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彩云之南——2017国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热带沟谷雨林)

$
0
0
彩云之南——2017国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热带沟谷雨林)

      电瓶车的第三站——九龙飞瀑的民族乐器表演和热带沟谷雨林......

       雕塑再现了傣族小伙儿义九龙与九条恶龙搏斗的情景。

 
      看演出......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城区以东,澜沧江以北一处叫菜阳河的山谷内。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约8公里,正在改建的西双版纳昆洛公路从公园北沿通过,是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最近的一处森林公园。公园地处海拔720米-1355米的河谷地带,占地面积3万亩,以开展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科考观光旅游为主,兼容民族风情展示,休闲度假避暑等内容。
      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西双版纳观光旅游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沟谷雨林,游客可顺游览道深入西双版纳林中探秘。雨林内有猿猴栖息,有彩蝶繁殖,西双版纳犀鸟、野牛等珍稀动物也偶有出现。幸运的游人会遇到猿猴攀枝嬉戏、西双版纳犀鸟在林中觅食的情景。
      西双版纳森林保护区,长满遮天古木,西双版纳百年老树,有连续繁衍了一百多万年的“活化石”植物天料木、桫椤、鸡毛松,还有林中巨人望天树,板根大王四薮木。可见“老茎生花”,西双版纳植物绞杀等自然现象。西双版纳花果林木区,种有多种热带水果,西双版纳栽培有热带花卉,育有各类盆景。中心游憩区,建有娱乐中心,会议服务中心,西双版纳民族歌舞餐厅,停车场所。可为客人筹办会议,组织娱乐活动,西双版纳学术交流,贸易洽谈会……

      一进入景区,就被这样的大树震撼了......
      八宝树:学名:Duabanga grandiflora (Roxb. ex DC.)Walp),海桑科。大乔木, 高达40米, 胸径1.5米。略具板根。树皮灰白色, 不裂。树干圆满通直。枝四角形,下垂。叶对生,全缘,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达10厘米,先端尖,基部浅心形;羽状脉, 侧脉多数,近平行; 叶柄短。大型伞房花序顶生; 萼片5; 花瓣5,倒卵形,白色, 有波纹; 雄蕊多数; 子房半下位,4~8室,胚珠多数。蒴果球形, 略具四棱, 4~8瓣裂,宿萼厚革质。种子小, 两端有星状突出物。花期3~4月, 果熟期5~7月。产中国广西西南部海拔200~500米山区, 云南南部1500米以下山谷或溪边热带雨林中。越南、缅甸、泰国、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分布。种子繁殖, 在疏林下或林缘天然更新良好。速生。
      形态特征:乔木;树皮褐灰色,有皱褶裂纹;板状根不甚发达;枝下垂,螺旋状或轮生于树干上,幼时具4棱。叶阔椭圆形、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2-15厘米,宽5-7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深裂成心形,裂片圆形,中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凸起,侧脉20-24对,粗壮,明显;叶柄长4-8毫米,粗厚,带红色。花5-6基数;花梗长3-4厘米,有关节;花开放时长2.2-2.8厘米(不连花丝),直径3-4厘米;萼筒阔杯形,裂片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花瓣近卵形,连柄长2.5-3厘米,宽1.5-2厘米;雄蕊极多数,2轮排列,花丝长4-5厘米,花药长1-1.2厘米;子房半下位,6或5室,有胚珠多数,花柱长3-4厘米,柱头微裂。蒴果长3-4厘米,直径3.2-3.5厘米,成熟时从顶端向下开裂成6-9枚果爿;种子长约4毫米。花期春季。
      生长环境:八宝树适应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干旱不严重、高温高湿的的地区,适宜的土壤是黄红色或砖红壤,土层深厚,表层腐殖质含量丰富,土壤质地含沙量较多,具有既沙又黏的特点。八宝树属于喜光树种,从幼苗起就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因此,天然更新的幼苗多见于空旷地。在纳板河保护区主要生长在半落叶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中,八宝树是首先进入更新的先锋树种。八宝树的萌生能力很强,萌芽条生长很快,萌生树干一样通直,也可以长成大树。具有较发达的根瘤,属于固氮树种。海拔愈高,纬度愈北,气候愈凉,其生长速度也逐渐变慢。喜光、喜深厚湿润的沙质壤土、红壤、砖红壤土。在广西常与团花、枫香、鸭脚木、重阳木等伴生; 在云南与四数木、箭毒木、多果榄仁、半枫荷等伴生或与云南松、大叶栎、滇锥栎、蒙自桦等混生。在天然林中为上层林木。
      主要价值:木林黄褐色,结构略粗, 纹理直, 略轻柔, 易干燥, 不易翘曲或开裂, 适于作建筑、家具、包装箱、板料等用材。八宝树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边材强度低,结构粗,材质差,不过可以做为火柴杆;心材材质好,坚硬,可用做门窗、横梁、家具等,耐腐性好,不易变形及翘裂。
      木材为散孔材。心边材区别不显明至略显明;心材略灰褐至紫褐色;边材灰褐至浅黄褐色微红,常夹杂有金黄色或蓝色杂斑,宽4-5cm。生长轮不明显至略明显。宽度不均匀(3-10mm)。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数甚少至少;中至略大;大小颇一致,分布略均匀;单独及短径列复管孔(2—3个);散生,侵填体未见,偶有白色沉积物。纵剖面上管孔槽甚明显。轴向薄壁组织量少;在放大镜下可见,傍管状。木射线非叠生;中至略密;极细至略细;仅在放大镜下可见;径切面上有极微细的射线斑纹,不明显。波痕及胞间道缺如。木材光泽弱;心材微具酸臭气味,无特殊滋味;纹理直;结构中至略粗,均匀;材质轻软(气干密度0.44-0.51g/cm3),适用于包装箱盒、纸浆、独木舟、低档胶合板和家具,绝缘材料,轻型房屋建筑等。木材内含大量黄色素。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西双版纳的气候只有干湿之分,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在每年5-10月间。年平均气温21℃。今天就尝试了一下10月份,31°的感觉......

