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木如山和扎日南木措
在措勤修整了整整一天之后,29日清晨,我们重新踏上了寻找藏北“一措再措”的旅程......
措勤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为数不多的高海拔县之一,因地处遥远的西藏阿里腹地,属于羌塘无人区,人迹罕至,所以生态保持的非常好。草原、沼泽、盐碱地、溪流、湖泊......共同组成了被称作“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除了大量鸟类,湖畔不时会出现藏野驴、藏原羚、藏野兔等。但我们今天特意来看的动物却是藏民圈养的当地著名的紫绒山羊......
高原风云变幻,滚滚云层贴着地面席卷而来,遮挡了阳光。在这里,真正体会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色......
措勤县地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东南部,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日照充足,年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34℃,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远古时期,措勤一带是汪洋大海,沧海桑田变迁,海水逐渐消退,这里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措勤在藏语中就是大湖的意思。措勤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底部,远古大湖不断缩水,湖盆边沿于是就演变成沼泽和湿地,上面长满茂密的藏北嵩草。草场类型以高山荒漠草场为主,主要牧草有高山针茅、变色锦鸡儿、苔草等,植被生长低矮稀疏。地势稍高处皆为高原戈壁型草甸,以帕米尔嵩草为优势种。人工种植的饲草有披碱草、燕麦草、青稞等。适宜养殖羊群。
措勤是西藏重要的紫绒山羊生产区之一,牧羊姑娘放牧的紫绒山羊的绒毛、羊皮、羊毛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紫绒山羊是措勤县特产,因羊绒在阳光照射下呈紫色而得名。措勤紫绒山羊在当地有一百多年的繁衍历史。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措勤紫绒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紫绒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的措勤镇、达雄乡、曲洛乡、江让乡和磁石乡4乡1镇。
紫绒山羊体质结实,体躯结构匀称;额宽,耳较长,鼻梁平直;公羊、母羊均有角,公羊有两种角型,一种呈倒八字,另一种向外扭曲伸展,母羊角较细,多向两侧扭曲;公母羊均有额毛和鬓;颈细长,背腰平直,前胸发达,胸部宽深,肋骨拱张良好,腹大不下垂;被毛以黑色为主,羊绒在阳光照射下呈紫色;绒细度在14-16微米,绒长度≧3.8厘米,色泽光亮,绒质柔软。
紫绒山羊具有绒量高、奶产量高、肉嫩、耐寒性极强、绒肉奶兼用等特点。
野牦牛(拉丁学名:Bos
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虽然属于食草动物。但是它们的攻击能力超强哈,千万不要靠近它们,在西藏,野牦牛们行走得肆无忌惮,哪怕在公路上也是唯我独尊的样子,给野牦牛们让路,是司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呢......
西藏的圣水旁边一定会有神山的存在。我们今天的第一措是扎日南木措,伴随它的是眼前这座阴阳山。这座山的大名叫作木如山,当地藏民称其为“求子山”,据说拜此山的观世音就会送子得福,很是灵验。
扎日南木措周围有四座大山。措勤民歌中唱到:“东有黑色的铁围山(朵那山),南有红色的土铜山(朵玛山),西有仙俗褐石山(拉隆山),北边白色水晶山(木如山)”。拉隆山上有先民的的岩画“拉直日姆”,即神与鬼做的画。而在木如山西侧山脚,有灰白色天然形成的“阴阳石”,巨大的男根和女部并排耸立,惟妙惟肖。这四座神山,据说是莲花生大师请四大天王所降。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四大护法天神的合称,他们分别是:东方赤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四座神山与四大天王的方位向对应,至今东西南北的的四座神山依然巍峨屹立在扎日南木措的周围,静静地守护着草原的安宁。
我独爱高原野花。野花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顽强。你看那些无名的野花,没人耕耘、没人浇灌、无需修剪,不管土壤的贫瘠与肥沃,还是海角天涯,哪怕是石底或是山崖,它们岁岁年年独自盛放。不择地势,不需照料,蓬勃生长,恣意地绽开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它在天地间肆意舒展着自己的美丽,不娇气、不挑剔、无拘无束,把淡雅的清香,送个大自然,献给我们这些偶尔发现它的美丽的过客......
木如山的南面就是扎日南木措了,它是藏北的“大措特措”,措勤因它而得名。扎日南木措位于高原湖泊带,一措再措的中点位置上,这里已经进入羌塘大地
......
