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揽秀园·伍相祠
游船一路前行,又把我们带到了壕股塔......
壕股塔,矗立于壕股路中段、壕河边上,其水湾环如股故名,上世纪60年代塔倾塌,2004年在旧址附近铁路的另一侧重建。壕股塔又作濠罟塔、濠孤塔、壕姑塔等,为壕股禅寺的中心建筑,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大约在五代或北宋时期,到明代时重建。壕股一名源于寺院近临城濠,濠河水曲如股而得名。据古籍记载:塔共七级,高十丈,塔身方形,塔顶如笔,整个方塔建筑工巧,气势雄壮。塔旁为寺院,有僧房数间,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享有盛名,以前到南湖的渡口设在东门狮子汇,游客到南湖首先见到的是壕股塔,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吴镇的《嘉禾八景》将此塔绘入图中,清凌大田还写下《壕股》诗一首“清流一脉曲,百仞涌城濠。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壕股塔位于当时嘉兴壕股路西端濠河边即南门至南堰、角用里街的要道上,宋元时这里市肆繁荣,有“灯火万家”之称。1906年因修筑沪杭铁路,塔与南湖隔开,街路也随之毁废,70年代初因塔身年久失修而倾圮。
近年随着嘉兴南湖名胜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对恢复嘉禾名胜的呼声越来越高。2002年,南湖名胜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南湖勺园旧址易地重建壕股塔,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壕股塔院已于2004年1月19日对外开放,并与新建的南湖渔村浑然一体。新建壕股塔高63.4米,四面七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塔身为楼阁式,周有回廊,建筑仍沿袭宋代风格,戗角悬有风铃,微风吹拂,28个风铃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响。塔刹为纯铜鎏金,耗用3千克纯金。壕股塔是市区目前惟一可攀登的宝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游客可以登塔俯看南湖全貌。同时为方便游客,塔身中间还设有小型电梯直通顶层,登塔极目远眺,东面南湖烟雨楼精巧玲珑;南面行政中心雄伟壮观;西面南湖大桥长虹卧波;北面市城高楼林立,整个嘉兴全貌尽收眼底。
伍相祠:位于嘉兴市南湖景区内的壕股塔前院,名曰伍相祠,以纪念距今2500多年前这位忠心耿耿的吴国忠臣。他终身最大的遗憾就是吴王夫差听谗言宠西施,没能灭掉包括嘉兴在内的]越国,而吴国将要被越国所灭。公元前484年被吴王夫差赐死。十年后,越灭吴。壕古塔楼于2010年改称为“伍相祠”。
与壕股塔配套建设的塔院建造在一座高达2米的台基之上,院前有大型石制照壁,左右植有高大的银杏。进入壕股塔院门,东侧为八角形钟楼,硕大的铜钟上铸有“壕股禅寺”四个大字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除夕之夜,这里首次敲响了象征幸福安康的108响钟声。西侧与之对应的鼓楼内有大鼓一尊,两侧还有回廊相通。钟鼓楼之间为塔院的主体建筑。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编辑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1-2],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为越偷袭所灭。
人物生平:
逃离楚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在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联合推翻郑定公,被定公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国,昭关守卫正在到处抓拿他们,两人只好徒步逃走。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著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奔吴复仇: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过了许久,楚平王因为楚国的边城钟离与吴国的边城都养蚕,两个女子为争采桑叶互相厮打而大怒,以致于两国兴兵交战。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攻破楚国的钟离、居巢凯旋而归。伍子胥劝吴王僚说:“楚国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对吴王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是为了报私仇罢了。攻打楚国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掉吴王而自立为王,又不能说穿此事,于是就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退出朝廷与太子建的儿子胜躬耕于田野。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当初,楚平王夺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儿子轸,到楚平王死后,竟即位称王,这就是楚昭王。吴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两位公子率兵袭击楚国。楚国派兵切断吴兵的后路,使吴兵不能返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派专诸行刺吴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继位后,志得意满,就召伍子胥赐官行人,与他共商国是。先前受吴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两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断不能返回。后听说阖庐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率领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将舒地封给了他们。阖庐即位三年,就兴兵与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国,夺取了舒地,并捉拿了当初吴国投降的二位将军。吴军本想进兵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劳累了,不可进兵,暂且等待时机吧!”才撤回国。公元前511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孙武说:“原先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怎样?”二人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蔡国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务必先得到唐国、蔡国的帮助才行。”阖庐听了,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与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率兵请求跟随出征。吴王不听,就用自己的部下五千人袭击楚国将军子常,子常大败而逃投奔郑国。于是吴王乘胜前进,与楚军五次交战后,就攻入了郢都。当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吴王进驻郢都。楚昭王辗转逃到了郧地。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害昭王,就与昭王一起投奔随地。
倒行逆施:吴军包围了随地,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昭王,王子綦将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当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跑时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申包胥逃到山中,让人对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谢谢申包胥,说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于是,申包胥逃到秦国告急,向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就派了五百辆兵车救楚国攻打吴国。不久,在稷地打败吴兵。
