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惠安·崇武古城(崇武海岸)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着“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湾等顶级度假胜地。区内有长达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线,12个沙湾,4大岩群。“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标志碑就矗立在古城东南角。
一进门,最先看到的雕塑就是著名的惠安女。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她们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服饰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古城墙南侧的“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处荟萃石雕精品的主题公园。全园长约1200米,幅面宽度60-200米,占地面积约9公顷,地形起伏有序,园里石径纵横,绿茵片片,设有25个景区,共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其中最为突出的景区有:巨型“双龙抢珠”石壁堵及高浮雕蟠龙石柱、高10.8米的戚继光雕像、妈祖艺术展区、惠女雕像广场、石雕动物园、狮子林、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人物雕像、聊斋志异区、华夏诸神展示区、十二生肖园、二十四孝园、八仙区、观音坡景区、石雕艺术珍品馆、崇武石雕艺术重要工程展馆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集中展示了“中国石雕之乡”石雕技艺的新成就。
可爱的招财猫......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0.2℃,因有海洋气候调节,夏季不炎热,六、七月台风偏多而常伴有较大的降雨;冬春时节北风南侵,因有山峰阻隔及海洋气候,冬天也不寒冷。一年四季海风大、日晒猛是这里重要的气候特征。
关公夜读《春秋》的石雕像。只见关公手捻长髯,捧读《春秋》,聚精会神的形象非常生动。三国时,关公护送二位嫂子寻找大哥刘备,被困于曹营。曹操曾欲“乱其君臣上下之礼”,只给破屋一间,结果关公奉二嫂入住,自己却在院中秉烛夜读《春秋》,令曹操颇为感动。一直以来,关公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忠义”的化身,被人们尊称为武财神供奉着,主管纳福招财,又因其忠义神勇,被民间尊为镇宅避邪的神灵。
后面的四个大字据说是名将戚继光的手笔......
明代以来不少来崇武的官宦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题联赋诗加以赞美。如明嘉靖年间吏部郎李恺为西门楼题联:“举酒邑南溟谁将鸣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当缙笏拜尧天”。明末司空何乔远为东门楼题联:“玄岳借名山胜镇边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辉明望县锦田溪”。崇武所城一修建就很特殊地按县城的规格把宋代建的诚应庙改为城隍庙祀显佑伯,同时兴建了东岳庙。由此可见,周德兴在福建沿海加强防务建设时,是把崇武城作为重点工程另眼看待的。《明史·兵志》也载:“惠安东偏,穷海而止,其镇崇武。国初以其为岛夷出没之路,设千户所,置官屯戍,以御外护内,虑至远也”。
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克晦所书。黄克晦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1569年(隆庆三年),倭患平定,黄克晦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一俊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
纪念海门古城建成600周年建造的亭子......
崇武海滩:崇武半岛坐落于惠安大石坛上,属石蛋地形。地势平缓,起伏不大。但是,就是这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半岛,却有着28.8公里长的海岸线,这条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汇合着海山之灵秀,显示着奇异的风采。在狭长的半岛上,遍布着基岩裸露的十几个小山丘。环绕半岛距陆岸不远的海面,散缀着十几个小岛和礁屿,宛如嵌珠镶玉一般,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崇武的海是别有韵味的。它碧波万顷,浩瀚无垠,清纯无邪,未受污染,天真烂漫,充满生机。它潮汐汹涌,变幻不定,无论何时总把狂暴乖戾和恬静温柔的双重性格一起呈现。
海门深处:是崇武古城南门外突兀于海岸的礁石处于崇武港湾东北侧的江口山延伸入海处。高约两丈的岩壁上,朝海一面镌刻有“海门深处”四个大字,每字字径约40厘米,无落款。据旧志载考证为明代著名布衣诗人黄吾野所题。竖写楷书,沉浑厚重。民间传说,如靠人力能攀上岩顶摸遍“海门深处”这四个大字者,岩石中宝藏就会“芝麻开门”,让他得到四鼎金子、四鼎银子。
“海门深处”的奇特之处,在于不见高峻(最高处也不过10多米)却甚为怪异。其四周的礁岩,都是灰白色的花岗石,磐石巉岩交叠,惟有其岩壁下劈出的一条向海通道,是清一色的天然乌青石。路面黝黑发亮,宽约一丈。始自岩脚,向海延伸。即便大潮退去,也见不到尽头。如游龙入海,见尾不见首;如黑色闪电,亮在眼前,却消失在大海深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人们说,海门深处,海门深处,这里就是大海的门户。往里走,就直达东海龙宫。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海门深处”吟诗作赋,题咏摩刻。“石瘦因风削,天长为水牵。海门关不住,空设几千年”。民国著名诗人张斗南这一首《题海门深处》,就是对“海门深处”的地理成因形象的描述,其思古幽情隽永清新。崖壁上还留有“澄清共济”“破万里浪”等前人的石刻,其中“破万里浪”楷书横写,遒劲飘逸,字径各约50厘米。
神奇的沙滩树......