扎日南木措坐落在高原隆起过程中沿东西断裂陷落而形成的大型构造盆地,湖体北面的山麓可见平齐的三角形断层崖。早在千万年前,这里曾经历过翻天覆地的火山爆发,由红黑相间的火山灰烬、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岩层,在后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卷曲扭折,形成造型流动图案。
木如山孤峰在扎日南木措的正北濒湖而立的木如山孤峰,由两、三亿年前形成于海底的黑色石灰岩构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错尽收眼底,这里是观赏湖光山色最好的景点。
穿过草原戈壁和湿地,眼前呈现出一泓静谧的蓝,措勤的母亲湖——扎日南木措就这样冷艳而孤傲地占据了我们的心房。措勤有“雪绒湖城”之美誉,境内有很多湖泊,如扎日南木措
、格仁措、达瓦措、敌布措......
总之,措勤是有“措”最多的地方......
流淌在冈底斯山群峰之间的扎日南木措,是阿里地区最大、西藏第三的咸水湖。它的面积有102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是一个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大湖。位于措勤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的扎日南木措是国家级著名湿地,措勤的藏语意思
"大湖"正是因为扎日南木措而得名。这里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500公里左右。
扎日南木错湖体宽阔,暖季风和日丽,远山如黛,湖周岸边芳草凄凄,是良好的牧场,盛产珍贵的紫绒山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属于阿里地区的最东端,北面靠可可西里,羌塘草原的东南。这里也是大量高原野生动物的家园, 沿湖有三五成群的藏野驴、黄羊、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出没,奔驰在湖滨原野上。由于湖畔湿地纵横,这里也成为各种野生候鸟的乐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不需要任何装点,在那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季节里,第一个破土而出的是它——野草!
野草是平凡的,它们高低不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它们一无所求,不需播种,不用耕耘,在路边,在悬崖,在石缝,只要有一点点泥土,就能顽强地生长;他们,你携着我,我扶着你,织成神奇的绿毯,铺在大地母亲的身上,一直铺进天边的白云......
青藏高原上的任何一株植物都值得我们敬畏。它们热爱大地,热爱自然,深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狂风暴雨中搏斗,勇敢地向大自然挑战,寻求自己的快乐......
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同水怪曾在这里有过一场激战,水怪在搏斗中相当凶悍,酣战中把莲花生大师装土的袍子撕扯下来,撒在了扎日南木措里,后来就形成了这座横于湖中的半岛。
近看湖水清澈透明,波涛起伏,拍击碧玉般的卵石,铮淙作响。远观扎日南木措,色彩多变,无边无际,浩如烟海,水天相交成一色,好像镶嵌于羌塘大地的一颗巨大的蓝宝石,瑰丽无比。
阴沉的天空推攘着乌云卷过远山,徐徐的微风吹过平静浩瀚的湖面,湖心的沙岛犹如母亲的臂弯,揽着墨蓝的湖水,安抚着它的悸动,于是,湖水泛着粼粼波光,与金黄的草甸依偎在一起,天涯同此水湄,云雨共赴朝歌......
扎日南木措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但却是个开放式的景区,因为人迹罕至,无人看管,自然也就免收门票......
扎日南木措(Zhari
Namco),亦称塔热措,西藏的第3大湖。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海拔4613米,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东西长53.5公里,南北宽26公里,平均宽18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6米,最大水深71.55米,周长183公里。湖水透明度2.45米。pH值9.6,矿化度为13.90克/升,属咸水湖。
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东岸湖积平原宽达20公里,沼泽发育;北岸和西岸发育有10道古湖岸线,最高一级高出湖面百米;东南部湖滨地带发育有三级阶地。湖区地处藏北高寒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为纯牧区。扎日南木错流域面积1.643万平方公里,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其中,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措勤臧布,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9930平方公里。
由于扎日南木措是封闭已久的内陆湖,湖水的矿化度已达13.9克/升,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西北部措勤藏布汇入湖体的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湖区南部湖水退缩后残留了三个小湖,湖水的含盐量正适合一种名为卤虫的节肢动物生长,这是一种人工饲养鱼、蟹、虾的优质饲料。湖岸四周,圈圈层层的古湖岸线清晰可见,见证了湖体因气候转暖变干而消缩的生命轨迹。最高的古湖岸线高于现湖面约100米,甚至在远离措勤藏布64公里的山体上也有古湖岸线的遗迹。它把周围的一些小湖都包括在内,那时的古湖面,要大出2-3倍。就在木诺峰和湖体北侧的山麓之间,有一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封闭小盐湖,由于与大湖隔离,自身又基本无水源补给,残留的盐湖已低于扎日南木错湖面63米,状似一个大漏斗。
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扎日南木措地处喜玛拉雅山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睛朗天气,降雨稀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到西藏阿里扎日南木错旅游,必须赶在每年
6-9 月的雨季。10月或11月,阿里扎日南木错11月至次年5月天气寒冷干燥,不适合进入青藏高原。
![]()
在当地藏民的心目中,扎日南木措是至高无上的圣湖,但知道它的游客并不多,见过它真容的人就更少了。这里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呈现出未经雕琢的原始之美......
