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2017国庆·昆明·石林风景区(大石林)
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3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地处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分别是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云南石林已与重庆武隆、贵州荔波组合申报成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植物资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红椿、云南樟木、三尖杉、榉木、厚朴、杜仲、扇蕨等;省二级保护植物有:小果南烛,裂果漆;省保护植物有:滇香木、荼条木、十大功劳、刺黄莲等。
动物资源:主要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果子狸、麂子、鹰、八哥、山鸡、画眉、啄木鸟、白腹锦鸡、喜鹊、野兔、九节灵、松鼠、蜍及青竹标、绿蛇、蜥蜴等。
景区导览图......
买了电瓶车票,这里的紫外线好强啊......
我对博物馆有着特殊的情感。但这次为了锻炼儿子,的确是没有做功课,因此也不知道石林景区内成立了“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
”。没有计划好时间,只好放弃参观这个博物馆......
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地质博物馆。馆内展示钟乳石、化石
、矿标、古木奇石以及等“国宝级”珍宝,上万件奇珍异石让游客流连忘返。在百余件“国宝”中,有“最长水下晶针”、“最大边石坝钙华板聚合体”、“最大方解石雏晶包裹猴头化石”、“最大宝石级镉闪锌矿晶簇”和“
最重天然乌木—飞龙在天”等10件珍品被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将游客带入到“喀斯特的世界”,感受自然力量之美。
目前的七个区被分为三个馆供游客参观,1号馆展出钟乳石、化石、矿标、宝玉石等展品;2号馆主要展示奇石、名木;3号馆主要展示乌木和上万件可供游客购买的珠宝玉石。7个展区分别展示喀斯特演化及洞穴石、地球生物发展史、地壳物质组成及资源、宝玉石彩石、地质作用现象、观赏石文化展区和名木乌木,展区内的展品夺人眼球的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对石林喀斯特地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到云天外”说的就是石林。石林有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被称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这里就开始进入景区了......
石林湖 :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在这丛丛石峰中有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所以也有人把此湖称为“观音湖”。,也叫“恩来湖”。
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徽标。
大石林景区到了......
大石林: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人们行走在峰林间,不几步便被石峰挡道,曲折迂回之后,又是另一种天地。初游大石林,如果少了导游,再没有一份导游图,在这迷宫一样的“秘林”里很容易迷失方向,大半天都难以走得出来。
石林旅游的历史久远,不说东汉前的李子箐石林岩画为彝族先民所绘,仅说元代的《混一方舆揽胜》一书就有石林的记载,说明那时的中原客人已游览过石林。明代,有墨人骚客游览石林,留有“石硐仙踪”等诗作。清代以来,游客渐多,咏石林风景的诗词歌赋常见诸书籍。民国年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率省府及地方官员视察大叠水并游石林。龙云游石林并题“石林”二字后,石林在滇省内声名大震,游客闻之纷至探奇。民国二十六年,彝族将军张冲举弥勒、泸西、陆良、路南四县之力,在石林长湖举行彝族摔跤比赛及大三弦歌舞表演,游客达3万余人。这是民国乃至有史以来最轰动、最隆重的盛会。清朝至民国时期,到石林光观旅游者还有法国的一些传教士、美国援华抗战的部份人员。昆明市及邻县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著名者有闻一多、李公仆、楚图南、张光年等,以及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等达官要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友好代表团游览石林,这是石林接待的首批外国旅游团队。尔后相继有南斯拉夫青年代表团,以及朝鲜、越南代表团游览石林。1955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视察游览石林,并对建设石林,保护石林作了重要指示。以后,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副委员长郭沫若、国家副主席宋美玲、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中宣部长陆宝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游览石林,各级工会、农会、妇联、共青团等也组织工人、农民、妇女以及教职工、学生先后游览石林。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及夫人王光美,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夫人张茜,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等视察游览石林。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柬甫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和夫人,前首相宾努,老挝共产党总书记丰威汉等先后游览石林。
看见第一块奇石,就迫不及待地扑了过去。此石似天然屏风遮掩住石林奇景,好像不愿让游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奥妙,因此被称为石屏风。
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擘天立地,最前面石峰刻有八个大字“群峰壁立,千峰叠翠”,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个字,却生动地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
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奇物丰,风情浓郁,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风景区范围广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观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风景区由石林、黑松岩(乃古石林)、飞龙瀑(大叠水)、长湖、圭山、月湖、奇风洞等组成,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
远远地看到无数次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图片啦......
