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端午游威海——定远舰景区(“寻梦铁甲”展览)
再次概括介绍定远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Stettiner Vulcan
AG)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Ironclad),也常记为战列舰。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及镇远,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舰队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英寸至14英寸,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进入船舱,参观开始。主题为《寻梦铁甲——北洋海军“定远”舰历史展览》......
当年舰艇上就配备有救生衣......
寻梦铁甲——北洋海军“定远”舰历史展览......
勿忘“定远”:“定远”舰是近代中国兴办海防的产物,其成军时的辉煌,体现出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苏醒和萌动,其消亡时的悲壮,折射出那个时代海洋意识所存在的局限。“定远”舰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着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阐述着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的历史真谛,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航程中的一座独特的航标。
自2005年至2015年,“定远”纪念舰停泊在威海港北码头向各界开放参观。
“定远”全景......
2015年12月3日,“定远”纪念舰移泊至刘公岛旅游码头西侧景区新址,继续传扬、彰显一代名舰“定远”的历史。
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赠送的航空母舰模型......
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八日(1885年),李鸿章奏“验收铁甲快船折”......
介绍“定远”舰历史的著作......
北洋海军旗帜:左起分别是队长旗、提督旗、统领旗......
美国海军史研究者探讨“定远”历史的书信......
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博物馆赠送的“定远”舰图纸......
“定远”舰模型......
好大的船舱,这样的战舰在清朝应该是很壮观,很先进的吧。如何会一战而沉?可见,人的意识与智慧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墙上是《北洋海军各级人员薪饷》的表格。估计,当时这也算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了吧......
北洋海军军官所用的武器和装备......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日需用品......
“定远”的著名人物:
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定远”舰全舰编制共329人,分为航海、枪炮、轮机等多个部门。舰长定为总兵级,由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兼任。全舰人员薪饷每月5387两,行船公费每月850两,医药费每年300两。
“定远”舰不同时期外观变化图......
“定远”舰航海日志和轮机日志......
清代宫廷画《定远舰》 《北洋海军章程》
在俄罗斯海参崴拍摄到的“定远”舰。
日本美术作品,北洋海军1891年访问日本期间,在“定远”舰主甲板上举行冷餐会时的场景。
“定远”舰成军后的主要活动。
![]()
正在缓缓进入旅顺大船坞的“定远”舰。
![]()
“定远”舰历史上曾于1886、1891、1892三次到访日本,照片上分别是1891年终日本东京湾(左)和福冈沿海拍摄到的“定远”舰。
![]()
访问日本时期停泊在长崎的“定远”舰。
正在缓缓进入旅顺大船坞的“定远”舰。
“定远”舰历史上曾于1886、1891、1892三次到访日本,照片上分别是1891年终日本东京湾(左)和福冈沿海拍摄到的“定远”舰。
访问日本时期停泊在长崎的“定远”舰。
定远舰归国航迹图......
“定远”和姊妹舰“镇远”回国后,中国海军实力瞬间超过日本,一定程度迟滞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随着二舰的归来,北洋水师也得以加速建军,于1888年正式升格为北洋海军,逐年率领龙旗舰队巡弋海疆的“定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海上实力的象征。
“定远”舰和姊妹舰“镇远”完工后,因遭遇中法战争爆发而滞留德国无法交付,等到中法战争结束,于1885年7月3日从德国基尔港出发,由雇佣的德国海军人员驾驶回国,当年10月到达天津大沽,11月8日由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和津海关监督周馥接收,立刻成为北洋水师的主力。
照片上是担任北洋水师统领时的丁汝昌,照片摄于1886年。
![]()
“定远”舰回国状态模型......
![]()
李鸿章呈送给中央政府的“定远”舰图纸......
![]()
旅顺大船坞(模型比例1:100):旅顺大船坞属于北洋海防旅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于1880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铁甲舰提供维修保障。经旅顺工程局道员袁保龄招标,法国辛迪加公司以最低价中标,于1886年开始施工。船坞位于旅顺黄金山下,属于大型的石砌干船坞。为了保证能够容纳“定远”级铁甲舰入坞维护,其尺寸规模几乎是为“定远”级量身订造。全长110米,顶部宽32米,底部宽18米,主要使用采自山东石岛的石料,配合进口水泥砌筑,坞口设活动式闸船。旅顺大船坞及其配套工程于1890年全部完成,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干船坞。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长崎立神一号船坞和横须贺二号船坞,是北洋海军军舰最重要的维护保养设施。此后几经历史变迁,船坞经历数次改造,至今仍在使用。
![]()
![]()
![]()
建成后的旅顺东港港池,泊岸边的石制房屋是铁甲舰专用的备件仓库。 清代旅顺基地工程总图。
“定远”舰回国状态模型......
