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旦游荣成——圣水观
文登和荣成是很有人文历史可循的地方。槎山有丘处机;圣水观有王玉阳,这两位道教先祖纷纷选择荣成修道,说明这里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呀。但这风水宝地在人浮于事的现代社会却基本无人问津,看看这破败的大门就知道了......
这里风光秀丽,天然景观30余处。果分阴阳的千年银杏树,祛病健身的圣水,殿、台、阁、坛,巍峨壮观。悬崖峭壁有多幅先人文迹。石雕精琢
260米长的伟德碑廊,有国家领导人,名流书法家的墨宝丰碑近140幅。洞天福地、峰岚叠翠,松竹塔亭,奇石古洞。起浮的千米索道,可穿越松槐林海,和已建成50万立方米的白龙湖,直达七真坛,4000余亩的森林自然保护区尽收眼底。 ![]()
圣水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威海市荣成崖西镇,因观内有圣泉而得名。七真之一王玉阳于公元1164年在此定观建庙传教,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公元1901年因战乱被毁。1994年5
月28日重建并开光,再现圣水观辉煌。
圣水观是我国北方著名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之一。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曾在这里演习道法,为圣水观开山师祖。它位于荣城最长的山脉伟德山脉的西部阳面。创办于1992年秋天,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这里树茂林丰,鸟语花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观内有圣水而得名。这里有令人称奇的千年银杏树、连心树,雄伟壮观的庙宇、亭阁,有甘甜祛病的圣水,还有刺天欲倾的飞仙石、高高的万寿塔,流传着八仙护圣泉、龟驮天书等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
![]()
转过一道弯,忽然出现了红墙碧瓦的一座三层楼高的门洞,下方是洞可穿越,上方是飞檐雕栋的阁楼,上方高悬着道家的圣物八卦镜。阁楼的护栏上书写着鎏金的“圣水观”三个大字,没有龙飞凤舞很朴实的三个大字。穿过门洞长长的甬道,一边是灰色的青砖,一边是汉白玉浮雕的二十四孝图。甬道之后石阶而上,忽然就出现了一个大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广场的一侧一棵满冠金黄色的银杏在阳光中起舞,斑驳的树影下,是一幅巨大的八卦,沿着八卦转上三圈,站立在八卦的正中,合上眼,放空全身,耳边是轻微的风声,渐渐地进入无我的境界……
![]()
真是很独特的道观呢,不虚此行啊......
转过一道弯,忽然出现了红墙碧瓦的一座三层楼高的门洞,下方是洞可穿越,上方是飞檐雕栋的阁楼,上方高悬着道家的圣物八卦镜。阁楼的护栏上书写着鎏金的“圣水观”三个大字,没有龙飞凤舞很朴实的三个大字。穿过门洞长长的甬道,一边是灰色的青砖,一边是汉白玉浮雕的二十四孝图。甬道之后石阶而上,忽然就出现了一个大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广场的一侧一棵满冠金黄色的银杏在阳光中起舞,斑驳的树影下,是一幅巨大的八卦,沿着八卦转上三圈,站立在八卦的正中,合上眼,放空全身,耳边是轻微的风声,渐渐地进入无我的境界……
真是很独特的道观呢,不虚此行啊......
龙角树:嘉靖初年,东海龙太子违犯天条,龙王盛怒之下将龙太子发配到圣水观,龙子痛心疾首,撞断龙角于此,转年生出龙角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汉族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的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
继续往上爬三十三级台阶......
道教以“33”为尊。因为:《道书》以东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计三十二天,又有至上之大罗天,为三十三天。(道经以大罗天为最高之天,其下有:音乐天、成轮天、月行天、速行天、智慧天、娑利天、善法堂天、影照天、威德颜天、众分天、住轮天、清净天、上行天、钵私地天、亲地天、山顶天、住峰天、俱吒天、光明天、周行地天、欢喜园天、波利树天、摩尼藏天、亲险岸天、柔软地天、险岸天、亲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密殿中天、寰影上天、兜率天、大梵天,计为三十三天;加以三清所居之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合为三十六天也。)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也是圣水观的主题,通过元朝王道显对该山的撰写和明朝万历年间闫士选撰写的王玉阳传,特别是92年重修时由庙宇旧址下挖掘出的一块刻有“重修玉清宫记”的碑记,是大明嘉靖年间树立的,你会对圣水观深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公元1157年,东牟王处一,字玉阳,云游此处,这里便成为古圣先贤隐居和道士修炼的洞天福地。
拜过老子和碧霞元君,攀上那三十三级似冲云霄的青石台阶,来到各路仙聚会的“灵霄宝殿”前......
