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北线上的尴尬·陷落湿地

$
0
0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北线上的尴尬·陷落湿地
    在西藏看风景,背后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让人永生难忘。上帝总是这样公平,想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就一定要付出不一样的代价......
    我们的西藏之行,在7月28日那天是空白。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呢?原来,27日前往措勤的路上,虽然有经验丰富的司机,但在西藏的雨季中,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湿地,等待救援和互助救援8小时后,我们终于被110拖出了湿地,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夜路,我们到达了措勤,一头扎进了宾馆,再也不想起来了。和司机商量好,28日在措勤这间环境算是不错的酒店里休整一天再继续前行......
    西藏的雨季,在川藏北线和新藏线行车,很多路况是这样的......
    前挡风玻璃上溅起的水花。这可不是一路上最大的水花啊,水坑大的时候,前方一片昏天黑地,啥也看不清楚,每次我都以为会熄火,心惊胆战,但司机的心理素质超强,总是踩住离合,勇敢前行......

    我们的车就是在这片滩涂中陷落的......
    在阿里行车,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是不敢独自行走的。我们就是和另一辆车一起结伴同行的。
    我们的司机是一位在阿里行车8年的年轻的老司机了,经验相当丰富。他下车观察地形,断定这里虽然水洼连连,却是硬路基,发动四驱硬闯,应该能够闯过这条水路。可是另一位年轻的司机却希望能够寻找水浅的滩涂前行,水倒是浅了,他的车却陷进了湿地,无法自拔了,呵呵......
    司机想办法拖车,但因没有较长的钢丝绳,无论怎样换位置,怎样卸自重,还是无法将车从泥地里拖出来......

    在这茫茫的无人区,想要等来救援,需要运气呢......
    帮不上忙,四处拍起了美景。儿子到底年纪小,沉不住气,不耐烦地说:你还有心情拍照?!回复儿子:世界处处皆风景,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都是一种人生历练,需心平气和地对待。显然,在他这个年纪,想要理解这样深刻的哲理,到底还欠火候......

    满天的白云,如成堆的棉花,一团一团,或簇拥,或重叠,好似被神仙人为地晾在了蓝天之下。拍晌午的荒原,清澈的水流,以及永远都拍不够的远山,当然还有布满整个天空的云层。太阳一点点挪移,不经意间穿过一片又一片白云,只在大地上留下了一片片变幻的光影......
    在高原行走,实难用语言来描述眼前所见的景色,只能用心灵来感知她的庄严,肃穆,空旷与深远,来领略神奇的大自然赋予这一片净土的瞬息万变与亿万年的沉浸静寂......

    藏北高原在藏语中中被称为“羌塘”,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地形复杂,地貌奇特,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这里完整地保留了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面貌,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竟还保留着这么一块如此壮丽的原始洪荒。
    羌塘是属于我国第一大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化的代表,除了看不到尽头之外,只有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平均海拔高达四五千米,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区一直被视为“无人区”或“生命禁区”,因为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只有车辙驶过的痕迹,让人依稀能辨别出一条“路”,然而这样一个远离人类无法适应的生存环境,却给大量的野生动物提供最大的天然乐园。远离人类的骚扰,使得野生动物成了这里真正的“主人”。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为他们提供的生存空间。在这片广漠的高原,不时会偶遇到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黑颈鹤、藏羚羊、高原兔,却极少有我们的同类。人和动物难道真的这样难以共生吗......
    烈日曝晒,旷野里没有一丝阴凉,大地上被晒得蒸腾着热气。真希望刮阵风,或是飘来一片云,可是,天空蓝得象要把人吸进去,四周寂静无声,连飞鸟都没有。与我们一起驻留在这片旷野上的似乎只有头上的烈日。 晒了一会儿,甚至觉得脸上和胳膊上的油脂在滋滋作响,我可怜的皮肤啊,估计今年和美白彻底告别了......








    在这北线的无人区,方圆几百里都是荒芜人烟,除了我们相伴的两车伙伴之外,看不到任何车与人的影子,只得静静地等待......

    很幸运,两个多小时后,我们遇到了今天看到的第三辆车,在两辆车的联合拖拽下,终于把《远方的家》拖出了这片困住我们的湿地。我们欢呼雀跃,却没想到,真正的困境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呢......

    挥挥手,我们告别这片水湾......

    在这片无人区中,司机们约定俗成,只要看到陷落的车辆,都会伸以援手,真正做到了同甘苦,共患难,这种互助的精神,在没有什么交通法规可以执行的阿里,尤为重要。
    救援我们的车辆告诉我们说,越过这片湿地,前方有车辆陷落在山后,需要我们前往援助。此时,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才是当天真正地等待开始......

    我们的车一路在这片沼泽湿地中穿行。看似一片坦途,其实这里遍布着陷阱,这十几天的阿里行,让我彻底打消了换SUV四驱的念头,因为即使换了车,没有相当的经验,我也不敢在这四处陷阱的茫茫大地上行车。还是开我的轿车行驶在交通规则严谨的城市公路上让人放心得多,偶尔想撒撒野,就去高速得了。在高速上什么车也不得超过120公里,换车,毫无必要了......

