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丙申年夜饭——福州·聚春园·万事如意宴

$
0
0

2016丙申年夜饭——福州·聚春园·万事如意宴


       今年过年真的是一身轻松啊!那真是心情倍儿棒,吃饭倍儿香。游在福州这个全国唯一带“福”字的吉祥城市,又预定了百年老店——聚春园的年夜饭,希望今年诸事顺遂,幸福如意。

       闽菜的主要发祥地——福州聚春园:“聚春园”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坐落于福州市区王者之地东街口,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悠久的历史名店,驰名中外的“佛跳墙”就源于聚春园。聚春园作为闽菜的主要发祥地,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福州首屈一指的大型餐馆;创始人郑春发在闽菜传统烹饪技术基础上,吸收京广苏杭等南北菜肴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近代福州菜式的开山鼻祖;历史上的聚春园是达官显贵、商贾名流会聚之所,聚春园的楹联“聚多冠盖、春满壶觞”就是当年经营盛况的写照。

       因为想起订年夜饭时有些晚,东街口的聚春园已被订满,所以在网上预定了泰禾广场新开的这家分店的年夜饭,这里服务周到,菜品也是不错,让人很是满意,赞一个。

       由于不熟悉这里,竟然被GPS导到了五四路的泰禾广场,因此迟到了。这里的经理亲自下楼接我们,真的好感动,还帮忙照了全家福,让人在新年了心里暖暖的,就像福州暖暖的冬日...... 

       年夜饭名称:万事如意宴。上菜单......

       上汤伊面焗龙虾......

       脆皮乳鸽拼叉烧......

       生炊大闸蟹......

       葱油淋龙胆鱼......

       锅仔香露鱼燕鸡太平......

       豉油菜心、糖油年糕、水果拼盘,还有两个各吃:木瓜炖雪蛤、海鲍罗汉佛......


       好喝的玫瑰山楂汁,店家还送了福州著名的福橘。总价1188,因预交了300定金,今天付了888,真是吉祥的数字。对这样一顿年夜饭,真是满意极了!


      说说聚春园:起源于清末,创始人系中华名菜“佛跳墙”的首创者及清末闽菜系代表人物郑春发。聚春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为福州聚春园集团旗下品牌,是“中华老字号”品牌。聚春园集团由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福州颐丰集团公司、福州大酒家三家国有企业于2002年合并组建而成。

