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春节再游广州——大元帅府(“捍卫共和复兴中华”陈列展)

$
0
0
2019春节再游广州——大元帅府(“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陈列展)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二楼的基本陈列厅里是“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的史料陈列展。该展览以1912年民主共和成立后遭遇两次帝制复辟为历史背景,以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为主线,展示孙中山在广东领导两次护法运动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活动。其中,重点展示了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国民党改组、召开国民党一大,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晚年伟大历史飞跃的历史。
    该展览共有文物130余件套、图片400余幅、多媒体(投影、触摸屏、电视等)及场景等十余处,幻影成像1处,情景还原2处,讲述了大量生动的帅府历史故事。

    前言: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国的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民国成立后,为了捍卫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他与时俱进地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地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17-1925年间,他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领导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回顾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就是要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近代中国共和制度的诞生与受挫: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我国由此建立起近代民主共和制度。同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颁布诏书退位,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一去不复返了。然而,由于辛亥革命未能从根本上清除封建帝制,复辟阴谋并未停息。在民国成立的最初几年里,民主共和制度屡屡遭到挫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顽强不屈,与帝制逆流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共和制度的标志。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颁布诏书,宣布退位。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袁世凯不断倒行ni施,派员刺杀宋教仁、违法进行善后大借款等等。为了捍卫革命成果,孙中山号召进行“二次革命”,但因为力量悬殊,很快失败。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故宫太和殿宣布就任正式总统。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4月29日,孙中山与友人在日本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
    在全国的声讨下,袁世凯众叛亲离,于1916年6月6日病逝,北洋集团分裂。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矛盾尖锐,史称“府院之争”。1917年6月,江苏督军张勋以调停为借口,率领五千辫子兵闯入北京,迫使总统黎元洪再度解散国会。张勋于1917年7月1日悍然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




 
    1、创建中华民国军政府:为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成果,维护国会和临时约法的尊严,1917年,孙中山高举护法的旗帜,并在广州创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领导起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但是,盘踞在西南各省地方的军阀,表面上支持护法,实际只是为了利用护法的招牌,对抗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目的在于保存地方实力,并非真心支持护法运动。1918年5月,在桂系和政学系的操纵下,护法军政府由大元帅制改组为七总裁合议制,孙中山宣布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故今日变乱,非帝政与民政之争,非新旧潮流之争,非南北意见之争,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欢迎会上的演说》1917年7月17日
    孙中山南下护法,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为了维护临时约法,1917年6月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通电,号召护法。7月6日,孙中山在章炳麟、廖仲恺、朱执信、陈炯明等人陪同下,自上海出发,应邀赴广东开展护法运动。

    护法战争与援闽粤军: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承认临时约法,并决心武力统一全国的行为,遭到西南各省的反对。1917年7月,护法战争爆发,战场主要在四川和湖南。1917年8月30日,广州非常国全会决定建立中华民国政府。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1917年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在黄浦公园举行大元帅受印礼。
    大元帅服装......

    书信往来与大元帅印章......

    建立护法军政府后,孙中山一直努力争取掌握一支军队。经过艰苦经营和多方磋商,终于获得桂系同意,将广东省长亲军20营改编为援闽粤军,开赴闽南,应对北洋军队的威胁。1917年12月2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图为当时的援闽粤军司令部(原惠州会馆,即今广州越秀南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文物故事1: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尽管遭遇到北洋政府和地方军阀的阻扰、破坏,但也得到了许多精英的支持。展览中使用了一幅1918年3月7日上午在大元帅府后花园拍摄的文物照片(三级文物),其中有孙中山、宋庆龄、胡汉民、蒋介石等人。

 

    中山装......

    护法军政府成立后,积极在广东各地招募兵士,这引起了桂系的严重仇视。1918年初,跟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而又与桂系渊源极深的岑春煊与桂系军阀联手,策划改组军政府。对于政学会和桂系准备改组军政府的行为,孙中山明确表示反对,他指出:“无论陆干老、唐继尧来做大元帅,我均可让他来做。他派我做别项事件,虽在前敌极危险的地方,我均可去干。若使我牺牲法律,则所谓护发者,万难承认”。
    1918年5月4日,国会非常会议开会,议决通过改组军政府案,决定以总裁合议制取代大元帅元首制。同日,孙中山发出《辞大元帅职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同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


 


     1918年5月,孙中山离粤赴沪。在上海的两年半里,他相继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画》两部重要著作。后来《孙文学说——行易知难》,成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革命失败后,部分革命党人意志消沉,人心涣散。为打破陈旧的观念,纠正国民思想谬误,孙中山于上海寓所亲笔著《孙文学说》宣传“行易知难”学说。
    从五四时期蓬勃兴起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1919年8月,孙中山指派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掀起了国民革命与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探索。
    1918年元旦,孙中山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了“吾人对于此近邻之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的社论,并致电苏维埃政府和列宁:“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关于经济建设思想的鸿篇巨制《实业计画》。在书中,他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绘制蓝图,提出了一个由国家举办各项交通运输和生产开发实业的宏大计划。该书后来被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







    1919年宋庆龄和孙中山在上海的合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