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奇葩
——河南安阳·天宁寺·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位于安阳市大寺前街。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是安阳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塔体平面为八角形,为砖木结构密檐式砖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塔刹为高10.8米的喇嘛式塔,刹顶为铜质十三天。塔刹周围有一平台,可容二百余人。该塔上大下小,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设计奇特,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的珍品。虽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炮火考验,至今依然屹立,巍峨壮观。
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
一进门,就看到了这座闻名的建筑。但无论怎样,也得不到它的全貌,忽然发现在门洞里的它,竟别有一番韵致......是不是很有些意境呢?!
文峰塔的东面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为新修的建筑,也就不过多赘述了......
据历史记载,安阳天宁寺是一座传统寺院建筑群。创建于隋代仁寿初年(公元601年),距今已有106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天宁寺和塔,天宁寺规模达到鼎盛,被誉为“南北丛林之冠”。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天宁塔又得名为“文峰塔”,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天宁寺南北中轴线上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雷音殿、延寿殿、观音殿、弥陀龛等建筑,东、西两侧有钟、鼓楼、天宁塔、文昌阁和僧堂、斋堂数座。
从大雄宝殿出来,竟然可以照到塔顶了,不由欣喜万分。也就是说,马上就可以一窥塔的全貌了......
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
大多数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渐缩小,而文峰塔之独特,就在于其一反常规,塔身上大而下小,呈伞状,为国内外所罕见。塔通高38.65米,塔基周长43.2米,壁厚2.5米。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天宁寺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2.6米,平面呈八角形,基上有螺髻状莲瓣七层,上下交错,砖质磨成,塔身座在莲瓣上。塔身第一层高大,以上四层低矮,直径逐层增大,以上檐水不滴下檐为限,形成上大下小的优美外观。每层檐下有砖质斗拱承托出檐,二至五层塔身有相互交错的通风口,使塔身不因通风口集中于一条垂直线而出现裂缝。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体由八角形基座、须弥座、圆形金刚圈、瓶身等组成,高10.8米,基座上留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窗。塔内壁有72级台级,可旋转登上塔顶。塔顶正中耸立着的是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塔刹,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塔刹极为相似。塔顶四周为1米多高的女儿墙,平台可容纳200余人。从塔顶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阳的全貌。明朝时期安阳被称为彰德府城,周长9里l13步,大小街道90多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府18巷72胡同之说。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圆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塔前的几块碑文......
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天宁寺和塔,规模达到空前,时有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百间。据现存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宁寺图”碑记载“……明洪武间,置僧纲司于此,其规模雄壮,为南北丛林冠。寺有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黄邦宁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原址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此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密檐式佛塔,为安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其上大下小的独特造型,在我国古塔中仅此一例。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冷清的塔门前,热闹地结着许多令人垂涎的桃子......
从下面往上看: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身第一层令人惊叹的是精美的砖雕,塔身四个正面有门,正南为实门,其余为砖雕假门,门楣为拱券形,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龙在云中飞行,张牙舞爪扑向火焰珠。砖雕假门上按木制门形式雕刻,门框周边雕满西蕃莲。八根龙柱每根雕刻腾龙两条(火焰流云环绕龙的四周,布满龙柱),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于是龙柱上八条铁链既固定了砖雕砌块,又挽住了神龙。门窗之上是八幅高浮雕佛传故事,雕刻人物甚多,形象逼真,画面生动。
东面为飞天,雕刻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已转世,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狮子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槃。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
正南面为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西面为太子降生图,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
释迦佛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诞生有着很大的传奇色彩。
传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位菩萨骑着白象,在音乐声中从天而降,夫人突然惊醒。第二天,国王请相师占卜吉凶,这位相师说:“这是大喜的事情,因为有圣人来向夫人投胎了!”十月怀胎即将分娩,按照古印度的风俗,夫人应回娘家去生产,路过蓝毗尼花园,看到园中有株美丽的无忧树,便右手攀着大树小憩,太子便从她的右肋出生了。刚出生的太子脚踏莲花,即可行走,他东西南北各行十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九条龙飞来,从上方喷水给太子沐浴。相师为太子起名叫悉达多,译意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有一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预言,他如果继承王位,必定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如果出家修行,将成为佛,也就是能使众生觉悟的人。
国王当然不希望太子出家,就找了很多人为太子陪读,并在他长大后为他娶了几位漂亮的妃子,但太子仍然整天闷闷不乐。他在出游时,看到了世间的生老病死,认为都是人生的痛苦。回宫以后,他辗转不能入睡,决意出家修行,去探索解救众生脱离苦海的道路。经过了6年的艰苦修行,在35岁时终于成道。从此以后,他在印度的恒河流域一带进行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逐渐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在人民群众中也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并被信徒们尊敬地称呼为“释迦牟尼”。
正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绕,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使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东南面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佛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一贵妇人,高髻,长衣宽袖,双手合十;右侧一人头戴王冠宽袖长衫;其后一人躬腰双手捧贡物。
印度的波斯慝王,是位很虔诚的佛教徒,说起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波斯慝王的大臣们看到他经常对佛磕头礼拜,很不服气,就劝谏他:“大王,您是一国的主宰,身份尊贵无比,为什么看到佛就顶礼,难道大王的头就那么低贱吗?”波斯慝王为了说服大臣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差人拿布包裹着一个猪头,到市场上叫卖,说:“这是波斯慝王的头,特卖50元。”结果市场上的人都吓得纷纷走避,唯恐惹祸上身。过了几天,波斯慝王又差人把猪头拿到市场上叫卖,说:“新鲜的猪头,特卖100元!”果然大家争先恐后的抢购。此时波斯慝王就趁机责问大臣说:“你们看!一个低贱的猪头都可以卖到100元,我的头只卖50元却没有人要,你们却说我的头尊贵无比,到底尊贵在哪里呢?”