玉皇殿:正上方镌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子虚真气”。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四海龙王及雷公、闪母、雨师、风婆。
从这里放眼四处,圣水观全景尽收眼底,这里四面环山,实乃风水宝地,难怪玉阳真人会选此做为修炼真功之所,并植下这株枝繁叶茂,且颇具灵性的盛产阴阳果的银杏古树,多少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客人,只为求一瓶圣水,采一片银杏树叶,以求它的灵性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
千年银杏树:圣水观一道神奇的风景线——千年银杏树。它由元朝王玉阳真人亲植,距今已近千年,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最为神奇的是她结出的果实是阴阳双核龙凤果。
花上20元钱,就可以把车直接开到这里。其实真的不必要,从山脚走楼梯的话用不了10分钟就上来了......
大明碑:这块古碑是重修圣水观时出土的。此碑是明朝嘉靖45年“重修玉清宫”时所立,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碑上详细记载了当时重修玉清宫出资出物的仁人志士。 由此可见,圣水观确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情人树:是一棵连理情人树。相传,清朝末年,闽南地区一富豪大家小姐,恋上了一位长工小伙,因身价不等,门户不当,遭到家族的百般阻挠和极力反对。一对恋人山盟海誓:“不能同年同日生,定求同年同日死。相伴离家而去,历尽坎坷,至圣水观处隐身求生,感动玉帝,暮年他们的英魂在同日升天,合葬于“玉皇殿”后,转年墓地生出同根两驱的连理树,再现了一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圣水庵摩崖石刻:圣水庵摩崖石刻为金代圣水庵和元代玉清宫的遗迹。其主要由“涌金泉”“玉清宫”“洞天”“飞仙”等组成。多为楷书,字迹规格为35厘米见方。
这是圣水观的又一神秘奇景——圣水“涌金泉”。据《荣成县志》记载:“文邑东北七十里,有山曰浔,冈秀绵连,古磴凌增,水出水腹,澄泓甘洁,蛙蛭不畜,旱不枯,涝不溢,因之曰圣水。”王玉阳是据圣水为该道观命名的。涌金泉的圣水,除了具备水的七善本性之外,清澈甘甜,偏硅酸含量很高,具有消炎、化瘀、明目、美容、祛病之功能。
圣水的传说:宋朝末年,有一个孝子叫仲良,为了给母亲治愈眼疾,四处求医问药,但总是不见好转......
有一晚,他梦见一位手持拂尘的老者,指引他到文邑东北七十余里有山曰浔之处(今圣水观),去寻找灵丹妙药。求医心切的仲良认定是神仙托梦与他,所以次日清晨他便辞别了父母,又踏上了寻药之路......
当他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找到这里时,发现此山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自己似乎是在仙境中漫步......当他还在迷惑的时候,突然一道灵光闪现:梦中的老者出现在他的眼前。仲良当即叩拜,祈求赐予良药。只见老者用手中的拂尘一挥:石壁上就出现了”涌金泉“三个大字,在石壁的下方顿时滋出了清澈的泉水。这时老者又赐给他一个葫芦,并告诉他:”此水乃取天地之灵气汇集而成,能驱百病。快取水为你母亲洗目,饮用去吧!“说完便飞身而去。之后,仲良便按照老者的指点,用葫芦取泉水回家,每天为母亲洗目、饮用。数日后,母亲的眼睛果然痊愈,重建了光明!就在此后不久,当地发生了瘟疫,民生疾苦,仲良又想到神仙恩赐的泉水,便和百姓一起来此求取泉水饮用,结果又消除了百姓的瘟疫之灾......因此,当地的百姓便把这泓能驱病救灾的泉水尊奉为”圣水“,并年年来此上香叩拜,求取圣水饮用,以保一年的平安。
公元1164年,王玉阳在此建观传教,并把这方风水宝地以这泓神奇的”圣水“,命名为”圣水观“。圣水观就因此而得名。
苏东坡在任澄州知府期间,到此地巡游,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当他品尝过圣水后,便挥毫泼墨写下:”一品圣水观天下”的绝世佳句,并流传至今......