钻过这个山洞,就可以近距离欣赏石林的标志了......
石林胜景:这里就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书刊照片中出现过的石林胜景。“石林”这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选自古代碑帖。1931年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视察石林时最初所题的“石林”二字,由随行的云南通志馆馆长周钟岳书,“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铲除。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亲笔书写后刻上去的。
山背后的狮子亭海拔1768.9米,是远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登上狮子亭,朝南可指点石海惊涛,苍茫浩瀚的大石林奔来眼底;向东可俯视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石林湖一览无疑。有道是“不登狮子亭,不算游石林;一登狮子亭,全身醉石林”。
过一石洞,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为佳。转两峰底部凹成室,如厅似屋,仿佛是专门为走累的游客准备的小憩场所。这个石屋的形成其实是水与土共同作用而成,地质学家称其成因为“土下溶蚀”。我们在此小憩,转过身再看刚才我们所过石洞上方四个大字:“无欲则刚”。这四个字出自林则徐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沿途走来,石峰如剑,这里是剑状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方,大家称它为刀山火海。
发挥想象,看看像什么?......
剑锋池:这剑峰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处。剑峰池,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四周群峰秀色尽在池中。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投入水中,剑身上,书有“剑峰”二字,池名由此而来。剑刃是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的。
游罢剑锋池,我们来到“极狭通人”。两峰相挤处,仅有30厘米宽的缝隙。此景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典故。当然此景名也可引申为通过了这狭窄的通道,便可进入风光无限的“石林桃花源”。
早在两亿七千万年前,石林一带处在滇黔古海的海底,当时的气候炎热多雨,海洋中的珊瑚、孔虫等腕足类动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之后的骨骼与泥沙一起沉淀,形成了厚达两千米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石林经历了抬升沉陆、陷落为湖、再次抬升成陆的过程。在此期间,石林还经历了火山喷发,玄武岩覆盖的过程,由于雨水、阳光、生物以及地壳运动等外力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鬼斧神工的石林。它的形成距今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不愧于“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石林的形成是地质、气候、水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各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论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发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独特,类型之齐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
石林桃花源: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观赏吧!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身临其境,你是否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觉?“古藤同心结”,祝大家爱情甜蜜,家庭幸福。“双鸟渡食”是上天精工雕塑的神品,让您不要忘怀“羊有跪乳之义,鸟有反哺之情”。您看那儿石峰之顶像是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期盼。这便是“象踞石台”。这是“千年龟”,撒尼人说,见了它“心想事成”,摸了她“长命百岁”。而这“石钟”是乐神赐给石林的宝贝。您会惊奇的发现这石钟能奏出您的心声。
参观石林,随着时间的不同,角度的变化,光线的强弱,会看到不同的景观,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想象,游览石林,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喔!
登上了石林另一个游览胜点,建在约30米高,石峰顶上的望峰亭。此亭初建于1931年,由张维翰修建并题书“望峰”二字,重建于1971年。
曲径通幽,进入一石洞,四周尽是高耸的石壁。立于洞中可以感受一下什么叫“坐井观天”。由“坐井观天”往前,两边是直插云霄的石壁。一堵石壁似被拦腰斩了一刀,留下一条窄窄的缝隙,由此仰观苍穹,天只有细细的一条线,故叫“一线天”。
今天的石林是著名的景区,而在清朝咸丰年间,石林还曾住过人呢!当年路南县爆发了由赵发领导的,响应天平天国起义的彝民起义。当年赵发率领的起义军就住在石林中。而这儿就是起义军扎营的地方,有石桌、石凳、石床、石香炉,这还有一泓清泉。在这边石壁的底部,有可容一人出入的小洞。相传,此地为赵发关押战俘的监狱,因此得名“石监狱”。看到这石洞您会想到什么?告诉你吧!电视剧《西游记》中,孙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场景,就是在这拍摄的。而电影《阿诗玛》中,你是否记得,阿黑哥在寻找阿诗玛途中被顽石挡道,他奋力扬鞭,将一巨石劈成两半的场景吗?据传说被劈成两半的就是那远处从中分作两半的巨石。
![]()
![]()
猫与狗......
![]()
![]()
瞬间变成了猫和鼠......
