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游福州——三坊七巷·二梅书屋(福建民俗博物馆)
二梅书屋始建于明代,至今为止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如同三坊七巷其他大户人家一样,二梅书屋也是“一屋跨两巷”,前门开在郎官巷南侧25号,后门开在塔巷北侧26号。郎官巷内现在尚有十多座明清年代的深宅大院,“二梅书屋”是目前巷内保存最好的名居古屋之一,可与巷内的严复故居相媲美,也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
这里曾今是清代的进士林星章的住宅。书屋占地2000多平方米,院共五进,四进花厅原为主人书房,房前植有两株梅花,取斋名为“二梅书屋”。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其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完整的构建体系,充分体现中华古建筑高度的艺术水平和科学水平,见称于中外。这里被定位为“福建民俗博物馆“。
书屋在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的屋子。门头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开大门,原门额中挂“进士”金字匾;入门,中间小厅,两侧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宽2米,安放仪仗、执事牌。平日里大门并不打开,常年大门紧闭,家人宾客出入都走后门。插屏门更是不轻易打开,风俗里说开了会“漏财”,只有遇到重大丧喜事和迎接贵宾时才打开三重门。廊下天井,中为走道,两旁栽花。从天井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两侧厢房房门四开,窗用木格编排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部楠木构成。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所不同的是厅前庭院略小,天井两侧有披榭。东侧墙外即是“二梅书屋”,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小院落。院内尚有坐南向北三间排与坐西向东五间排小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七星洞)通连一、三进。三进为花厅,三开间,前后四间厢房,所有门、窗、壁板等皆用楠木制成。窗子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都有油漆绘画,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厅前小花园有两座古亭,并有一株100多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树后假山和塔巷仅一墙之隔,由东侧小门连结东侧开门塔巷的前后两座建筑,均为五柱三间排厅堂的庭院。各进之间围墙相隔,过道露天处用覆龟亭遮雨。是福州市保存较好的一座五进大院。
步入院内,可以看到沿着地面不远的墙壁上都描刻着精美的壁画,壁画内容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描绘的是悠闲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也暗示着主人当官回老家退隐后的愿望。与壁画相辉映的是头顶屋檐的精美雕塑,将麻绳切碎,海蛎壳烧成灰,加上盐巴,用糯米浆调和,塑成屋檐,粘合度非常好,风吹日晒不会开裂,名为“灰塑”。二梅书屋大门檐角,用灰塑手法雕刻着精美的梅花和喜鹊,左手边刻有一枝梅花与一只喜鹊,名为“喜上眉梢”。右手边的喜鹊多了一只,意为“双喜临门”。
大厅顶部是弯橼卷棚,两侧驼峰鹿型浮雕的两旁饰以莲花。在插屏门两侧门柱上方是“鹤鹿同春”浮雕。这里是房子的前天井,前天井三面回廊,东西两侧女儿墙主要起到挡水功能,让回廊瓦面的水不溅到厢房内。
一进厅堂:这座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正中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两个厅,东侧厢房的门扇、窗扇、壁板全是楠木制成。三坊七巷的建筑基本上是不带油漆的,保持木头的原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而只有灯杆和插屏门是带有颜色的。那么,为什么有的插屏门是黑色的,而有的却是红色的呢?那是因为颜色不同代表着建筑年代的不同。在明代一般是上黑色的油漆。据有关人士讲当时的君主姓朱,所以民间禁止用朱红色,发展到清代就用红色的了。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插屏门的颜色辨别建筑的年代了。在插屏门上有贴金饰纹,除了吉祥如意之外,在民间风水学上有金生水、水火相克的说法,所以插屏门贴金也有防火的寓意。
大厅屋顶雕梁画栋,中间横空架了根大木,当地人称为“灯杠”,灯杠上悬挂了一只雕花灯笼。据介绍,这根灯杠也是暗藏玄机的。“和屋顶主梁比照一下位置,如果灯杠在主梁外面,也就是靠大门方向,那就说明屋主是在外地当官或者漂洋过海做生意。如果灯杠靠里面,则说明主人一直在本地发展。”这根灯杠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通常选用大料、好料,如果主人搬走,这根灯杠是要随身带走继续使用的。
主院落的大厅前,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为通财富,二为通文采。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裂”与“穷”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在传统风俗里,如果遇到重修微调,通财石下不能垫石头,不能垫瓦片,要垫古钱,古钱最好要用开元通宝,为“开出状元通财宝”之意。在古代,看一户人家家底是否殷实,走进大院,看这块石头是否够宽够大,就能知晓一二。从建筑就能看出家底的,除了檐前石的大小,还有檐前石两边的柱子。有的木柱为圆形,有的是方形,均选上等陈年木料,由一根原木制成。其中,方形柱子用料更大,更为难得,所以檐前柱用方形柱的家庭,比圆形柱更富有、更有实力。
三坊七巷的大户人家,在插屏前往往都摆有一张平案、一张贡案。平案上一般摆有两只花瓶,花瓶并不插花,只为图个吉祥。有时两只花瓶中间还放上一根如意,意为“平安如意”。贡案是为呈放贡品祭祀使用,不用时塞进一小半到平案,逢年过节时再全部拉出。在旧时传统里,平案加上贡案的组合摆设,取意为“平平安安”。
贡案两边摆放的是宫作椅。在古时,椅子的排座也颇有讲究。接待一般客人,主人坐右首,客人坐左首,“以右为大”。如果家中来了贵宾,比主人辈分高,例如说舅舅(福州风俗里,所有亲戚里舅舅为最大),主人就要让位右首,自坐左首边。
大厅迎客,也仅限于男人迎接。家中女眷不得出入大厅,要知晓前院大事,在大厅插屏的背面,设了一块佛台,平时女眷在这里烧香拜佛,家中有客时也有躲在屏后打听消息的。
两侧厢房展示的是福建民居生活......
