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城邑民俗村
城邑民俗村位于汉拿山麓,济州道南济州郡表善面城邑里。这里有许多文化遗产,很好地保留了古代村庄的原貌,受到了韩国政府的保护。在这里的原住民每年会收到一份政府的补贴,让他们继续住在这里,保留民俗村的特色。
这里的原住民相当淳朴,当地的住宅是没有大门的,只有三根棍子。插上一根棍子,表示主人就在附近,家中只有老人孩子,请稍作等待;插上两根棍子,表示主人今天早出晚归;插上三根棍子,表示主人出了远门;三根棍子全放下,则表示主人正在家中,欢迎来访。
石神像多尔哈鲁邦(Dolharubang),也叫石头爷爷,是济州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石像的特征是外凸的眼睛、高高鼓起的鼻子和大腹便便的样子,每个村子的石头爷爷像都不一样。石头爷爷像是济州的守护神,坚守着这份土地。每当看到石头爷爷像时,人们就会联想起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的济州人的坚韧形象。多尔哈鲁邦是济州岛著名的土地公。在民俗村与济州岛村庄入口可以看到压低帽子,微斜着头,大眼睛的石像,是作为济州岛之象征的多尔哈鲁邦,相传它是济州岛村庄的守护神或子孙娘娘。多尔哈鲁邦是以熔岩石制成。多尔哈鲁邦是济州岛的石像,也称为“忧石木”、“模石木”、“卜首”、“多尔哈鲁邦”等,但现在统称为多尔哈鲁邦。多尔哈鲁邦有着一对,又大又圆的眼睛、一个像把柄的鼻子和一张端正的嘴巴,面带既威严又滑稽的表情。过去立在城门外,供奉为守护神,有咒术、禁标的功能,作为村庄守护神、地区间的界标和路标立在村口。
石神像又被称为男根石,又有人亲切的称为济州岛老爷爷,已经是济州岛的形象LOGO。它的原型实际上是那啥,头上的那个圈圈也绝对不是它的帽子。因为济州岛的男人们经常外出打渔,凶多吉少,所以岛内的女人非常多,阴气很重。为了调和阴阳以求平衡,岛内到处都可以见到这种用火山岩雕刻的石神像。用手触摸石像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祈福效果,是绝对不能乱摸乱合影的,错误的话会被当地人笑话。
古老而天然的净水装置。义工让大家集体跺脚来感受岛内的独特的松散的火山地质,这样的土壤是土地是很难存水的。四面环海,淡水资源也非常有限。村民有特有的方式收集饮用水,在树上绑上一根粗粗的麻绳,让雨水顺着麻绳流进瓦岗内。麻绳既起到了收集的作用又有过滤的效果,每个瓦岗里面养了两三只青蛙,既可以活化水源也可以消灭水里的害虫。
主人住所:济州岛的这些房屋,都是有人在其居住的。这里是村长的家,据说村长夫妇已有八九十岁的高龄了。这也是村里最富足的一户,整个院落有二十多座木屋。
门牌号码
前面用树干支起的茅草门只有在强台风风来临时才会被放下,据说十几级的台风都奈何不了它。
面北朝南的是一间厨房。
在这里还拍摄过《大长今》中的厨房场景。
民俗村现在有以前多人居住在这里。民居、乡校、古代官公署、石神像、碾子、城址、碑石等有形文化遗产及民歌、民俗游戏、乡土食品、民间工艺、济州方言等无形文化遗产。村子中间几百年树龄的榉树、朴树已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对象。
城邑民俗村由于位于济州岛上,因而也完全反映了济州岛独特的居住文化。你在这里可以看到那看似堆得稀稀疏疏的挡风石墙(黑熔岩石),为了防止风直接进入里屋而建得又直又弯的“奥来”(窄胡同),还有成为济州岛之象征的石神像(Dolharubang)。
韩国的景致都是小小的,这处院落如果没有义工推荐买产品,大约不用五分钟就可以转完。
知道这些桌椅是干什么用的吗?原来是为了讲解和推销产品的。后者才是重点吧!
