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福山路

$
0
0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福山路


       从福山支路北端一拐弯,就可以看到这处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小花园,雕塑的名字耐人寻味——品·寻。寻找的是名人故居,品位的是这些文化人倔强的风骨吧!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时代大潮中的我们,是否能够真的做到洁身自好呢?我想大部分人会汗颜吧!

       树下一排人物简介......

















       有些料峭的山石,映衬着庄重的雕塑,很是有些二三十年代峥嵘岁月的味道......



       福山路起源于德国占领时期。德国占领青岛后,为总督在衙门山面对汇泉湾的地方修了一座临时官邸,官邸门前的一条石块路通往会前街。日占青岛时期,马路向上修建,陆续分做两条马路:福山路和福山支路。其中的一条叫做敷岛町,也就是今天的福山路。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洪深,著名女作家苏雪林以及沈从文、巴金等历史名人都曾在福山路居住。



       这样的石砌围墙是儿时寻常见到的,它们存在于青岛的大街小巷。但随着青岛的现代化建设,这些优雅的围墙以及石板小路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儿子是在钢筋混凝土与柏油马路上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优雅与沉静远离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造就了现代年轻人急功近利的性格。

       好美的院墙,必须留影啊! 



 

       被咖啡店所诱惑,终于拾级而上......



  

 

 



       福山路15号曾是一个英国人的私宅,建国后是公房。著名作家成仿吾是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成员,与郭沫若、郁达夫同是骨干。建国后从事教育工作,他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成仿吾(1897年—1984年),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有教授衔的学者、作家。

       成仿吾作为创造社的主将之一,他创作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诗歌,并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就文艺思想和文学作品,他先后与鲁迅、胡适、茅盾、周作人、郑振铎等有过论争。他出版过文艺评论集《使命》,小说《守岁》,小说、诗、剧、杂记集《流浪》,论文集《仿吾文存》、《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合集)、《文艺论评》(与郁达夫合集)、《新兴文艺论集》,诗集《成仿吾诗选》、《长征回忆录》、《战火中的大学》、《成仿吾教育文选》等著作。
  成仿吾知识广博,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长期致力于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曾三次翻译德文版《共产党宣言》。1929年初,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时期,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积聚革命力量,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再次到来,蔡和森从莫斯科给在柏林的成仿吾写信,让他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译文由一位将去莫斯科的德国共产党党员带给蔡和森。后因蔡和森的回国、牺牲,译稿“随之石沉大海”。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偶然在延安拾到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完成蔡和森的遗托,他和徐冰合译了《共产党宣言》,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发行。出版后,他发现有人根据俄文作了大量的修改,很不满意,但已无法补救。“文化大革命”中,成仿吾受到冲击,被停止了正常的工作,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撰写《长征回忆录》。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看到建国以后编译出版的马恩列斯经典著作都是从俄文版转译为中文的,其中不乏不够准确,甚至谬误之处,中文版中的某些观点和史实偏离了作者的原文原义,立志在有生之年,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几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由德文直接译成中文。经毛泽东批示,1974年中央党校成立了“成仿吾小组”,专门从事马恩著作的校译工作。晚年,他重新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反杜林论》、《德国古典哲学与费尔巴哈的终结》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贡献。

       成仿吾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建设事业,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现在和将来。当毛泽东于1945年8月征询他“仿吾同志,全国解放后,你打算搞政权还是搞教育”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搞教育。”


       成仿吾从1958年8月到1966年8月,主持山东大学的工作长达八年。这八年是“左”倾思潮急剧膨胀的不寻常时期,他以政治家的胆识,教育家的才能,科学家的态度,实践家的经验,为山东大学作出了累累建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任校长时作词的《山东大学校歌》依然鼓舞着师生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发挥着激励全校师生爱国爱校的重要作用。
  刚赴任山东大学校长,就奉命将山东大学由青岛迁校济南。在搬迁一所老大学比办一所新大学还麻烦的情况下,成仿吾以较强的组织能力,带领全校师生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迁校任务。当时,“左”倾思潮泛滥,反右斗争扩大化,学校政治运动不断,且大炼钢铁,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致使学校秩序紊乱,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成仿吾以无产阶级教育家的革命胆识,采取得当的措施,稳妥的步骤,尽力排除干扰,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把学校秩序稳定了下来。他强调指出:“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并不是单靠搞政治运动可以达到的。”“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从长远观点上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做到以教学为主,学生也要以学习为主,否则将贻误未来。”针对有的同志提出教育工作方针是培养“劳动者”,成仿吾指出:“‘劳动者’还有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前提,丢掉这个前提,高等学校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内容。”成仿吾校长这种以国家前途为重,力挽狂澜的果敢决断精神,不但要上顶压力,下排阻力,而且还担当着某些政治风险。由于他领导得力,使迁校后人心浮动的山大端正了工作方向,少走了一段弯路。