在当地藏民的心目中,扎日南木措是至高无上的圣湖,但知道它的游客并不多,见过它真容的人就更少了。这里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呈现出未经雕琢的原始之美......
这里怪石林立,坚硬冰冷,湖面上风很大,山上的经幡哗哗作响,坡面上有人为垒砌的祈福石碓,周围缠着哈达,顶上放着羊头牛头,羊角牛角直指着苍天。有几只苍鹰,从湖面盘旋而来,展翅滑翔,越过湖边的石滩,慢慢盘旋到崖壁,向上向上,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外,没有人知道它们飞到了哪里......
爬上木如山的山头,俯瞰扎日南木措,它那磅礴大气的苍茫,与气吞远山的架势让人难以忘怀。站在山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扎日南木措东北岸边有不同时期水位线的痕迹。据说,扎日南木措现今的湖面比远古时期的湖面低了100米以上,所以“月牙湾”的形成也可能是湖面水位下降之后裸露出来的湖底。
关于扎日南木错的形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这个地方过去是一个很大的牧民部落,全部落的牧民都从一个小小的水井取水,这里的喇嘛嘱咐部落的百姓每次取水一定不能忘了盖上井盖。有一次,村里的一个老人赶着羊去农区做盐粮交易。返回来时,他的妻子在取水时看到老人回家非常高兴,前去迎接他。妻子陪着丈夫回到家后才想起忘了盖井盖,等她回去时看到有一条大大的金鱼在水中翻腾,并大声地怒吼:“如果没有四座大山压住我,我扎日南木错就要跳到天上去。”此时不时有水溢出来,淹没了部落的草地。有个老人和孩子在山上放牧,看到这一情景,非常害怕,就往扎日南木错南部的山上跑。老头跑到山上还不敢回头看,他对小孩说:“你看看,水中是否落下一条白虹来?如果有白虹落下那就是莲花生降世了,那就好了,井水就不会溢出来。”果然,莲花生大师骑着虹落到井上将水压了下去,这个遗迹在扎日南木错湖南岸还能看到。从此以后,扎日南木错湖南岸四周各升起一座山,分别是:东边的黑铁铁围山,南边的红土红铜山,西边的仙谷褐石山,北边的白色水晶山。扎日南木措周边的特殊地貌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站在高坡,可以看到湖西有一海马型的沙岛刺入湖中,与远处的雪山群遥相呼应。连绵的雪山形成一道耀眼的天际线,压抑的浮云,湖心的沙岛,一抹明蓝翠绿泛着涟漪推涌着湖岸,天地之大美摄人心魄......
扎日南木措的湖岸线条非常优美,除了纵横切割,各种尖锐岬湾配以流畅的岸堤,加上雪山、草甸、羊群点点以及色调各异的水面,明暗、冷暖交织在一起,大气磅礴又原始苍凉。湖水随着光线的明暗变幻出多姿的色彩。微风拂过,扎日南木措登时就灵动起来——湖光魅影,浟湙潋滟,浮天无岸,美轮美奂......
高原的风,强劲凛冽,吹皱了湖面,吹走了云彩,吹的经幡舞动,每一次舞动,就是一次深深地祈祷,祈祷生活在这里的所有生灵安好健康......
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年的海底如今已成地球之巅,而存留着地球记忆的扎日南木措,依然那么遗世孤艳!除了久远的美丽传说还飘荡在湖面山间,静谧的扎日南木措留给匆匆过客们的只有无限遐想和敬畏感......
我们的车又开始在这广袤的荒原上自由驰骋起来,奔向远方的未知......
扎日南木措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措勤藏布缓缓向扎日南木措流去,涓涓细水波澜不惊地在草原上勾画出曼妙的曲线,清晨的湿地,是动物们的天堂。措勤藏布如珊瑚枝一般将草原和湿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10余座岛屿,天鹅、海鸥、棕头鸥、燕子鸥、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10余类,数万只候鸟便在此栖息繁殖。
阿里、藏北、羌塘,这些才是真正的西藏,苍凉豪迈、广袤无垠,令你儿女情短,英雄气长的地方......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