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春节再游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孙总理纪念碑)

$
0
0
2019春节再游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孙总理纪念碑)

    黄埔军校纪念馆旧址的出口,正对着孙总理纪念碑。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远远地眺望了这座1930年的建筑......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11月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纪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 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亲爱精诚”是军校的校训,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爱,真诚合作。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后,孙中山积极开展讨袁、护法和北伐斗争,但都因各派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
    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这也是总理的遗愿了。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碑上刻的字是军校代校务何遂写的。
    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据说这7级代表军校在此地办了7期,而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且屡战屡胜。还有一种说法是,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在大陆共办了12期。碑座的红色花纹,据说是基督教花纹。孙中山信仰基督教,孔祥熙、蒋介石和宋氏家庭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总理训词: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戴季陶手书)

     总理像赞: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允执阙中;况在吾校,化被春风;江流不废,终古朝宗。

    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高达2.6米,重逾2000的 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生前站在讲台上讲述“三民主义”的原理。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好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和孙中山有着三十多年的深厚友情,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事业。当得知孙中山病逝后他十分悲痛,本来想写些什么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后来他决定铸铜像来纪念,使人们一看到铜像就自然想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和伟大的一生。梅屋庄吉原想铸造七尊铜像,分放在日本和中国,但他当时经营的生意不好,且已经破产,身又患病,为了解决铸像经费,他抱病四处筹款,连女儿准备结婚的储蓄也挪用了。塑像是他委托雕刻家牧田祥哉塑造,筱原金作工场铸造。最后由于经费不足,只铸成四尊,运来中国。一尊竖立在这里,其余三尊则分竖立在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四尊铜像一模一样。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17
附1:
总理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闘。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孙科 孔祥熙 戴恩赛 何香凝 邹鲁    邵元冲 吴敬恒 戴季陶


附2:
总理孙中山先生陆军军官学校开学训词
    来宾,教员,学生,诸君!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我们为什么有这个学校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开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国号,没有民国的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至于世界上的革命,在我们以后发生的情形,是怎么样呢?六年之前,有一个邻国,和中国毗连有一万多里,横跨欧亚两洲来立国,比中国还要大;在欧战之前是世界上头一个强国,当欧战期内,便发生革命,他们的革命,后我们六年,这个邻国是谁呢?就是俄国。俄国革命,虽然是在中国革命的六年之后,但是说到结果,他们的是彻底成功。我们拿两国的历史来比较:就对内一方面说,中国从前革命,是对外来的满洲人,满清皇帝的威权,到我们革命的时候,已经是很薄弱,政治也是很腐败,当那个时候,满清的国势,是世界上最衰弱的国家,比较俄国对他们皇帝革命时候的情形是怎么样呢?俄皇是本国人,又是俄国的教主,在国内的威权是第一,当没有革命的时候,俄罗斯的国势,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像这样比较,可以说中国是对权势很薄弱的皇帝来革命,俄国是对权势很强盛的皇帝来革命;所以就对内这一方面来讲,中国革命是很容易的,俄国革命是很艰难的。