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青岛博物馆系列——青岛市博物馆(戈壁驼铃·古代甘肃丝路文明展)

$
0
0
青岛博物馆系列——青岛市博物馆(戈壁驼铃·古代甘肃丝路文明展)
        2015年9月24日,青岛市博物馆迎来建馆50周年纪念日,作为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以“戈壁驼铃”为主题的古代甘肃丝路文明展和以 “碧海风帆”为主题的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将首度以联展模式,对比呈现丝路与海上丝路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甘肃和青岛,截然不同的高原文明和海上文化。 其中,甘肃展区大量的实物真品,其豪华与永不过时的时尚气息令人惊叹。 

        展览的第一部分《戈壁驼铃——古代甘肃丝路文明展》,共展出上自商周、下至宋元在甘肃一带出土的丝路文物精品140余件,有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木器、瓷器、丝织品等,其中五件是国宝级文物。包括著名的铜奔马和青铜马车队的一比一复制品也同时展出,还有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为人们全面了解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甘肃地区的古老文明提供了一扇窗口。
       甘肃丝路——汉唐经济文化交流窗口: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和打通了横贯亚洲内陆东西交通的要道。自此,“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李希霍芬语)将神秘的东方古国与遥远的欧亚大陆连接起来,大大丰富并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丝绸之路东段就主要分布在甘肃境内,长达1600多公里。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使甘肃在汉唐时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宝藏。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貌学的创始人、旅行家和东方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后被沿用泛指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往来的通道。齐鲁大地自古便是中国著名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不仅做到了“人民多文采布帛”,而且还为丝绸之路提供了延绵不绝的货源,以致于“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作为《长路·远帆——甘青两地丝路文化联展》的甘肃部分,展览将呈现上达商周下抵宋元的甘肃出土的丝路精品140余件,其中包括五件国宝级珍品。 这里有2000年前的西域彩绘木马,纸墨如新的敦煌藏经洞手抄佛经,近一米高的红陶骆驼,珍稀的元代唐卡……
       战国的蜻蜓眼玻璃珠,当时从西亚传入,作为中原尚不能自制的紧俏时髦佩饰,也是身份和富有的标识;汉代的西域彩绘木马,至今能清晰地看到马背上的彩绘花纹,马嘴大张,露出一排厚实的槽牙,似在长嘶,马尾不自然地上翘,尤感灵动。据说,它与人们所熟悉的马踏飞燕的铜马,以及四匹形态武器各异的青铜人马俑一起,都出自甘肃武威的一座汉代张姓将军墓中。除这些参展真品外,还有一队包含了20余件兵马的高仿人马俑,位于博物馆中厅入口处,威风醒目。 
       便于随身携带的南北朝小佛像有闪亮的包浆,据说是当时便于商旅随身携带随时膜拜的物件;敦煌藏经阁里的小楷妙法莲花经,出自当时普通的抄经人之手,由于藏于密闭环境千年之久,纸墨如新,隽秀工整的小楷书法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迹。94厘米高的红陶骆驼是所有展品中最高大的一件,它与一旁的三彩胡人俑一起,还原了丝路上的驼队往来。 
       最精美耀目的展品是展厅中央单独陈列的一件辽代镂空凤鸟纹金冠,工艺繁缛,纹饰华丽,应为辽代帝后所戴,冠顶还有一只鎏金的金翅鸟,振翅欲飞。 

 

       错金银铜柲帽·战国                              错金银风鸟纹铜鐏·战国

       铜鹿·战国

       带提链三足铜壶·战国

       蜻蜓眼玻璃珠·战国                              蒺藜形陶珠·战国

       镶绿松石铜饰牌·战国

       铜鼎·辛店文化

 

       铜卣·西周
       铜簋·西周



 

       雕刻踞姿熊砖·汉代

       云龙纹漆耳杯·汉代

       灰陶弹琴伎乐俑·汉代

       马踏飞燕



       铜灯·汉代

       博山炉·汉代

       弩机·东汉

 



       羽人瓦当·汉代

 

 



       彩绘木立俑·南北朝

       伏富寺造像碑·北周

       石造像碑·北周

 

       花叶纹金带板·吐蕃时期

       镶绿松石金带板·吐蕃时期

       花卉纹金带板·吐蕃时期                               金带扣·吐蕃时期

       花卉纹金杏叶·吐蕃时期 

 









 

 

       鸽子纹锦残片·唐代
 



 

       浮雕拴马图墓砖·宋代              浮雕鹿衔花墓砖·宋代 

       模印婴戏莲花墓砖·宋代 
       加彩陶戏俑·宋代
 
       国宝来青:辽代帝后之冠冕亮相
       展览中,包括诸多难得一见的真品、国宝。战国时的蜻蜓眼玻璃珠是当时从西亚传入的极为珍贵的玻璃制品,作为时髦的佩饰而随主人埋入地下。汉代高大的彩绘木马展现了西域大宛马的天马神韵。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隋人写经卷,由于藏于密闭环境千年之久,展开后仍是纸墨如新,隽秀工整的小楷书法中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的高达近一米的红陶骆驼及三彩胡人俑还原了丝路驼队的往来。辽代的镂空凤鸟纹金冠是整个展览中最夺人眼目的展品,金冠造型端庄,工艺繁缛,纹饰华丽,是辽代帝后所戴之冠冕,冠顶正中缀鎏金金翅鸟,双足踩在莲花座上,长尾上翘,展翅欲飞。此外,来自古波斯、贵霜王国的金币、银币,吐蕃王国的金杏叶与金带板,西夏国的竹笔等展现了中西商贸与文化的交融。
       镂空凤鸟纹金冠·辽代
 

       泰和六年仕女图壁画砖·金(泰和六年) 

       乾祐蝴蝶纹鎏金铜牌·西夏         降魔杵·元代

       黑釉剔花瓶·元代

 

 
(文字部分整理于网络)
——2015.10.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