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博物馆系列——青岛贝壳博物馆
青岛贝壳博物馆坐落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畔,是以贝壳为主题,集贝壳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私人贝壳博物馆,面积约2600平方米,并有国内最大的沙滩T台。主要由贝壳标本展示区、贝壳观赏区、儿童互动区、科普区、贝类商品展示区及贝类生物科学研究院六部分组成,展藏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五个纲、262科、4260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130余种贝类化石,馆藏数量及硬件设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这里既有号称“海贝之王”直径一米的大砗磲,也有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沙贝,还有来自4.5亿年前奥陶纪的鹦鹉螺化石。
目前,我国的贝壳博物馆正处在成长阶段。在亚洲,韩国贝壳博物馆的贝壳藏品有4000余种,日本贝壳博物馆的贝壳藏品也有6000余种,而菲律宾贝壳博物馆的藏品则多达近7000余种。本馆现有贝壳藏品数量4260余种,还有4000余种正在整理过程中,届时馆藏品将超过8000余种。青岛贝壳博物馆是国内第二大贝类博物馆。![]()
观赏区
创意画廊
贝类展厅
从亿万年前的贝类化石到现在的四大名螺,从直径一米的砗磲到几毫米的沙贝,在刚刚落成的西海岸唐岛湾畔青岛贝壳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在这个近3000米的博物馆里,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4000余种贝类,是国内规模第二大的贝类博物馆。
贝类爱好者投资千万建馆
“建馆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一方面能将自己的藏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另一方面,也能给西海岸增加亮点。
”昨天,在刚刚建成的青岛贝壳博物馆里,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据介绍,耿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贝壳发烧友,从上小学时候起,就开始收集家里人及亲戚朋友吃完的贝类,然后自己收藏起来,在闲暇的时候,就拿出来玩,别的小朋友对汽车、变形金刚感兴趣,他却只对贝类情有独钟。
工作后,耿先生一直做投资类生意,但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收藏的那些“宝贝”。随着藏品的增多,在家里非常占地方,他就想找一个适合这些贝类“落脚”的地方。前些日子,在唐岛湾附近一处地下网点考察时,发现非常适合做展馆。于是,他便将此处租了下来,投资一千多万元,专门做成了一个贝壳博物馆。
五种类聚成贝壳“大观园”
据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整个贝壳博物馆的布局,分室内和室外馆。这里汇集了世界上五大类品种齐全的贝类壳。在其1至4号馆,排列着腹足纲贝类,这一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蜗牛是最具典型的代表。五号馆是科普馆,六号馆是化石馆,这里陈列着上亿年前的鹦鹉螺化石,还有菊石螺类化石。在馆中还有一块从陆地上挖掘的远古贝类群化石,这些贝类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由于遭遇地壳运动,从而永远地埋藏在地下,经过上亿年的地壳变化,这些贝类又被挤压出来,成为奇观。
而在七号馆里,则双壳纲、掘足纲、多板纲及头足纲的贝类全部汇集在这里。在这里你可看到唐冠螺、象牙贝、黄金宝螺、沙贝等名贵的贝类。而在地中海被誉为“天使之翼”的贝壳,在这里也完美地呈现。
名贵砗磲贝一枚身价50万
在室外馆的中间部位,一块巨大的贝壳展现在众人面前。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叫砗磲贝壳,壳最宽处可达1.3米,重约300公斤以上,是一种最大的贝类。一扇大的贝壳,可作婴儿浴盆。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这块巨大的砗磲,是耿先生花费很大的劲才淘来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贝壳不算最贵,但却很亮眼,价值约50万元。最贵的贝类要属化石馆里的贝类化石,现在的价值真是没法说,都成玉石了,只能说是价值不菲,无法估价。
小小沙贝身长只有两毫米
在三号馆里,分布着馆内最小的贝类——沙贝。记者注意到,他们在墙壁上,都用标准的展示柜摆放贝壳。而在这里的展柜里,却标着号码,在一块号码前,记者用肉眼几乎找不到这里“藏”着的最小贝类——沙贝。据工作人员介绍,沙贝顾名思义,是生长在沙滩里一种极小的贝类,由于它也怕受伤害,一般都钻在沙里生长。钻得深,见光少,长得也小。最小的仅有两毫米,体长只有一粒米的1/3左右。
期待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
“这个贝类博物馆是国内第二大贝类博物馆,同时也为西海岸博物馆群增添了新的成员。
”据黄岛区文广新局广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第一大贝类博物馆应该在大连,拥有五千余品种贝类,而青岛这里馆藏4000余种贝类,也是够让人开眼的。本月开馆后,不但能接待游客,同时也将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青少年不但在这里能看到很多贝类物体,还能从博物馆里学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