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
0
0
2019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犹如布达拉宫是拉萨的象征一样,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标志。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
    1642年,明代西蒙古卫拉特四部中的和硕特的首领固始汗应五世达赖的要求,率兵进藏,灭藏巴汗,扶持喇嘛教格鲁派。1645年,固始汗送给四世班禅“班禅博克多”(即智勇的大师)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尊号,确认他对后藏和扎寺的领导地位。后来,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失和,后者一度逃到内地。直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才由中央政府调解,恢复班禅在后藏的固有地位。
    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却很是幸运,因为这几天是扎什伦布寺的展佛节,班禅真在寺庙给当地民众摸顶祈福,寺庙几天来处于封闭状态,只对当地藏民开放。展佛节当天上午刚刚结束,下午才对游客开放......





    仔细研究了扎什伦布寺的地图,准备慢慢逛起来......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扎什伦布寺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只买了门票,没有请导游。藏民们的汉语不很好,交流起来有一定困难,尤其是佛教经义,他们讲起来口若悬河,声情并茂,但我们对于那些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发出的晦涩难懂的词语的确只能一知半解,对着那些虔诚的面孔,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很是有些愧疚之感。尤其是藏民们在这海拔3800米的高原健步如飞,我们要跟上他们的脚步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往往气喘吁吁,口吐白沫,更是体验不出旅游的乐趣了......
    远处高耸的就是展佛台......
   展佛台:位于扎什伦布寺的东北部,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槃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建,建成于公元1468年。扎寺的展佛台高32米、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其为扎寺一大特点。

    网上搜了张展佛节的图片......
    说说扎什伦布寺的展佛节吧:藏历五月十四至十六,扎什伦布寺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展佛活动。3天中依次展出前世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的巨幅佛像唐卡,并举行诵经祈福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着法号齐鸣,法锣合奏,一幅长40余米、高29米的强巴佛堆绣唐卡在扎什伦布寺展佛台的向阳面壁上徐徐挂出,其色泽艳丽、绣工精美,令人称绝。数十名僧人开始在唐卡下念诵经文。信教群众在转经道上排成长队,缓步走到展佛台前瞻仰。僧众和信教群众要顶礼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求佛祖祛灾降吉,使人间安乐如恒。展佛节是扎寺年度较大的诵经、传昭、求雨的宗教法会,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 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
    扎什伦布寺的建筑结构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经学院由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寺中最早的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扎什伦布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殿高30米,甚宏伟,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扎什伦布寺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札仓(经学院),教学显密并重。此外,时轮殿、印经院、汉佛堂等也颇具规模。

    时值正午,僧人们准备享受着自己的午餐......

    主路旁边的小巷很是幽深。在西藏逛寺庙多了,大体结构有了一定了解。这些小巷里,就是僧人们的住宅了......

    扎什伦布寺的游览顺序一般是从左边开始,走在极富历史感的石板路上,两旁是斑驳的墙壁,穿梭在殿堂和院落之间的小巷中,阳光暖暖地晒在石子路上,偶尔闻到丝丝的藏香味道......尘嚣远离,禅意渐近,世界仿佛静止了,只剩下静谧安宁......

