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藏地最美终极·圣象天门
历经几个小时的颠簸,圣象天门,终于看到你的踪迹了......
圣象天门静静藏匿与纳木错的北岸,隔着圣湖与神山念青唐古拉对望。这是老西藏心中深藏的天边秘境,也是西藏美景的终极之地。圣象天门是隐藏在传说中的圣地,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里,就连本地人也有很多从未听说过这里。由于路途遥远,以及藏北无人区的荒芜,只有真正虔诚的人才能到此朝拜这世间少有的美景......
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青龙乡5村境内,纳木措北部恰多朗卡岛上。从纳木错景区大门,行车23公里到一个三岔路口,这里是纳木措乡,左转向西走是去扎西岛的,不要往扎西岛走,要往另一条路向北方向走。从纳木措的东边走,走56公里,这路全是柏油路路况很好。然后到东嘎村后左转开始是土路了,走30公里土路就到了岗雄村,沿着纳木措的北边再走27公里土路就到了圣象天门。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到达了能够俯瞰圣象天门的纳木错北岸高崖,这里是欣赏“圣象天门”全景的绝佳地点。目测司机停车在距离离岸边没有200米的地方,且地势很是平缓。但就这一二百米的距离,因为缺氧的缘故,我们走得异常艰难与缓慢。
最艰难的是路的尽头是突兀的山崖,虽然不高,但很陡峭,在极度缺氧的高原地区,想要爬上去,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体力。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生大约只能来一次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亲眼目睹这终极美景才好......
![]()
![]()
![]()
![]()
从这里俯瞰纳木错,才发现,绝对的悬崖,而且纯天然,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从这里俯瞰纳木错,才发现,绝对的悬崖,而且纯天然,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从未有过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自然与人文在壮丽的天地间搭配。蓝色的圣湖,就如同大海一般雄浑壮丽。不知是谁创造了这样的美景?最圣洁的雪山,最纯净的湖水,在雪域高原,它们总是相依相伴。一个浑然天成的水湾,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眼前,与那湛蓝的湖水相接。构成了天地间最美的画......
挑战人生,也是我的终极目标......
继续往上攀爬,希望看到这个湖湾的全景......
圣象天门有着惊世骇俗的风光,当你站在高崖之上,苍鹰盘桓在天地之间,你已无法分清面前的水天一色。当你站在圣湖岸边,任由水浪拍打浑然天成的水湾,你会有幻觉仿佛站在辽阔的大海之前。你向远处眺望,高大的念青唐拉神山,鼎立在天地之间,你才恍惚回转,原来你还在美丽的雪域高原......
我们的车继续下行,希望能够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近距离欣赏圣象天门......
圣象天门是近几年才出深闺的景点。2015年,藏历羊年,按照藏族“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传统,纳木错成为信徒们纷纷朝拜的目的地。为了方便信徒,政府修通了环湖公路,以让朝拜圣湖更加便捷。而这也让隐秘在圣湖北岸的“圣象天门”浮出沉沦,它静静矗立千百年之后终于来到了世俗面前......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措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据说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
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4月15日达到高潮。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吸引着崇拜者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
在当地藏族群众的心目中,山、湖等等都是有神灵的,都是神圣的。而藏传佛教又有转山、转湖的特点,属于民族特色、宗教习俗。因此,围绕湖水徒步的行走就被称为转湖,以此来向湖中的神灵祈祷、表达虔诚的敬意,意在祈求好运、吉祥、健康等等美好的事物。
羊年转湖很久以前就被藏民族列为传统活动。纳木错周围庙宇林立、香火旺盛,许多高僧在这里弘扬佛道,仍有噶举派僧人在湖边或湖心岛闭关修行。每逢羊年,虔诚的佛教徒纷纷前来转湖朝佛,这时湖边的恰催寺、扎西切寺、谷穹寺、多加寺等,为祭祖圣地,壮观、热闹非凡。信徒们转湖时,把各种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他们绕湖一周,一般要耗时半个月左右,在二百公里的湖岸上,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踪迹。山脊那边一百多米长的玛尼墙,就是历史的见证。玛尼墙由无数的经石堆成,有的经石字迹清晰,有的斑驳难辩,这是千百年来信徒们在转湖后留下的。
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森林,据说是佛祖给人间留下的旨意。修行者绕湖而行,便可行到无量的功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能舍去自己的恶习和痛苦。每年的藏历四月至五月份,尽管不是羊年,亦有不少信徒来纳木错转湖朝佛,届时,这里会变得香烟缭绕,生机勃勃。
由于环湖公路,环绕纳木错旅行已经不似之前那么辛苦。如果逆向而行,游客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从拉萨赶到“圣象天门”。但这并不符合规律。如果你有时间,依然建议你顺时针环湖而行,这会使你功德殊胜。首日,你可以住在扎西半岛,次日环湖而行,下午便可到达“圣象天门”。新修的环湖路,让环绕纳木错之行更加便捷,虽然还是土路。行驶在藏北无人区,却有这样的路可以走,已是很不错的一件事。但极易走上岔路,我们是不敢自驾的,只能包车前行......