李鸿章呈送给中央政府的“定远”舰图纸......
旅顺大船坞(模型比例1:100):旅顺大船坞属于北洋海防旅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于1880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铁甲舰提供维修保障。经旅顺工程局道员袁保龄招标,法国辛迪加公司以最低价中标,于1886年开始施工。船坞位于旅顺黄金山下,属于大型的石砌干船坞。为了保证能够容纳“定远”级铁甲舰入坞维护,其尺寸规模几乎是为“定远”级量身订造。全长110米,顶部宽32米,底部宽18米,主要使用采自山东石岛的石料,配合进口水泥砌筑,坞口设活动式闸船。旅顺大船坞及其配套工程于1890年全部完成,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干船坞。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长崎立神一号船坞和横须贺二号船坞,是北洋海军军舰最重要的维护保养设施。此后几经历史变迁,船坞经历数次改造,至今仍在使用。
建成后的旅顺东港港池,泊岸边的石制房屋是铁甲舰专用的备件仓库。 清代旅顺基地工程总图。
1877年赴英留学生登舰实习情况......
船政首届赴英国海军留学生合影,其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铁甲舰的驾驶和管理。
被李鸿章、沈葆桢视为铁甲舰舰长人选的年轻军官刘步蟾、林泰曾,二人均毕业于船政后学堂,赴英国留学时直接被派上英国海军一等铁甲舰代职见习。
![]()
为获取世界一流的铁甲舰,李鸿章、沈葆桢定下直接从欧洲购造的设想,此后即着手解决相关的资金、人才以及基地等三大问题。除了不断地向清廷吁请经费外,借着1877年船政派留学生赴欧洲的机会,特意将培育能够驾驭铁甲舰的军官作为重点留学目标,锻炼、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铁甲舰的基地几经选址,最终确定在辽东半岛的旅顺,着手开挖能够为大型铁甲舰提供维护的干船坞。
![]()
励精图治,订定铁甲......
![]()
中国撞击巡洋舰蓝图......
![]()
日本侵略台湾事件被平息后,清政府组织高级官员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海防政策大讨论。事后任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桢具体主持心是海军的筹建,其中重中之重在于筹建北洋海军。对铁甲舰的重要性有深切感受的李鸿章、沈葆桢,成为当时中国铁甲舰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首先开始了努力为北洋海防配备铁甲舰的计划。
为获取世界一流的铁甲舰,李鸿章、沈葆桢定下直接从欧洲购造的设想,此后即着手解决相关的资金、人才以及基地等三大问题。除了不断地向清廷吁请经费外,借着1877年船政派留学生赴欧洲的机会,特意将培育能够驾驭铁甲舰的军官作为重点留学目标,锻炼、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铁甲舰的基地几经选址,最终确定在辽东半岛的旅顺,着手开挖能够为大型铁甲舰提供维护的干船坞。
励精图治,订定铁甲......
中国撞击巡洋舰蓝图......
日本侵略台湾事件被平息后,清政府组织高级官员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海防政策大讨论。事后任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桢具体主持心是海军的筹建,其中重中之重在于筹建北洋海军。对铁甲舰的重要性有深切感受的李鸿章、沈葆桢,成为当时中国铁甲舰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首先开始了努力为北洋海防配备铁甲舰的计划。
必有铁甲舰数只游奕大洋,始足以遮护南北各口而建威销萌,为国家立不拔之基。——李鸿章
曾参与1874年入侵台湾的日本海军二等铁甲舰“龙骧”。
蚊子船:1867年,英国设计师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军舰,在小舰体上加装当时只有主力舰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当时被称为伦道尔炮艇。这种船的实际用途并不是出海打仗,而是当作海上可以运动的炮台,即水炮台。
“蚊子船”是一种船身较小、安有巨炮、能击穿铁甲的浅水炮船,为一种近海防御型炮舰。因船身极小,故称。清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炮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炮台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光绪初年,洋务派的大臣认为外洋的蚊子船“轻快灵巧,迥异寻常”、“用以防守海口,操纵自如,且足以洞穿敌人铁甲兵船,诚为海防第一利器”。因而福建、直隶、山东、广东各省相继向外国订购。
