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深圳·大鹏所城(独木舟博物馆)
大鹏仓在大鹏所城中,与永盈仓同设,万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建仓厫一座。大鹏仓大使署在大鹏所城内,与永盈大使同设,崇正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裁汰,久废。大鹏所屯仓在县丞署东,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原建二间,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增建六间,续建三间,归县丞管辖。清嘉庆舒懋官《新安县志》卷七建置略废署;及同书卷二十政经四仓贮条。
这里现在被改建成为“深圳独木舟博物馆”......
深圳独木舟博物馆,收藏中国目前最大的一艘古代独木舟,舟长:11.6米,宽:1.10米,高(深):0.78米;年代:战国;质地:阴沉木金丝楠。据考证,全世界共出土20多艘,多数都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对研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海洋气候等都有重要意义,是难得的宝物。
![]()
![]()
![]()
![]()
展馆的另一边是瓷器展。大部分为明清瓷器,据我的眼睛观察,应该还有赝品......
![]()
![]()
![]()
![]()
![]()
![]()
博物馆参观完毕。我觉得我还是对古城更感兴趣......
![]()
![]()
![]()
![]()
此国宝级独木舟曾在2013年《收藏》第4期、2014年《艺术市场》第3期、2015年《收藏》第2期封面作为“国宝档案”重点推介。
这件古代巨型独木舟船形头尖尾方,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部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虽历经数千年仍保存完整,堪称完美。如此形制巨大又保存这么完整的独木舟仅能在国内大型博物馆得以一见,在民间实为罕见,其价值也难以估量。古代独木舟为研究我国航运史以及当地古气侯、水上交通史、造船史、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千年烟波一扁舟。翻阅岭南史料,不难发现古代岭南文化的发展与发达的水路航运息息相关。岭南地区水路密布,航运是重要的交通途径。而大型独木舟的出现,活络了岭南地区各个水域,广泛应用于渔猎、交通以及战争等领域,见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与灿烂。当经济基础发展到足以承载文化艺术的流觞时,文化艺术就必然给时代留下不可磨灭的辉煌的印记。而这些重要的历史证物,永远是艺术品收藏体系中具有文化意义的核心。
金丝楠阴沉木:多出于四川。川人称之为乌木,它是两千年至万年前,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阴沉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阴沉木种类繁多,有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金丝楠木、小叶楠木)、红椿木、红豆杉、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等。这些原木在地下埋藏成千上万年,因年代久远,其密度很大,质坚体重,其中尤以金丝楠阴沉木最为贵重。
金丝楠乌木又是乌木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要莫大的机缘才能寻得。民间就有“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说法.由于金丝楠阴沉木是神秘珍贵的“宝物”、“神器”,民间另有“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说法。世人视之为辟邪纳福之宝。中国人称为天赐神木.外国人称为东方神木.
黄料是指同样埋于地下,但时间不够长,木质未完全成为阴沉木,仍然保留金丝楠的黄色,黄料其实就是偏金丝楠的,有些人把金丝楠老料也称之为黄料。市场上有很多金丝楠木绿料,究其本质,金丝楠木是不会变成绿色的,阴沉时间长了会有点点黄中泛绿,但是不会是统一的很绿的颜色,所以市面上大多数绿色很统一的都是其他的楠木品种,不能称之为金丝楠木。
鉴定金丝楠乌木的方法分为两部分:一是鉴定他是桢楠木,二是鉴定他是乌木。鉴定桢楠的方法目前最科学的就是闻气味,小叶桢楠的香味是淡药香,不刺鼻,温醇的香味。鉴定乌木的方法目前靠谱的是碳14鉴定法,通过检测碳14半衰期判断木材的年份,只有碳化千年以上的才能称之为阴沉木。
金丝楠阴沉木的作用和价值:古人认为金丝楠阴沉木是天赐神木。与其他木材比较,金丝楠阴沉木具有无与伦比的五大优势。其一是耐腐,埋在地下可以几千年不朽;其二是防虫,百虫不侵;其三是质地温润柔和。冬天触之不凉,夏天触之不热,益身护体;其四是金丝楠阴沉木纹细密丽,金丝闪耀,纹理清晰精致,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其五是金丝楠散发特有的香味。金丝楠阴沉木在入夜后常常发出奇特幽香,香气清新宜人,尤其是在摆放金丝楠阴沉木成品的展厅里,淡淡幽香在室内弥漫许久不散,泌入心脾。故宫博物院的木器研究专家还测出了金丝楠阴沉木显著的促进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功能。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
金丝楠阴沉木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时候的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本部第三十五卷记载“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
经过数千年的时间,金丝楠乌木有很强大的能量,远超于水晶,可以安神、定气。而且金丝楠乌木一直都被认为有灵性,可以辟邪、驱魔、护身、招财、纳福,所以历朝贵族都推崇金丝楠阴沉木,并将其制作成家具和各类艺术品作为传家之宝。在历史上金丝楠阴沉木只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普通人因其尊贵的地位只能敬而远之。因此,金丝楠木素有“皇帝木”之称。
独木舟又称划艇(英语:Canoe):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另一种是筏子)。
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至今非洲及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些部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独木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中国古籍《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1958年,江苏武进县出土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
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它的底也是平的。如1965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系用楠木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西周时期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如今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展馆的另一边是瓷器展。大部分为明清瓷器,据我的眼睛观察,应该还有赝品......