    说说扎什伦布寺的历史: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是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公元1391-1474 年)。 1447 年(明正统十二年),根敦朱巴为纪念其圆寂的经师,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制作了一尊高5米的释迦牟尼镏金铜像。像铸成后,根敦珠巴在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供奉佛像。开始寺院名为 “ 岗坚典培 ” ,意思是雪域兴佛寺。
    寺院于1447年藏历9月动工修建,一年后,第一座佛殿释迦牟尼殿建成。随后又兴建了供僧人修习、诵经的措钦大殿和供寺主起居的拉彰宫,以及一般的僧舍。到1459年,扎什伦布寺已初具规模,拥有大小佛堂5座,供奉佛像12尊,僧侣近200人。
    寺建成后,根敦朱巴任第一任法台,又陆续修建了密宗佛殿、大经院、展佛台,大小佛殿增至7座,供奉佛像达53尊,布于殿堂和讲经场四壁的彩绘、石刻佛像约2000尊。在寺内建立了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三大扎仓(僧院),住寺僧侣达1600余人,来源遍及后藏、阿里地区,以及境外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的根本道场。
    1601年,四世班禅大师罗桑曲结坚赞(公元1570-1662年)就任扎什伦布寺第十六任池巴(住持)。他一面重整寺风,一面到各地讲经说法,募集资金,扩建寺院。在他主寺六十年间,除重修和扩建了旧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10余座。他还亲自从拉萨等地募集铜铁和金箔,修建了两座金瓦殿。1607年,他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在寺内建立起完整的由显到密的学经系统。由于罗桑曲结大师的苦心经营,他在世时,寺中僧侣达5000余人,有房室3000余间;属寺51处,僧侣4000余人;拥有庄屯和牧区部落各10余处;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与拉萨三大寺同等的地位。
    从四世班禅起,历代班禅大师成为扎什伦布寺当然的法台,他们在任期内,都对寺院进行过修葺和扩建。建于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和机构有印经院、时轮扎仓、甲纳拉康(亦称汉佛堂)、强巴佛殿(未来佛殿)、伏魔大佛塔和佛殿、经堂、僧舍多座。自四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圆寂后,都曾建灵塔保存肉身,并建供放灵塔的金顶祀殿。可惜在文革中,这些精美的建筑大部被毁。1984年,国家拨款重建。在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的主持下,五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和祀殿历时四年竣工,定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吉祥胜利之意)。
    18世纪,西藏地方出现两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一是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地方政府;一是以班禅大师为首的堪布会议厅,管称堪厅。两者都归清朝政府直接领导。堪布会议厅的最高首领是班禅大师,由其总理后藏政教大权。其下是堪厅首席长官扎萨喇嘛,员额二人,代表班禅大师理政。班禅大师和堪厅扎萨喇嘛也是札什伦布寺的最高领导,堪厅的高级僧官是札寺喇吉的当然委员。从本世纪60年代起,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主张,西藏各大寺庙建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各寺事务。格鲁派的寺院组织严密,制度完善,规定各寺必须由执事僧议决各项事宜,任何个人不得专断寺政。
    扎什伦布寺设有三级组织。最基层的一级为弥村,较大的弥村也称康村,是按僧人家乡的地域划分的。第一弥村约有100名僧侣,由其中资历最老者任长老并设执事委员会,管理一般事务。
    若干弥村组成一个扎仓,各扎仓有自己的佛殿、僧侣和辖属的土地、牧场、房产,具有一定的独立笥。扎仓有显密之分,札寺的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是研习显宗经典的扎仓,阿巴扎仓是密宗扎仓。扎仓的主持人藏语称作堪布,一般须由考取“格西”学们的喇嘛,并经西藏地方政府任命才能充当。堪布主管该扎仓的行政、教务和财务,任期三年,期满退职后仍留在扎仓内,享有一定的荣誉,并可依年资候升。堪布以下有辅佐堪布的拉彰强佐一人,以及管理扎仓产业、接待施主、负责对外联络的强佑数人。还设格贵(俗称铁棒喇嘛)一人,负责约束僧众纪律,惩治犯戒僧人,处理纠纷。此外,还有负责领诵经文的翁哉和主管僧众学经、辩经和学位考试的雄来巴。
    管理全寺的最高一级机构是喇吉,由首席委员一人和若干名委员组成,下设分管寺院庄园、财产、财务等僧官数名,格贵二人,翁哉一人。
    西藏民居窗台上的花总是这样艳丽而夺目,纯粹而奔放,让人心醉......







    转过高高低低的白色僧房,沿着渐渐升高的小路前行......