现在经科学化验,此水偏硅酸含量高,因此具有消炎、化瘀、名目、祛病的功效。且此泉水旱不枯,涝不溢,蛙蛭不畜,也是为神奇罕见。
![]()
王玉阳:全真道教“嵛山派”创始人,训名处一,号玉阳子。金皇统二年(1142年)三月十八生,宁海东牟(现乳山市)人。长期以来,王玉阳一直过着逍遥自在的云游生活,可在皇帝身边,却受到很多约束,因此请求回乡。世宗同意了王玉阳的请求,并赐钱20万作为回乡的盘缠。就这样,玉阳结束了第一次宫廷之行,为了扩大全真教的影响,加快全真教的发展,来到昆嵛山南部的圣水岩(又称“小昆嵛山”),建起了玉虚观,继续收授弟子,传真布道。
苏东坡在任澄州知府期间,到此地巡游,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当他品尝过圣水后,便挥毫泼墨写下:”一品圣水观天下”的绝世佳句,并流传至今......
现在经科学化验,此水偏硅酸含量高,因此具有消炎、化瘀、名目、祛病的功效。且此泉水旱不枯,涝不溢,蛙蛭不畜,也是为神奇罕见。
王玉阳:全真道教“嵛山派”创始人,训名处一,号玉阳子。金皇统二年(1142年)三月十八生,宁海东牟(现乳山市)人。长期以来,王玉阳一直过着逍遥自在的云游生活,可在皇帝身边,却受到很多约束,因此请求回乡。世宗同意了王玉阳的请求,并赐钱20万作为回乡的盘缠。就这样,玉阳结束了第一次宫廷之行,为了扩大全真教的影响,加快全真教的发展,来到昆嵛山南部的圣水岩(又称“小昆嵛山”),建起了玉虚观,继续收授弟子,传真布道。
王玉阳主要作品: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华山志》等书,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为传播和发展其教派,确立全真教在全国道教中的主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玉阳一生云游四方,修真布道的地方很多,其中圣水玉虚观是他兴教布道的主要圣地。玉虚观位于昆嵛山南麓乳山冯家镇境内,这里风光秀美,素有“小昆嵛”之称。他在这里创建了全真“嵛山派”,他所兴建的玉虚观为当时中国北方三大道观之一。金大定丁未(1187),玉阳真人辞别世宗后便南返故土,“圣水岩”民众千百夹道迎接,力行挽留。玉阳真人感众之诚,随即于圣水岩畔结茅建庵修行。所建茅舍初称为“庵”,后经扩建改造,于金承安戊午年(1198)又易“庵”为“观”,后经皇家赐名为“玉虚观”。金崇庆二年(1213),又赐名“玉真观”。至此,圣水岩道观建筑规模达到鼎盛时期。元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当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由此可知,玉虚观时为天下道观第三。玉虚观落成后,玉阳真人便在这里开始创教立派,玉虚观道众一时多达300余人。玉阳真人在圣水崖壁留下了“圣水岩”、“玉阳洞天”等石刻真迹。
王玉阳大师苦心修炼医道,用气功和医药医治了很多病人,宁海一州奉若神医。在他的培育下,出现了一大批良医,代代相传,名声远扬。玉阳大师除重视人们的身心健康之外,还十分重视农桑。尼姑山遍地是树,古人就放蚕缫丝,织布绣衣。玉阳大师从南方引进桑苗广泛种植,又从他地引进家蚕进行养殖。家蚕丝色有黄白两种,深受外商的欢心,因而圣水宫又成了繁华的交易市场。
金贞祐四年(1216),文登县令温迪罕龟寿迎接玉阳居住城中天宝观。翌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对门人说:“群仙已我约矣。”说完即沐浴更衣,烧香朝拜十方后便仙逝了,享年76岁。至元六年(1269)正月,世祖忽必烈追赠其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至大三年(1310)二月,武宗海山再次加封其为“玉阳体玄广慈善度真君”。王玉阳生前著有《清真集》、《云光集》、《华山志》等书。
金贞祐四年(1216),文登县令温迪罕龟寿迎接玉阳居住城中天宝观。翌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对门人说:“群仙已我约矣。”说完即沐浴更衣,烧香朝拜十方后便仙逝了,享年76岁。至元六年(1269)正月,世祖忽必烈追赠其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至大三年(1310)二月,武宗海山再次加封其为“玉阳体玄广慈善度真君”。王玉阳生前著有《清真集》、《云光集》、《华山志》等书。
王玉阳自幼丧父,性情怪异,幼时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却常喜欢诵读一些道学典籍。7岁时,一天不知何故气绝倒地,醒后说自己梦游到了阴曹,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悟透了人生。金大定八年(1168年)初春,王玉阳来到文登牛仙山求道。闻知宁海有陕西王重阳真人在传真庵布道,便马上前往。二月初八,王玉阳一路访询来到了全真庵。王重阳见王玉阳骨骼非凡,道基深厚,心中喜不自胜,收其为弟子,赐名处一,号玉阳子。玉阳入道时,年方27岁。重阳对他非常器重,入道后即授他道法36卷,并悉心培育。大定八年二月底,王重阳为避开尘世的纷扰,特率马丹阳、谭初端、邱处机、王玉阳四弟子来到昆嵛山,开烟霞洞而居之。在昆嵛山上,师徒们自食其力,搬柴运水做饭,砌石搭木围庵。经过一番锻炼修持,众弟子开始体会到修功之玄妙。王重阳正式宣布创立全真教,并制定了“入教十五论”。