羊舞岭古窑: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城东南15公里,窑址分布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石笋村和沧水铺镇交界的丘陵山地,由薛家坡窑址、高岭窑址、凸咀上窑址、杨泗庙窑址、李家村窑址等窑址群组成。该窑址群始于宋代,盛于南宋、元、明,衰于明末清初,是湖南历史上规模宏大、质地较好、品种齐全的古窑群。
羊舞岭古窑址位于湖南资水流域下游的丘陵地区,是宋元至明、清时期南方烧造瓷器颇具规模的一处民间窑场,烧制的产品主要分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制瓷工艺主要受景德镇影响,著名古陶瓷学家冯先铭所著《中国陶瓷》把益阳窑划分在景德镇窑青白瓷系范畴。羊舞岭古窑址分布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与石笋乡交界的早禾、杨泗、牌楼、高岭和水井坳等几个村,因为主窑场过去所在的地名叫羊舞岭,故文物学名称为"羊舞岭窑"。此窑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窑场考察范围的面积达5平方公里,显露出的古窑场面积近20000平方米,大量的窑具与残瓷堆积如山,主窑场早禾村碗盆山窑址和蜈蚣塘村窑址于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舞岭古窑特征:羊舞岭古窑出品的宋、元、明时期青瓷,源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釉瓷和浙江龙泉窑青瓷,从形制与装饰工艺上鉴别同益阳出土的宋元、明青白釉瓷和龙泉窑青瓷有一些相似之处。羊舞岭古窑瓷胎采用本地高岭土烧制,胎质坚硬紧密呈灰白色。宋末元初所烧器物较小,胎体轻薄,元代至明代中期胎体厚重而器形变大,进入明代晚期碗、盘、杯等器物趋向小巧而胎体变薄,与景德镇晚明民窑生产的小盘小碗等器物的工艺相接近。宋元时期釉面厚薄均匀,较为滋润,釉色主要有青白釉、天青釉、粉青釉等,明代中前期釉汁有厚有薄,厚者晶莹透亮,有玻璃质感和开冰裂纹其类似龙泉窑,晚明至清代釉面多不纯净,施釉多不均匀。青瓷在装饰手法上多模仿青白釉与龙泉青瓷,有篦划、刻花、模印、贴塑和镂空等工艺较为常见,元代褐釉点彩朵花纹上承长沙窑的装饰特点。器物用途以生活实器为主,陈设器与冥器较少见,器形有瓶、罐、壶、香炉、盏、油灯、砚台、水注以及盘和杯,碗形多变有斗笠碗、折腰碗、墩式碗、高足碗、卧足碗和敛口碗等。在装烧技术上继承了景德镇北宋青白釉瓷匣钵覆烧工艺,大量的碗、杯、碟器物口沿无釉形成芒口,质量稍好的器物在口沿上涂了一层褐釉彩,另外使用叠式烧法而造成一些盘、碗与盖钵内底无釉或造成涩圈以至失去美观。
博物馆参观完毕。我觉得我还是对古城更感兴趣......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