    白色的土墙,黑色的门窗,走过的红色袈裟,其中不乏少年。在藏区,很多家庭的孩子,从小离家到寺庙里跟着师傅学习,像我们的孩子上学一样,学藏文、学宗教知识也学天文历法,还要研究佛典、学做酥油花、绘唐卡......修行的日子不轻松,每个出家修行的孩子都背负着整个家族的供养与期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虔诚的专注,还有对于未来的期盼。





    在扎什伦布寺还有一大景观,那就是众多无主的狗皆聚集于此,据说这是放生狗,在西藏的许多寺庙都能看见放生羊、放生鸡等。它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与人和平相处......







    转过几株盘根错节的古树,三座既高大又漂亮的白塔,便赫然耸立在面前。圆形的金色塔顶熠熠生辉,在塔基的另一侧还立有一排高大的转经筒。许多信教的喇嘛和当地的藏人围绕白塔转经、磕头。转经人每转完一圈,便在塔基放上一颗小石子......
    展佛节时做法事的喇嘛们......

    从寺院的大门直走,左转上行第一个到达的是强巴佛殿......







    强巴佛殿:在扎什伦布寺西侧,藏文叫做强巴康,它是整个扎寺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大殿。该殿建于藏历第十五惹琼木虎年即公元1914-1918年,由九世班禅洛桑土登曲吉尼玛格勒南木杰白桑布主持修建。此殿高七层楼,约30米,上面五层大殿,下面还有两层回廊,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壁内四壁上有以红底金线描绘的千尊弥勒佛像。左壁上还绘有宗喀巴师徒三尊佛像。门口墙上绘有格鲁派本尊密集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像。他们旁边分别是阿底峡、仲敦巴以及鄂·勒白喜绕等噶当三祖师像。
    整个佛殿分四大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强巴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为了便于人们瞻仰,大殿上面依次还有4层环绕佛殿的配殿,大殿底层是莲花座殿,二层叫腰部殿,三层叫胸部殿,四层叫脸部殿,五层叫冠部殿,可以注意仔细端详强巴佛的每一部分。








    整个大弥勒殿内是空的,为了用来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像。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这座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米,鼻孔内可容纳一人,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坐像。铸造这尊佛像,由此间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279公斤、黄铜23万多公斤,珍珠300余粒, 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眉宇间那颗圆圆的“白毫”, 是用1颗核桃大的钻石、30颗蚕豆大的钻石、300颗珍珠,以及上千粒珊瑚、琥珀、绿松石镶嵌的,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佛像神态安详,举在胸前的佛手似乎能轻轻拂去人们郁结心间的千古忧伤和万种愁绪。佛像是由900个工匠花9年的时间完成的。大强巴佛造型之生动庄严,制造工艺之精湛,反映了藏族人民的高超技艺。
    这尊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所穿袈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据史书记载,强巴佛曾更换过三次袈裟,第一次是1904年,第二次是1957年。如今这件袈裟是1985年10月由四川阿坝州的活佛阿旺罗桑出资,从各地请了六名有经验的裁缝赶了一个半月制成的,共用绸缎3100米,丝线18公斤,各类花边和缀饰不计其数。这件精美绝伦的袈裟穿在强巴佛巨大的佛身上,使整个殿堂熠熠生辉。


    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见的佛堂,为七世班禅时建造。佛堂内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的永乐古瓷、金银酒盏、茶碗碟盘、玉石器皿、纺织品类等诸多礼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晚些的有元朝时期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一枚重16.5 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的金印。此外,还有宝石佛珠,封诰敕书、经卷等。
    汉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驻藏大臣与班禅的会晤堂,内有两张座位,左边的是班禅的专座,原用来接待驻藏大臣等内地的高官贵人。正殿挂着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轮的大幅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写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 岁”文字。每逢皇上下诏,班禅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谢恩。堂内除珍藏大量的金银玉器外,还保存着封印、佛像、瓷器、织品等重要文物,不言而喻地证明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 