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砺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悉表而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二十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三百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二十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
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砺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悉表而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二十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三百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二十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
大定九年春,王玉阳辞别王重阳,前往铁槎山云光洞修炼。当时铁槎山地处东隅,面向大海,人烟稀少,生活非常清苦,王玉阳在这里主要靠采食山芝野果度日。尽管衣食无着,但王玉阳心高气傲,修炼意志非常坚决。为了磨炼心志,他每天都要赤足翘立于危岩之巅,跪行于荆棘丛生山涧隘路之中,皮肉磨掉鲜血淋漓。如此苦行苦修,长达9年之久,非常人所能为,四方善信者齐呼其为“铁脚仙人”。自此,王玉阳声望日隆,前来问卜乞福和求道拜师者络绎不绝。对于玉阳真人的苦修苦行,一代宗师邱处机曾赋诗赞道:“故国真仙子,东方大达人。清高何异俗,爽迈不同尘。表里天俱赐,行藏世绝伦。时时期祸福,征验默通神。”
王玉阳被尊为“仙人”之后,便下山西行传真布道。他先后在胶东游历了文登、宁海(牟平)、福山、莱阳、登州(蓬莱)、崂山等地,在鲁中及鲁西北游历了青州、潍州(潍坊)、莒州(莒县)、滨州、无棣、沧州、莱州、济南等地,此外还到过江西、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传真布道。此后40年中,王玉阳弘道兴教,度化了无以数计的善男信女,并留下了大量警世度人的诗词歌赋,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玉阳在中国北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对他无不景仰,就连当朝的世宗皇帝对他也是推崇有加。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金世宗皇帝下诏,令王玉阳速入宫觐见,从此王玉阳和宫廷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人生最辉煌、道教功业最鼎盛的时期。接到金世宗的诏书,玉阳匆匆入京。世宗破格于内殿召见王玉阳,询问了有关养生益寿、修道升仙方面的问题,玉阳一一做了回答。对于玉阳的道法世宗非常赞赏,即赐冠简紫衣,封赠三品俸禄,并于御果园建起道观,让玉阳入内修行道法,为宫廷主持操办生辰典仪。皇上对玉阳的封赏重用,引起一些朝臣的不快,遂生陷害之意。据《金莲·玉阳传》载,当时世宗有位心腹献计说:“道人即为仙人,何不以鸩试之?”世宗依计令玉阳喝下三杯毒酒,然而却安然无恙。世宗及众臣非常惊讶,随即向玉阳表示歉意,并予厚赠。
王玉阳被尊为“仙人”之后,便下山西行传真布道。他先后在胶东游历了文登、宁海(牟平)、福山、莱阳、登州(蓬莱)、崂山等地,在鲁中及鲁西北游历了青州、潍州(潍坊)、莒州(莒县)、滨州、无棣、沧州、莱州、济南等地,此外还到过江西、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传真布道。此后40年中,王玉阳弘道兴教,度化了无以数计的善男信女,并留下了大量警世度人的诗词歌赋,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玉阳在中国北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对他无不景仰,就连当朝的世宗皇帝对他也是推崇有加。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金世宗皇帝下诏,令王玉阳速入宫觐见,从此王玉阳和宫廷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人生最辉煌、道教功业最鼎盛的时期。接到金世宗的诏书,玉阳匆匆入京。世宗破格于内殿召见王玉阳,询问了有关养生益寿、修道升仙方面的问题,玉阳一一做了回答。对于玉阳的道法世宗非常赞赏,即赐冠简紫衣,封赠三品俸禄,并于御果园建起道观,让玉阳入内修行道法,为宫廷主持操办生辰典仪。皇上对玉阳的封赏重用,引起一些朝臣的不快,遂生陷害之意。据《金莲·玉阳传》载,当时世宗有位心腹献计说:“道人即为仙人,何不以鸩试之?”世宗依计令玉阳喝下三杯毒酒,然而却安然无恙。世宗及众臣非常惊讶,随即向玉阳表示歉意,并予厚赠。