    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布。
    我们所经过的这片湿地沼泽面积广大,区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 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属青藏高原荒漠、半荒漠地带(干旱)羌塘高原。万里羌塘,东依昌都,南与拉萨、林芝、日喀则相连,西接阿里,北与新疆自治区、青海省毗邻,处于青藏高原腹心地带。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区内有东西走向的两列中低山,形成相应的东西向谷地,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谷地地势低平,地表覆盖着第四纪冲积物。发育在两侧山地的河流汇入低洼地形成许多湖泊,湖泊周围、沿河两岸,以及其他低洼地广泛发育了沼泽湿地,其水源补给,主要是河水、山麓溢出带的潜水,其次是大气降水。
    羌塘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这里的植被相较同海拔的荒漠地带来说类型较多,主要为藏北嵩草沼泽,广泛分布在河漫滩、阶地,湖滨和冲洪积扇缘洼地也有分布。该群落以藏北嵩草组成建群种,地表常有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较湿,形成草丘。该植被类型草丛茂密,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大致可分两层:第一层主要为藏北嵩草,高20cm左右;第二层植物高度在20cm以下。藏北嵩草群落常见的伴生植物有藏北苔草、喜马拉雅嵩草、长轴嵩草、华扁穗草、小早熟禾、西藏粉报春、蓝白龙胆、高原毛茛、匙叶银莲花、海乳草等。眼子菜沼泽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湖滨或缓流河段,呈带状向外逐渐过渡为藏北嵩草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其他沼泽植被类型,反映了湖泊、河流沼泽化的初期阶段。在湖滨、河流上游宽谷低洼地等常年积水地段,还分布有小面积的杉叶藻沼泽植被类型,伴生植物有水毛茛、眼子菜等。
    西藏珍贵的冬虫夏草就生长在这里。另外还有贝母、雪莲花为主的多种草药和少量的灌木林。
    说说冬虫夏草这种无法生长在青藏高原环境以外的物种吧......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冬虫夏草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归肺、肾经,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冬虫夏草含粗蛋白 25%-30%,D-甘露醇(即虫草酸)7%-29%,脂肪8.4%,尚含腺苷、麦角甾醇、维生素B12 、虫草多糖、多种氨基酸等。始载于《本草从新》。据载:“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本草纲目拾遗》载:“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以上所述,均指现今药用商品冬虫夏草。
    每当盛夏,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上,体小身花的成年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产在地上,经一个月左右孵化后蛾卵变成小虫,再钻进湿润、疏松的土壤里,吸食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步将身体养得洁白瘦削。土层里有一种球形的虫草真菌子囊孢子,当虫草蝙蝠蛾幼虫遭到孢子侵袭后,便钻进空中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一点点消失,最后幼虫头朝上尾朝下而死去,这时虫体变成了一个充溢菌丝的躯壳,埋藏在土层里,这就是“冬虫”。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夏季,菌丝又开始生长,从死去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2-5 cm,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这样,幼虫躯壳与长出的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好的“冬虫夏草”。 

    同样,这片湿地沼泽中还生长着许多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山羊、石羊、獐子、猞猁、野驴、狗熊、狐狸、狼等。鸟类主要有藏雀,褐背地鸦、野鸡、秃鹰等,此外野鸭、天鹅、黑颈鹤、丹顶鹤等在夏季也光临此地。其中有10多种是特有的珍贵物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如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高原熊、獐子、白唇鹿、雪豹、猴、猞猁、盘羊、石羊、黑颈鹤、天鹅、白马鸡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还有毛皮珍贵的狐狸、旱獭等,黄羊、雪鸡、狼、野鸭、黄鸭、斑头雁等动物随处可见。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40多种。
    藏北高原最具特色的珍稀动物首推野牦牛,藏语称作“重”。其体型外貌与家牦牛相似,但体格要大得多,在藏北高原所有的动物中,是最大的动物,性情勇猛蛮横,不畏任何强暴。野牦牛视力不远,但嗅觉、听力极佳,白天憩卧山阴处,夜间下山食草饮水,藏北流行一句谚语:“饿了不食昼草乃是野牛的特性”。野牦牛体格粗壮,体重可达千斤以上,毛皮甚厚,牧人用其颈皮当俎板用。野牦牛全身是宝,其心脏、心血、犄角、睾丸、胆等都可入药。
     藏野驴,藏语称为“将”,其体型似马又似驴,四肢细长,翘首长耳,脊椎骨节长,毛色呈棕黄,腹部灰白,鬃毛黑色。野驴嗅觉灵敏,容易受惊,善于奔跑,性情野烈。它喜欢白天吃草,晚上饮水,藏北牧人形容说:“渴了不饮昼水,是白唇野驴的天性”。野驴喜群居,但只在夏季才交pei,怀胎期为一年,母驴产驹时节,公驴负责监护巡夜。有时公驴上唇翘天张口仰望,民间传说在公驴口腔内含有一种能传唤太阳、驱散乌云的如意法宝,因而可以驱云避雨,每当夏季草原干旱,人们就说“将天米玛”,即野驴带来的火旱。

    不过,在我们陷落的这片地域里,这段时间里,我们可是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动物,只有荒漠、白云和蓝天......