就对外一方面来说,俄国革命之后,所遇到的障碍是很大的,中国革命之后,毫没有人干涉,外国人虽有瓜分中国的言论,我们也害怕革命的时候,受列强的干涉,但是发生了革命之后,列强毫没有理会;俄国发生了革命之后,遇到外国人的障碍,不只是言论,并且实受兵力的干涉,各国军队侵进俄国境内的,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其他各小国的军队,外国人集合全世界的力量来干涉俄国。象这样看来,我们革命,在内只对付一个很衰弱的政府;俄国革命,在内要对付一个威权很大的政府,在外还要对付全世界的列强。所以更就对外那一方面来说,中国革命也是很容易的,俄国革命也是很艰难的。为什么俄国遭了那样大的艰难,遇了那样多的敌人,还能够在六年之内,把所有的障碍都一概打消,革命是彻底的成功?我们革命的时期,比较俄国要长一半,所遇的障碍又不及俄国的大,弄到至今,革命还是不能成功呢?由中国和俄国革命结果的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因为知道了这个教训,所以有今天这个开学的日期;这个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俄国发生革命的时候,虽然是一般革命党员做先锋,去同俄皇奋斗,但是革命已经成功,便马上组织革命军;后来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继续去奋斗,所以就是遇到了许多大障碍,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大告成功。中国当革命之时,在广东奋斗的党员,最著名的有七十二烈士,在各省舍身奋斗的党员也很不少,因为有了那些先烈的奋斗,所以武昌一经起义,便有各省响应,推到满清,成立民国,我们的革命,便有一部分成功;但是后来没有革命军继续革命党的志愿,所以虽然有一部分的成功,到了今天,一般官僚军阀,不敢明目张胆,更改中华民国的正朔;至于说到民国的基础,一点没有。这个原因,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什么东西叫革命军呢?诸君到这个学校来求学,要怎么样立志,才可以作革命军呢?要有什么资格才作革命军呢?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可以作革命军,便要拿先烈作模范,就是要学革命党;要学革命党的奋斗,有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做革命军。中国革命,虽然有了十三年,但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我敢讲一句话,中国也只在这十三年之中,没有一种军队是革命军。现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奋斗的军队,本来不少,我都不敢说他们是革命军;他们这些军队,既是来同我们革命党共事,为什么我还不叫他作革命军呢?我之所以不敢以革命军的名号,加之于这些军队之上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分子,过于复杂,没有经过革命的训练,没有革命的基础。什么事叫做革命的基础呢?就是要有革命先烈那一样的行为,有了那一样的行为,才叫做革命的基础。至于现在广东的这些兵士,对先烈的那些行为,还是莫名其妙,而且中国此刻民穷财尽,一般都是谋生无路,那些人在没有得志之先,因为生计困难,受了家世之累,都是说要来革命,到了后来稍微得志,便将所服从的什么革命主义,都置之九霄云外,一概不理了。所以在两年之前,竟有号称革命同志的陈炯明军,炮攻观音山,拆南方z府的台,从前叫做革命军,同在一个政府之下的军队,因为利害不同,竟会倒戈相向,作敌人所做不到的行为。因此知道不明白革命主义的军队,究竟不能除却自私自利的观念,如果和他们本身利害相反,马上便靠不住。所以我们的革命,总是失败。我今天到此地来和诸君讲话,是要把以往的成败,当做一场大梦,一概不要回顾他,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创造革命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诸君不远千里或者数千里的道路,来此校求学,既是已经明白了我们的宗旨,要造成一种革命军,一定是富有这种志愿,来做革命的事业;要作革命的事业,是从什么地方做起呢?就是要从自己的方寸之地做起,要把自己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革除。所以诸君要在政治上革命,便先要从自己的心中革起,自己能够在心里上革命,将来在政治上革命,便有希望成功;如果自己不能在心里上革命,就是此刻在这样设备完全的军官学校之内,研究军事学,将来还是不能成革命军,作革命军的事业。所以诸君要革命,便先要立革命的志气,此时有了革命的志气,将来便可以作革命军的将领。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作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来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如果不然,就是诸君将来成立军队,打许多胜仗,得许多土地,各人都能扩充到几万,还是不能够叫做革命军的。