金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想起了王玉阳,特旨诏请进京,在皇宫内召见玉阳,相互谈论得非常投机,直到夜幕降临才结束。所谈问题非常广泛,从天文地理到养生延寿,从金朝的北伐争战到百代万世的长治久安,都一一涉猎。据方志记载,玉阳所答大契圣心。章宗叹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先生之谓也!”次日特令内侍传旨,赐玉阳紫衣,封号为“体玄大师”,并改城东崇福院为永寿观,专为玉阳修行布道之用。一月过后,章宗又特旨令玉阳主持修真观,同时赐绫、罗、绢各2000匹,绵1000两,每月发给饮膳费白银200镪。尽管受如此礼遇,无奈玉阳老母已年过九旬,遂于戊午(1198)秋,向章宗辞别归山。章宗感他一片孝心,特旨准行,并赐丰富路资,以礼护送还家。
泰和元年(1201),章宗痛失幼子,后继无人,心中非常着急。恰逢此时元妃身怀有孕,章宗喜出望外,希望能生下一位皇子,以继承大统。为乞求上天保佑,特诏请玉阳赴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一种祭神礼仪)。这次盛事,对改善全真教当时的处境非常重要。由于当时全真教发展很快,引起了金统治者的不安。为此采取了很多限制政策,甚至一度进行了镇压,全真教发展步入了艰难的境地,就连邱处机都被迫逃回家乡避难。而皇家对王玉阳却一直恩宠有加,屡屡委以主醮大事,由此大大缓解了宫廷对全真教的敌意。应该说,王玉阳当时是全真教无人能比的核心人物,他主持了全真教的大多数活动。玉阳作完醮事后,即回到了“铁槎山”云光洞,度化道士1000余人。
泰和二年(1202)八月,元妃(李氏)生下一皇子。十二月赦免3000僧道。泰和三年(1203),玉阳奉旨前往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为皇子祈福。为了感谢全真大师们对皇室的善德,泰和七年(1207)春天,元妃把道经两部赠予全真门下。一部送到长春真人邱处机的栖霞太虚观,另一部则送到王玉阳的圣水玉虚观。元妃所赠道经名为《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卷。
泰和元年(1201),章宗痛失幼子,后继无人,心中非常着急。恰逢此时元妃身怀有孕,章宗喜出望外,希望能生下一位皇子,以继承大统。为乞求上天保佑,特诏请玉阳赴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一种祭神礼仪)。这次盛事,对改善全真教当时的处境非常重要。由于当时全真教发展很快,引起了金统治者的不安。为此采取了很多限制政策,甚至一度进行了镇压,全真教发展步入了艰难的境地,就连邱处机都被迫逃回家乡避难。而皇家对王玉阳却一直恩宠有加,屡屡委以主醮大事,由此大大缓解了宫廷对全真教的敌意。应该说,王玉阳当时是全真教无人能比的核心人物,他主持了全真教的大多数活动。玉阳作完醮事后,即回到了“铁槎山”云光洞,度化道士1000余人。
泰和二年(1202)八月,元妃(李氏)生下一皇子。十二月赦免3000僧道。泰和三年(1203),玉阳奉旨前往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为皇子祈福。为了感谢全真大师们对皇室的善德,泰和七年(1207)春天,元妃把道经两部赠予全真门下。一部送到长春真人邱处机的栖霞太虚观,另一部则送到王玉阳的圣水玉虚观。元妃所赠道经名为《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卷。
玉清为元始天尊,是“三清”第一大神,他住在玉清仙境,生活在宇宙形成之前,他在天地初始时,以秘道传授与诸仙,用来开劫度人。此玉清宫为天然石洞,冬暖夏凉,宜练功修行。在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就有《重修玉清宫》的碑文记载。从洞中石缝向外张望,可得“望今生财”之鸿福大运。
![]()
![]()
![]()
![]()
神奇的阳刚石:一阴一阳谓之“道”,或许是天地造化,圣水泉附近的玉清宫为“雌”(阴),此阳刚石为“雄”(阳),这种奇特景观实为罕见。阳化气,阴成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体三宝:精气神。细观阳刚奇石,正如阳物壮盛。全真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更注重“先修性,后修命”。这神奇的阳刚石,恰似男性的特征——生命之根。