罐子里存的是蜂蜜五味子,据说也是济州岛的特产。
这位导游是来做义工的,一位嫁来韩国六年的东北妹子。在这里义工,韩国政府可以对其免税。
看到旁边的水罐了吗?韩国女人地位底下,重活累活都是女人在干,上山背水自然也不例外。水缸是济州岛内的妇女每天背水用的,结婚的时候
水缸是嫁妆一起带到夫家。男性在济州岛是珍贵的,可以一夫多妻。男人也是平日绝对不能背水缸的,如果哪家男人背起了水罐绕村走一圈,那就等同于宣布了这家主人休妻的决定。
在韩国济州岛,有一群黝黑的皮肤,长发盘在头顶,身穿黑色的紧身潜水衣,背着色彩鲜艳的背囊,一个猛子扎进海里。她们就是著名的济州岛海女,也是这一带村落里最富有,地位最高的女人。
海女是指不需要任何特别装备,即可潜入海中捕获海螺或摘取海带等海草类植物的女性。她们潜入海中时,仅需蛙镜、可承受身体重量的泳圈或浮力球、收集捕获物的网袋与采挖器具。
很久以前,在济州岛,下海捕鱼抓海鲜,是男人干的活儿。19世纪,由于韩国政府的税收政策重男轻女,渐渐形成男人在家煮饭带孩子,女人则每天外出捞海物赚钱。她们每天在海水里一待就是4小时,潜到海底20多米的深度,憋气两分多钟抓海物,潜水自然成了她们代代相传的本事。随着韩国的出口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各地对海产品的需求猛增,海女的收入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海女”每个月只潜水10天,年收入仍超过3万美元。经济地位提高了,海女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彻底推翻了韩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结构。而今,“海女”们认为,这个行业太辛苦、太危险,不再向下一代接班了。资料显示,1950年济州岛有3万多名海女,到2003年只剩下5650人,其中85%年龄超过50岁,只有两人不到30岁。频临绝迹的“海女”在这个时候,集中捐款建成了韩国海女博物馆,让社会记住她们。社会学家分析,这个特殊的群体绝迹之后,济州岛上重女轻男的风俗也会随之消失。
济州岛有一特殊的矮脚马,它只有普通马三分之二高。因为其骨密度高,马的腿不打弯,而且不易不疲倦。济州岛是一个重男轻女之地,杀马后的马肉供男人食用,女人只能将骨头烤干后磨粉充饥。济州岛内有很多海女,海女则都是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因为食用马骨头粉的缘故,她们的骨密度高于正常人。济州岛的矮脚马被韩国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矮脚马骨粉半数以上都世界各地进口。杀一匹矮脚马需要政府批文,同时,为了保证矮脚马的质量,济州岛内限量一万只。每年有一个隆重的杀马节,每出生一匹矮脚马才能杀一匹成年的矮脚马。
至于马骨头粉这个东西到底效果如何,不大清楚,但的确是当地的重推产物,有三星保险公司的质量保证。
济州岛特有的东西中尤为有名的是黑毛的土种猪和“通西”(猪圈兼厕所)。这里的土种猪营养丰富,肉味可口,十分有名。这里都是现代社会已难得一见的传统,因而更增添了几分别样风味。
城邑民俗村实行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全村的经济收入集体分配。村子里面男人一般外出干些体力活,主要是以养蜂为主;女人则在村子里面干活,他们的劳动成果主要是蜂蜜和五味子茶,出售给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所挣的钱会在重大的假节日前统一分配,村子里面的孩子上学是由国家支付所有的费用,并且培养他们的外语能力,毕业后孩子们就可以回到村子里当讲解员,负责接待各个国家的游客们。
出得村来,才发现这个村子其实很大的,到处都是这样的屋子......
——2013.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