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教学资料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谦逊赢得尊重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爱因斯坦担当总统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当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在一次专为爱因斯坦举办的宴会上,有人向他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但是他却说:“如果我相信你们说的好话都是真话,那我就是一个大疯子。正因为我不是疯子,所以才不相信。”
1952年,以色列提请爱因斯坦做总统候选人,他对前来的大使说:“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儿,关于我,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要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
大使说:“每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个犹太人都在期待你呢!”
爱因斯坦说:“那我要怎么办?我要使他们失望的。”
事后,他干脆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谁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来。即使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决不能自满,千万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
后来,爱因斯坦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聘书后,第一天被带去看自己的办公室时,行政助理问他需要什么设备。
他回答:“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纸和粉笔。哦!对了,还要一个大的纸篓,越大越好,因为这样子我才能把我所有的错误丢进去。”
这充分表现了这位伟人的谦虚。
【推荐阅读】
伟人不居功自傲(牛顿临终遗言)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不过高地评价自己(诺贝尔写自传)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谦让是一种美德(戴震与他的老师)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谦虚谨慎应该一以贯之(李自成骄奢毁功业)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谦虚好学才能出大成就(莫泊桑写《羊脂球》)
左拉曾这样描述过他的学生——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他往往一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眼睛明亮而含笑,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布满欢快朝气的年轻人后来竟一举推出了《羊脂球》——那个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他默默地听我们的谈话,然后他的作品源源而出,显出了炉火纯青的功力。"完全可以说,《羊脂球》的享誉文坛,是谦虚好学的结果。
扁鹊自认医术最差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他家兄弟三人,都以从医为生。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既然你最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的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传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的好极了。”
莱特兄弟的一句话演讲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徐悲鸿改画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孔子拜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我叫项橐tuo,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拳王—乔·路易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为前方出现意外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为尾随太近导致两车发生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指责乔·路易的开车技术有问题,并且破口大骂继而挥动拳头大有打架之势。乔·路易却一直道歉而无一语,那司机直到觉得没有兴趣才扬长而去。
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的问他:“那人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让他品尝一下你的铁拳?”而他却坦然地回答:“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他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上海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是伟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故居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她也曾在故居内会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毅等。
1963年开始,宋庆龄就搬到北京,上海的这边故居只有每年过年过节才会回来居住。1978年12月31日,宋庆龄回这里过春节,至2月底返京,居住了3个月,这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宋庆龄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去世,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筑介绍: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主楼是砖木结构的西式假三层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
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书房中收藏着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珍贵录音唱片和孙中山亲笔题字的遗著,还有中外图书4000余册。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楼下车库里还停放着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原文】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着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枝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度日。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读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历任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草原上的小路》(《收获》1979年第3期)、《儿女情》(《上海文学》1980年1月)、《家务事》(《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刊》1980年第3期)等。
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也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就是根据茹志鹃的这篇文章改编的。
23、黄河的主人
【黄河简介】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艄公】
操舵驾驶船的人,也泛指以撑船为业的人。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老“把式”。“筏子客”扛着筏子走到河边小码头,将羊皮胎朝下放进水中,在木架子上铺几块垫子,等乘客盘腿坐好了,他也坐下来开始划桨,筏子便离开码头,顺水漂流。他说过去做“筏子客”非常危险,是在刀口浪尖上讨营生,因此有很多讲究,比如不能说“破”、“沉”、“碰”、“没”、“断”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还要挂红、放炮、焚香、祭奠河神。会划羊皮筏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黄河艄公ppt】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11EsKipIaND2J4XW90GGUrjpmffv9A_zDrxHjyMC9HmJltAQh3aPEPRhsg5j5LfZP3n0AzQebhs3IuhYYxkQmrmZOpACcXwHFra_OjYXze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在兰州黄河用于运输,现在已成兰州黄河上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也是兰州汉族民俗文化的遗产。
历史起源: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
中国的皮筏历史悠久。《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即皮筏)南下水。”《旧唐书.东女国传》:“以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兰州羊皮筏子,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六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以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制作: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毛皮。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民间有杀它一只羊,剥它一张皮,吹它一口气,晒它一个月,抹它一身油即可。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大约与4根较粗的柳木和60跟较小的柳木进行捆扎,再将皮囊(及单只皮筏)以4,5,4的排列形式扎在上面,羊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而且重量很轻,便于携带。