![]()
![]()
![]()
![]()
![]()
![]()
![]()
![]()
神奇的阳刚石:一阴一阳谓之“道”,或许是天地造化,圣水泉附近的玉清宫为“雌”(阴),此阳刚石为“雄”(阳),这种奇特景观实为罕见。阳化气,阴成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体三宝:精气神。细观阳刚奇石,正如阳物壮盛。全真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更注重“先修性,后修命”。这神奇的阳刚石,恰似男性的特征——生命之根。
沿着吕洞宾留下的足迹,“双手攀日上九重”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长二百六十八米,宽八米的雕梁画栋仿古长廊。廊门古石坊上刻“荣城伟德将军碑廊”。开门碑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书“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八个大字,其后庄重地矗立着荣成藉一百三十位将军或担任过副军级以上职务者的手迹传碑。廊以山势而曲折,而升高,青石着阶,黑瓦掩顶,两排红柱牵长廊,与青山碧空相映成辉。
俯瞰天然太极图......
仙桃石:相传,孙悟空被玉帝派去掌管蟠桃园,原本一心不快的孙悟空来到蟠桃园时,看到满树仙桃十分诱人,不由满心欢喜。每天转摘又红又透的仙桃偷吃,往往是吃上一口便扔掉,其中一个仙桃掉落此处后,化作了一座“桃形岩石”。因是仙桃所化,后来岩石中间便长出一棵桃树,且每年结出仙桃。
荣成伟德将军碑廊:荣成是胶东的光辉代表,仅有67万人口的县级小市,成长起40多位理国治政的国家和省部级要员;“两弹一星”创始人之后的4位两院院士;140多位安邦治国的将军,成为中国有名的将军市;50多位资产在10亿元的国际国内企业家;文化、教育、卫生等国内外成家立派的名人举不胜举。为展示荣成,歌颂将军,教育后代,昭示后人,特修建此碑廊。
山东荣成是革命老区,荣成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荣成地处祖国东边,既是国防要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成具有优良的崇军习武光荣传统,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荣成人民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记载,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荣成已有5.1万人参军入伍,先后有6577人为国捐躯,有140多位荣成籍子弟兵被选为将军和军职以上领导干部,是继湖北红安、江西兴国之后的第三个将军市(县),被誉为中国新时期的“将军市”,这是六十八万荣成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为歌颂将军的丰功伟绩,教育当代勿忘革命先辈,昭示后人继发爱国主义精神,中共荣成市委、荣成市人民政府、圣水企业联合总公司联袂于一九九七年,投巨资在国家级森林公园、AAA级名胜风景区—圣水观,修建了荣成韦德将军碑廊。
荣成伟德将军碑廊,全长268米,建筑面积3128平方米。开门碑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八个大字,廊内恭设荣成籍将军和军职以上领导干部的手迹丰碑。充分展示了他们忠于党、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祖国的崇高品质,再现了他们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本色,抒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心系桑梓的深情厚望。这座碑廊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是一笔厚重的政治资产和红色的旅游教育基地。荣成伟德将军碑廊,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缩影。这里既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早期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有二十世纪中期革命英雄的事迹,还有当代英杰的辉煌业绩,是一部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红色教育基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