圣象天门,顾名思义。一只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站立在辽阔的纳木错岸边,象鼻恰恰的深入湖面,仿佛正在汲取这来自雪域的神圣之水。而石象的身体与象鼻之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门 ,是通往天堂的圣门。作为藏传密宗的一处圣地,千百年来无数的高僧隐士在此清修,现在依旧如此。由于它并未得到开发,因此被誉为西藏最后神秘之地。
相传西藏纳木错与不远处的神山是一对夫妻。当每个人提起圣湖的时候,总会说起这个爱情故事。但是在这个爱情故事的背后却很少有人提及圣象天门。传说中公元八世纪,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的莲花生大师降服了念青唐拉后,把纳木措许配给了念青唐拉,成了一对夫妇,在恰多朗卡岛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礼前一天晚上,由108个神通用一夜的功夫,给他们夫妻俩修建了一扇石门,石门形状似一头圣象从东北走向西南,专门为念青唐拉神山的过道而修建,人们把这扇石门称之为圣象天门。
穿过圣象天门,便来到了纳木措——一个十分美丽的湖泊,犹如蓝宝石一般闪耀。它的纯净与透彻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个湖泊的附近是广阔无垠的草原,它生长着许多草本植物。青草与湖泊融为一体,湖面上倒映着透彻的蓝天。在每年夏天刚刚来临的时候,成群的动物便聚集于此,在湖泊的附近繁衍后代。平静的湖泊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
圣象天门峡湾内有一寺庙废墟,野草丛生,残垣断壁,在斗争年代已毁几十年了。它曾经怎样不重要了,它就这样颓败的被人遗忘了几十年,只有日月星辰和碧蓝辽阔的纳木错静默相守。废墟内侧紧贴布满洞窟的崖壁,洞窟大小、功能、奢简不一,有的仅容一躯修行,有的扩展了外墙,三五聚集念诵梵音,有的则是藏经洞。洞窟内岩壁常见厚实油黑,这是常年炊烟熏制。这发亮的油黑让空荡荡的废墟刻骨真实,曾经,曾真的存在......
乘车继续下行,来到了我们的宿营地。远远看到了湖湾边上成片的帐篷了......
为了欣赏清晨和黄昏的纳木错,我们在湖边的帐篷夜宿。由于高海拔,在这里住宿非常的辛苦,几乎整晚睡不着觉。这里没有自来水,晚上刚刚天黑的时候可能会发一会儿电,但真正天黑后,是没有电的呢......
这里是高原,沸点和内地不同,基本所有煮熟的饭食和内地都有所区别。也不知是不是高原反应在作怪,这样的份饭说实话有点儿难以下口,但在西藏已算难得。西藏的蔬菜可是很珍贵的呢......
另外,纳木错是个咸水湖,但水不是特别咸,烧或或过滤后是可以喝的......
我们住的帐篷。好久没有看到过火炉了。每张床上有两床被,但穿着羽绒服后盖上两床被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整晚听到雨点和冰雹打在帐篷顶上的声音,再加上高反的呼吸困难,头疼欲裂,整晚都不会让人好过。这是来西藏后,第一个整晚需要氧气的夜晚......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