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春节·吃在广州——苏记牛杂·广州不容错过的小吃

$
0
0
2019春节·吃在广州——苏记牛杂·广州不容错过的小吃

    在北京路等待陶陶居的排号,单子上显示等待两个小时。逛逛夜色下的北京路,成了不错的选择。北京路真心是广州的一条小吃街,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
    走不多久,顺着阵阵牛肉的香气,看到这家排着长龙的苏记牛杂,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还是先填补下胃里的空白......
    后来才发现,这家苏记,竟然名气很大呢!苏记的门店招牌很普通,但据说这家店牛杂非常的正宗,是广州市最有名的一家。外表平平无奇的苏记已有70多年历史,旧时是从中山四路城隍庙口的小摊做起的,在老广州的记忆中,苏记就是美味牛杂的代表。出品的无论是汤汁还是牛杂都特别入味,吃上去非常让人惊艳。
    苏记的招牌是净牛杂,它混合了七八种酱料,熬上几个小时炮制出秘制汤底,牛杂煮得十分入味,颜色鲜亮饱满。苏记的猪肠也是必吃的美食,爽口弹牙很有嚼劲,和软软的牛杂中和了口感。这里还有猪脚姜、猪红汤和鱼蛋......
    你点过牛杂之后,服务人员会拿起剪刀,注意,是剪刀啊!从大锅中捞出各种食材,“咔嚓、咔嚓”把你要的牛灶干净利落地剪到一次性碗碟中,再浇上浓浓的汤汁,一碗香气扑鼻的牛杂就做好了......
    萝卜牛杂:萝卜牛杂是用白萝卜、牛杂制作的一道流行于广州西关的著名小吃,属于粤菜系,人们记忆中的美食之一。此小吃有近二百年历史。有一种说法,认识广州就得从萝卜牛杂开始。那么,牛杂究竟有些什么呢?牛杂主要包括牛肚、牛肠、牛百页、牛肝、牛腰等。这些食材在别人眼中是下水料,可在识饮识食的广东人眼里却是清心、补血、明目的心肝宝贝。牛杂美味的关键在于汤底和火候。一味好汤,可以让人三日不知肉味。牛杂主要是选择优质的中草药和秘制酱料熬制而成,汤汁粘稠,口味鲜明。煲好后的萝卜面筋把汤底尽收其中,与牛杂的味道和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萝卜牛杂的来历:早在汉唐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转运点。作为一个对接世界的码头,广州也迎来了大量的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中,以来自西亚的波斯人尤为众多。波斯人运来了众多销魂的香料,和中国搭建起换取陶瓷和丝绸的友谊,渐渐地,一些长期做生意的波斯、阿拉伯人便舍不得走了,从此扎根在广州,娶妻生子,甚至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新唐书》记载:“蕃獠与华人错居,相婚嫁,多占田营第舍”。犹如国外的唐人街,穆斯林或者回民渐渐形成充满自身特色的活动场所,在古代称为“番坊”。建于唐高祖年间,位于广州光塔路的怀圣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以前光塔路一带也是番民的生活圈子。“萝卜牛杂”就诞生在这里......
    历史上,岭南因与中原相隔,气候湿热,一直是相对贫瘠的地方,生产工具也相对简单落后。作为主要的耕作牲畜,水牛除非因意外伤亡,是极少用来宰杀的。因此人们的食肉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的肉猪,鲜有牛肉可售。即便是猪肉,在当时也是人们的一种奢侈食物,一个月难得吃上几回。而广大回民出于宗教信仰,是不吃猪肉的。这样,广州回民们经常是一肉难求,即使有钱也无济于事。因此,只要有水牛宰杀,回民们往往奔走相告。一位回民厨师阿德发现人们每次宰牛后,肺、肠、肚等常常丢弃,觉得浪费,于是带回家中,别出心裁要创一佳肴。他买回价廉又容易入味的萝卜,配以五香味料慢火煨煮,烂熟后剪碎蘸辣酱吃,赋以美名“牛杂萝卜”。这“牛杂萝卜”一出,别说难得油水下肚的回民难挡诱惑,就连广州居民也纷纷仿效,“牛杂萝卜”迅速流传至广东各地,许多客人都是站着吃,由此站着吃牛杂成为了吃牛杂传统的固定模式。
    ......
    香喷喷的萝卜牛杂是不少广东人的至爱,如果看到广东人,一手拿着一个小小的纸碗,一手拿着竹签,站在最繁华的街头,无视来来往往的人群,毫不顾仪态地站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的话。不用猜,一定吃的是萝卜牛杂。无论是繁华喧嚣的北京路、上下九,还是在狭窄破旧的古街小巷,都可以见到飘着那种独特香味的萝卜牛杂店。而那些捧着小碗、捏着竹签在那团团热气里大快朵颐的,或踎(蹲),或企(站),或浓妆,或淡抹,或素面朝天,但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留香。
    其实,在这里吃的并不是牛杂,而是一种情怀......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