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一·安徽合肥——天鹅湖夜景
在网上被天鹅湖的夜景所迷惑,于是开车前往。发现,见过大海的人,实在无法赞美这小小的人工湖,水边的人工沙滩更是无法入眼......
天鹅湖原名荷叶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因湖面呈天鹅形状得名。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周长3.5公里,水深3.5米,有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滩、喷泉等景观,是安徽省开放式公园。天鹅湖东临潜山路、南临祁门路、西临翡翠路、北临南二环路。环湖有合肥大剧院、天鹅湖体育馆、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市政务双子大楼、安徽新广电中心等安徽省标志性建筑。
天鹅湖原是千年前的双桥集古镇所在地,双桥集最初是由一个乡村小集市发展来的,后来集市越来越大,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集贸市场。古时合肥周边河网密布,集市位于一块河渠中间的陆地上,有两座小木桥供人们来往,一座在东边,一座在西南,桥长约20米,宽不足3米,可以通过独轮车和架子车。久而久之,周围的老百姓开始把此地称为“双桥集”。
隋唐年间,庐州城里的孩子求学都很困难,但双桥集上办有一所学堂,聘请的是庐州城里有名的先生,报酬由集市上的商贾凑齐,主要教授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少量收一些四邻八乡的子弟,集市一度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双桥集地势低洼,四周的河渠一部分来自发源于小蜀山附近小老石的红旗渠,另一部分来自大蜀山的径流,以及周边的零星小河水。在那里汇集后注入十五里河,最终注入巢湖。明清时期由于双桥集四周河塘环抱,村民喜种莲藕,逢盛夏荷花盛放成一景致,被称为“荷叶地里的集市”,久之地名又称“荷叶地”。
1958年8月,合肥郊区相继成立蜀山、淝河、杏花、永青、优胜、江淮6个人民公社,其中,江淮人民公社即以前的西平乡,当时公社机关由荷叶地迁至姚公庙。江淮公社一度还划归了肥西县,后来又和荷叶地那里一起划归了郊区常青乡。20世纪80年代以后,荷叶地开挖了养鱼塘。2003年,合肥西南部被规划为政务新区,荷叶地鱼塘挖掘连片修整,并改名为天鹅湖。2004年,天鹅湖正式向市民开放。2010年,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龙舟比赛在天鹅湖举行。2016年,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首赛在合肥天鹅湖举行。
天鹅湖水源全部来自六安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库水经淠河流经黄冲闸到大蜀山分干渠,再注入天鹅湖。下游湖水流经十五里河,汇入巢湖。天鹅湖达到一类水质。湖面呈天鹅形,底部像个锅底,周长约3.5公里,总占地面积136公顷,水面约70公顷,水深3.5米,容积933万立方米。湖岸东临潜山路、南临祁门路、西临圣泉路、北临东流路。
天鹅湖盛产鱼虾、菱、藕,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合肥的“活鱼库”,天鹅湖分别在2010年、2013年进行过捕捞作业。其中,2013年产量约有5万斤。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汪丫鱼、鲫鱼、鲶鱼、草鱼、鲤鱼、甲鱼等。天鹅湖生态良好,有大片水生植物,有天鹅、海鸥栖息,成为湖上一道景观。天鹅湖的南岸种植大片樱花,是难得的赏樱花圣地。
黄金海岸沙滩位于天鹅湖南岸,长约600米,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计有120余吨黄沙。
天鹅湖高空喷泉始建于2002年,以潜水泵作为主要喷水动力。设计的喷泉高度为168米,是亚洲第二,仅次于韩国首尔的202米高空喷泉。经过2013年检修,天鹅湖高空喷泉,在晴好无风天气下,水柱可达到160米左右,最高可达172米。
缘惜桥,全称“缘来惜缘”桥,位于天鹅湖东角,跨越南淝河,中间由木板连接而成,两边由铁链锁,始建于2007年5月28日。桥南面有一小块湖水,湖中长满了芦苇水草。
鱼水情雕塑位于天鹅湖东北角,高18米,整座雕塑以火红色调为主,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体现合肥“双拥模范城”军民鱼水情深。此座雕塑在形式上采用了抽象塑形的方法,以“鱼”为基本设计元素,进行概括与提炼,高低造型的节奏感,曲线的韵律感,比例的协调感,点、线、面、体构成要素的对比,符合调和对比的形式美规律,增加整体视觉美感,都让整座雕塑灵动起来。红色的流线造型,利用自然光线的变化,调节出丰富层次的光影效果,清晰的明暗关系,将原本金属质感的雕塑又塑造出了红丝带般的飘逸感觉。鲜艳的红色与天鹅湖碧蓝的湖面相衬,高纯度色调的对比,让整体环境生机勃勃。穿插的圆孔等设计,既像是鱼的眼睛,又表达出军民互相渗透的情感,点与线的呼应,给作品添加了时尚的跳跃感。从整体形态上“鱼水情”雕塑作为新时代政务新区的代表性建筑,充分体现了合肥城市的时代感和现代感。
湖心岛,天鹅湖湖中有一些小岛,给水鸟、昆虫,提供了栖居之地。由湖的岸边延伸到湖中所形成的半岛上,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岛上大多是樱花、桂树、松树、枫杨、冬青等景观树。
天鹅湖附近有许多合肥标志性建筑:
合肥大剧院坐落在天鹅湖东北部,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三部分,其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功能,能满足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及大型歌舞演出的需要,可实现快速切换软、硬布景,整体技术功能达到国际水准。
天鹅湖体育馆位于天鹅湖北岸,地面为绿化景观,有林荫小道、休憩场地、活动草坪、塑胶慢跑道、景观走廊等。地下活动中心包括下沉式游泳馆、健身馆、网球场、篮球场、健身馆及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室。
安徽博物院位于天鹅湖南岸,是安徽省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最有特色的合肥建筑了......
安徽广播电视中心(An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又名安徽广电新中心、安徽广播大楼;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龙图路666号;2013年6月10日,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全部完工。
安徽省广播电视中心分为东西两区,中间有南北向怀宁路通过。西区上部结构由综合楼,多功能演播大厅,2000米演播厅三部分组成,上部各自独立,共用一层地下室。安徽省广播电视中心占地面积1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7833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8736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6层,建筑总高301.7米,主体结构高度226.7米,附属结构13米,天线发射塔62米。
2018年,安徽广电新中心项目东区主楼大堂及附属用房内装饰工程施工获得安徽省建筑工程装饰奖。
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建筑结合了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现代的建筑理念,建筑布局整体平面造型如飞翔的凤凰,而立面灵感则来自于“龙”之精神,展现了安徽广电“升腾”之意,同时隐喻安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形式简洁现代,富于动感。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用篆书字体打乱书写有2.64万方安徽的地名、河名、湖名、山名等的汉字幕墙,体现人性化设计,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安徽广播电视中心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建筑,安徽广播电视中心的建成对安徽广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安徽广播电视中心是安徽广播电视台事业发展成就的有形标志,也是安徽广播电视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安徽广电内在气质的真实写照。
水塘太小,照来照去就是这几座建筑......
部分图片与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