    下午的四点多钟,我们的第二次救援历程,在此地进行。陷落于此地的是一辆川牌的车。西藏的司机大都来自四川和陕西,这辆车上同样有四位旅客,不同的是,司机并没有接游客的资格,也就是辆“黑车”,因此,虽在此已经陷落了几个小时,但也不敢报警,只得等待过路车辆的救援。
    结果就是,我们的经验丰富的司机因为冒进,在救出了这辆私车后,不幸陷落在了这片土地上,前后动弹不得......





    我们沮丧地坐在路边,不敢多喝水,因为不知道要呆多久。大约又等了2个多小时,没有任何车的影子。太阳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炙热,旷野上刮起了风,尘土漫天,我们的嘴里都惯满了土,身上直打寒战。从箱子里拖出了羽绒服船上,仍然抵御不了羌塘黄昏的寒冷......
    羌塘的环境不是一般的恶劣,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气压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无人区常年都是冰雪覆盖,是永久性冻土层,不但冷,而且空气十分稀薄,就算是当地的藏民都接受不了当地的高海拔和极大的温差,一般人都不能长期在此居住,高原缺氧是常事,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每走一步都会觉得呼吸困难,更别提在这寒风萧瑟里一站几个小时......
    在高原逗留,最忌讳的就是心情的起伏。儿子着急起来,高反瞬间严重到不能呼吸,赶紧拿出氧气来吸,才感到好些,但仍然看到他的脸是不正常的红色......
    几位司机又挣扎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宣布报警......
    天色已经黑透了。忽然听见远处的马达声,110开了过来。从来没有感到110是这样亲切啊,赶紧把已经冻僵的自己藏进了110中,几分钟后,终于感到身体有了反应,会打哆嗦了......
    民警很有经验地拎出了50米长的钢丝绳和绞盘,三下五除二,干脆利索地把我们的车拖了出来,显然是干惯了这活儿的。眼泪汪汪地看着又能活动的丰田,真心体会到了“有困难找警察”的真正含义......

     凌晨一点钟,我们终于跋涉到了措勤,入住了这家看似不错的信坤大酒店,一头扎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了......
    介绍下措勤......
    措勤县位于阿里地区东部,北与改则县接壤,西与日喀则仲巴县相邻,东靠那曲地区尼玛县和日喀则市昂仁县,南与日喀则市萨嘎县毗邻,距离拉萨1079公里。
    措勤,藏语意为“大湖”,“大海”。藏语“措”为“湖”,“勤(布)”为“大”。因距县驻地东部10多千米处的“扎日南木错”大咸水湖而得名。西藏和平解放前分属申扎宗、昂仁宗、崩巴宗和桥秋等八部落。解放后至1970年属改则县管辖。1971年7月22日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县府现驻措勤镇。常住居民均系藏族,信仰藏传教中的白教,有少部分人信仰苯教。
    措勤县属高原丘陵型和高原宽滩型地貌,境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是高原丘陵型,高原宽滩型地貌。县内山峦起伏叠嶂,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四周高,中部为盆地,湖泊之低地,全县草原广阔,河流、湖泊众多。
    措勤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为数不多的高海拔县之一。西部有康琼岗日山,西南部有冈底斯山山脉,东部有拉布琼山,境内西南部有马鲁布扎山,海拔高6036米;东部有木布,海拔高5092米;东南部有普杰山,海拔高6045米,有却则呀姑扎山,海拔高6042米。
    措勤境内湖泊众多,水源充足。中部有先南北后东西流向的措勤藏布河,分支渠、沟、溪为南北流向;东北部有东西流向的雄曲藏布河;东南部有东北是西南流向的独日藏布河。境内北部有达瓦错湖,察几错湖,红格错湖;西部有敌布错湖,嘎仁错湖;西南部有杰萨错湖;中东部有扎日南木错湖。中部的措勤藏布河为先南北后东西流向,东北为的雄曲藏布河为东西流向。
    措勤县日照充足,冬春寒冷。年最高气温+25.0℃,年内最低气温-34.0℃。土壤主要为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沼泽地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藏北嵩草为主的群落,伴生有华扁穗草、海韭菜、小钩苔草、矮草、细叶西伯利亚蓼、斑唇马先蒿等;周围地势稍高处为高原草甸,以帕米尔嵩草为优势种。
    措勤县境内有广阔的草原,冬春草场1035.7万亩,夏秋草场849.4万亩。境内主要动物有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境内沼泽区的鸟类有鸥类、鸭类、斑头雁、鹬类,以及黑颈鹤、天鹅等。湖中鱼类主要为裂腹鱼。 县内畜产品资源丰富,是西藏和阿里地区纯牧业县之一。
    措勤县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现发现富硼镁石、水晶石、 铬、原煤、硼砂、硼晶石、磁铁、铅等多种矿种,曲洛乡尼雄富磁铁矿预测远景资源量可达10亿吨以上,为中国罕见。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2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