    中国现在不好的军人,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在革命党内的军人,这派军人口头赞成革命,行动都是反对革命,所谓口是心非。一派是在革命党外的军人,这派军人,完全反对革命,只知道升官发财,时时刻刻都想推翻共和恢复专制。诸君要来维持共和,消灭这种军人,现在便要立志,要存心将来成功之后,不作自私自利的师长旅长和一般横暴无道的军阀;诸君有了这种志气,才可以入革命的第二层门径。什么是革命的第二层门径呢?就是要学革命先烈的行为;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来为国奋斗。从前的奋斗是什么情形呢?大多数是拼着赤手空拳,有了手枪和炸弹的,便以为是很好的武器;每次起义,总用很少的这种武器,去和清兵奋斗。当时全国的清兵,有多少呢?从前旗下有绿营水师和巡防营,后来又有新兵,总共不下一百多万。譬如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州城的,便有李准所带的水师、张鸣岐所带的陆师,和燕塘的许多新兵,及满洲的驻防军,总计不下五六万人;当时革命党的人数,不过是几百人,经过那次革命之后,死了的有七十二人,没有死的,当然是很多;当时作冲锋队的人才有武器,有武器的不过三百人,所打的敌人,不止三万人;革命党只用三百人,便敢打三万多敌人,这就是革命党的见识,都是敢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的。此刻在这地听话的,多是军事教员和军官学生;试问诸位教员研究军事学,在战术中有没有这个道理呢?有没有一个人打一百个人的成例呢?依我看来,无论古今中外都没有这种战术,用一个人去打一个人,便以为了不得。古时的兵法,都说是倍则攻之仝十则围之,近时的兵法,用一个人打一个人,非守即退,像这样的兵法古今才叫做正当的战术。至于广州十三年前的革命,不但是用一个人去打一个人,并且坐守广州的敌人,都有长枪大炮,进攻广州的国民党,只有手枪炸弹,站到结果革命党死了七十二人,后人以为失败,但是革命党攻进制台衙门,赶走两广总督,我们以战论战,当日广州城内之战,可以说是成功;至于后来失败的原因,完全是由预约的援军不至。就是推到那次冲锋队的三百人,武器还是不精良,如果人人都有精良的武器,那次革命,或者可以成功,并不是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事后将敌我的情形,过细比较,那次革命之不成功,并不是三万敌人,能够打败三百个革命党,实在是由于党内部的计划不周全;如果在起义之先,计划很周全,那次革命,也不是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
    辛亥年革命,在广州起义之后,又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结果是成功,推到当时情形是怎么样呢?当时在武昌汉口的革命党,总共还不足三百人,真正革命党不过是几十人,所有的枪,都没有子弹,临时到处搜索,只得到两盒子弹,一共不过五十颗;革命党分到了五十颗子弹,便在城内的工程营中发难,城外的炮兵营,立时响应,便拉两门炮进城,遥攻总督衙门,赶走瑞澂,占领武昌;至于当时驻在武昌的清兵,有第八镇的新兵,有长江的海军,又有巡防营的旧陆师,总共不下两万多人,革命党祗用几十个人,去打两万多人,可以说是用一个人去打五百个人。广州起义,用一个人打一百个人,结果是失败,武昌起义,用一个人打五百个人,结果是成功,都是以极少数的人打极多数的人,在广州是失败,在武昌便成功。所以革命的奋斗不能一概而论;这种奋斗,是古今中外兵法所没有的,祗有革命历史中,才有这种创例;我们继续革命,按部就班,便不能说用少数不能胜多数。诸位教员有从外国学来的,有从保定学来的。从前各国在陆军学校所教授的学问,都是寻常的军事学;此刻学成的先生,再教授学生,一定也是从前所学的普通军事学。所以诸位学生在这个学校内所学的学问,大都是极寻常和极有规矩的普通军事学;诸君专拿这种学问,可不可作革命军呢?作革命军的学问,不是专从学问中求出来的;是从立志中发扬出来的。诸君在求学的时代,当然要听先生的指教,服从长官的命令,先生教了多少,便要明白多少,如果有绝顶聪明的人,或者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就是没有绝顶聪明,祗要把先生所教的学问,彻底了解,将来也大有用处。用诸君现在的情形,和从前的革命党比较,从前的革命党,都没有受过很好的军事教育,诸君现在这个学校之内,至少还有六个月的训练;从前的革命党,祗有手枪,诸君现在都有很好的长枪;从前革命党发难,集合在一处地方的,最多不过两三百人,现在这个学校,已经有了五百人。以诸君这样好的根本,如果是真有革命的志气,祗用这五百人和五百支枪,便可以做一件很大的革命事业。
    军队之能够革命,是在乎各位将士之有没有革命志气,不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满清末年所练的新军,陆军,都有很精良的长枪大炮,海军有很坚固的战舰和鱼雷艇,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到了武昌起义之后,都便归革命党所用。总而言之,革命是非常的事业;非常的事业,不可以常理论。从前留学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海陆军学生,我们总是设法运动,要他们加入革命党;但是有许多学生,总是不肯加入,始终反对革命,他们那些反对革命的有知识军人,是些什么心理呢?过细考察,就是他们有一种成见,自以为是军事专家;在我们革命革命党主张用一个人打一百个人,用一百个人打一万个人,在他们受过军事教育的人看起来,以为只是古今中外战术中没有的道理,如何可以成功呢?这个道理,我们不必深辨,祗要看后来中国革命,推翻满清,是谁造成呢?成功的时候,固然是有许多军事家的赞助;但是穷流溯源,说起原动力,还是由于极少数的革命党所发起的。推到当时一般有知识的军人,以为用极少数打败极多数,是战术中决不能成功的定案,因为不赞成这个道理,便不赞成革命;因为那些军人,都不赞成革命,所以从前的革命党,真有军事知识的人,还是很少。辛亥年革命之所以大告成功,是由于全国已发生了革命之后,段祺瑞便结合一般军人,联名通电,赞成共和,才能达到推翻满清的目的;革命党因为降格相从,容纳他们的意见,收罗这一般军人,以后才收军事上的胜利。所以辛亥年革命之成功,实在没有真正军事学识的人。大家总要记得革命是非常事业;不是寻常事业,非常事业,决不可以寻常的道理,一概而论,现在求学的时代,能够学得多少便是多少,只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利用;如果没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学到老,死记得满腹的学问,总是没有用处。我们现在才到这地开办这个军官学校,北方的官僚军阀,老早便办得有保定军官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用我们这个学校和他们的学校比较,他们学校之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差的远。如果专就物质一方面来比较,又照常理论,我们怎么能够改造中国呢?