    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扎什伦布寺里修建的班禅灵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被毁。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为五至九世班禅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国)。四世班禅的灵塔,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禅的灵殿里。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祀殿没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今日喀则江当乡)池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
    释颂南捷(三界尊胜):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灵塔殿于藏历第十七惹琼铁马年即1990-1993年,由国家拨专款修建。
    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35.25米。祀殿主体采用了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墙壁以花岗石砌筑,墙厚达1 .83米,达到八度设防要求。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大殿四周墙上绘有千佛像、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时轮、历代班禅大师以及藏传佛教各教派著名高僧大德的壁画,这些壁画都由矿物质颜料画成,三楼回廊里供有银子打造而成的时轮立体坛城。
    此殿供有十世班禅大师肉身天降塔,塔内安葬十世班禅大师吉尊洛桑赤列伦珠曲吉坚参白桑布的法体,也称金灵塔。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身用黄金包裹并镶嵌猫眼石、珊瑚等各种珠宝,共用宝石868颗,珠宝24种6794颗,其中大小钻石4颗,猫睛石和玛瑙587颗,松耳石1627颗,红珊瑚1760颗,白珊瑚587颗,翡翠46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噶乌”(护身符)13个,琥珀445颗。金灵塔塔内装藏十分丰富,按照宗教仪轨,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犀牛角、大师袈裟和藏装,还有金雕镶嵌马鞍1个,银座2个,珠宝50多公斤。中层装有大藏经和格鲁派三大祖师的经典著作及历代班禅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稀世珍宝贝叶经2卷,金汁书写的佛经1套等。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经书等。塔身覆盖具有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金顶,加上一排经钟,金光闪闪,雄伟壮丽。四周墙壁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各教派著名高僧业绩的壁画、密宗坛城和时轮坛城,还画有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的肖像,殿内栋梁都刻满了各种彩雕纹饰,仅把殿两扇大门的雕刻,就耗费黄金1.5公斤。
    十世班禅生前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决定在扎什伦布寺 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在工程进行中,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也积极支持灵塔祀殿修建工作,参加义务劳动,自愿捐款捐物。历经三年时间,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

    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塔身都饰有珍珠和玉石。每座灵塔都燃点数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灯,终年不熄。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以十世班禅的灵塔最为豪华。
    位于寺院东部的7座灵塔殿,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

    中佛堂(曲康吉即四世班禅灵塔殿):曲康吉是四世班禅的灵塔殿。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公元1567-1662年)的灵塔十分豪华,这要归功于他对扎什伦布寺的重大贡献。
    该灵塔殿于藏历第十一惹琼水虎年即公元1662-1666年修建,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 。殿内天降塔高11米,花费黄金2700余两 ,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9000余尺。塔身以银皮包裹并镶嵌猫眼石、绿松石、珊瑚、珍珠、玛瑙等各种珠宝共7000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塔内安葬四世班禅大师吉尊洛桑曲吉坚参白桑布的完整法体。大殿四周墙上绘有千佛像,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三楼回廊供有金银包裹镶嵌各种珠宝的本尊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等立体坛城。
    扎什伦布寺初建成时,当时只有大经堂下面一层。规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禅吉尊洛桑曲吉坚参大师自藏历第十惹琼铁牛年即公元1601年任扎什伦布寺住持以来,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该寺成为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这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次扩建,它对于弘扬佛法,传教授义,扩大扎什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四世班禅活了94岁,他不仅规定了拉萨传召大法会期间辩经产生格西拉然巴学位,还规定了扎什伦布寺格西噶钦的学位等作出了很多贡献。后来经过历代班禅的扩建,才形成了眼下这样的规模。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纪念他,建造了这座豪华的灵塔殿堂。