![]()
19世纪中期左右的世界,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平台就是大型铁甲舰,而陆地上,则是坚固的炮台工事。但结果,铁甲舰和炮台发展成了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相对于铁甲舰,炮台上黑洞洞的巨炮阴森可怖,而炮台由于是固定的建筑,万一铁甲舰不进入自己的防守范围,而是另辟蹊径,暗渡陈仓,炮台就成为虚设。为解决这一对矛盾,当时各国的陆海军界都绞尽脑汁,蚊子船应运而生。
北洋水师的六艘蚊子船(镇 东、镇 西、镇 南、镇
北、镇 中、镇
边)均由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工厂订购,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尓(George
Rendel)设计,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镇东、西、南、北”为同级,原为南洋水师定购,1879年11月30日各艇驶抵大沽口交货时,被李鸿章留用于北洋水师,而将北洋早年购买的4艘旧蚊子船拨给南洋。“镇中”、“镇边”为另一级,原为北洋代山东省定购,1881年8月22日驶抵大沽口时亦被编入北洋水师。蚊子船回国之初,在中国基本没有近代化海军基础的情况下,一度成为中国海上武装的骨干,频繁在近海出现、游弋,但只适应近海防御,无法出远海决胜负。清政府内部有关海防的思想开始发生悄然变化,购买新式碰撞巡洋舰、大型铁甲舰的计划被提到议事日程。清廷订购2艘新型的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之后更是购办了威震东亚的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这些大型军舰回国后,只能用于近海守口的蚊子船,逐渐显得不再重要。北洋海军成军后为减少军舰机器损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省经费,只留2艘镇字炮舰在海上执勤,其余各舰人员均并入“定、镇”铁甲舰。
1894年夏,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战争开始后不久,北洋所有蚊子船全部予以启用,重新编制人员,再度活跃于近海,主要负责防护威海、旅顺等要港。此型舰在威海卫保卫战后全被日军掳去,甲午海战中未起作用,李鸿章因购买此型舰而倍受朝野抨击。镇字军舰被日军掳去后,于1898年三月二十一日改为二等炮舰级。
1903年八月二十一日六舰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
其中“镇东”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南”舰1908年五月十五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西”舰於1908年五月二十三日专隶文部省;“镇北”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
1909年转售。“镇中”与“镇边”两舰由于船龄较新,在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被日军派赴大沽口巡逻;两舰皆于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则于同年七月十六日改隶司法省。
清代照片:建设中的船政。1866年开始创建的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1874年前船政所造的最大等级军舰,木质巡洋舰“扬武”。
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侵略中国台湾,清王朝虽然通过武力抗衡和外交谈判平息了事端,但日本的举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日本派至台湾的铁甲舰更是让中国海防倍感压力。
十九世纪后的中国,面临列强欺侮、海疆失防的空前危机,为救亡图存而兴起了旨在寻求国防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所创办的综合性海防机构——船政虽然成效卓著,然而当时船政所造的军舰最大不过是巡洋舰级别。1874年日本悍然入侵台湾,日本海军所拥有的2艘二等铁甲舰战斗力凌驾于船政军舰之上,使中国海防主事者大受刺激,超越日本海军成为中国海防建设的迫切目标。
登载铁甲舰插画的19世纪西方报纸 19世纪中国报纸上刊登的表现铁甲舰的插画
十九世纪铁甲舰设计演变......
