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莒光楼

$
0
0
2016年春节台湾金门游——莒光楼

       站在金门大名鼎鼎的莒光楼前。这座建筑小小的,也没有什么历史。对于见惯宏伟庞大建筑群的大陆游客来说,它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它的地理位置——台湾掌控下的福建金门。在楼里参观,宅宅的楼道基本错不开身,这座小楼如果是在大陆,我想,大约我会与其擦身而过的......

       载着我们的旅行大巴停在了广场下的停车区域,导游告诉我们进门的标志性建筑物——莒光楼到了......
       主要是拍摄停车告示牌,熟悉又陌生的繁体字啊......
       是和平鸽吗?
       沿着大楼梯向上,就到了莒光楼前宽广平坦的广场......
  
       金门人说“没到过莒光楼,别夸说到过金门”;五十多年来,莒光楼常是金门邮票和风景明信片的主题,莒光楼也成为金门的象征。1992年11月7日金门解除军管后,成为观光游览胜地。
       由於莒光楼作为战地金门的精神象徵,也是国共对峙、全球东西阵营冷战对峙的地标,在1959~1964年间,四度被中华民国邮政总局做为邮票的主题,发行图版设计五十一种,总发行量达一千两百万套,遍及国内外,当时金门的最佳代言人非莒光楼莫属。莒光楼随着邮票传布全球,驰名国内外,更是许多国内外宾客访金的第一站,与“毋忘在莒”勒石同样成为战地金门着名的地标性建筑。

       莒光楼前的两门大炮是很有历史的文物......

 














 




 









 


 

       莒光楼位于金城镇莒光湖旁,建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由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由名建筑师沈学海设计,国军工兵將士施工。莒光楼仿北京故宫角楼建造,是金门的一座古城堡式的地标性建筑。

       楼名莒光,取自 “勿忘在莒” 和“光复大陆 ”之意, 扁额上“莒光楼”三字是由一名战士賴生明所題(昔日参战有功人员)。

   莒光楼是一座钢筋砼结构的仿古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屋顶为硬山搁檩。外观雄伟、气宇非凡。莒光楼将传統城樓放在現代建筑的基座之上,對称的十字脊屋頂形式,適合居中登高眺望。

    莒光楼的大门按宫殿大门设计,朱红门上钉有九行门钉。

    莒光楼用以表彰当兵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神,为金门战地精神的象征。

   “莒光楼”楼内规划为展示馆,楼内有多媒体简介金门现状、金门建设成果图片、金门观光资源介绍与历史文物等。一楼的浯岛風情,介紹金门独特的風俗民情、丰富的文化資產、各項地方美食及特產,還有多媒体查詢,让您更认识金门。二楼的得意金门,介紹金门的地質地形、景觀,還有各項動、植物資源,以及令金门生机蓬勃、丰富的自然特色。三楼的戰地金门,介紹金门的战爭史、战爭記忆,對金门战地空間的形成,有生動的說明。

    莒光楼背山面海,登临莒光楼顶楼,視野广阔,可观看全城景观及小金门海域,一览后浦全景、浯江海潮,远可眺望烈屿风光与大陆山河。

莒光樓前方的紅樹林,冬天有一百多种大陸飛來的候鸟,是赏鸟的保护區。莒光楼旁为金门五湖之一的莒光湖,岸边种满木麻黄及相思树,景色怡人。(参观当天,浓见度低,运晀效果差)。兩尊漆黑古砲矗立莒光樓前,,左為清乾隆年間铸製的鋅質古砲,右為鄭成功昔日督訓海軍所用的礼砲。这两尊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炮,流露著幽幽古意,为壮丽的莒光楼增添不少战地气息。

    参观完莒光楼准备上车时,看到楼前的马路旁摆设了几尊石人和动物塑像。

 导游介绍说,当年大陸炮击金门时,莒光楼从来没有被炮击过。也许是大陸是有意保护这座仿古建筑!

莒光楼:莒光楼,位在金城镇西南,下临莒光湖,背拥丰莲山余脉,面浯江溪出海口,外联建功屿,占地两千余坪,风景秀丽。游客登临顶楼,近可一览後浦 (金城市区) 全景、浯江海潮,远可眺望建功屿、烈屿风光及大陆山河。
莒光楼的造型概念,源自於古典建筑的做法,但具新意的比例调整与形式转化,使得整座建筑呈现雄浑的气势。
莒光楼作为战地精神的象徵,继承了南京《首都计划》的中国固有形式,转化了传统城墙城市的角楼建筑,让这栋代表当时金门的大门,一方面象微「固若金汤,雄镇海门」的战地精神。
这栋建筑转化了北京紫禁城角楼顶层的作法,将传统城楼放在现代建筑的基座之上。其平面格局与屋顶形式,仿用了紫禁城角楼上的「十字形」平面 (约1212平方公尺) 及「十字脊」屋顶。对称的十字脊屋顶形式,在高耸的城墙上,非常适合作为角楼的建筑形式,既允许四面八方的凝视,也适合居中登高眺望,是不折不扣的地标建筑形式。



 

       是“金门标志性建筑”,为一仿古麒麟阁建筑,楼高三层。一楼有介绍风狮爷、金门建筑、金门菜刀、...