    四世班禅,是西藏历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就是从他开始的。他担任扎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法台后,广为讲经说法、收徒传戒,创办了“默朗”大会,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三至十六为会制,新制了三十丈长的堆绣晒佛,修建了礼玛拉康和阿巴扎仓(密宗院)。他还为四世和五世达赖喇嘛剃度和传授沙弥戒。当时藏巴汉王对格鲁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和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共商对策,密诏蒙古和硕特首领固始汗进藏救援。公元1641年,固始汗率兵进藏消灭了藏巴汗,完成了西藏的统一,后帮助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又于公元1645年给罗桑确吉赠送了“班禅博克多”的尊号。“班”是维吾尔语智慧的意思,“禅”是藏语大的意思, “ 博克多”是蒙古语对睿智英武人物的尊称。班禅活佛转世系统从这时正式建立了起来,并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罗桑确吉即为四世班禅。前三世班禅都是后来追认的:克主杰为一世班禅,索南乔朗为二世班禅,恩萨·罗桑顿珠为三世班禅。

    该灵塔殿是唯一未被破坏的灵塔,当年藏民把这里倒入粮食,变成粮仓,保护了这座神圣的殿堂......





    扎什伦布寺也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革破坏的古老寺庙之一,保存完好。殿外低矮的回廊,精细的雕刻,细致的彩绘,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有着当年辉煌的大气,尤其是藏红色的外观,让人似乎感觉到一种无形的佛教氛围。
    游走在寺庙殿堂之间,低头俯瞰身边的白土红墙,抬头仰望艳光四射的金顶,强烈的色彩在阳光和蓝天白天里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











    扎什伦布寺寺庙主殿的金顶和大昭寺的金顶一样有统一的造型,重檐歇山顶的基础上,融合了鎏金铜瓦、中脊三个金瑞、胜利幢、绛红色的玛草等藏式元素,形成了西藏典型的宗教建筑风格。



    扎什南捷(班禅东陵):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从开工到1989年元月22日举行开光大典, 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为33.17米,屋顶用紫铜鎏金覆盖,用法轮、金羊装饰的小金顶错落有序,金光映日。门框上镂空雕刻有龙、凤、飞天和“堆经”,雕饰华丽,造型端庄。四壁满绘壁画,北壁正中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和其两位上首弟子迦叶和阿难,北壁左右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及其两位上首弟子贾曹杰、克主杰和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及上首弟子。东壁绘有“萨迦五祖”。把殿两侧壁上绘的是宁玛泥的三位祖师、噶举派的玛尔巴、米拉日巴等祖师,东面二楼回廊壁上绘的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画像,西面壁上画的是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的画像。
其中灵塔高度为11.52 米。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仅包裹塔身就用黄金217.7斤,白银2000斤,紫铜11277.5斤,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塔内装饰也非常考究, 数目繁多。塔基为四方形,四个台阶象征须弥山的四个阶层,灵塔上有半月形、太阳形和火焰形饰物:太阳象征宇宙,火焰象征苍天,月亮象征空气。 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正中安放着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铜像。底层装有黄金豌豆粒大小各一块,白银马掌两个,各种粮食共16823.15公斤。塔瓶下部的经书有《甘珠尔》一套,各宗教大师的传、经纶1263部,木刻印刷佛像6797张,各种类型的经书595820张。修建这灵塔,得到了中央以及西藏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曾说:“扎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汉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西藏广大僧俗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

