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书院
去年的六月,又送走了一个毕业班。许是年纪大了,整个7月基本在家休整中,有时候连床都懒得起来
,博客也中断了好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两天翻出了孩子们毕业典礼的照片,忍不住想写写青岛新建的“崂山书院”。

崂山书院位于崂山区崂山路中段281号(原雨林谷景区),沙子口东侧,毗邻崂山风景区,总占地面积400亩。园区设有公共服务区、文化景观浏览区和国学文化深度体验区三个区域,完整的移植了来自老子的故乡——安徽的20座珍贵老房子,这一策划将道家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接崂山书院。以传播儒、释、道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为宗旨,园区主要包含有主题馆、国学馆、圆通殿、太岁殿、国粹民俗馆、归真堂、菩提苑、茶社、有机生态馆、老房子酒店十个主题馆。
作为我国印度取经第一人、到达美洲大陆第一人、旅行笔记鼻祖法显,漂洋过海在崂山南边的栲栳岛登陆;崂山也是道教文化的发祥之地,道教鼻祖王重阳、张三丰等都在此修行过。
儒家文化使崂山书院有了重要的气场依托;法显使崂山书院有了佛家的标高人物。
位居于此的崂山书院,移置来的20座老子的故乡安徽的珍贵老房子,使崂山书院的国学底蕴更加深厚。孔子、法显、老子成为崂山书院国学文化名片的代表人物。中国海洋旅游高地青岛,加之崂山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决定了崂山书院的东方文化体验栖息地定位。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对师长,对亲友的感谢之情应永生牢记。感恩礼是国学文化一脉相承的部分,充分表达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恩情怀。我们通过特别的毕业典礼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孩子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真正感受到国学文化中“孝道”的精神内涵,懂得对师长的尊重,懂得孝道与亲情的可贵......
一、正衣冠:“衣冠”不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蒙童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二、敬圣人,拜先师:一拜谦虚好学得慧心;再拜知聪识理能进步;三拜悟性开通增智慧。
三、点朱砂:由启蒙老师用朱砂在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四、击鼓明志:击鼓明志则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穿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五、宣誓:告别童年,成为少年。
六、感恩家长:诵读“孝亲颂”,由司仪指导学生向家长行礼。
七、感恩老师:诵读“最美的老师”,向老师敬茶。
看到了家长们眼中晶莹的泪花......
——2017.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