       莒光楼由于曾经被采用为中华民国邮票图案而驰名国际,成为外宾访金门的第一站。一楼设有简报室,放映金门多媒体简介,可以让来访者对金门有个概括的认识。沿莒光楼往下走,经过莒光湖,湖畔为金门县观光旅游服务中心,有金门县观光协会、旅行公会、旅馆公会等观光服务社团在此办公,需要旅游信息或服务的游客可以前往洽询。

 

       莒光楼位于金城莒光湖旁,为一古城堡式建筑,楼高三层。莒光楼建于1952年,用来表彰在金门历次战役中英勇官兵的事迹。而由于曾被采用在中华民国邮票的图案上,所以驰名中外,成为外宾来访金门时的第一站。
 
       在莒光楼一楼设有演示文稿室,放映金门多媒体简介。登上楼顶可观看全城景观及小金门海域。莒光湖在楼旁为金门五湖之一,岸边种满木麻黄及相思树,景色怡人。

 

 

       一楼主楼展示区:风狮爷(加冠、避邪、招财、平安)、民俗物品(护身符、香灰袋、谢篮)、传统聚落(燕尾、马背)、金门高梁酒(823纪念酒、陈年高粱酒、一公升坛装酒)、金门钢刀(炮弹、钢刀)


       一楼的展品以金门的特产为主,上篇文章已详细介绍过,在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25bca0102wzwk.html


       金门传统聚落:主要是以单姓血缘宗族组成,大致是以宗祠为中心,民居建筑群则遵循宗族社会的秩序,朝向一致的排列着,结构清晰,形成工整的“梳式布局”空间结构,不但通风良好,并可结合隘门的设置,形成共同防御的机制。
       闽南风:金门传统民居的类型,是以合院形式为基础,常见的有一落二榉头、一落四榉头、二落大厝、三盖廊等;因应不同的基地形态和住家需求,会再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衍生作法,如增建“护龙”、“突归”、“迴向”等。走访聚落中的古厝,可见高翘的燕尾脊或圆弧的马背,搭配着红瓦、石墙、静寂而典雅,就像是一首百年闽南史诗。
       洋楼群:清末民初,大量金门人渡海至南洋各地谋生、经商,致富后多汇款回家乡,兴建了许多中西合璧、造型互异的洋楼(番仔楼)建筑。宏大的建筑规模及华丽的门面装饰,经过岁月的洗礼,在传统聚落中展现出特别的风华。



       金门陶瓷:金门陶瓷厂是台湾唯一的“官窑”,创建于1962年,原系配合开发金门所产之优良高岭土而设置,其后渐成为酒瓶容器及陶瓷艺品的总汇。金门陶瓷厂所产制的瓷器盛装金门高梁,是岛内外爱酒人士争相收藏的精品。其它如各式仿古瓷器、陶瓷版画、青花瓷、结晶釉等陶瓷艺品,均为中外人士的购藏选择。外宾来到金门,总是会到此一开眼界。

       燕尾脊:屋顶正脊,也称中脊,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即燕尾脊、燕仔尾。庙宇、祠堂及大厝中多使用燕尾脊。闽南、台湾两地民间都认为燕尾脊等级高于马背,而燕尾脊也只在某些地区流传。脊皆用红砖砌成。在结构上,常见的正脊有两种,一种称“鼎盖脊”,断面呈工字形,束腰(脊堵)处常作花砖、粘贴陶瓷等各种复杂的装饰;还有一种称“花窗脊”、“车窗脊”、“梳窗脊”,在束腰处以空透的红色或绿色花砖砌成。
       燕尾出于《诗经·小雅》中的篇章《斯干》,原文仅是周王修筑宫室完成时的祝颂歌辞。至于“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简称“鸟革翚飞”,则是形容屋脊造型有如鸟儿翱翔的翅膀,及其色彩的斑斓。这不单单是燕尾飞檐的出处,同时也表示著“燕尾飞檐”的建筑装饰仅限用于帝王宫室。若民间随意使用,便是属违反礼制,属于僭越身分地位的行为。