    扎什伦布寺的壁画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















    错钦大殿(大雄宝殿):大经堂,即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也是整个寺院中最大的建筑物,它是一处庞大的复合式建筑,历时十二年建成。大殿前部是大经堂,有个六百多平方米的讲经场,这个场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讲经场四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
    大经堂内,四十八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殿内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供奉的佛像除释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两边柱上还刻有建寺人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的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师徒和八十位高僧造像等。经堂上悬挂着近百幅唐卡,其中清代唐卡《无量寿佛净土图》描绘了重重叠叠的琼楼琳宫,空中天女散花舞姿翩翩,无量寿佛端坐中央莲台上说法,座下天乐器奏、祥云呈瑞,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所特有的“最高神仙福分”。建寺以来已有18位班禅、达赖转世,唐卡所绘的历世班禅、达赖生平事迹,画面清色巧润,构图明快,妙笔飘逸。大经堂四周墙上还有许多古老壁画,绘着宗喀巴师徒三尊及历代祖师、大论师的画像,以及四大天王、各种飞天护法和释迦牟尼参禅图。尤其是释迦牟尼参禅图,每20个人一组,或三三两两相应,座间给以山水、松枝、猛虎、白象、法螺以及佛家吉祥物。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画工精细、色泽鲜艳,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东侧是度母殿,西侧为强巴殿。
    释迦殿内供有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牟尼的舍利,还有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以及宗喀巴的头发。
    大殿西侧,是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资助下扩建的弥勒殿,当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弥勒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弥勒佛两旁是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亲自塑造的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像,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
    大殿东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着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这尊白度母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只眼,因而又称“七眼女”。据说,她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瞒得过她的秘密,人们有难总爱求助与他,故又称为“救度母”。她头戴花冠,高耸发髻,双耳缀着大耳环,上身袒露斜披络腋,双脚盘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左手持一朵曲颈莲花,右手掌向外,表示愿意帮助人解难,形象典雅优美。“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度母藏语称为“卓玛”,据说,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很多,度母即是她化身的救苦救难本尊,以颜色区分,现为二十一像。二十一尊度母的颜色都不相同,最受人尊敬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







    尼德神女殿:尼德神女是传说中的护法神。神女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塑像,后墙上十八个洞穴内塑有十八尊罗汉。殿左面陈列着旗幡、剑戟、弓箭,殿右面供奉着尼德神女,她骑着白螺,左手挽一人头骨于胸前,右手执三尖剑,一身湛蓝征袍,蓝靛脸大张口,眦二目,面目狰狞。





    眼前是讲经场,地面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石铺成,有600平方米,是历世班禅给僧俗讲经说法及僧侣立宗论辩的场所。周围墙上有千佛凿像,佛像穴居洞壁,形状千姿百态......

































































    扎什伦布寺的整个布局宏伟大气而充满了层次感,高低错落重楼叠宇,金顶红墙,灿烂辉煌,与尼色日南坡融为一体。站在院子中就可以仰望高高在上的庙宇,经幡在蓝天之下随风飘扬,耳边似乎响起了悠远的钟声。行走在扎什伦布寺中,就仿佛走进了佛的世界之中。
























    此外,扎什伦布寺时轮殿的四壁书架上藏有许多古代藏文经典,供有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的塑像。印经院藏有著名佛经和历世班禅传记的印版,其中以30多卷本的《宗喀巴传》最为有名,流传甚广。




    清朝驻藏大臣和琳写过赞美扎什伦布寺的诗:塔铃风动韵东丁,一派生机静空生。山吐湿云痴作雨,水吞活石怒为声。意思是说,扎什伦布寺殿塔上的铃在风中悠然作响悦耳动听,从寺中远望日喀则年楚河谷一派生机,而身处寺中静感从空中油然而生,恬静安温,空中云彩从山坳缓缓吐出,云彩堆积浓密如雾雨,从静中忽生水吞活石的怒声。







    走在扎什伦布寺里,心情很放松,很自然,甚至有一种在古园林、或古村落中欣赏和漫步的那种亲切感,丝毫没有在布达拉宫时那种神圣、庄严般的压抑,一切都是自然而平静......

    扎什伦布寺的喇嘛是很世俗化的,很生活化的。在这里你有机会看到喇嘛抱着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进入寺庙,或者外出到寺庙外的集市后购买生活用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忧的笑容......



    夕阳西下,回头遥望着夕阳下的寺院,突然想起了《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那句——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从起点回到原点,相同却又不同。苍老着容颜,而心却未改变,或许人生就是如此......

    扎什伦布寺的门票。西藏寺庙的门票都不便宜,据说,供奉都含在门票中了,因此在寺院闲逛很是惬意,绝无人兜揽售卖藏香或者讨要供奉,让人感到厌烦......

    寺外步行街的正对面有小广场,站在广场的高地上,可以看到扎什伦布寺的全景。可惜,我们来的这天人实在太多,无法留下更好的照片了......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