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查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xuán yá
yún xiāo
xiāng qiàn
zhòu yè bù xī
(
)
(
) (
)
(
)
duān zhuāng
hū lu
zī tài
hān tài kě
jū
(
) (
) (
)
(
)
二、字词游艺厅。(16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1)全神贯注
a、穿,贯通;b、连贯;c、集中
(
)
(2)蔚为壮观
a、看;b、景色,样子;c、对事物的认识
(
)
(3)严寒酷暑
a、严密没有空隙;b、程度深;c、紧急;d、厉害,严格
(
)
(4)惊天动地
a、受惊,害怕;b、惊动,震动;c、惊异,奇怪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
(
)
(
)
(
)天下闻名
(
)的草原
欣赏(
)
(
)
(
)
(
)
3、按要求写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近义词:神奇(
)
敏捷(
)
宛如(
)
反义词:微弱(
)
笨拙(
)
平稳(
)
4、选词填空。(3分)
继续
陆续 连续
(1)上课铃快要响了,同学们(
)走进教室。
(2)沿着这条路(
)往前走,你就会找到动物园。
(3)战士们(
)战斗了8个小时,终于打退了敌人。
涌
喷 冒
(4)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从泉底往上(
),如同三堆白雪。
(5)泉水从地下往上(
),好像一串串珍珠。
(6)泉水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
)吐出来。
5、补充成语,并用上两到三个词语说一段话。(5分)
古木(
)(
)
湖光(
)(
)
(
)情(
)意
相(
)益(
)
(
)(
)之乡
(
)山(
)画
三、句子训练营。 (9分)
1、句子天地,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改成句末是问号的句子:
(2)他的脚步声惊醒了酣睡的大熊猫。
改成“把”字句:
(3)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缩句:
(4)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用加点的词造句:
2、判断句子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黑虎泉名列济南七十二泉之首。
(
)
(2)“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生动而富有温情的画面。
(
)
(3)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乡的桂花的确别具风味,这也是使作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
)
(4)词语“绿意盎然”“坦然”中的“然”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的样子”的意思。
(
)
(5)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运河闻名天下,享有“欧洲花园”的美誉。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分)
1、
的牲畜,
的低地,
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
着微弱的
。
2、“每当天气晴朗时,
,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
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
”、“
”呢。由于河谷
,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蔚为壮观。”读了这部分课文内容,你最想用
、
等词语来形容你所见到的美景。
3、珍珠泉在阳光的
,那珠串
,
,
,仿佛有一只
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此刻,你也想用一句比喻句来赞美这迷人的泉水:
五、课外积累。(11分)
1、补充歇后语。(1.5分)
钉头碰钉头——
箭在弦上——
丈二和尚——
2、填写出中国五大名泉的名字。(2.5分)
3、读一读,连一连。(2分)
《白雪歌》
高适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白居易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别董大》
岑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时田园杂兴》
贺知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范成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口语交际。(3分)
你发现你的同桌王大雨作文写得非常好,你想怎样赞美他?
六、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一)桂花雨(节选)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读一读,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2、从
、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桂花落下很多。(2分)
3、从文中按要求找出下列词语。(2分)
反义词:晴空万里(
)
同义词:嘱咐(
)
4、文中画“
”部分用了
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分)
(二)五月的青岛
老舍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脚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边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的娇艳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短,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和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比得发黑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么能忘记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和海上的咸混到一处,浪漾在空,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象飞到天边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正合适。但无论怎样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大冷了,不会。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和衣,何必再去到电影院找那有画意的景呢!这里的初春浅夏会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去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排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想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子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樱桃吃呢!
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天的买卖呀。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做夏天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冰饮室,也找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脚手架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处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更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地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2、照样子,用加点词说话。(2分)
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3、将下面的句子改成不用句号的句子。(1分)
青岛的人怎能忘记海呢?
4、用“
”画出文中具体写“春深似海”的句子。(1分)
5、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怎样难忘的印象,请用几句话写下来。(2分)
七、习作。(25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青青草原,滔滔江河,茫茫林海,古迹名胜,甚至是你家乡风光秀丽的景点,都会留下我们的足迹和快乐。回想一下曾经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两处景观,进行详细地描写,让人读了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
二、1、c、b、b、b
3、近:神秘 灵活
好像
反:强烈 灵活
摇晃
4、陆续 继续
连续 帽 涌
喷
三、1、(1)外地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2)他的脚步声把酣睡的大熊猫惊醒了。
(3)猴子照镜子。
五、1、硬碰硬 不得不收
摸不着头脑
2、中冷泉 惠山泉
虎跑泉 观音泉
趵突泉
六、(二)1、一......就......
不但......而且......
3、青岛的人不能忘记海
4、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颜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