       早期,中国大陆地区的燕尾都出现于宫殿、寺庙等较具有特殊地位的建筑。然而,时至明朝末年,海禁迫使原繁荣的泉州港没落,附近沿海居民为求生存而走险,以漳州月港为据点,长期从事海上走私。当时,刚好西班牙、葡萄牙及荷兰等欧洲海商来到中国贸易,为这些走私的沿海居民带来财富。居民们长期在海上求生,大部分个性冒险不羁,对于违反体制的举动多不在意,财大气粗之下,便在当地兴建许多具华丽装饰的建筑,故闽南地区的民宅便开始出现一些附带燕尾飞檐或马背的红砖红瓦式宅居。

       台湾民间传说,燕尾只有官方或中举人之家族才能使用,但这种说法并没有文献的记载,兴许只是民间的约定成俗。另外,许多台湾的合院民宅可见燕尾树立在正身的屋脊,但置在门楼屋脊的燕尾(如果有内、外门楼,则只有内门楼竖立燕尾),依据民间习惯,代表一个家族的祖祠,或俗称之祖厅,尤其在客家家族中常见。虽然燕尾脊代表尊贵的地位,但有时宗祠、庙宇也担心翘起的燕尾脊会冲犯民宅,因此在外头加上一道马背脊,形成一种特殊的屋顶。

       马背脊:园脊的样式似马背, 由曲脊、纹路和脊头组成, 称为马背脊。


    鸳鸯马:旧日金门交通不便,马一直是那里的交通工具和耕畜。1930年金门有了一条公路,交通方便了。近几十年来那里公路建得更多了,不过,金门多山地,大部分地方仍要靠马运货载人,马在金门一直少不了。
  金门的马载人与别的地方不大一样,主要表现在马背上放着特别的马鞍,可让二人分别坐于左右两侧,而且多系乘坐一男一女,所以有“鸳鸯马”之称。这鸳鸯马行走于山隙幽境之中,颇有一番情趣。大概就因此故,所以尽管许多地方有公路可通汽车,但人们都爱乘坐鸳鸯马,以表现自己悠闲自得的神气。
  据传,金门的马是陈渊从大陆传进的。金门在唐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岛,唐末政治腐败,中原百姓纷纷南迁。时河南光州的陈渊,带领十二姓人家到金门定居,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陈渊进入金门时,把大陆的马一齐带了进去,因此,人们把进入金门的马称为“唐马”。唐马给金门人民带来了许多方便。陈渊的功劳一直为金门人民所称颂。陈渊死后,人们尊称他为“牧马侯”、“马祖”等,建庙以祭祀之。金门的孚济庙就是为纪念陈渊而建造。


       二楼展示区:墙上挂图,右边挂图(第1幅远眺莒光楼、第2幅见证莒光楼风华、第3福雄恃、第4幅英姿、第5幅话旧),左边挂图(第6幅远眺料罗、第7幅大胆北山、第8幅不沉默的航舰大胆、第9幅老厝、第10幅远眺、第11幅莒光楼的清晨),展示玻璃柜: 鸬鹚公仔。还有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图片,是金门最盛大的宗教文化庆典活动。

       对墙上的画作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一带而过......

 

 

 

      迎城隍: 在金门迎天后妈祖称作“进香”,迎城隍老爷则叫“出巡”,掌管阴司赏善罚恶的城隍爷,在乡里间有着安定人心、劝人为善的宗教意涵,而每年农历四月十二的“迎城隍”,则是金门当地最大型的年度庙会活动。相传金门后浦“浯岛城隍庙”的城隍爷,是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四月十二日,由金门城古地城隍庙“迁治”分火至此,之后每年此时,地方百姓以辇轿、艺阁、蜈蚣座、打花草、神将等方式,展现富闽南特色的传统艺阵文化,近年来更积极透过民俗盛事,促成两岸宗教、学术单位互访。

 

 

 


























  







       展示玻璃柜: 鸬鹚公仔


       楼梯过道里展示着台湾名人来金门参观或者视察时的照片......






 

       三楼胡琏将军展示柜:青天白日勳章、证书,二等宝鼎勳章、四等宝鼎勳章、证书,二等云麾勳章、三等云麾勳章、证书,景星勳章、忠勤勳章、证书,胜利勳章、陆海空甲种ㄧ等奖章、证书,光华甲种ㄧ等奖章、干城甲种ㄧ等奖章、证书,陆光甲种奖章、美国自由奖、外交关系协会勳章、证书,越南第ㄧ等退伍军人佩勳章、越南农村建设勳章、越南一等经济佩星勳章、越南文化教育勳章、证书,任官状、陆海空军武功状、毕业证书,训练团证书、国民政府任职令。























































































 





















三楼外面还有免费的望远镜可以远看厦门。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6.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