成吴霸业:适逢吴王久留楚国搜寻昭王,阖庐的弟弟夫概趁机逃奔回国,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就放弃楚国返回吴国,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被打败,就逃奔楚国。楚昭王见吴国发生内乱,就重返郢都,将堂奚谷封给夫概称作堂奚谷氏。楚国又与吴国交战,打败吴国,吴王就回去了。两年后,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再次大兵压境,就离开郢都,迁都到鄀城。当是时,吴王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计策,西边攻克了楚国的疆土,北边威镇齐国、晋国,南边收服了越人。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中箭,阖闾伤脚拇趾,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
自尽身死: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伍子胥有一子被托付于齐国的鲍氏,后来别为王孙氏。
人物评价:伍奢:“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费无忌:“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伯嚭:“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庄子:“伍员、苌弘知事君尽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祸。”陈轸:“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已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范雎:“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司马迁:“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桓宽:“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箕子执囚,比干被刑。伍员相阖闾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杀之。乐毅信功于燕昭,而见疑于惠王。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刘向:“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阖庐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韩婴:“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诸葛亮:“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司马贞:“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徐凝:“千载空祠云海头,夫差亡国已千秋。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血,名震天下,岂不壮哉!”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令:“西风骚客倦游吴,吊古心怀此暂舒。鬼籾久应除佞嚭,民思今果庙神胥。虽然邪正皆归死,奈有忠谗各异书。回首旧江江水在,怒涛犹是不平初。”杨备:“出境鞭尸报父雠,吴兵勇锐越兵忧。忠魂怨气江云在,日见炉香烟上浮。”王若虚:“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李贽:“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邵宝:“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传说故事:
一夜白头: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然而,此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扁鹊的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传说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例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晚上,寝不能寐:他想告别皋公而去,又担心过不了关,反而惹祸;若是不走,不知还要等多久?如此翻来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屋而转,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而伍子胥和公子胜装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但是,官兵都认识皇甫讷,东皋公又与守关长官远越要好,于是,此事安然过去。
七星龙渊: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报恩: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觉得人格受辱,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端午起源: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龙舟与食粽子。也因为其忠心为国,却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将他尊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论衡》也说:“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史料记载,东汉年间,嘉兴就有了各种不同规模的端午节祭祀活动。那时,嘉兴已经有了在端午节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将伍子胥的习俗。有一种说法,“五月五,迎伍君”,迎回的就是涛神伍子胥,而龙舟竞渡的民俗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传下来的。
嘉兴胥山,相传就是伍子胥的屯兵、操练之地。有关嘉兴胥山的历史传说,在旧时,更为嘉兴人过端午节营造了年复一年的祭伍子胥的民俗氛围。也可以说,端午节给历史悠久的胥山带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旧时,嘉兴胥山上遗有伍子胥的磨剑石,以及相关寺庙和坟墓,另有石龟、胥山草堂、陆氏墓园等历代遗存。
胥山西麓的尼姑庵,粉墙黑瓦,大门正对着古时的伍子胥塘,让人不免追思伍子胥的功绩。身经百战的伍子胥,赤胆忠心地辅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但夫差却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反而听信谗言,最终用剑赐死伍子胥。传说伍子胥自刎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伍子胥被害后,夫差令部下把他的遗体丢入水中。
嘉兴人传说,当时伍子胥的遗体就沿着他生前开凿的河流,一路漂过太湖、汾湖,漂到了嘉兴张山脚下。而山脚下的小河一直延伸到嘉善,过西塘到马斜湖(全长二十九公里,有利于军事,有利于农田灌溉)。这里曾是伍子胥带兵攻打越国时驻军的地方,当时,张山下的百姓看见了自己崇敬的相国伍子胥的遗体,个个悲天恸地。他们就把伍子胥的遗体用重礼葬在张山顶上,还造了伍相墓,建了伍相寺,还把他带领开凿的那条河称作伍子塘,并把开凿的西塘市河,改名为胥塘。为了纪念伍子胥,从此,嘉兴人又把张山叫做胥山。
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壕股塔始建于宋以前.塔身为砖砌方形,七层,高十丈,塔顶形如笔.塔名源于濠河,因濠河北临城墙,水曲如股的关系.又叫"濠罟塔","壕孤塔","壕姑塔".塔旁为寺院,有僧房数间,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享有盛名.古时这儿临街繁荣,有"灯火万家"之称.
