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游福州——三坊七巷·安泰河·营房里
仔细看了路名,才发现这里小巷名叫“营房里”。据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在如今的上藤路、大岭顶及对湖路一带设立营房、马房、马厂等,这些地方也因此被称为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并使用至今。
小巷旁边有条河,是历史悠久的安泰河,从这条小巷转出去,就是三坊七巷里的光禄坊了。
这里酒店和咖啡馆林立,但都大门紧闭,一看就知道是类似酒吧街的地方。虽然和三坊七巷仅一街之隔,但热闹的程度却大相径庭。
福州的特色院落......
安泰河: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是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内河。它的前身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建罗城的护城河。水从琼东河入古仙桥下,经武安桥(秀冶巷口)、津门桥(古罗城兼济桥)。福枝桥、新桥(两桥均在朱紫坊)至安泰桥(古罗城利涉门桥),复经澳门桥(古罗城清远门桥)、虹桥(在光禄坊南,俗名吉佛亭桥)、仓桥、金斗桥(古罗城金斗门桥)至观音桥与西水关之水交汇,再由观音桥流至太平桥与白马河相通。全长2.52公里。
安泰河在历史上曾是城区运河交通的总枢纽。自宋朝以后,秀冶里,朱紫坊、桂枝里一带,沿河种植了许多榕树,须长叶茂,绿荫如盖,河上船来舶往,古人有“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句,描述沿河风光和运输盛况。
民国时期,安泰河河水尚能饮用,水上运输也很发达,可以乘潮通航6~7吨船只,沿河店家所需货物大都由店后的小道头上下,南后街木家具店所用木料亦扎排由此河运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发展,污水排入,河床逐渐淤塞,至1958年已不通舟楫。1986年,经市人民政府整治后,彻底清除了沿河垃圾,使河面恢复6至8米,又清除了河中积淤,挖深河床,使白马河口至古仙桥的河底标高由罗零3.5米逐渐降低到3.2米,从而提高了流速,增强了排洪冲泻功能。 安泰河有“小秦淮河”之称,福州许多历史典故和商业文化都与安泰河有关。
南后街南口码头 “河畔笙歌”、“榕荫伴水”景观区:从南后街南口码头登陆,可体验河畔笙歌(光禄坊段休闲游览区)、榕荫伴水(吉庇路段商业区)两个游览区。河畔笙歌区,大致从光禄坊至澳门路,将展现许多地方民间传说的景点、名人文化教育展区及城市发展主题区。榕荫伴水区,大致从澳门路至八一七路。安泰河与八一七路的交界路段,为福州商业繁华路段之一,也是安泰河流经三坊七巷的入口,大树的浓阴,古朴的桥栏和埠头,长长的石板路,为沿河的商业空间提供悠闲古朴的休憩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