西南面为释伽佛说法像,释伽牟尼端坐中间,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
西北面为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左为猴献仙桃,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三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决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
整组雕刻人物众多,面部形象多,丰满浑圆,表情各异,姿态各不相同,衣装严谨考究,衣褶线条丰富规则。每个画面构图疏密适当,布局合理。几幅砖雕中行云的造型多姿,有的夸张流畅,有的密集细腻,很好地点缀了画面,除佛祖的造型有些雷同外,每幅砖雕人物动作截然不同,画面生动。为我国古塔砖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我们可以看到图里的人物已经明显中国化了,人物的线描画法也完全是中原式的,说明释迦牟尼这位西方的圣人那个时期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从这些图像可以看出当时的浮雕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也可以感觉到那个时期佛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向往美好、和平的心情。
忽然看到半埋于地下的石龟......
冯玉祥与文峰塔的故事:
抗日名将冯玉祥变卖文峰塔筹集军饷的故事。上世纪20年代,冯玉祥率兵驻守安阳。和其他军阀不一样,冯玉祥能够体察民情、严明军纪。军人走在街上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他时常教导军人要当兵不扰民、当官不忘本。在他的管辖下,安阳城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得到了少有的安宁,城里城外的老百姓也能踏踏实实地做点小生意。走在街上,大家提起冯玉祥都会跷起大拇指。
这一年冬天,眼看再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按照以前的惯例,这时候正是军队征收粮饷的日子,可部队这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不仅老百姓纳闷儿,就连扛枪的士兵都觉得奇怪。就在大家正琢磨冯大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时,冯玉祥却带着自己的卫队来到了城中转花楼的江南菜馆。
只听一声令下,几名卫兵手持冯大帅的名帖飞奔而去。片刻之间,一些城内有名的富豪纷纷到来。这些人可都是安阳城内大有来头的人物,平时欺行霸市、鱼肉百姓。听说冯大帅要宴请他们,莫不受宠若惊,毕竟这在当时来说是很长脸的一件事。
城中得知消息的老百姓很是不解,冯大帅怎么和那些欺压百姓的人混到一起了,一时间众说纷纭。楼上的客人却已到齐,大家彼此拱手见礼,纷纷落座。酒菜摆上,冯玉祥先敬了在座者三杯酒,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时已岁末,新年将至,但我部将士军粮短缺,急需补充。城中百姓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加之今年年景尚差,粮食仅够维持生计,若冯某强行征粮,岂不是使百姓雪上加霜?实在是于心不忍,希望各位能慷慨相助,帮我解决当前困难。”
一番话说完,原本还是兴高采烈的阔佬们马上变得垂头丧气,这才明白冯大帅今天摆的原来是“鸿门宴”。看着他们一个个鸦雀无声,冯大帅又发话了:“鄙人决不会让各位白白出力,已经准备了一些国宝,算是回敬大家的礼物吧!”一听有国宝馈赠,这些贪得无厌的富豪们又有了精神,纷纷举目观瞧。只见冯玉祥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全是盖有大印的产权契证。大家一看,个个目瞪口呆。原来冯大帅把安阳城内的天宁寺、高阁寺、鼓楼、洹水桥全部卖给了他们,其中天宁寺卖价6000元大洋,位居榜首。阔佬们看看这些一文不值的产权证,又看看眼前的冯大帅,只能忍气吞声地买下了。转卖国宝只是个空名,百姓们依然可以前去观赏。而一旦国宝有所破损,这些富豪们还得出钱维修。冯大帅既筹到了军饷,又没有侵扰穷苦百姓,卖大寺的事儿在安阳城里也就成了一段佳话。
——2013.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