福建民俗博物馆是由福建省文物总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筹办,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博物馆。它是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结构,通过展示近千件的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俱、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全面反映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博物馆结合福建岁时节庆等民风民俗,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文物展览,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福建省文物爱好者、收藏者提供交流平台,普及提高全省民众对民俗文物的兴趣爱好和鉴赏知识,力争打造融民俗博物、情景体验、自然人文于一体的省级民俗博物馆,为三坊七巷增添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进与进之间均用防火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即使发生火灾,高墙与雪洞也会拦下大火,防止蔓延。雪洞看似用水泥做成,实则是用糯米、红糖、石灰制成,冬暖夏凉。有的人家还在雪洞中摆设石桌石椅,夏天乘凉惬意十足。二梅书屋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主座大厅右手旁,是一座两层的阁楼,名为“避水棚”。福州是沿海城市,南后街地势很低,以前常常发洪水。这个阁楼有两层,一层有床有柜有塌,一般给家中长子住。阁楼楼上不是住人所用,而是存放契约、文书、善本、字画等,避免水淹被毁。
二梅书屋被辟为民俗博物馆,上千件明清家具、字画等文物集中展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明清家具展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博物馆中,文物是和民居融为一体的。挂在墙上的字画,摆放的瓷器以及家具、摆件,没有复制品。
二梅书屋:主座东墙外即是“二梅书屋”,中有两室: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院落;院内还有坐南朝北的三间排与坐西朝东的五间排房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曰“七星洞”,通连一、三进。三进为花厅,三开间,中为厅,左右四间厢房,所有门、窗、壁、板皆用楠木制成。门窗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都有漆画的树木花鸟和戏剧故事。厅前小花园中建两座古亭,其中一座是六角半边亭,并有一株百余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树后假山与塔巷仅一墙之隔。由东侧小门联结、门开塔巷另有前后两进庭院,均为五柱三间排的厅堂建筑。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曾住此院。
书屋自成一体,坐落在整座宅院的中心部分,远离了室外的喧哗,显得格外的幽静。因为主人林星章喜欢梅花,枝繁叶茂,所以林星章给整座宅院取了诗情画意的名字“二梅书屋”,也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旁边这个是“雪洞”,林星章把它称为“七星洞”,冬暖夏凉,通俗地讲是古代的空调啦。
福建民俗博物馆在该展室展出的藏品数量众多,其中几件珍品更是难得,一件是鸡翅木框镶黄杨木刻寿屏,就放在书屋的入口处,这是邓培风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仲秋为其家人撰写的祝寿屏。屏风由10片组成,鸡翅木作框,内嵌黄杨木雕花鸟、人物故事,在其屏风后还绘有色彩艳丽的山水人物风景画。此外还有漆金人物果盒、怡良撰写的一对红底金字大屏风等。在书屋内,家具摆放也按照清代传统,其中博古架上仅瓷器、漆器就放了200件。
值得一提的是花厅。花厅有假山和水池,假山上有阁楼,水池边有亭子,就是书里常写的“亭台楼阁”。看古书里描写的爱情故事,很多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倚在墙头,墙下骑着白马的秀才走过,俩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以前想不明白,墙头那么高,小姐如何爬得上去?看了花厅的布局,就恍然大悟了:花厅往往是宅院的最后一进,依墙而建,墙边建有假山,假山上修有小栈道,通往山上的阁楼。古时小姐常常在花厅看鱼,登上假山,到阁楼弹琴晒太阳,有时倚在墙头看风景,能瞧见墙下路过的白马王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成语“墙头马上”就是这么由来。
二进与一进布局大致相同。也有插屏,大厅,以及侧厢房,供小妾、奶妈、丫鬟使用。所不同的是厅前庭院略小,天井两侧有披榭。
塔巷26号的出口,要继续寻访严复故居还得绕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