  郑春发祖籍福清南门,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祖上一贯务农,父郑天贵,在郑春发11岁时亡过,其母又是裹足妇女,此时他们寡母幼子,生计无着,日夕难度。
  十二岁时,郑春发上穿背心,下着短裤,足蹬木拖鞋,痛别亲娘,离乡背井,由同乡人叶依嫩带到福州,进入叶依嫩开设的“玉春馆”厨店(原东街白鸽弄口)当学徒。随后,其母也搬来福州,居住在旧闽县小巷。不幸的是郑母在来福州后的第二年也弃幼儿而去。此后,郑春发便一直在玉春馆学艺,由于为人聪颖、厚道、能吃苦、肯钻研,技艺提高很快,深得叶依嫩欢心。叶依嫩有一儿子叫叶骏清,小名可三,系清末举人。郑春发与之交好,甚为相得,并从叶骏清处学得一些文化,郑春发的儿子后来还和叶骏清的儿子成为连襟,俩家关系更为密切。
  郑春发17岁时,玉春馆停业。叶依嫩为了使郑春发的厨艺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即带郑春发前往苏杭京沪粤等地的名菜馆当帮厨,以深入学习各个地方烹调的特点和长处。郑春发在学习各地烹制名菜技艺中,能在保持闽菜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菜系的长处,力以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以使福州菜的品种更加多样化,口味更加丰富,地方特色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这次四出学习,使郑春发的技艺确实得到很大提高,为郑春发后来创立闽菜代表——福州菜和使“闽菜”成为一个独立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春发随叶依嫩外出四年,回到福州后即去总督府和各司道衙门包厨。清朝时期,官场奢侈之风甚盛,清初就已开始五口通商,官僚与买办合流,加上卖官鬻爵盛行,饮宴之风更是变本加厉,各衙门官员之间也竞相酬酢,以宴席来讨好上司。郑春发行走各个官府衙门,颇受欢迎。后来一位满族官员,由京城外放来福建,带有一石姓“京厨”是烹调京菜高手,对郑春很是赏识,将自己包括烹制“满汉全席”等的全身厨艺悉数加以传授。
  此时郑春发名声已出,请他包办宴席的很多,且越来越多,重要宴会非要郑春发主厨不可,致使郑在各个衙门,各个深宅大院之间东奔西走,行动自由,穷于应付。因此就想:自己手头积攒有一笔钱,能开设一家菜馆有多好,同时,叶依嫩等人见郑春发如此应接不暇,怕难以支持,也都劝郑春发开办一家菜馆,做为立足点,才能打开局面,并将当时福州最大的菜馆“三友斋”要招股的事告知。
  三友斋开业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当时福州唯一的大型菜馆。起始是安民巷一陈姓和北门外梅柳张姓两人想合股开设菜馆,因见城内多是官员士绅,富豪商贾,认为必须请一个与官场有关系的人参加股份,才能办好菜馆。他们看中福州府一位熟悉官场情况、交游广泛、手腕灵活的绍兴籍师爷,发动他参加了股份,成了三股,店名定为“三友斋”。三友斋馆址设在双门前的狮子楼口(即旧聚春园处)。由于地点适中,设备齐全,布置富丽,当时许多重要的大型宴会为了显示高雅和阔绰都要假“三友斋”举行。
  至清光绪年间,因熟悉官场的师爷告老回绍兴,菜馆失去与官场的联系,加上福州被辟通商口岸后,有许多广东人跟着来福州,在南台开了十多家“广”字号菜馆。这其中以“广聚楼”最具特色,一是聘请当时的名师杨荫朗(人称“将军朗”)主厨,二是仿照北京做法,在菜馆内设立戏台,既能饮宴,又能看戏。城内许多顾客为了赶“新鲜”,即将重要宴会移南台举行,三友斋营业大不如前,入不敷出,正在一筹莫展之中。
  郑春发闻知此情,即找陈张两人商议,由于双方各有所求,陈张二人需郑的厨名、资金、技艺和经营管理经验,而郑春发正好需要这样一处创业的场所,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在清光绪十年(1884年)郑春发入股“三友斋”,此时的郑春发一方面仍包办各衙门的伙食,另一方面则精心经营三友斋,他的烹调名声和高超技艺很快使三友斋有了转机。
  十几年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周莲由直隶按察使调任福建按察使。周莲是个官府美食家,湖南黔阳人,能诗、工书、善饮。他来福州后,吃惯北味,初尝清鲜、和醇、荤而不腻,偏于甜酸的福州菜后感到别有一番风味,很是喜爱。因而对技艺高超的郑春发也很赏识,经常加以称赞,还能在烹调术方面对郑进行指点,使郑的技艺更臻完善。
  郑春发对周莲也很佩服,对周的要求无不照办。一次,官钱局的一个官员准备邀请周莲等到家饮宴。因知周善辨味,一般的菜肴都已吃腻,就决定由自己深谙厨事的内眷主厨。该内眷是绍兴人,独出心裁地把整只鸡鸭和鱼翅、刺参、鲍鱼以及鱼唇、蹄爪、鸽蛋、羊肘、猪脚,猪肚等十多种原辅料分批投入绍兴酒坛内,用文火煨制。此菜上桌时气味芬香,别具风味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意,取名“福寿全”。果然,周莲听到菜名就满心欢喜,尝味后更是赞不绝口,称道是平生从未尝过的美食。
  此后,周莲为了自己日常享用和宴请宾客的方便,命郑春发仿制“福寿全”,几次都未能成功。周莲只好向官钱局官员提出派人前来学烹“福寿全”的想法,该官员一听,认为这是巴结周莲的好机会,即满口应允。一次周莲假“官钱局”以办“福寿全”请客为名,命郑春发前往“帮厨”。郑春发喜出望外,一则可以进一步得到周莲的赏识,二则可以学到受人们喜爱的菜肴烹制技艺。郑春发借此机会,加上自己深厚的厨艺功底,很快就将此菜的烹调技艺学到手,并还加以改进,使之不但具有闽菜特有的风味,且能变幻出无穷的美味。
  一次周莲寿诞,郑春发即烹调经他改进后“福寿全”。当菜端上席,并启开坛盖时,一股芬香气味冲坛而出,充溢在厅堂,大家品尝后感到味道极其鲜美,赢得了满堂喝彩,连官钱局那位官员也感到比自己内眷制作的更加精妙。同样精于饮宴当日位列首席的闽浙总督许应骏也认为此菜不同凡响,是他平生从未尝过的第一美味。使人有:“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之感,此时周莲洋洋得意,认为在总督面前露了一手,高兴之余称郑春发为“闽菜第一手”。随后,周莲又为郑春发捐了一个六品衔头,周莲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迁为布政使。后来,又有一批文人在品尝“福寿全”后即兴赋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公议后将此菜改名为“佛跳墙”。
  郑春发自从有了周莲做靠山,认为可以大干一番,极力主张扩展菜馆,而陈、张二人怕冒风险而退出经营。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郑春发独力承接了“三友斋”并将店名改为“聚春茶园”。为了适应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将只有一个厅堂的菜馆改建成有天井和五厅一堂的规模,按“整齐、清洁、舒适、典雅”的要求,对宴会厅堂进行布置。一切就绪后,郑春发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将“聚春茶园”最后改名为“聚春园”,并逐渐成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的基地,也成为培养名厨的摇篮。
  1950年,聚春园成为福州市政府赎买的第一批国营企业。1956年3月划归新成立的福州饮食公司管理。由“聚春园”的闽菜厨师制作的“佛跳墙”广受欢迎,历经百年而不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逢重要的国事外交活动,各届中央领导均以“佛跳墙”作为国宴的第一道主菜招待外国元首,如英国前女王伊丽莎白、美国前总统里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受到广泛赞誉。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曾说:“没吃过‘佛跳墙’,就不算吃过中国菜。”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中国尝过“佛跳墙”之后,还将其带回日本。现在日本东京的著名食府中均推出“佛跳墙”。
  1986年,在福建省名优菜肴评定会上,“佛跳墙”夺取魁首,名列闽菜状元。1990年,“佛跳墙”荣获国家商业部“金鼎奖”。1996年,“聚春园”被国家商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6月,“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出“佛跳墙”的尊贵。现在的聚春园生产销售福州特色传统食品,有年糖年饼、各类年糕、佛跳墙、坛烧八味、手工线面、芋泥、肉燕、鱼丸、中式糕点、月饼、粽子、传统风味食品等。

       福州东二环的泰禾广场......

       直上四楼的自动扶梯,没见过......

       有创意的橱窗......



       超喜欢这家书店......





 



  
       音乐喷泉......


——2016.2.7除夕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