 

      强烈的日照无处不在......

      迈步走进热带丛林,欣赏着各种奇花异树。这里有能够提取“活血圣药”——血竭的柬埔寨龙血树;有似孔雀开屏的树是被称为“救命树”的旅人蕉;有世界上最毒的植物,被称为“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叶形各异、花色奇彩的洒金榕;有西双版纳古老的铁树;还有形似倒喇叭花的曼陀罗,曼陀罗花原产于印度,花名亦梵语音译,由于它有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的作用,古人将此花之药取名为“蒙汗药”,是佛教“五树六花”之一。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的总称,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深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中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成“独木成林”。现全世界已知榕树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我国榕树属植物约100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4种,在这占地约15亩的蓉树园里,收集榕树103种。有的榕树还形成了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还有板根、支柱根、老茎结果、空中花园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景观特征。 榕树在过去还是一些当地民族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被用来做蔬菜的榕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除食用外,榕树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在榕树中有9种植物的根、树皮、叶子和树浆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有的榕树还被当地民族视为神树和佛树。由于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密的树荫,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 
      与榕树一样,棕榈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这里棕榈植物千姿百态,妩媚多娇,由于其优美的树形而被誉为“植物王国中的公主”,称为热带的重要标志植物。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逊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县境内。总面积2420.2平方公里,它的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
      动植物王国:五千多种热带动植物云集在西双版纳近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令人叹为观止。“独木成林”、“花中之王”、“空中花园”、婀娜的孔雀等等,都是大自然在西双版纳上精心绘制的美丽画卷,是不出国门就可以完全领略的热带气息。如果徘徊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除了特色的民俗风情,然后就是葱葱郁郁。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县境内。总面积2420.2平方公里,它的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这里是我国高纬度、高海拔地带保存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绝无仅有的植物垂直分布“倒置”现象。
      保护区内交错分布着多种类型森林。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板状根发育显著,木质藤本丰富,绞杀植物普遍,老茎生花现象较为突出。区内有8个植被类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保护植物的15%。区内用材树种816种,竹子和编织藤类25种,油料植物136种,芳香植物62种,鞣料植物39种,树脂、树胶类32种,纤维植物90多种,野生水果、花卉134种,药用植物782种。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也是中国热带宝地中的珍宝。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有50余种,如树蕨,臂形果、天料木、木槿、鸡毛松、苏铁、小叶轮钟草、百日青等,这些树繁衍至今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具有原始性和古老性,常被人称为“活化石”。
      热带雨林有很多其他生态系统所没有的独特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数“雨林八大奇观”。例如:大树具有板状的树根;在老茎杆上开花结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干上;有的通过绞杀其他植物生存的榕树;有的树木从空中垂下许多柱状的根,最后变成独树成林;林下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有滴水叶尖,而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得十分巨大;在林内,大藤本非常丰富,有的长达数百米,穿梭悬挂于树木之间使人难于通行。
      热带雨林具有最为丰富的物种组成,最为复杂的层次结构,最为多样的群落外貌,最为奇特的生命现象,因而也就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的生态系统。

      雨林八大奇观——滴水叶尖:在热带雨林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与随时发生的降雨会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当水蒸气落在叶片上时,叶片表面的水膜便会将水蒸气聚成为水滴流淌滴下,使页面很快变干,这样既有利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的附生植物在叶片表面生长而妨碍其光合作用。在古代,建筑师们根据滴水叶尖的功能和形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瓦当和滴水艺术造型。现代美术师利用菩提叶经过生物处理设计制作成独具特色的叶脉画。
      雨林八大奇观——独木成林:热带雨林中的独木成林现象多为桑科榕植物,榕树高大,枝叶繁茂,那些起初纤细柔弱的气生根慢慢地变粗向地生长,抵达地面后,扎根于泥土成为强有力的支撑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形成了少有的独木成林现象。

