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测查卷
一、读一读,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汉字或词语。(8分)
1、村口在两株枝干cū zhuàng(
)的银杏树。夏天,银杏树树叶chóu mì(
),果实累累,表现出péng péng bó bó(
)的生命力。村里的老人们常常在树下下棋、聊天,有说有笑,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2、小姑娘心里直nà mèn(
):这位xù(
)着小胡子,头发péng luàn(
),chuān dài(
)不整的老人,怎么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呢?
二、用“
”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
1、爱因斯坦冲(chōng chòng)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2、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duó dù)步一面埋(mán mái)头沉思。
3、父亲听后兴(xīng xìng)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zháo
zhuó)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三、词语练习。(13分)
1、将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要求完成相关练习。(9分)
专心(
)( )
( )心(
)胆
浊浪( )(
)
惊(
)骇(
)
胆( )心(
)
聚( )会(
)
(1)描绘人的心里的词语有:
、
。我还能写一个:
。
(2)描绘风浪的词语有:
、
。我还能写一个:
。
(3)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有:
、
。我还能写一个:
。
2、用“览”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4分)
(1)我跟着爸爸(
)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
(2)每次拿到新书,我总是先(
)一遍,再细细品读。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3分)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改成陈述句)(2分)
2、读一读,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4分)
(1)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3、加标点。(4分)
(1)嘿
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小女孩这么想
(2)一天
小姑娘的母亲在街上遇到了爱因斯坦 她好奇地问
爱因斯坦教授 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
你们都谈些啥
4、你知道“马后炮”和“举棋不定”的比喻意思吗?任选一个写一句话。(3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我们可以用相
、相
、相
、相
来概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因为
;儿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不是伟大的人,因为
;爱因斯塔也认为自己并不伟大,说明他
。通过阅读课文,你的观点是
,因为
。
2、樟树不高,但它枝干
,而且伸向
,伸得远远地。稠密的树叶
。樟树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
。这段话描写了樟树
的特点,是从
、
两方面来描写的。仿写这段话:
学校操场边的雪松很高,
。
3、海内存知己,
。
君子之交
,小人之交
。
六、口语交际。(5分)
晓杰的奶奶住在南京,当听说未来一个星期南京最高气温为39℃的气象预报时,他给奶奶打了电话。他会跟奶奶说些什么呢?请把他们的对话内容写下来。
晓杰:
奶奶:
晓杰:
奶奶:
晓杰:
七、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黄河的主人(节选)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用“
”画出艄公谨慎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2分)
2、无论是作者的
,还是乘客的
,都从侧面衬托了艄公
的品质。(3分)
3、艄公凭着
成了黄河的主人。(1分)
4、请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或是俗语。(2分)
(二)摆渡老人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攀谈:
饱经风霜: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2分)
(
)地跃去
(
)的姿势
(
)地走去
(
)的脸上
3、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用概括的语言填空)(3分)
4、文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分析摆渡老人的心理)(3分)
5、文中画“
”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情。(2分)
6、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
八、习作。(25分)
人有高兴的时候,也有烦恼的时候。也许你正为自己相貌一般,身材矮小而烦恼;也许你正为自己不理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和朋友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这些烦恼是如何产生,而你又是如何消除的呢?也许你还没有消除,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吗?
要求: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
【答案】
三、1、(1)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2)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3)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2、(1)游览 (2)浏览
四、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会是“最伟大的人”。
4、“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亦无济于事。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五、1、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衣冠不整
很谦虚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
他把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了,不注意衣着打扮
2、生命力旺盛 枝干
树叶
七、(一)2、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沉重、冷静
(二)2、争先恐后 笨拙
不紧不慢
饱经风霜
3、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4、老人为失去可爱的儿子而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子),
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5、愧疚
感激
6、可笑
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