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清明·连云港——盐河巷

$
0
0
2016清明·连云港——盐河巷

  古建筑、古店铺、古街道,寻常巷陌,寻古探幽……

  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旧城改造的标志性项目,集文化、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筑、道路、景观、雕塑、小品中,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张文化新名片。该街区南起位于连云港城市主干道海连路和盐河路交叉口处,东临城市支路新生民路、南极北路交叉口,毗邻陇海中路步行街,坐落于环境怡人的新浦公园西北侧,位置独特,交通便捷,人流、客流密集。

       牌坊:盐河巷古朴庄重的牌坊门楼,门额上镌刻着 “盐河巷”三个大字,笔致苍润。门楼正反面分别刻有一副长联,正面刻着“苍梧山下仙境瀛洲海谷神幽传佳话,运盐河畔吉地新浦繁荣昌盛庆升平”;反面刻着:“万古苍梧赐祥港城风调雨顺,千里盐河造福新浦人寿年丰”。门楼正中的“紫气东来”这四个大字,喻有祥瑞降临的意思。由于这美好的含义,自古以来在民间,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它作为对联的横批,正是如此,街区也引用其刻于牌坊之上,取意吉祥之意。

       可爱的、有中国特色的停车场......

 


       浮雕墙:在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可以看到一面巨幅的体现制盐过程的全景浮雕墙。画面里刻绘了浩瀚的大海边,盐民们搭起祭台,祭祀“盐宗”—夙沙氏。夙沙氏是炎帝时期的一位人物,因为发明了“煮海为盐”,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并盖有祭祀“盐宗”的庙宇。人们在海边围起盐田,然后把海水引入其中,通过太阳的曝晒,蒸发掉水分,提取海水中的盐。再由官府统一将晒制好的盐或打包贮藏,或通过盐河运往内陆。浮雕墙上面雕刻的人物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制盐的艰辛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体现了港城古老的制盐历史。在该街区内还有铜人雕塑小品也生动展示出修滩、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的生产技艺。盐文化在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充分彰显。

 

       可爱的石狮子......

  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以“盐”文化为背景的街区。连云港产盐历史悠久,江苏产盐区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所产海盐通称“淮盐”。淮盐素以粒大、色白、质干著称,素有“两淮盐,天下咸”之说。在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西首静静流淌的河流就是盐河。盐河,是沟通淮安市和连云港市的人工河道,古称官河,又名漕河。有史料记载:“宋元符初(1098~1100)淮南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赐名通涟河。”通涟河即为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加开浚,用以转运淮北盐内销,得名盐河,是苏北地区古老的主要航道之一,因千百年来运输淮盐而著名。环绕连云港市区的盐河分为东西两支,目前都已经改造成碧水绕城的景观河。

       天后宫:新浦曾经只是临海的一块滩涂,最先是几户渔民在这里落脚,逐渐形成一个商业集散地。居住的多为渔民或依靠水运的商人。为了感谢妈祖的佑护,1892年,也就是光绪十八年,当地士绅开始兴建天后宫,到了1901年基本建成。据记载,当时的天后宫规模很大,除有两边厢房、前殿等建筑外,还有戏楼。在老一辈新浦人的记忆中,大庙是很热闹的。大庙其实就是天后宫,供奉着渔民的保护神妈祖。复建之后的天后宫,里面供奉着海上女神——妈祖。妈祖姓林名默,人们都亲切的称她为“默娘”,她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在她出生之前,家中已有五个女儿,父母每日焚香祷告,期盼再生一男孩。在她即将要降生的那个夜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的岩石红光四射,父母认为默娘有吉人天相,所以对她关怀备至,疼爱有加。默娘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传说默娘二十八岁那年,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则认为默娘已经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济世救人去了。相传她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见她在山岩水洞边,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于急难。再后来,人们便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前来朝拜祭祀者络绎不绝。“妈祖”连在一起是对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人们渐渐的就称默娘为妈祖。因此妈祖这个海上之神的名称,就传遍世界,代代相传至今。
       曾经香火鼎盛、热闹非凡的新浦天后宫在一段时间消失无踪,只有一块记载其创建经过的碑还存放在新浦公园里。复建天后宫是对新浦百年历史的一种传承,建成后的天后宫主要承担展览、演出等功能。天后宫也将与新浦公园内的锦绣阁相映成趣,成为新浦区一个新的人文景观。

       盐河巷铜人雕塑:连云港海盐素以“色白、粒大、干”称著,含氯化纳在95%以上。主要作食用及工业原料,自古就深受大众喜爱,多次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在国际市场也久享盛誉。铜人雕塑小品,街区一共设置了三组,每组雕塑都有1-3个人物不等。分别为引海水入盐田,晒盐、收盐。这三组雕塑小品形成了古代制售盐的全过程。连云港市盐业资源十分丰富,自古即为我国最早的海盐产地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海州就已从事盐业生产,是主要的淮盐产区。


  

       水车:水车又称孔明车,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三国时由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后来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制盐的过程中,水车也起到了把海水引入盐田的作用,免去了人们一担一担的把海水挑到盐田的辛苦,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水车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盐河边设置的大型水车,最大的轮幅直径4米,边上的2米,最小的两个1米。这些水车不仅是一道亮丽的景观,增强了街区的闲适氛围,同时也融入了实用的功能,为街区营造出活水水系,大大增强了游人的体验性。


 

       许愿池:以知名神话小说《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为原型,与连云港市市花—玉兰花相结合,塑造玉兰仙子手持玉兰令牌的小型喷水景观。整个浮雕墙直径3.5m,厚度500px,由花岗岩制成,描绘仙子将甘露滴入云中,顺云雾流入许愿池玉兰花中,再缓缓涌出的过程,将玉兰仙子高贵气质和柔美身姿展现地淋漓精致。

  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这条流淌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仿古一条街,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16.4.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