      雨林八大奇观——板根现象:板根是热带雨林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被早期欧洲探险家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热带雨林中“板根”现象十分普遍,板根形成是由于热带雨林多雨潮湿,土壤中的水分在很长的雨季总是处于饱和状况,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很难深入到缺乏空气的深土层中。既然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它们便采取向地面空间发展的策略,树干茎部外向四周延伸生长,形成侧翼翅膀状的一种附加支撑结构,以解决“头重脚轻”的难题,形如板墙,称为“板根”。通常侧生板根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容易形成。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甚为壮观。
      雨林八大奇观——空中花园:热带雨林有着多树种、多层次、丰富多样的垂直景观,其森林层次有4层至5层之多,且层层相叠。林中高大林木望天树挺拔高大,成为雨林的最上层,形成了林上的景观。各层植物以各种生存方式占据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形成奇异的热带雨林垂直景观。此外,雨林附生植物很多,如巢蕨、各种兰花等等。它们根不着地,完全生长在各种大树树干、树枝甚至树叶上,形成了热带雨林所独特的美丽的空中花园景观。

      雨林八大奇观——老茎生花:一进入热带雨林,大家可以很快发现,这里的花果有点儿异常,一簇簇的花、一串串的花开在或结在树木粗大的枝桠和树干上,有的甚至长在树干的基部上。这就是热带雨林特殊现象之一的“老茎生花”。“老茎生花”是某些树木在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对策,原来热带雨林的乔木树冠所占的垂直空间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乔木高三四十米,植株少,树冠展开大,稀疏分布;中层乔木一般较多,二三十米高,树冠密集且深厚;而下层乔木一般在十米以下,它们的树冠往往接近于中层乔木树冠的下面。问题就在于这些树木不管它们是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的,都需要昆虫为其授粉才能结成种子,繁衍子嗣。如果它们的花朵开在一二年生的枝条上,它们便难以把华姿向昆虫展示,因为在那里不方便昆虫活动。秒就妙在它们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干上,那里离地面的草本、灌木层有较大的距离,比较空旷,花朵容易被在此空间活动的昆虫发现和光顾,获得授粉机会较多。“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雨林八大奇观——植物绞杀:大青树是榕树类(也称为无花果)的一种,这一类植物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50多种。它们的果子是很多鸟、兽取食的主要对象。由于它们不容易被鸟、兽消化系统破坏而随其粪便到处传播,这些种子着落在依附的树木上,刚开始长出的根是气根,能吸收森林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成为附生状的植物,这些根系循着被附着树木的枝桠、树干向下生长并长入地下。当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后,幼苗迅速生长,长出众多的侧根包围树干,把被附着的树干紧紧包住,而且这些根系在相互接触的地方就能愈合,形成篮球网状,它那如篮状的根系紧紧地箍在被绞杀的树木的树干、枝丫、抑制其增粗,阻止其水分、养分的输送;与被绞杀者争夺空间和抢夺阳光。这些被绞杀的植物几乎无一幸免,都要死亡。而绞杀者则取而代之,可谓“忘恩负义”。绞杀植物最后变成独立的大树,成为热带雨林中自然所创造的形态各异、巧夺天工、不可比喻,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雨林独有的一道靓丽风景。

      雨林八大奇观——藤萝交叉:在热带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攀援树木的本领是多种多样的,使人惊奇的是,有粗如臂腿的巨藤,他们从地面斜飞上二三十米高的大树,有的粗大藤条悬挂在高大树冠的下面,有的还会自己缠绕,成垂吊的大小不同的环结,形成飞舞的巨藤。偶尔还可以见到猕猴在上面打秋千,悠闲自在。人们对他们如何攀爬上去,总是久思而不解。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它们的生长和攀爬与伴生的大树是一起成长的,它们在还是藤苗时爬上小树,随着被攀附的树木长大,它们也一起成长,直至小树长出参天大树,它们也如挂在树上的巨蟒。
      雨林八大奇观——老茎结果:除老茎生花外,有些树木是老枝生花,而有的树木,如棕榈类植物,不仅花丛茎上长出,而且还形成一个巨大的下垂花序,叫鞭花。枝花和鞭花也同样是树木对昆虫传粉的一种特殊适应。雨林中更存在很多植物是直接在树干老枝上结果。有人认为热带雨林中的小乔木对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空间的一种适应。在热带雨林中常见的有可可、菠萝蜜、假槟郎、聚果榕和木奶果等,都有这种现象。

 

 

      孔雀树啊,简直是......




 





  
 
 

 

 

 

 
      我是积极的环保主义者哈,手仅仅搭在这根老藤上......摆的poss挺美吧......





      豁然开朗......
      这里表演的是傣家歌舞......
      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余部。《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 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民众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个潇洒浪漫的民族,傣家的女人更是身姿婀娜,每日傍晚都会沐浴在夕阳染红的澜沧江边,像一群群吉祥的孔雀在水中嬉戏。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泼水节也是傣历新年,傣语称"尚健"、"尚罕",是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每逢泼水节,儿童们纷纷砍竹作水枪,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男女老少则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青年男女提着木桶、脸盆,互相追逐,你我泼,水花飞溅。被人泼得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高兴。节日里,傣族人民还要放孔明灯,举行龙舟比赛。当龙舟在江上前进时,船上就会不断传来"洪一窝洪一窝"的锣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乐。





 

 



      可爱的绿叶......

      巨木搭成的大门......

      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叶片线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间小花为两性;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内稃线形,脊上被短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10.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