不过北方的将领和兵士,集合在一处,成立军队,不是为升官发财,就是穿衣吃饭,毫没有救国救民的思想,和革命志气;在从前满清的时候,是这一种将士,现在遗留到曹锟吴佩孚的,也是这一种将士。我们没有军事学识的革命党,从前既是能够消灭满清,将来富有军事学识的革命军,更是能够消灭曹锟吴佩孚,不过以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要能够消灭曹锟吴佩孚,根本上还要有革命的精神;若是没有革命的精神,他们人多械足,我们不但是不能够消灭他们,恐怕反要被他们消灭;俄国在六年之前,一经发动革命,便同时组织革命军,以后着着进行,所以能够消灭旧党和外来的敌人,大告成功,我们现在开办这个学校,就是效仿俄国。中国革命,有了十三年,到今天还要办这种学校,组织革命军,可见大凡建设一个新国家,革命军是万不可少的。诸君到这个学校来求学,又听过了我今天这一番讲话,自然立志要作革命军,立志作革命军,先要有什么作根本呢?要有高深学问作根本;有了高深学问,才有大胆量;有了大胆量,才能作革命军。所以作革命军的根本,还是在高深学问,是用什么方法呢?不但是每日在讲堂之内,要学先生所教的学问,还要举一隅而三隅反,自己去推广。在讲堂之外,更需注重自修的工夫,把关于军事学和革命道理的各种书籍及一切杂志报章,都要参考的研究,研究有了心得之后,一旦融会贯通,自然可以的,发扬革命的精神,继续先烈的志愿,舍身流血,造成中华民国的基础,使三民主义完全实现。革命大告成功,象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中国的民族才可以永远的生存于人类!假若革命不能成功,中国便要灭亡,四万万人便要灭种,国亡种灭,都是诸君自身自身的利害,这是不能不挽救的。要挽救这种危亡,只有革命军;所以我们一定要开这个学校,要造成革命军。革命军才是救国救民的军队,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既是有了救国救民的责任,便要从今天起,先在学问上加倍去奋斗;将来毕业之后,组织革命军,对于共和的障碍,更是要他们拼命,要能够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这种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的本领,是靠什么为主呢?当革命军的资格,是要用什么人作标准呢?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先烈作标准。要学先烈的行为,象他们一样舍身成仁,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象这个样子,才能够变成一个不怕死的革命军人。革命党的资格,就是要不怕死;要用什么方法才可以不怕死呢?这种方法,说来说去,还是要学先烈。我今天在这里同诸君讲话,便是一个后死的革命党。从前每次革命的时候,我常常参加,总没有一次贪生畏死,但是每次流血,都没有留到我的身上;所以今天还能够同诸君讲话,把不怕死的道理,口传到诸君。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在不怕死。要能够有这种大勇气,在心理中就是视死如归,以人生随时所可以死,要死了之后,便能够成仁取义;明白了这种道理,便能够说死是我们所欢迎的;遇到了敌人的枪炮子弹,能够速死,更是我们所欢迎的。有了这种大勇气和大决心,我们便能够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因为敌人的观念,要生才以为是享幸福;我们的观念,要死才以为是享幸福,一死便得其所;生死的观念,在敌我两方面的精神,过于悬殊,自然不能对敌,自然是我们有胜无败。这种以死为幸福,要求速死的道理,并不是凭空的理想,完全是事实。象从前日本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叫作陈天华,他发扬了革命的精神,还没有到革命的时机,求死不得,便在日本偷海而死,以死报中国。英国又有位同学,叫作杨笃生,也是他因为明白了革命的道理,没有革命的时机,不能作革命的事业,看到中国太腐败,要以速死为幸福,便在英国投海而死,以死报中国。象陈天华杨笃生他们是什么人呢?他们就是革命党!就是热心血性的真革命党!他们都是由于求死而不得,。所以迫到投海,实在是可惜!但是由陈天华杨笃生两个人投海的道理,便可以证明一般人,只要感受了革命的精神,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便可以视死如归,以为革命而死是很高尚、很难得和很快乐的事;如果在战场上,遇到了自己主义上的敌人,受敌人枪炮的子弹而死,当然更以为是死得其所了。从前的真革命党,因为都有这种乐死的性质,所以敢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所以敢于屡次发难来革命,所以革命能够成功。这种成例是古今中外兵书中所没有的,只有革命史中,才有这种成例;这种成例,是非常的例子。我们要学习这种非常的例子,便要有非常的志气;有了非常的志气,便能够看破生死关头,以死为幸福。如果人人都能够以死为幸福,便能够一百人打一万人,用一万人打一百万人。假若我们现在有一万人的革命军,马上便可以定中国,因为此刻反对革命的全国军队,总共不过一百万人;因为此刻我们没有一万人的革命军,所以那些贪暴无道的军阀,便敢于横行全国,无恶不作,事事要害国,天天要推翻共和。我因为要维持共和,消灭这般无道贪暴的军阀,所以要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尘;更要用这五百人做基础,造成我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中国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不止灭亡!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诸君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我要求诸君,变成今天去,共同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6月16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