壕股塔是市区目前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及木梯盘旋而上,游客可以等塔俯看南湖全景.同时为方便游客,塔身中间还设有小型电梯直通顶层.登塔极目远眺,东面南湖烟雨楼精巧玲珑;南面行政中心雄威壮观;西面南湖大桥长虹卧波;北面城市高楼林立,整个嘉兴全貌尽收眼底.与壕股塔配套建设的壕股塔院建造在一座高达2米的台基上,东侧为八角形钟楼,硕大的铜钟上铸有"壕股禅寺"四个大字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侧与之对应的古楼内有大鼓一尊,两侧还有回廊相通.钟楼与鼓楼之间的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殿内设有观音木刻雕像,十分精致.院前有大型石刻照壁,左右植有高大的银杏.夜幕降临,灯光璀璨的壕股塔俨然成为了一处最亮丽的风景.
新建的壕股塔每层的四角翘传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的风铃,微风吹拂,28个风铃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耗用了3公斤纯金.
在我国,塔的基本功能当然是弘扬拂教,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还产生了别的功能.首先,登高望远.最初的拂塔,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其次,领航引渡.不少有名的古塔雄踞于江河之畔,屹立在海湾角上作为船只航行的灯塔.最后,美化河山.人们越来越注意塔的造型和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
嘉兴七塔:三塔,同馆塔,真如塔,东塔,壕股塔.八寺:精严寺,楞严寺,东塔寺,天宁寺,真如寺,金明寺,茶禅寺,觉海寺。
造假伍子胥的祭祀传统:壕股塔院内的观音像被移到湘家荡精严寺内。塔院改名伍相祠,供奉伍子胥。然后,今年大办伍子胥祭祀。并称其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端午祭谁虽然有多种说法,祭伍子胥也有地方在进行,但说是嘉兴端午的传统习俗,那明显造假,没有任何史料和事实可以证明。(要注意是端午这个日子。比如海宁祭潮神就算牵强点潮神是伍子胥,但是以前是在端午时祭的吗?)东汉以来,史籍《越地传》倒是有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勾践的记载。另外东汉以来,有史可证,浙江人端午祭祀曹娥。这些怎么就没人提呢?而端午纪念伍子胥主要在苏州和吴县一带,和嘉兴没关系。虽然传说伍子胥在嘉兴练过兵或者逃亡时经过嘉兴,但不能因此谎称嘉兴端午就一直在祭祀他。和嘉兴有过关系的历史人物多了,难道都可以说是嘉兴端午祭祀的对象?另外,嘉兴政府编了《端午民间故事》的汇集。结果大多数的故事是新编的。很多地名也改成了和伍子胥相关的名字。为了混淆视听,欺骗百姓。将来端午祭伍子胥或许可以成为嘉兴的传统。但是这传统是从2010年开始的。
文星桥: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跨径38米,宽3.5米.有阶梯50步,主孔拱高4.4米.为嘉兴地区现存的跨度较大的三孔石拱桥,是江南水乡具有代表性的古桥。
揽秀园:位于南湖西侧,占地面积17余亩。以“古建街”为中心,分南园和北园,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建成开放。揽秀园内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近100块,为历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硬等大家之作。揽秀园之名出于《浙江通志》“秀水东会沪渎,西控与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之语,意为揽南湖风景之秀,又可理解为揽南湖嘉兴之秀。
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成,四进庭院式建筑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正门为仿古门楼,坐北朝南,门楼上"揽秀园"三字,古朴苍劲,为文物研究家、书法家汪济英亲笔手书。门前一对清代石狮子威风凛凛.我们跨过石阶大门为迎客厅.厅内摆放着一根雕作品"群英荟".沿着石径往前便是"同乐院",门两边一对清代抱鼓石,左右而立,古代结亲有"门当户对"之说,此石即为"门当户对"中的"户对"如此高浮雕的"户对"嘉兴地区现已罕见上各有"三狮戏彩球"浮雕,雕刻精细,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犹如顽皮小童,笑脸迎客.向北是"听松馆".过小桥上台阶即"八仙厅",厅内成列着许多根雕作品"梅花报春","万马奔腾","高瞻远瞩"等.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用"刻使,并有嘉兴历代碑刻如唐代吴道子手汇"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
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宽1.3米大石碑,碑为"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刻于明万历三十九(1611年),为董其昌写的行书,共1100余字.字体行笔流畅,风格秀逸,古朴潇洒.董其昌如此大的碑刻确属稀有之珍物,此碑乃为揽秀园镇园之宝.(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擅画山水,为"华亭画家"杰出代表.)碑廊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其中垂钓池假山上的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陡门本觉寺而建。
——2014.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