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春节——虎门·海战博物馆(第七部分沉沦与觉醒三)

$
0
0
2018春节——虎门·海战博物馆(第七部分沉沦与觉醒  三)

    科技: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引领下,新型知识分子积极引进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催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晚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道光二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邹伯奇: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幼名汝昌,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17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光学。到了1844年制成照相机,邹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研究第一人。邹伯奇绝大部分的遗稿及自制的仪器都留给了后人。邹伯奇一生著作很多,但大多数是未完成稿。他逝世后,学者陈澧从其遗稿中选一部分,以《邹征君存稿》为书名,与《邹征君遗书》同时刊出,传播于世。
    李善兰: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现称“自然数幂求和公式”),这是李善兰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
    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号鼎三,广东恩平人。冯如是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第二次制造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传奇的一生,创造的“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徐寿: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在中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方面,徐寿做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寿为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然而他参加取得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有成功。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华蘅芳:字若汀,中国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1861年为曾国藩擢用,和同乡好友徐寿一同到安庆的军械所,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他曾三次被奏保举,受到洋务派器重,一生与洋务运动关系密切,成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还提出了二十多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
    徐建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自然科学。1861年随其父在安庆军械所供职。1875年在山东机器局任总办。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考察。1886年在会办金陵机器局时,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枪和铸钢。1889年维新变法时任农工商督办。后任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湖北省营务总办,保安火药局、汉阳钢药厂督办。1901年3月,在钢药厂与员工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教育:晚清教育近代化经历了洋务、维新、新政三次改革,废除了八股与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为主要教学内容,顺应了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訢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二十余种。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同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师范馆为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初名北洋工艺学堂,即河北工业大学前身,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初创时在旧城东南角草厂庵,光绪三十四年迁入河北窑洼新址。这是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一所近代官办类型教育中属于实业教育性质的新式学堂,曾为20世纪初兴起的天津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袁世凯委任天津知府凌福彭任该校总办,由工艺局经办。
   赴美幼童留学生: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蔡元培: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报刊:报刊的大量涌现,是晚清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作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媒介,,报刊对于晚清中国走向近代化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民报、申报、自强报、湘学报、时务报、中国日报......

    1908年德国法兰克福生产的阿德勒型台式打字机:1867年美国人肖尔等试制成功第一台雷明登打字机,1874年开始批量生产。随着外国出版印刷业大举进入中国,打字机在中国得到应用和推广。20世纪初,中国自行生产出中文打字机。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端:洋务运动时候。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 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原因有三方面:
    1、兴办洋务学堂。洋务官僚把兴办洋务教育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大致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科学技术学堂。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外语类的京师同文馆、军事类的福建船政学堂、科技类的福州电报学堂。
    2、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开创了官派留学生之先河洋务派在留学教育领域所掀起的一系列变革对冲破晚清于朝的闭关自守和固步自封的思想起了巨大作用。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不仅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3、翻译出版“西学”书籍。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文+ 西艺" 洋务派翻译刊印了大量的西方图书,仅同文馆就译刊西方图200多部。内容除近代物理、化学、 数学、天 、地理外还包括外交、世界历史和法典等。

    多媒体影片互动——《历史的拐点》。现今的中国,好像又处在历史的拐点了......

 

    结束语:鸦片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落后,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竟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远征军打得支离破碎。因为落后,其它列强接踵而至,对中国进行一次又一次敲骨吸髓般的劫掠。因为落后,大片领土被割让,神圣主权遭践踏,亿万民众受欺凌,中华民族蒙屈辱。
    历史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和平,需要实力呵护;正义,需要实力捍卫。让我们以史为鉴,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假如清初没有厉行海禁,中国是否受到大航海时代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开放睿智?
    假如康熙皇帝让西方科技走出紫禁城,鼓励发明创造,中国是否与同时期的欧洲一样,迎来科技勃兴的浪潮?
    假如在1793年英国使团首次访华之际,清廷放下“天朝上国”虚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修正贸易规则,中西关系是否开启新篇章?
    假如没有林则徐,没有虎门销烟,而是顺从英国意志,将鸦片贸易合法化,战争或许可以避免,但如此委曲求全换来的和平究竟价值几许?是福是祸?又能维持多久?
    假如清朝政府牢记“忘战必危”的祖训,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保持警惕,深入了解对手,调动一起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战争颓势是否有所改观?“清朝迎战必败”的定论是否应该改写?
    假如《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知耻后勇,将“师夷长技”确立为基本国策,致力于近代化建设,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怎会重蹈覆辙?
    假如......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4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32年,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朝野震惊。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42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西南门户洞开。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52年,1894年,经明治维新而迅速发展的日本,仿效欧洲列强,要求割地赔款。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58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86年,1928年,中英两国政府又在南京签订条约,取消协定关S。衰微的国运初显转机。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01年,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签订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不平等特权。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0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42年,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联合声明,香港将于1997年降下米字旗,回归中国。
    今年,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年,让我们从现实中探寻历史的坐标......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2
(不知为何,该篇文章就是无法一次上传成功,只好分为三篇......)

附:《庚子赔款》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政治影响: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庚款余额 。
    经济影响: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S及盐S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S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文化影响: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和文化遗产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