![]()
![]()
石林是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地貌景区,其喀斯特分布面积广阔、类型齐全、年代古老、造型奇特、保存完好,世所罕见,加之彝族撒尼人民族风情浓郁,更是锦上添花,魅力无穷......
猫与狗......
瞬间变成了猫和鼠......
石林是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地貌景区,其喀斯特分布面积广阔、类型齐全、年代古老、造型奇特、保存完好,世所罕见,加之彝族撒尼人民族风情浓郁,更是锦上添花,魅力无穷......
跳大三弦舞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二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大三弦舞。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又叫“跳乐”;它舞姿粗犷而又优美舒展,极富传情色彩。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欢唱,如“叫天子”飞入云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笛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约会时,小伙子吹竹笛;小姑娘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彝族舞蹈中最富特色的是大三弦舞。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彝族昂扬向上、热情奔放阶性格。大三弦舞基本舞步是走三步蹬两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队形,所以又称“三步乐”或“跳乐”。因速度不同,“三步乐”有快慢之分。“慢三步乐”速度缓慢,适合老年人跳;“快三步乐”速度较快,为年轻人所喜爱。跳时两者均可配上相应的歌声,载歌载舞,使气氛更浓烈。
每逢节日庆典,或宾客到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儿女要献上大三弦舞。届时,刚健豪迈的舞步震动着大地,厚重朴实的大三弦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舞者清脆有力的吃喝声响遏行云。那热烈的场面使舞者和观众都热血沸腾,给人欢乐,催人向上。
介绍世居于此的撒尼人: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人自称“尼”,意为快乐的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彝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1950年彝族代表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他们,大家谈到彝族名称过去不统一,有的还带有侮辱和歧视性,应该改掉。毛主席听后很赞同,提出将“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像宫殿里面放东西,有“米”又有“丝”,
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庄重美好之意。大家听了,都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统一称呼。
彝族历史悠久,彝族祖先祟尚老虎,把黑虎作为图腾。而石林撒尼人不仅把老虎作为图腾,而且还有蜘蛛图腾。撒尼人自古就有保护蜘蛛的习惯。相传,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着底,后来迁居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以族命城,称“果饶”,即彝家之子的意思。撒尼人自称“尼”,尼王憨厚能干,他有一把神刀,带着部族,抵制了多次外族的侵犯,“果饶”城牢不可破。他挥动神刀,念咒语,入侵者的头便纷纷落地。他还有一个神术,被人杀了头,会重新长出新头来。后来,尼王娶了一个外族美丽的姑娘。姑娘对他说:“我嫁了你这样一个永远不会死的丈夫,感到非常荣幸,就是死了,也将在九泉之下爱着你。”尼王信以为真,把自己杀不死的秘密告诉了她:“我也会死的。杀了我的头,只要用尖刀草在脖子上刷三下,我就不能复生了。”尼王的妻子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娘家部族首领,里应外合杀死了尼王,并使他不能再长出头来。入侵者还把撒尼部落撵出了果饶。不知跑了多少路,撒尼人躲进山洞,洞口很快结上了蜘蛛网。追兵赶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有的说可能躲到洞里了,可一看洞口结着蜘蛛网,他们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撒尼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从此,他们就把蜘蛛当作保护神来崇拜。
撒尼人的房屋:彝族民间有这样4句话:“海邑土库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篱笆房,月湖茅草房。”4句话概括了彝族4个地方及其有代表性的住房。土库房,又称土掌房,以土、木为原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石板房,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3间,梁、柱、椽、楼均为木质,山墙、背墙用石板垒砌而成,与一般土基房和砖房不同。篱笆房,以石为墙基,以竹条、树条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土,涂刷平坦,成为墙壁。茅草房,以石块垫基,夯土为墙,用结实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茅草盖顶,双面斜坡。苫草顶时,先打尽绒草,泼上水让风吹,然后用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风吹不干而不会燃烧,形成坚实的草顶。茅草房虽比砖瓦房简陋,但节省费用,冬暖夏凉。
