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庆洛阳行——龙门石窟·西山石窟·敬善寺和摩崖三佛龛
龙门石窟·敬善寺:敬善寺被认为完成于显庆、龙朔间,位于宾阳洞南面的半崖处,因石窟外北侧有唐代李孝伦撰《敬善寺石像铭并序》而得名——李孝伦是唐代宣德郎守记室参军,从其所撰写的造像记中可看出,这一石窟开凿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以前,是唐太宗纪国妃子(纪王慎的母亲)韦氏所营造的。敬善寺原是北魏时期龙门八大寺院之一,唐代亦为繁盛。
敬善寺石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高3.5米,宽3.7米,窟门两侧刻两力士、两菩萨。后室是敬善寺的主室,中央供奉着高约2米的主尊阿弥陀佛。他结跏趺端坐叠涩式须弥座上,左手置膝,右手举胸前,身着敷搭双肩袈裟,面容丰满,胸部突起,衣纹流畅。围绕主佛,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门后有二天王,其中天王为薄浮雕,身着唐代武士甲胃,手持宝剑,作守卫状。
在敬善寺石窟,最值得关注的也许就是刻于四壁的浮雕“一佛五十菩萨图”了——围绕主佛,53尊思维菩萨坐在同一根而数十茎的莲花上,姿态万千。它是佛教净土宗“西方净土变”最古老的图画。由于通常的“一佛五十菩萨图”都是绘画,而敬善寺石窟中的则是圆雕石刻,所以显得尤为珍贵。
佛经故事是这样说的:东汉初,汉明帝刘庄因“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派遣博士弟子秦景一行12人赴天竺求法。于是他们从天竺带来一幅“一佛五十菩萨图”,由洛阳白马寺僧人临摹了一幅珍藏在“兰台石室”(即当时的皇家图书馆)——这是“一佛五十菩萨图”第一次传入我国,但是并没有流传到社会。直到隋、唐净土宗日盛,“一佛五十菩萨图”才广为流传。由于通常的“一佛五十菩萨图”都是绘画,而敬善寺石窟中的则是圆雕石刻,所以显得尤为珍贵。
身首异处的“阿弥陀佛”:主佛阿弥陀佛造像的头部颜色较深,与身体其他部位似乎不太一样。专家介绍,目前窟内阿弥陀佛佛首并非唐代所雕刻,而是1958年龙门石窟研究院的专家用水泥补制而成。真正的佛首(高39厘米)于20世纪上半叶被盗凿后流失海外,目前被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我们从照片上看这尊阿弥陀佛造像原来的佛首,面部丰满圆润,长眉细目,唇部饱满。
尽管我们无法知晓佛首的被盗过程,但从美籍华人陈哲敬的一篇文章中,也许可以窥见端倪。这篇名为《石佛礼赞》的文章中说:“在本世纪(20世纪)初,北京琉璃厂的石佛头还无人问津,因此,古董商有‘没人敢要佛爷头’之说。最早开始买卖中国古石雕的是法国人,兹后,有日本的山中商会着手经营,而且规模较大……时有国人卢芹斋初在巴黎,继在纽约,开设了战前最大的中国古董店,石雕多数由其包办。他是个行家,藏品甚精。”在动荡的年代,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大量中国文物,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
从其所撰写的造像记中可看出,这一石窟开凿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以前,是唐太宗纪国妃子(纪王慎的母亲)韦氏出资所营造的。纪王李慎是唐太宗第十个王子,精通文史,有善政,颇得太宗的青睐,垂拱三年(682年)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有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敬善寺石窟窟门两侧刻两力士、两菩萨。其中两力士造像威猛,有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他们头戴宝冠,颈挂项圈,袒露上身,下着战裙,赤脚,眉立目竖,肌肉暴突,充满了力量。天王、力士是为了护卫佛法,也就是保护佛的安全。所以他们的神态被描绘、刻画成狰狞可怖的样子,使敌视佛法的外道邪魔望而却步,不敢接近。而两侧的菩萨则躯体修长,仪态文静,与力士造像形成鲜明的艺术对比。
优填王造像:在宾阳洞与敬善寺之间有着很多这样的小佛龛,里面的佛像与皇家开凿的大石窟相比,人物线条呆板,简单,身躯健壮,肉髻高如山顶,鼻直口小,脸平而方,大多光脚,直挺挺的坐在莲台上,一副闭门冥思的模样。原来,这些不起眼的人物,却是最早期的释迦摩尼雕像!是佛教最原始的崇拜偶像!叫做“优填王造像”,东汉初期才从印度传入。龙门石窟最早的优填王造像是在唐高宗永微六年(公元655年)雕凿的,正是玄奘去西天取经归来后的第十年。优填王造像在宾阳洞附近有10龛15尊,在敬善寺一带有21龛10多尊,都是唐代雕凿的。在我国的各大石窟中,优填王造像以龙门石窟最为多,这也是龙门石窟造像中一个独特的景观。
龙门石窟· 摩崖三佛龛:摩崖三佛龛地处西山石窟,在宾阳三洞和万佛洞之间,雕凿于唐武周时期(684-704年),是一个依山凿石敞开式的露天造像龛。因题材为三世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三佛龛雕凿有三坐佛,四立佛,共七尊造像。其中三坐佛代表着过去、现在、将来,是典型的三世佛题材,摩崖三佛龛一铺七尊像,崖壁上为三坐佛,弥勒佛主尊居中,高约6米,着敷搭双肩袈裟,跏趺而坐,左手平伸抚膝,右手伸展于胸前,面容丰满圆润。二佛坐于两侧,左侧着敷搭双肩袈裟,右侧的着通肩式袈裟。在三佛之间还雕有两尊胁侍立佛,外侧正壁角隅,还有两个造像毛坯。石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所以称为摩崖三佛龛。
