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博物馆系列——青岛市博物馆(碧海风帆·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
就在甘肃展厅的对面,是展览的另一部分—— 《碧海风帆——
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碧海风帆”是青岛首次以展览的形式,梳理了处于丝绸之路北线的青岛地区数千年来海上对外交往的发展历程,包括近百幅考古图片和数十件来自胶州、即墨、胶南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展览依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东夷先民的海洋文化到秦朝琅琊古港的兴衰,从唐宋板桥镇市舶司的商贸往来到明清以降青岛口、沙子口、女姑口和沧口等胶州湾畔贸易口岸的发展,除了大量的文献及考古现场遗存图片,还有来自胶州、即墨和胶南各区市级博物馆的数十件文物——包括明清沉船上的瓷器、胶州板桥镇出土的宋代铁钱等。
《碧海风帆——
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用大量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印证着青岛与海上丝路的不解之缘,这也是本市首次以展览的形式,梳理青岛地区数千年来海上对外交往的发展历程,古代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拥有多处优良港口,与日本、韩国相邻,正处于丝绸之路的北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
展览以“海洋文明孕丝路”、“千古琅琊启远航”、“繁盛板桥千帆过”“四口绝唱入新章”四个单元,通过近百幅考古图片和数十件来自胶州、即墨、胶南博物馆的瓷器、钱币、建筑构件等出土文物,以及水下考古发现的明清青花瓷器等,详细讲述了青岛东夷先民的海洋文化,琅琊古港的兴衰,唐宋板桥镇市舶司的重要贸易港口地位和明清以来,青岛口、沙子口、女姑口、沧口等胶州湾畔贸易口岸的发展。
![]()
![]()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以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齐国生产的高档精细丝织品大量输出,畅销各地,齐国发达的造船业和舟师,使其在春秋时期就已开辟了一条自齐东渡渤海,经朝鲜半岛而达日本的航线。到了汉代,齐地的丝织品也作为中原的骄傲走上了陆上丝绸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以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齐国生产的高档精细丝织品大量输出,畅销各地,齐国发达的造船业和舟师,使其在春秋时期就已开辟了一条自齐东渡渤海,经朝鲜半岛而达日本的航线。到了汉代,齐地的丝织品也作为中原的骄傲走上了陆上丝绸之路。
徐福东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展览中用大量遗存照片和文物介绍了徐福东渡、法显西归等历史故事,展现了青岛地区自古以来对外贸易的繁盛景象。琅琊港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大港口之一,其时,它背靠的齐鲁大地物产丰富,尤以齐国丝织品闻名中外,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秦皇汉武多次巡幸至此,徐福东渡更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在此区域考古发现的沉船遗址、外销瓷器等,都证实了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港和中转站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求长生不老,多次派人入海,寻求仙药,齐人徐福即是其中之一。徐福率三千童男女自琅琊启程,在十年入海东渡寻药中,数次到达日本,开创了中日友好之源。徐福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也是中国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至今在韩国、日本仍留存其大量传说。
(文字部分整理于网络)
——2015.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