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现代科技发展,应对机遇与挑战
近代科学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程。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规模广泛,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相互渗透,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毫不夸张地说,科技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腾飞的翅膀。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将发展成为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的竞争。因此,正确认识当代科技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对于我们在校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和趋势
1、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当今的学科总数已达到600多门。知识向技术乃至生产力转化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以计算机学科为例,自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快速发展更新,性能提高了100万倍。当前,超级计算机最快运算速度已达到320亿次/秒,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研制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将比电子信息处理速度快1000倍,甚至达到了1万倍。仅仅七十多年,计算机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且广泛运用到了工业、农业、交通业……就连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这些智能设备。
2、现代科技发展的交叉与综合
技术的复杂程度与科学知识的密集程度是成正比的,无论是在哪一个研究领域,科学与技术都是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的。当今时代的科学研究正在向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延伸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运用多种学科研究具有多学科性质的对象和课题,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成为高科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形式。如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离不开材料科学的配合。人工智能的研究,必然要向认知科学、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延伸。当代科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质,必须是学科配套、同步前进、整体突破。综合性课题的解决又反过来带动了学科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技术工具,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当代科学革命的核心过程。
与此同时,在学科进行横向交叉的同时,技术也在进行着多领域的交叉融合。首先是技术一体化。出现了诸如机电一体化,即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光电体化,即光浮与电子技术的结合,用光来代替信息技术中的电子,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储存和加工方面的效率;以及多媒体系统的发展等,这些都是当代技术发展最有广阔前景的领域。另外,还有标准化、大型化、组合化、高速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所谓技术集约化,指的是技术的发展朝着节省劳动力,节省资源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以高技术开创新了工艺革命,高技术不仅能保证最佳技术性能,而且能保证最优工艺质量,从而改造整个生产工艺方式。现代新工艺具有以下特点:少工序性与高度灵活性,高精密性和高可靠性等。科学技术的融合化,要求按崭新的原则组织研究工作和生产过程,要求对科研、教育、生产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从而将引起一系列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3、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文社科的相互渗透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科学中某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正在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移植、渗透。当然,社会科学研究不仅采用属于自己的社会科学方法,而且也大量地借鉴自然科学方法。因此,加强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家的联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是在多层次上不断增强和相互渗透的结合过程。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在下属一些层次上实现的:理论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经验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方法论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在一般科学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在学科功能结构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在科研组织管理层次上的渗透与结合。这种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了许多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大多具有应用研究的特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创造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可开拓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4、现代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不可忽视的是,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引发出了许多全球性问题, 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异、土地沙漠化、热带雨林的破坏及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人口、资源及能源等等问题,已超出了国家和区域的范围,
触及了全人类的利益。由于全球性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及需要的巨额资金,多国必须进行合作加以解决。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建设,使得国家、团体、个人的不安全性增加。这就让现代科技的发展上升到现代科技的道德层面与社会化层面。在如今社会,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部计算机和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对想要攻击的目标实施网络攻击,通过电脑网络侵入私人资料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再例如,世界为之震惊的恐怖事件,1993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利用大量尖端和国际上禁止使用的集束炸dan,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长期的狂轰乱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难民背井离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2001年9月恐怖分子本拉登,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对美国的五角大楼进行了恐怖袭击。再看科学界,英国著名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个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这种技术如果为了生产商品化的人体器官而克隆人,所带来的社会后果难以想想。现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使用的武器,那时只有棍棒和石头。”这些警示人类,尖端的科学技术运用不当,很有可能会毁灭整个人类。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必须肯定现代科技发展在研究中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但不得不正视,科技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与作用,作为科学研究人员,是否能够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握好科技发展的界限,是关键问题。而如何找清科技发展与道德问题发展的界限,如何控制这条界线,成为了研究的重要目标。
二、现代科技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的挑战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才,必须学会辩证地认识世界,并且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科技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一方面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极其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使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科技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道路,不能一味地追赶朝流。
要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才,还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面对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面对发展机遇的日益增加,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地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中国梦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一代,我们将见证“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主席如是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那创新就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机遇不会眷顾因循守旧、坐享其成者,而是留给勇于创新的人。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作为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当前,我国正走在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上。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驱动。大时代成就青年人的大作为。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还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始终坚信“只要有梦想、有奋斗、有机会,一切美好都能被创造出来”。
4、团结合作,树立大局意识
现代科技的发展无疑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的过程,需要多方人员的通力合作,一个人或几个人很难独立完成复杂的多学科融合的科技项目或工程任务,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团队,团队有多大,平台就有多大。团队合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保证,也是个人成功的前提。即使一个人是天才,如果其团队精神较差,他也不会受到欢迎。以IT业为例,美国微软公司开发Windows
XP时,500名工程师共同奋斗了2年,有5000万行编码。软件开发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缺乏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团队精神还包括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大局观。大局观是一个前提,先有大局观,后有协作精神。所谓大局观,就是要把团队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大局意识非常强的人,能够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小利益。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那种“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人是永远都不受欢迎的。当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以大局为重,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学会在团队中锻炼自己,让自己在团队里尽快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光明灿烂的前景,使我们更加憧憬未来,也更加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为美好生活奋力拼搏。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用满腔热血传承着家国天下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奋力拼搏,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矗立起了坚实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