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纳木错
从那根拉山口下行,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汽车沿着山路蜿蜒在纳木错的湖边,下山有一条平坦的土路,沿着这条路是通向北面的纳木乡政府的。下山后,可以隐约发现有一条径直向西的土路,起初离湖是越来越远,但很快,那蓝色的湖就出现了。 纳木错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一会儿露出它美丽的容颜,一会儿又藏起来让人寻觅......
纳木错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分界线大约在纳木错中间位置与地球纬线呈60度角。但一般认为纳木错是在拉萨地区当雄县境内,因为观景点是在当雄县纳木错乡的扎西半岛上。
在西藏,只要有草地,就一定有牦牛和羊群......
西藏太美,处处是风景......
路开始崎岖起来,司机说,离我们的目的地圣象天门还有120公里,全部是这样的路程。这里没有GPS信号,完全看自然标记行车。颠簸得让我想起了新措的那37公里路程......
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司机停车,我们便撒欢在了这砾石丛生的湖岸边了......
纳木措,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措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周长约318千米,面积约1940平方公里。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120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所以尽管纳木错湖水面海拔高,但由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以东的阻隔而成为内流湖。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纳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这一点真心领教了。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虽然这里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不多,但是部分物种的数量相当大,如雁鸭类等,十分引人注目。
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燕鸥。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种类,均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黑颈鹤是纳木错沼泽地惟一的鹤类,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马拉雅南麓、滇西北横断山区和贵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带越冬。西藏雪鸡可作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浅灰的毛色与岩块相似,不易发现,以高山植物嫩叶和花为食,并能在冰川和永久积雪带附近活动,冬季不作垂直迁徙,对严寒无所畏惧,在积雪山地随岩羊、盘羊踩开的地方觅食。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胡兀鹫、岩鸽、雪鸽等均为高山常见鸟类,可在高山岩隙中营巢。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该区域内分布比较稀少,种类非常有限。
湖中,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中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纳木错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纳木错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扎西寺等。
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
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措。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
扎西寺: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还建有4座寺庙,象征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
纳木错是宗教圣地。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据说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
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认为是胜乐金刚的道场,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每到藏历羊年的四月十五达到高潮,届时僧俗去集,先后历时数月。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我们的旅行沿着纳木错继续着,前往目的地——圣象天门......
司机来往多次,熟练地指给我们看——哪里有草原鼠的洞穴,哪里有土拨鼠的洞穴。在西藏,土拨鼠其实很怕人的,因为这里有人逮它们,一张皮可以卖20元人民币。可怜的小东西们......
沿盘山公路一路上行......
突然发现没有路了!这里的土路都是四驱越野压出来的呢......
纳木错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纳木错地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于青藏区羌塘高原亚区。本区有哺乳动物20余种。食肉类、有蹄类、兔形类和啮齿类均为5~7种。有蹄类种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前两者多栖息于盆地与河谷,后两者多栖息于山地。啮齿类中优势种高原鼠兔,数量很多,特别是在沼泽草甸环境中数量更高;其次是旱獭、田鼠和藏仓鼠。高山草原的食肉兽有狼、狐、猞猁、兔狲、熊和鼬,其中最常见的是鼬,经常出没于鼠洞。雪豹是最能适应高山寒漠环境的食肉兽动物,在雪线附近仍有活动。纳木错区域的食虫目和翼手目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稀少。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区域内的鸟类,种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鸦、棕颈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鸡和西藏毛腿沙鸡等几种鸟类。其中冬季藏雪鸡向藏南方向迁徙转移,西藏毛沙鸡则迁至4000米以下,它们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的弃洞,以躲避敌害和不良天气或利用为巢穴,这种“鸟鼠同穴”现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
这里是藏北高原大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
牧民的家隔得都很远,突然心疼电力工作人员,要做到家家通电,在藏北的大草原好像异常困难些......
纳木错像是天空落下的一块碧玉,镶嵌在藏北大地美丽的草原上,天一般的湖、湖一般的天,她的身姿与人们赋予她的称呼如此的贴切,纳木错与念青唐古拉山一起,在藏北大地上构成了一幅数千年亘古不变的壮丽画卷。
这么美丽的地方一定和传说故事相连......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苯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
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美丽传说: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生活在美丽的藏北高原,相依相伴,形影不离。有一天,念青唐古拉为寻找走失的牛羊到了另一片牧场,遇见你美艳绝伦的少女羊卓雍措,念青唐古拉不能自持的和羊卓雍措坠入爱河,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正在等他回家的妻子纳木错。纳木错以为丈夫遇到了凶险,日夜哭泣,最终变成了一汪清澈的湖水。日子一天天过去,念青唐古拉突然想起了他的妻子,他愧疚,急切的赶回家中,看见了变成湖水的纳木错,悔恨和自责让他日夜矗立在湖边不眠不休,后来他变成了俊朗的雪山,日夜守候在她身旁,而孤独的羊卓雍措也变成了美艳动人的羊湖。
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保吉山的传说:在纳木措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措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措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奇怪的是,纳木措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杰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尽管唐拉札杰没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次它们正在幽会时念青唐古拉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长刀砍断了它的双腿,保吉山从此再也无法站立了。
我们的车终于从属于拉萨的当雄县一路跑到了属于那曲的班戈县了。圣象天门也将要在这里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了......
你能想到吗?在圣象天门听了一夜的大雨加冰雹落在帐篷上的声音后,第二天早上,纳木错对岸的这十七座山头竟然在盛夏季节变成了真正的雪山呢!
据说,如果晴天,能够看到对面的十七座雪山呢......
在圣象天门的一晚,因为高反和恶劣的气候,简直难熬到了极点。第二天早上实在没有什么精神啊......
一夜大雨,回程更加泥泞。我们的越野不停地颠簸,基本不敢开窗,因为在呼吸新鲜空气之前,你一定会被溅得满身泥点......
不过,沼泽也有它自己的美丽动人......
来西藏感觉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在7月的盛夏,顺手塞在箱子里的羽绒服......
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雪融水,不仅滋润了纳木错,也养育了湖畔的草场。有洁白的雪峰和碧绿的草场镶边,纳木措像是被盛入了华丽的圣杯一样,神秘而高洁......
返回那根拉山口,这座5190米的高山,像变魔术一样,一夜之间从黄绿色变成了雪白色......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