       成仿吾曾四次来青岛小住。

       1958年,61岁的成仿吾奉命调任(青岛)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成老到青后,被山东大学迎入福山路15号居住。紧接着山东大学迁至济南,成老在青岛住了不到1个月,就匆匆赶往济南。1964年,在夫人张琳陪同下,成老第二次来青岛休养。成老对这次青岛之行最感欣慰的是,能在碧海蓝天映衬之下,悠然地与老战友徐特立多次畅谈。1973年夏,成老一家再次来青岛,住在幽静的八大关。76岁的成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只要天气好,他都下海游泳。这次在青,他还继续进行《长征回忆录》的写作,写一页,就让张琳抄一页,抄后就赶紧藏起来。在青岛,成老一共写出了回忆录的三个章节。他对夫人和孩子们说:“写好后,如果发表不了,就把它藏在山洞里,迟早有一天会公之于世的。”历经周折,这部洋洋10万言、记录长征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历史著作,终于在成老80岁生日(1977年)的时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成老最后一次来青岛是1983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兼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的他,在青岛主持召开了《成仿吾教育文选》的定稿会议。这次来青,成老游了崂山,参观了当年山东大学校址(今海洋大学)。他说:“1958年我来山东大学工作时,住在福山路15号,那时比现在冷清多了。这次来,我的感受更深刻,21层的黄海饭店拔地而起,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街上游人如织,旅游业兴旺发达。这与二十多年前相比,发展很大呀!”

       成老钟情青岛,关心青岛,念念不忘在青岛的山大人。1984年2月,山东大学在青校友举行迎春聚会活动,成老得知后,从北京寄来了亲笔题词:“山大在青岛的同志们,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

       再古老的的建筑,也挡不住春的脚步......











       福山路10号曾是美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的官邸,原是一处德国公寓。

 

 



       福山路9号。



 

 









 





  福山路3号曾是国立青岛大学建的一座宿舍楼,曾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的文学家沈从文就住在这里。他创作的一部小说《八骏图》,便以这里的教师们为人物原型。沈从文说,在青岛生活期间,“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大约因为先天性的供血不足,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特别旺盛。”   
       在青岛期间,沈从文创作了《凤子》等3部中篇小说,《三三》、《都市一夫人》等2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三个女性》以丁玲、他的妻子、他的妹妹为原型。还写了《记丁玲》、《记胡也频》、《从文自传》等长篇传记。他说:“《边城》酝酿于青岛,只是到北京以后才写在纸上。”他谈到“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有崂山姑娘的影子。

  巴金应沈从文之邀来青岛,沈从文把福山路自己的居室让给巴金住,自己住到学校里边。巴金写道:“沈从文把他那间房子让给我,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我们有话便谈,无话便沉默。”巴金在这里创作了小说《爱》,为《砂丁》写了“序”。解放后,巴金重来青岛,住在中山路招待所,想重寻沈从文旧居,竟然没有找到。

  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来青岛,住在福山路上“山大”教师周学普宅中(福山路3号)。她在《中山公园》一文中写道:“由我们的住所福山路进发,走过王村路,又转过一个弯,便到中山公园的后门。马路两旁,都是几丈高矮绿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的大树,并且层层匝匝,一直蔓延到路基的下面,与路下斜坡所生的树林相连结。马路两边枝叶相交,形成了一条蜿蜒无穷的碧巷,也可以说是一片波涛起伏的绿海。树的枝叶既如此之密而且厚……”

       著名作家、教育家吴伯萧的旧居在沈从文故居对面,门牌是栖霞路,福山路上也有门,如今旧房已经拆除。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25年发表处女作《白天与黑夜》。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解放战争至建国后,吴伯萧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1949年7月,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化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理事,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后又连续担任了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1981年11月,年逾古稀的吴伯萧又在英国进行访问。后病逝,享年76岁。











  福山路1号是洪深故居。1934年他来青岛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在这里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

       洪深是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他的父亲洪述祖1913年来青岛,在南九水筑别墅称“观川台”,洪深当时上大学,寒暑假来青岛度过。后来,这座房子被日本人没收了,开了一家“料理店”。1934年他重来青岛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旧居已无,租住了福山路1号。在这里他以青岛遭受德日帝国主义统治和自己家庭的遭遇,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明星公司拍摄,大导演张石川执导,一批红星如“影后”胡蝶、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舒绣文及徐莘园、高占飞等参加演出,剧组来青岛拍摄外景,引起媒体聚焦。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洪琛的戏剧创作思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走私》、《咸鱼》、《飞将军》、《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依山而建的小路,顽强的生命......

 

 





       美丽的福山路31号......


 

 










       一段长长的幽静的山路后......







 

       毛汉礼故居位于福山路36号。1954年毛汉礼回国后一直生活、工作在青岛,直至病逝。福山路36号是海洋研究所的一幢老宿舍楼,毛先生在这里住了很多年。

       毛汉礼(1919~1988),中国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诸暨市枫桥镇赵家毛家园村(今赵家镇)人,1988年11月22日卒于山东青岛。二十年代毕业于大东公学,四十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学博士学位。早年在美国与日本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研究上升流曾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1954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为中科院院士。回国他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于发展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发展海洋科学的规划,改装出中国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号”,领导参加“渤海及北黄海西部海洋综合调查”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的成果。毛汉礼首次提出浅海跃层的研究方法,系统阐明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概况,还对长江江口和杭州湾的海水混合扩散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论著有《海洋科学》、《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等,译著有《动力海洋学》等,共计500余万字,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


       走到路的西端,看到了熟悉的鱼山路......

——2015.4.19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