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年级第二学期——课内阅读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暖流
3、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1.
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3分)
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
、
(至少写出2个)
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分)
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儿童是
,
。
儿童是
,
。
(二)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
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 “别人”指谁?
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
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4、早
(一)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 励
厉):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
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历 励 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以后要早到
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查字典:
“当铺”的“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查__部,再查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再查音节___。“铺”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A.商店;B.床;C.旧时的驿站,现用了地名。“当铺”的“铺”应选择
种解释。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4、“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实际是指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____________的精神。
6、用“——”画出鲁迅先生迟到原因的句子,用“~~~”画出鲁迅先生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的句子。
(二)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描写梅花的颜色的词语______,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仿照“那花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这一句,用“像”写一个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韵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梅花的韵致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花最令你钦佩的是,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
”和“~~~”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古诗两首
6、梦圆飞天
(一)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
、
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 、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 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
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
(1分)
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分)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
2、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8、神奇的克隆
9、海伦·凯勒
(一)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如饥似渴(sì shì) 一块(yī yí
yì)
不分昼夜(zhòu
zòu) 种子(zǐ zi)
2、用“_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再另造一个比喻句。
3、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你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
4、填空。
海伦·凯勒是___国人,在生了一场重病后,她双目___,双耳___。她刻苦学习,跟沙利文老师学会了___,跟萨勒老师学会了______,1900年,海伦竟然______。后来,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海伦·凯勒这种______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二)
知识___了海伦的眼界,___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像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像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文中海伦“动人的笔调”是她的______。文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3、把划“
”的句子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划“
”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改写成“把”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句中引号表示(
)
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句中引号表示(
)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句中引号表示(
)
6、“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以上句子表现了海伦.凯勒_________的奋斗精神。
(三)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请用“
”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从 、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
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 。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请用“ ”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从 、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
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 。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
10、二泉映月
(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二)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án
xuá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__________,_______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ǎnɡ dān)的力量,____________,抒发了对___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
3、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án
xuá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ǎnɡ
dān)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___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
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
3、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
11、郑和远航
(一)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1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1.文中的“飞来横祸”指什么?用“——”画出。
2.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完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3.你觉得哪个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为什么?
(三)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写出这段话中画虚线的这句话的意思。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__”的内容。
4.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四)
他想:“人总是
,有的 ,有的 。我如果 ,不是 ?我一定要 !”
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 ,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是他用 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 。
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
(五)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
2、用“
”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
。司马迁“悲”的是
,“愤”的是
,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
。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
、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
、
。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
”这句话来赞美他。
(六)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1)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2)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2、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就这样死了”是怎样的一种死?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想:我如果就这样死,就是
的死;就是
的死;就是
的死……这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死。而只有
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死。
他想:“人总是 ,有的 ,有的 。我如果 ,不是 ?我一定要 !”
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 ,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是他用 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 。
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
2、用“ ”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 。司马迁“悲”的是 ,“愤”的是
,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 。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 、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 、 。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 ”这句话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1)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2)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2、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就这样死了”是怎样的一种死?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想:我如果就这样死,就是
的死;就是
的死;就是
的死……这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死。而只有
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死。
14、秦兵马俑
(一)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泰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写出这个词语:______
3、填空。这段话把各种各样的秦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文章不仅写出了作者
的,而且写出了作者_________ 的。
4、
仿照上面一段话,用上文中加点的词写一小段话。
(二)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 ,好像在考虑如何 ,战胜敌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练,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15、埃及的金字塔
(一)
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写反义词:平整( )
紧密(
)
2、这段话介绍了胡夫金字塔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面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二)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或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埃及金字塔》)
1、这段文字写出了胡夫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2、作者在介绍胡夫金字塔时采用了多种法,有____、____、____等方法。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介绍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介绍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等等。
3、选一种你感兴趣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景物。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
3、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
3、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
、
3、本段从
、
、
、
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
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
17、爱如茉莉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可缩为: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4、用“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
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18、月光启蒙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高深莫测:
(2)幽默风趣:
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
4、是母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是母亲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母亲把我们引上了成功之路……请写一首诗或写几句话来赞美伟大的母亲。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20、谈礼貌
《长征》全诗以“
,
”为总起,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翻越
、
,巧渡
,飞夺
,勇过
……诗中“
”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
、
、
、
、
”等词语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1、七律 长征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 盯)在自己的(坐
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
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拿
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缺 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1、用“\”画去片段的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燃眉之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片段中画“___”的句子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用“~~~~”画出另一处。
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______ ,更爱______ 。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
落)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yi
yi
yi)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bei
bei)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
取)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你认为准确的字。
2、用“\”画去文中带点不正确的读音。
3、读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4、如果大黑骡子会说话,它会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23、大江保卫战
(一)
战土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从战士们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
精神。
2、仿照战士们的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光荣牺牲了,______为她___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为她______。
(二)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______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_________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______;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______。滔滔的洪水中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短文中的“红五星”、“迷彩服”是指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连续的三个“飞向”表现出_________。两个“哪里有……哪里就有……”表现出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______留给人民,把______留给自己。三个“看到了”反映了人民群众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
)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
)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
)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
)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
2、“团长见状”中的“状”在文中指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用“
”画出来。
3、抗洪抢险就是要“快”,文中表现黄晓文动作“快”的词语有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
、
、
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
(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为荣,以
为耻”
1、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根据概括层意。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si
shi)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jian
qian)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1、用“\”画去片断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
、
、
表示万分危急的成语:
、
、
、
3、用“
”画出片断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解放军战士就是
,就是
,就是
。
24、古诗两首
25、望月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1、小外孙讲的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2、“闭上了”是指
,“偷偷睁开”是指
,“圆圆地睁大一次”是指
。
2、从这里看出小外甥是一个
的人。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
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
3、按要求摘抄语句
(1)月亮的“静态美”:
(2)月亮的“动态美”:
(3)月亮的“朦胧美”:
(4)月亮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在过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26、灰椋鸟
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不停地鸣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女儿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2、解释词语
(1)见闻:
(2)会合:
3、用“
”线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27、水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
,幸福和痛快指
。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6、写出含“水”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