撒尼人绚丽多彩的服饰:撒尼妇女的花包头是引人注目的精美艺术品。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橙七种颜色的丝绸配置,边沿钉有银泡,两侧缀一对“彩蝶”(彩色绣花图案三角),后垂一对珠串,末端系银铃缨穗,走起路来,银铃撞击作响。传说这种花包头是摹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因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后人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姑娘们的上装袖子用彩色丝绸布镶二道宽花边,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牛鼻子形纹宽边。背部披一块以黑绒布做外壳的小羊羔皮,肩挎绣花包。腰系花围腰,腰带系于身后,好像男士们的领带一样,所以说“撒尼姑娘服饰怪,西装领带当腰带”。下装过去为自制布裤,现多为西裤。鞋子也由原来的绣花布鞋变为白色运动鞋或半高跟皮鞋。平时,青年妇女多与汉族相同穿时装,节日或赶街(集)的日子,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使彝乡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结婚以后,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桃红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装饰大为简化,无彩蝶,银泡和珠串。一般妇女只穿青布作壳的羊皮袄,下穿绣有红、白两色线的宽档裤。
撒尼人的婚俗:撒尼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订下终身大事后,小伙子征得父母同意,即请一个媒人携一瓶酒前往姑娘家说亲。若姑娘的父母接下酒,说明同意这门婚事。三天后媒人第二次说亲,与女方商定婚礼事宜。婚礼分为“喝小酒”、“喝中酒”、“喝大酒”。“喝小酒”时,男方请媒人送一手(小罐)酒和一串腊肉给女家,由女家操办酒席。女方的长辈提出下步操办婚礼的具体意见,媒人把女方意见传给男方,二天后再把男方的意见回告女家,如期筹办“喝中酒”。“喝中酒”一般订在属牛、羊的日子。到时候,男方请五六人带着比“喝小酒”时多数倍的酒、肉、饭菜到女方设席,女方请十多桌客人喝酒。喝过“中酒”就算结婚了,家境贫寒的人家就此结束婚礼。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一般还要“喝大酒”。“喝大酒”在女方家举行,仪式隆重,场面热闹。届时,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来到女家,女家故意闭门不纳,要男方迎亲者与女方的唱歌能手对歌。双方畅开歌喉,你问我答,竭尽才思,直到女方满意为止才罢休。第二日,女方置酒菜招待迎亲者。姑娘们十分调皮,要有意捉弄迎亲者。或者拾些石头放在迎亲者的箩筐里,逼他们挑出门外;或者抹黑迎亲者的脸,让他们难堪。迎亲者也不示弱,反手抹黑姑娘的脸。此时众人大笑,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如果到撒尼人家做客,那还得注意撒尼人的禁忌:撒尼人忌妇女在起房盖屋时跨过搭架的木料;忌踩锅灶,以免伤害灶神,把嘴扯歪;忌儿媳妇在公公面前梳头;忌在人前放屁;忌在神山和“密枝林”砍树、割草;忌死在寨外者抬入寨内;忌在立春日种农作物,以免打伤庄稼;忌称彝家为“保保”,认为这是对彝家人的侮辱;忌舀饭舀中间翻甑底,而不顺甑子的四周围舀;忌在妇女生孩子时外人入室;忌在门坎上坐,以免挡住财神进家的路;忌说“卖”自养的牲畜。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们小时候的歌曲呢。这首歌是在1953年4月由范禹和曲作家麦丁合作创作的,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云南彝族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这首歌以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定下了主旋律,同时揉进民歌《放羊调》的音乐。
范禹从1953年7月写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年后,这首歌虽然在各地演唱,但反响一直平平。直到1954年8月,北京组织了一个“新歌演唱会”,当这首歌演唱完后,仍然没有掌声,就在准备关幕,当大幕快要关上的刹那间,掌声突然“哗”的一片如潮水般响起,后连唱三遍才得以谢幕。《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传唱大江南北,赢得颇多赞誉。周恩来总理听到这首曲子后非常高兴,指示将它放到人民大会堂作为迎宾曲目。1957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上,该歌荣获金质奖章后,为了满足各地演唱需要,也为了便于发表,范禹这才在北京颐和园花一毛钱坐在昆明湖边的茶座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填了汉词,并对第三段作了较大的修改。这首歌这才第一次发表在《歌曲》杂志上,也才正式在社会上传唱开来。
时至2008年,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今晚八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由成龙、刘德华、周华健、莫文蔚、谢霆锋、容祖儿、孙燕姿、孙悦、汪峰、刘媛媛、白雪、冯瑞丽领军中华56族的代表,合力完成68位歌手的豪华大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其象征世界民族大融合,作为压轴节目出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