果还是被清廷所灭。此一时彼一时,转瞬来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当更加骁勇的英夷取代荷夷出现在清兵面前时,清兵二话不说就败下阵来。厦门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迫“五口通商”了,160年前,厦门就走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泪奔!
    或许又是巧合,国姓爷观兵弈棋处不远的地方,就是民国54年的“总统训示”,文字都刻在石头上。不同的是,“总统训示”是要求国军精诚奋发、一心拼力、哀兵敢死,才能早日“光复大陆”。向谁“光复”?当然是共军,共军是谁?当然是中国人了。历史往往就这么往复轮回,世人不必太过当真,但有一点必须谨记:如果一个民族不能戮力同心,就离诞生民族英雄不远了!



 
 
太武山,又名仙山、北太武山,在金门岛中部,为岛上最高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247米。有海印寺、成功洞、太武岩、蘸月池、眠云石、一览亭和地下剧场等景致。太武山是金门地区最高的地方,海拔约二百五十公尺,位于金门岛东侧,掌握地理军事要冲。太武山上有两处著名景点,一是东麓的海印寺,一是西麓的忠烈祠;海印寺建于明朝,寺前有“毋忘在莒”勒石,风光明媚;忠烈祠建于1953年,立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在金门各个战役丧生的将士都葬在此地,并有祠堂祭祀。太武山另规划有太武公园,园内拱形石桥下,水流清澈,两旁的杜鹃、樱花夹道,是健行的好地点。
 
 
山巅的海印寺又名太武岩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1960年重修。寺周岩石峻拔,林木葱郁。寺院建筑精巧美丽,右侧有一石门,上题“海山第一”四字,寺后有首任住持美发上人坐化之处。寺内原祀乐山通远仙翁,现供奉如来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为当地佛教胜地,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人潮如涌。成功洞为山顶的天然岩洞,深约30米,高4米,宽6米,洞内有石桌、石椅。相传郑成功经营金门基地时,常在此观兵书,或与幕僚下棋,因此又称“明延平郡王观兵弈棋处”。
 
象征

毋忘在莒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顶,这四字是金门军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兴亭及太武亭,岭东有蒋纬国提款之「梅园」,植梅百株藉以增色。碑石高约4丈、宽约2丈。是民国41年先总统蒋公巡视金门时所提颁,取意惕励全体同胞记取历史教训。开创中兴复国的契机。海印寺海印寺在太武山两最高峰间凹地,原名为太武岩寺,始建于宋度宗咸淳年间,是一创建达八百多年的古刹,经过几次重修,于民国47年「八二三炮战」时遭炮火毁坏,民国49年由国军重建至今。位于山腹的地下剧场名擎天厅,1962年开始建造,长50米,宽18米,高11米,内设电影院,可容千余人。登一览亭可凭眺大陆风光。有盘山公路直达山顶。

 

 
    金厦两岛自古同属泉州府同安县,本就同根同源,不分彼此。气候地理方面也没有差别,并且还互有关联,互有荫庇。
每年夏秋季,厦门总要面临台风袭击,次数多寡而已,无法避免。众所周知,台风登陆时破坏力惊人,但登陆后能量随即减弱,因此首次登陆地承受的打击最大。在台风季,台湾和金门这一大一小、一远一近两个岛,就像防弹衣一般,在海上为厦门抵挡住台风的第一波攻势。许多台风看似来势汹汹,横扫台湾,越过海峡,直奔厦门而来,但此时的厦门已是再次登陆地,所受伤害的程度和前者是大有差别的。所以,假如没有台澎金马“挺身而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时,每一记都是重拳。
经常有厦门市民戏谑称,自从鼓浪屿上高高矗立起郑成功的巨型雕塑后,台风因为慑于延平王虎威,不敢轻易犯境了。其实,真正庇护厦门的,可能真的与国姓爷并无太大关系。
 冬天则相反,厦门成了金门的防弹衣。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吹响号角,东移南下,势如破竹。但是一路上千山阻隔,高楼林立,到了海峡西岸,寒潮已成强弩之末,无法与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抗衡了。这其中,应该也有厦门的一份贡献吧。于是,台澎金马这才能游离在寒潮势力范围之外,年年和煦如春,四季瓜果飘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