铁甲舰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创造的第一种主战军舰,以蒸汽动力驱动航行,配备坚厚的装甲和大口径的舰炮,同时具有强大的火力和生存力。根据排水量的标准,超过5000吨的铁甲舰称为一等铁甲舰,之下属于二等铁甲舰。其中尤以一等铁甲舰最具威力,堪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海洋霸主。是否拥有一等铁甲舰,是当时衡量一个滨海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奥地利1863年建成的二等铁甲舰“凯撒·马克思”,排水量3588吨,主炮口径150毫米,装甲最大厚度110毫米。
普鲁士1867年建成的第一艘一等铁甲舰“弗雷德里希·卡尔”号,排水量6822吨,主炮口径210毫米,装甲最大厚度127毫米。
法国1860年建成的世界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一等铁甲舰,排水量5630吨,主炮口径162毫米,装甲最大厚度120毫米。
俄罗斯1869年建成的二等铁甲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排水量3820吨,主炮口径230毫米,装甲最大厚度127毫米。
意大利1880年建成的一等铁甲舰“杜里奥”,排水量10962吨,主炮口径450毫米,装甲最大厚度550毫米。
英国1861年建成的第一艘一等铁甲舰“勇士”号,排水量9137吨,主炮口径203毫米,装甲最大厚度114毫米。
![]()
水兵生活舱(场景再现):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定远”舰全舰编制3329人(军官35人,士兵278人,夫役16人),舰上大部分空间被蒸汽机、锅炉、煤舱、弹药舱等占据,尾部大片空间又转设为军官生活区。普通水兵生活区主要安排在军舰首部,由于空间有限,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附近起居,生活设施异常简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吊床、桌椅可以收放折叠。水兵大都来自山东荣成、蓬莱一带沿海渔民,入伍时需要身家清白、粗识文字,经过强化训练要求达到能使用英文进行会话操练。
![]()
![]()
![]()
![]()
中国订造铁甲舰的具体工作,李鸿章委托船政首届留学生华监督李凤苞在欧洲办理。初期意在向传统的海军强国英国订造,准备转购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铁甲舰“柏尔来”、“奥利恩”,但因英方要价过于高昂,且对中方态度冷淡,李鸿章最后决定与新兴的欧洲强国德国合作,向位于德国斯但丁的伏尔铿造船公司订造铁甲舰。
![]()
具体办理铁甲舰选型、订造工作的船政首届留学生华监督李凤苞,后调任中国驻德国公使。
水兵生活舱(场景再现):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定远”舰全舰编制3329人(军官35人,士兵278人,夫役16人),舰上大部分空间被蒸汽机、锅炉、煤舱、弹药舱等占据,尾部大片空间又转设为军官生活区。普通水兵生活区主要安排在军舰首部,由于空间有限,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附近起居,生活设施异常简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吊床、桌椅可以收放折叠。水兵大都来自山东荣成、蓬莱一带沿海渔民,入伍时需要身家清白、粗识文字,经过强化训练要求达到能使用英文进行会话操练。
中国订造铁甲舰的具体工作,李鸿章委托船政首届留学生华监督李凤苞在欧洲办理。初期意在向传统的海军强国英国订造,准备转购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铁甲舰“柏尔来”、“奥利恩”,但因英方要价过于高昂,且对中方态度冷淡,李鸿章最后决定与新兴的欧洲强国德国合作,向位于德国斯但丁的伏尔铿造船公司订造铁甲舰。
具体办理铁甲舰选型、订造工作的船政首届留学生华监督李凤苞,后调任中国驻德国公使。
被李鸿章派往欧洲协助李凤苞办理铁甲舰工作的工程师徐建寅。
李凤苞:字丹崖,号海客,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科技专家。早年以留心洋务之学出名。1875年被调任船政总考工,负责指导船政的生产及教育工作。1877年船政派出首届留学生时,担任留学生华监督。1878年任驻德国公使,任内帮助北洋大臣李鸿章订造了包括“定远”级铁甲舰在内的大批军火,并参与审定所订军舰的设计方案。1881年兼驻奥匈、意大利、荷兰公使,并兼船政第二批赴欧留学生华监督。1884年中法关系恶化,奉命代理驻法国公使,与法国总理茹费理多方沟通辩论,试图以外交谈判化解中法危机。李凤苞任内在德国订造军火,收到官场上与英国亲密派的妒恨。1885年任满回国后,旋遭人诬告于德国收受巨额贿赂,虽并无实据,仍被清廷革职,回籍后潜心编著翻译西方军事、科技著作,曾作有“忌我安知非赏识,欺人到底不英雄”楹联。1887年抑郁而终,同年经李鸿章奏请,李凤苞之子李钟英变卖家产赈济灾害,由清廷下旨恢复名誉。
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柏尔来”铁甲舰,属于小型的二等铁甲舰,一度即将被中国购买。
西方铜版画:伏尔铿公司正在建造军舰时的场景。
![]()
1880年,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造船公司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进行商讨,决定参照德国海军的“萨克森”级铁甲舰来设计中国铁甲舰。鉴于德方的报价低廉,各项条件优惠,李鸿章最终决定订造。1881年1月8日,第一号铁甲舰订造合同在德国柏林签约,该舰即为“定远”号,中国的铁甲舰之梦终于开始成为现实。
1880年,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造船公司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进行商讨,决定参照德国海军的“萨克森”级铁甲舰来设计中国铁甲舰。鉴于德方的报价低廉,各项条件优惠,李鸿章最终决定订造。1881年1月8日,第一号铁甲舰订造合同在德国柏林签约,该舰即为“定远”号,中国的铁甲舰之梦终于开始成为现实。
“定远”舰订造合同中文抄本,合同按照德国海军部模式拟定,条文内容规定得极为细致周密,合同末尾还列有反商业贿赂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