古城南门外的半月湾有全国最大的岩雕艺术作品——“大地艺术”,也称“鱼龙窟”岩雕,是由画家洪世清老先生花费数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其作品取材于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循石造型,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各种艺术形象170余件,遍布于海湾的滩头、水中。又有书法艺术大师宋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
“鱼龙窟”岩雕:“海门深处”周边,除了天然形成的礁石岩群,还有被誉为“大地艺术”的“鱼龙窟”岩雕。岩雕以明代诗人的诗句“
“孤城三面鱼龙窟”取名。基于对自然生态保护的目的,1992年至1997年,著名美术家洪世清教授在此创作并现场指导雕作了这一滨海景观,它以古人咏崇武的诗句“孤城三面鱼龙窟”寓意,在滩头、石岩、水中,雕刻海生动物形象150多件,依岩石的自然生态,艺术匠师因势象形进行美术加工,但也留下余地让大自然冲刷淘洗,力求抹去人工味,重返原生态。此天人同构,让海岸生机盎然,使艺术臻于升华。其中最壮观神奇的是“海门亭”迎面依海礁雕就的大海龟。那身长23米、宽15米的庞然大物,涨潮时蛰伏于水自由遨游;退潮时显露峥嵘、如欲登岸。被称为“天下第一龟”的这一景致,令游客叹为观止。
在海门深处与鱼龙窟岩雕四周,还留下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大师、书法家的墨宝题刻。其中有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98岁高龄时题写的“天风海涛”。著名书法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天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题写的“崇武岩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题写的“石雕集锦”。被誉为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西泠印社社长钱君陶先生题刻的“逐浪”和《崇武岩雕铭》:“白沙海涛,崇武奇礁;世清开凿,石窟拔高;鳞介为材,残关美娇;贺画霍雕,唯此献豪。”
这里,岩石凝固的沉静,与涌动的流云,与飞扬的海浪,与随潮汐而变幻的沙滩,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对自然生命的运动表现出一种超生命的力量。选择岩石与艺术的结合,是远古人类天才与灵感的迸发;而在大海、古城、石岩、沙滩所构成的自然境界中,创造性地展示规模宏大的岩雕作品,则是浙江美术学院洪世清教授以现代艺术对古老岁月的激活。
这位以岩石为文化载体的艺术家,最早在浙江大鹿岛尝试创作了大型岩雕近百件,开创了我国大地艺术的先例。当他来到惠安崇武,伫立在古城海边,便被这里犷放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所震撼,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目光与形态各异的石岩也撞击出强烈的灵感火花,于是,在天风海涛的交响中完成了用艺术与大地对话的构思。洪世清追求的岩雕艺术是与自然的和谐,根据岩石的不同形态,充分利用石质的色泽、石表的凹凸起伏、错落有致或深或浅的石纹、石沟等,巧妙构图经人工雕凿而又天然趣成
这里的岩雕作品突出的是大海的主题,有悠游的海鱼、有舒展的海虾、有颟顸的海龟、有孤傲的海蟹……。这些犹如海生动物“化石”的作品,既充满了独创的艺术个性,又可见古老汉石汉砖粗犷拙朴的遗风。以一种大写意的手法达到神似的境界,甚至寥寥几凿便显出精妙之奇。随物赋形是这里岩雕艺术的一大特点,充分显示出艺术家慧眼识美的超凡能力和独具匠心的造型才华。所见之处,既有铺垫过渡、起伏跌宕的群雕艺术之美,也有个体雕品鲜明突出的自然之美。数年之后,当它们人工斧凿的痕迹被侵蚀被风化,艺术品与大自然便真正融为一体,超生命的岩石便更具原始力度的冲击。
灯塔下城墙上,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题写的“崇武古城”......
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这是一座南北气象分界线的标示,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中,会以这里做为分界线,标示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标示的左边为南海区域、右边为东海区域,是中国气侯重要的分界点。
在这里,东南风和西南风、涨潮流和退潮流的相互交替,让海水多姿多彩、变化万千。1960年,国家海洋局在这里设立海洋观察站,记录海流潮汐变化供科学研究。许多追求蓝色海洋之梦的人,从这里出发,打开了海之门,开始了敢为人先的闯海壮举。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海丝的商船曾泊满周围的港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一支船队,也曾从这里扬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