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
启迪心智——2017年秋季一年级开笔礼
九月一号,带孩子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开笔礼”。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正衣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老师行盥洗礼,并为至圣先师孔子上束脩六礼,置于孔子像前桌案上。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向先师孔子行礼。一拜先圣师道,功过古今;再拜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学生拜谢老师,一拜师道尊崇立人立德;再拜传道授业教化解惑。
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古代读书人只有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因此称为“人生第一大礼”。开学第一天祭拜孔子,举行“开笔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目的是激发他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知识及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
朱砂启智:朱红一点,启其心智,痣者智也。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在古代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
服装使用我们传统民族服装——汉服。老师穿朱子深衣,男学生穿直裾,女学生其实应该穿襦裙......
启蒙描红: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人字虽简,然其为本”,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启蒙教育:启蒙教育为刚入学的孩子上漫漫求知路上的第一课。老师正在领诵《三字经》......
“礼者,天地之序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学礼,无以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之用,和为贵。”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孩子们吃洋快餐、穿洋装、学外语、玩电脑,多数“电脑新人类”连手写钢笔字也七歪八扭,更别提费事去练毛笔字了,而对其他优秀文化传统也往往嗤之以鼻。“开笔礼”重现,正是努力矫正这种不良倾向的开始。一个隆重的仪式,将使孩子把上学求知看成一个神圣的使命,增强学习兴趣。今时今日,尽管不再读四书五经,不再考科举当秀才,但传统文化的熏陶仍应从娃娃抓起。
愿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总在我们耳边回响;愿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常在我们心头荡漾。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201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