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7春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惠安·崇武古城(明代石头城)

$
0
0
2017春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惠安·崇武古城(明代石头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看到着雄伟的城墙,心中不禁涌起对大明王朝的憧憬之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了,明朝是唯一没有打过什么打败仗的朝代了吧!就在明朝末年,这个动乱的年代,郑芝龙仍然带领着他不可一世的海军打败了入侵的外寇。明朝的海防与海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这里古名“小兜”,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惠安置县时,设崇武乡守节里,续置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动在朝鲜和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崇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崇武所城志》载:城“四方设门,各置楼于上”,“东、西、北三面月城,南无月城,门外照墙为屏蔽”,城门及门楼至今保存完好。又载:“东城厚设敌台一座,防贼舟随潮内讧,便于观察”,后于1574年(明万历三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卜建四座,名曰虚台,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小穴孔,可以安铳,台内可容数十人”,这些敌台距城门约50~100米左右,现均完好。环城还有窝铺26座,系供守城士兵休息用。
      崇武城历代几经增筑维修。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城增高4尺,加筑东西门月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置四门楼,添砌跑马道,新建弓兵窝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因战乱而肆行迁界,城摧屋毁,至1680年(康熙十九年)复界修治;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重加整修。
      此后,因失去军事上的作用,而长期废弃,部分城墙失修坍塌。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和管理。196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198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自1841年大修后,至20世纪80年代古城已失修140多年。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1987年间,由国家分三期拨款对古城进行了全面重修,始自北门至南城角,次至水关门北,终及北城门,至1987年9月间全部竣工。断者续,颓者葺,使古城恢复了昔日海上雄关胜概,成为中国军事建筑学研究的一份珍贵资料,同时也成为崇武旅游景区的核心。

      从城墙的这个门洞走进去,就是当年驻军的海门古村落......

       在南城门外照墙上及偏东城壁上,还存有日寇炮击损坏的残迹,楷书横写的“炮击处”记述着1938年5月17日日舰炮轰崇武之事。

      古城墙是可以攀登上去的。平坦宽阔,用泥土夯实的道路分上下两层,虽然不是军事迷,也知道下层空间肯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大的海风啊,真有点儿瑟瑟呢......

      俯瞰城下,一览无余......

      坚实的垛口......

      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崇武半岛东西长9650米,南北最宽处4350米,最窄处仅700米。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远眺,可以看到远处大海中的灯塔......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o.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一照墙。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明代守丞丁少鹤曾有诗句赞道:“孤城三而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崇武所城建城之前,这里经历元末兵乱,只剩下10户人家。建城后,即抽漳州十县壮丁1304名戍此防倭,又从安徽等省调来千户、百户、镇抚等十几名官员,这些人不少随带家眷,入籍定居,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现尚有98姓氏),兵士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为捍卫古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史书记载,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倭寇一千多人从大山登陆,烧杀抢掠。崇武的千户张荣率领军民奋起抗倭,力战身死,终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却一场灾难。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粮尽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无恶不作,令人发指。1567年(明隆庆元年),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指挥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十年倭乱平定后,崇武也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


 
      此外,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目睹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目睹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俯瞰城下的关帝庙......





      戚继光石像:一尊高10.8米的塑像屹立在崇武古城的制高点,视野宽阔。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面对海峡,神情凝重而威严。明代嘉靖末年,戚继光率兵进驻福建沿海抗击倭寇。后来,戚继光兵驻泉州,即派两哨兵力驻扎崇武,还亲自到崇武,整顿军队,加强防备。自此倭寇敛迹,泉州数府安宁。戚继光的功绩,人民铭记。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1.3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