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江苏路上的名建筑——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

$
0
0
江苏路上的名建筑——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

    江苏路是很长的一条马路,因此很少用脚步从一头丈量到另一头。其实有记录青岛老街的念头有很久了,也写了许多的游记,但对于走过整条江苏路还是很打怵的。而且,这条路上还不好停车。
    江苏路教堂的这批照片拍摄于两年前了。因为一直执拗地想要写成系列,所以它们就一直在我的文件夹里“睡觉”。今年五一因为工作的原因,终于有了步行江苏路全境的时间和兴趣,于是,照片们在沉睡两年后,终于出现在了我的博客中......
     沿着江苏路15号窄窄陡陡且蜿蜒曲折的楼梯向上,你绝想不到,一座绝世的精美百年建筑能够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与你见面......
     面纱就要揭开了......
     江苏路教堂是青岛的一座基督教教堂,这幢中世纪古堡风格的优美建筑,是青岛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建筑之一。教堂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的钟楼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用厚重的花岗岩垒砌的墙基凝重粗犷,使整个教堂的轮廓显得清晰简洁,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
      青岛基督教堂是青岛一著名的宗教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东邻美丽的信号山公园。教堂始建于1908年,解放后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教堂1980年经整修后于同年11月2日恢复礼拜  ,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青岛市第一个正式开放的基督教礼拜堂。该堂亦是青岛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青岛市基督教协会的办公地址。1999年5月1日起,基督教堂作为旅游景点对海内外游人开放,门票收入用于教堂开展各样事工。礼拜期间不接待游客。
      站在这里拍摄,角度不错......

  江苏路礼拜堂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当时作为旅青的德国信徒礼拜的会堂,不隶属任何差会或教派,不兴办任何附属事业,仅作信徒宗教活动之用。教堂所需经费全部由德国胶澳总督府供给,故又称“德国礼拜堂”。
      该堂建成后,由信义会柏林差会昆祚主持教务。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该堂自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籍传教士回国,该堂由在青岛的美国差会接管,供在青岛的外国信徒使用,又称“国际礼拜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以前该堂由青岛同善会德籍牧师主持,1942~1945年由圣公会使用,德国信徒和美国信徒分别在上年和晚上在这里聚会,直到青岛解放前夕。

       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洛克格设计。教堂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大钟楼顶部为绿色铜片,大堂顶部为红色筒瓦,外墙底部为蘑菇石砌成。教堂顶部有高39.10米的报时钟楼,俗称“钟表楼”。登楼可观赏岛城的海天秀色。钟楼上的巨型钟表,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
      钟楼外部有三面墙上镶有机械报时钟表,青岛本地人因此而称“钟表楼子”。钟楼上钟表的机械结构仍是原来的,历经100余年仍能正常工作,准确报时。钟楼已游客开放,可以登钟楼内部参观大钟的机械结构。楼内悬着三口大钟,这些老钟都是1909年原装设备,至今性能优良。登上钟楼顶端,海天秀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每逢整点,悠扬的钟声就会在江苏路上空回荡,这浑厚的声音不知疲倦,辛劳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温暖着生活在周边的人们。



      基督教堂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风格凝重粗犷,线条清晰简练,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都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教堂并不大,占地100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花岗岩。钟楼高39.1米,在上面可以观看远处大海的景色,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能容纳1000多人,大厅高18米,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装饰十分精美典雅,置身其中给人以神圣之感,不愧是完美的基督教建筑艺术的佳作。
  
 

      去的时候恰逢周日早上,教堂不要门票,向教众开放。实在不好意思在这种时候破坏宗教的庄严,在神圣的唱诗声中,我没有进入教堂内部拍摄,只好借助网络图片了......

     该基督教堂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进入礼堂后,一眼便能看遍教堂,它没有天主教堂那样的富丽堂皇,内部布置的较为简单,教堂尽头有一圆形窗户,窗户前简单摆设着一个较大的十字架。堂内前方正中有祭台,祭台正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大幅耶稣画像,祭台右侧是拾级而上的大理石砌成的高出地面约1.5米的讲道台,祭台左侧是施洗用的大理石盆。而与其他教堂有所不同的是,教堂中的管风琴是摆放在进门处的二楼。礼拜堂后方是唱诗楼。礼拜堂大厅排列着靠背与跪凳工体的长条凳,堂中窗户都是彩色玻璃拼成的教会历史故事画面。堂内设施布局被认为属信义宗的格调。




      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地区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又称“路德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昆柞来青岛传教。昆柞在青岛身兼牧师和胶澳总督顾问二任,因此在“总督府”与“总督楼”(总督官邸,即今迎宾馆)之间选址营造基督教堂。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始建,于1910年10月23日竣工,历时近两年半。此教堂专供德国信徒聚会礼拜,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据传按此图纸修建的教堂在德国还有一处。1925年其全部教产转让给美国基督教信义会协会,于是基督教堂遂成为众多外国人进行宗教活 动的场所,故后来又称为“国际礼拜堂”。青岛解放以后,青岛市基督教三次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基督教协会设于此处,从而,此处又成为中国基督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基督教(即新教)于16世纪从罗马公教分裂出来后,仍与天主教保持共同的信仰,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钟楼内部......

    出于安全和文物保护的考虑,钟楼每次只能容纳十人参观。

      教堂前的广场平坦宽阔,四周绿树成荫,周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种西式建筑,更加衬托出教堂建筑的宏伟。每当晨曦渐扩,熹抹东天之时,远山近树、绿顶黄墙在晓雾中时隐时现,此情此景,不由令人疑为身处异域。
 
 




      江苏路教堂建立在小山丘上,树丛中隐现钟表楼的绿顶。教堂西面即著名的别墅林立的欧洲人居住区。据记载,从教堂高低口望海湾,为当时亚洲最佳景观之一。
      在堂区院内建有二层楼房两幢。一幢是该堂的附堂,一幢是传教士的住宅。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5.1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