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故当地人见到有人夸海口,说大话,往往以“请你到黄河边上去”来讥讽,意思是让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据考证,俗话“吹牛皮”就来源于此。
练习七
【关于象棋】
象棋的起源:
象棋历史久远,趣味浓厚。千百年来,所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爱好,是因为它包含有体育、艺术和科学的因素。凡是象棋爱好者都知道,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局,它的魔力决不亚于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绝妙的图画或其他艺术。另外,它在临局交争时的战斗性和竞争性,更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热烈爱好。由于象棋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说法也较多。
近百年来,关于象棋的起源,大致有中国、印度、埃及、希腊、波斯和阿拉伯等清说,其中以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四说最盛。据日人涩江保《泰西事物起源》说:“象棋系希腊七贤中名希腊者所造。”1930年从埃及开罗发出一条惊动世界棋坛的消息,它说:
有七千年历史的古代象棋盘,在一个名叫乔沙欧克的大祭师的坟墓内发现;另外,还发现大祭师同他的夫人的像。由此可见,象棋游戏,至少在耶稣降生前五千年左右即为埃及发明,并不是由波斯人或中国人发明。这条消息一时惊动了全世界棋坛。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么,关于象棋起源问题的喋喋不休的争认,就此可以了结。然而,不久就被人们发现,开罗通讯社的这条消息是不真实的——象棋为埃及人所发明被否定了,起源于波斯和希腊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此,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到起源于印度或中国的问题上来了。
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象棋史学界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个观点为欧洲某些象棋史学家所否定,他们对此论点提出质疑,而且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借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说:“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四)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
上述几种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有的也有一定的根据,值得进一步追溯。但就从这些传说中已可看出我国古代象棋的萌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象棋的发展也是这样。根据一系列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象棋的制度变化很大,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它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夺目的一颗明珠。
象棋的规则:
一、棋盘和棋子
1.棋盘: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表示。
2.棋子: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人,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二.走棋和吃子
1.对弈: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轮到走棋的一方,
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到另一个空着的交叉点, 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了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帅和将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相(象)不能越过"河界",
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行走过去。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方向紧靠一直(或一横)的地方,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就不能走过去。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以向前走一步,也可以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3.吃子: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把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了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除帅(将)外,其它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
三.将军、应将、将死、困毙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被"将军"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卫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没被对方"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己方其它棋子也都不
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四.胜、负
1.胜负: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输棋,对方得胜:
(一)帅(将)被对方"将死";
(二)帅(将)被"将军",无法避免地同对方将(帅)直接对面;
(三)被"困毙";
(四)在规定时限内未走满应走着数;
(五)超过了该次比赛规定的因迟到判负的时限(一般为十五分钟);
(六)封棋着法有误;
(七)走棋违犯禁例,应当变着而不变;
(八)在同一局棋中,单方面出现第三次"违例";
(九)自己宣布认输;
(十)因违犯纪律被判输棋。
2.和对局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和棋:
(一)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
(二)提议作和,应使双方机会均等。先得出者如被对方拒绝(口头不同意,或走出轮走的一着棋,均为拒绝),非经对方提和一次(也被拒绝),不得再度提出,但下列(三)(四)两款属于提和的特殊规定,不受此限。若双方提和次数对等,即可由任何一方再次提和。提和的一方,在对方作出明确表示之前,不能撤回自己的提议。只要是一方提和,另一方已宣告同意,双方都不许反悔。此外,只能在提和后,方可按动对方的计时钟。
(三)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已达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可由任何一方提议作和,经审查局面属实,即使另一方不同意,裁判员也有权判为和棋。如双方都没有提和,而循环反复局面还在延续,裁判员有权不征得双方同意就决定判和;但如所走着法已同上述循环反复局面无关时,则不能按照本款处理。
(四)符合"六十回合规则"(也称为自然限着)的规定时。
【词语解释】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近义词】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反义词】空前绝后、青黄不接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近义词】:除旧布新、吐故纳新【反义词】:陈陈相因、抱残守缺
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出自】:《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近义词】一水之隔、近在咫尺、近在眉睫【反义词】天各一方、天涯海角、万水千山
以德为邻:德:德行。与有德行的人为邻居融洽相处,交往。比喻要加强修养,讲求道德,让道德时刻驻留身边,就像一个“邻居”一样。【典故】南北朝时代,季雅罢官回乡,在吕僧珍旁买了一套房。僧珍问花了多少钱,季雅说一千一百万钱。僧珍认为太贵了,季雅却说:“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买邻居。”为了能与有德行的人为邻,不惜一掷千金。
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反义词】人唯亲任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出自】: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近义词】任人唯贤【反义词】任人唯亲
科教兴国: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并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
与时俱进: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从而发生一些改变。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从而发生一些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出处】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总源头:易经,易经64卦中的遁卦,彖曰:遁,亨,遁而亨者;刚正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唉哉!
【《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失败;要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最爱的是那柔柔的家乡水,最亲的是那家乡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而小人之交只是酒肉方面的关系,说散也就散了。豆角开花的时候是相互连在一起的,是一种比喻,讲的是要告诉怎么做人,是说朋友在一起要真心相处,这样感情和友谊才会长久,以至会成为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