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主佛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因为摩崖三佛龛并没有题记,后人结合文献研究,认为此窟应该是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的,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为在武则天晚年发生了由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的雕凿也随即中断,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但是这组造像却展示了一块石头变成一个顶礼膜拜的神佛的制作过程,具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三世佛”有“横三世”和“坚三世’之说,横三世又称三方佛,即为东方琉璃光佛(药师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和西方阿弥陀佛。竖三世是从时间上说,即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所以这主尊,也就是正中间的位置应该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摩崖三佛龛的正中间是弥勒佛呢?另外,一般主佛两侧都是胁侍菩萨,而这里却成了两尊立佛。以佛为胁侍的造像十分罕见,这里显然是为了更加突出弥勒的权威,这种造像安排即使在龙门石窟也是绝无仅有。是何缘由呢?有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个与唐代武则天有关的故事。
在佛教中,三世佛是指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目的在于宣传佛法的源远流长。据佛经记载,弥勒佛将在未来接替释迦牟尼继续人间的统治。在摩崖三佛龛中,弥勒居中,似乎是在表示,他已修业期满,取代了释迦牟尼的位置,成为主宰当今世界的佛了。如果我们将这段微妙的变化联系到当年唐王朝宫廷演变的历史,就会明白了。当时,正是武则天公开宣扬自己就是当今的弥勒,并取代了唐朝李家的位置,自己做起了皇帝。
武则天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在“革唐称周”的过程中,她显现了颇具胆略的远见卓识。她14岁入宫,封为才人,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武则天被送往长安感业寺出家,一下从宠妃沦为僧尼,青灯古佛,使她参透了政治与宗教的微妙关系,当唐高宗李治继位把她接回宫中后,笃信佛教的武则天就充分利用佛教为自己鸣锣开道,一步步叩启通往最高权力的大门。其中宣称自己是弥勒化生,利用佛教中弥勒未来佛的故事,为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制造舆论,就是其得意之作。
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除了摩崖三佛龛外,在龙门石窟中还有众多以弥勒佛为主佛的佛龛、石窟,它们成了武则天时期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特征。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但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历史上极为显赫的唐王朝本来定都于长安,到了唐高宗时,武则天执政,就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洛阳。武则天是一位抱负远大的政治家,在那个封建专制时代也做起了宏伟的“大周梦”。在他坐镇洛阳的时候,利用宗教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运动。这场政治思想战线的基点就放在了龙门石窟,尤其是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摩崖三佛龛以弥勒佛为中心,开展弥勒佛信仰为继承释迦牟尼的地位的佛教轮理宣传,其实武则天的弥勒佛信仰理论主要是为其登基主政制造舆论。因此,在武则天主政时期,弥勒佛信仰风行。可惜后来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工程也半途而废;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摩崖三佛龛仍然是半成品。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摩崖三佛龛属于时间上的三世佛,及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
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号称东方三圣。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于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后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也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徵。
佛教界有说法认为横三世佛为同一佛,只是为了救渡众生,而化现为不同化身。《如来渊源考》:"何谓弥陀曰无量寿,施药则无量寿,即药师如来之延寿。何谓弥陀?曰无量光,毗卢遮那佛则无量光也。故知诸佛同体异名,皆为众生善巧化现也。"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诸佛将济度众生,超越轮回而成佛。纵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燃灯佛——
(又名"定光佛"、"锭光佛"等)在已过去的庄严劫为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过去世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是授记释迦牟尼佛之师。许多佛、菩萨都曾是燃灯佛弟子。
释迦牟尼佛——现在佛贤劫为第四佛,与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佛法济度娑婆世界所有众生。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贤劫中的第五佛,弥勒时代尚未来临以前,还在兜率内院为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