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青岛的街头公园——观海山公园

$
0
0

青岛的街头公园——观海山公园


       观海山公园也算是观海山历史街区的中心了吧。这座小小的街头公园并不很好找,其入口在观海二路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岔道上,没有明显的标志,是因为抬头看到了这只被红色条幅挡到一半的大眼睛,泄露了它的位置,方才使我找到了它。

       观海山公园位于市南区南部,距海岸线600余米,海拔66米,公园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是青岛十处山头公园之一,建成于1985年。似一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市南区。

       此山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观象山之南,信号山以西,占地85亩,是青岛市十个山头公园面积最小的一个。园内花木繁盛,有一幽深花廊,两侧有十数米长,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壁画。在花木掩映中有一小巧的观海台,在此尽可将本景区景观收入眼帘。

  长廊:位于园门入口。东西长72.5米,占地245平方米。扁柱、横架,钢筋混凝土结构,鹅卵石地坪。东侧石墙景窗、壁画与廊外住宅相隔;西侧紧靠挡土墙,廊柱之间由长条磨光水泥板连接,供游人休息。护墙上方栽植紫藤等攀缘植物和连翘、大叶黄杨球等灌木。出长廊沿鹅卵石小径至观景台。


   








  海底世界壁画:位于长廊内东壁。长24米、高3米,彩色马赛克拼装成海底珊瑚、海星及深海鱼种的象形图案。壁画南白色马赛克墙面中部,由蓝色马赛克组成“海底世界”4字。

  凉亭:位于南部坡下,与鹅卵石小径对接。由“扇贝”、“水母”和“海星”3个单体小亭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水磨石地坪。双柱“扇贝”亭在前,单柱“水母”与4柱“海星”相连,白色马赛克镶边。亭台为两级花岗石圆台阶组成。


  哪吒雕塑:位于山南坡,凉亭以东雪松、龙柏树下。汉白玉质莲花底座上,哪吒跪卧双手托腮沉思,栩栩如生。(真没看出是哪吒,当时站在雕像前猜了半天呢

       绿化种植:园内以雪松、紫叶李为主调树种,龙柏次之,间有黑松、悬铃木、樱花、海棠、紫薇、连翘、地锦等花灌木相配置,保留原有刺槐林。绿地面积0.5万平方米。2005年有树木20种4720株。绘就观海山常青的四季山色。


       悠闲的狗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观海台:位于山顶中央,1927年,身为胶澳商埠总办的赵琪,在视察了“观海山”之后,即决定在山顶增修一座四方形“观海台”,以供游人观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5米,台上面积6平方米,4柱对角,面对青岛湾中部。东、西、南方向无高大建筑,视野开阔。台下广场占地248平方米,2000年翻建扩大至259.69平方米,崂山红、五莲红和崂山灰等火烧板铺就。

       登台远眺,远至大公岛、小公岛,近至栈桥、小青岛、薛家岛,进出胶州湾的巨轮、小船一览无余。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登台观海之地,外地来青游人多来这里俯瞰海天景观。是老青岛一景,有“海山写意”之誉,1939年被评为“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文人曾写诗咏叹“风帆叶叶远浮空,海色天光上下同。最是雨余东望处,红楼翠罅夕阳中”。


       站在观景台上看青岛美景......

 






 

 




 
       下山路上说说观海山的历史吧:
       观海山,濒临青岛湾,为观海二路所环绕,是崂山余脉的最西岚。此山位于观象山之南,信号山以西,海拔66米,面积5700平方米,与海岸最近距离为600米。这里原本是一座小山岭,因山岩青黛,故名“青石山”。青岛建置前后,称为“小北岭山”,后一直沿用此名。

       至清末德国占领青岛时,因1903年德国人要在山南坡修建“胶澳总督府”,即将此山命名为“总督府丘”。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因德军在“胶澳总督府”及周围挂出“降旗”,日本守备军司令部便将此山更名为“八幡山”,取“八方降幡”之意,位于山旁的瓦德街改为“八幡町”(今观海一路)。

       1923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即定名为“观海山”。《胶澳志》载:“当市内之中央,遍山植松,山巅有观海台,登山遥望海西胶州湾之曲折,了如指掌。”1927年,身为胶澳商埠总办的赵琪,在视察了“观海山”之后,即决定在山顶增修一座四方形“观海台”,以供游人观光。“观海台”建成之后,市民纷纷登台观览,一饱眼福。于是,市民便俗呼此山为“凉台山”。这是因为新建的“观海台”与市民家中的“凉台”很相似的缘故。

       建国前夕,山林遭到破坏。建国后,连年植树,改造土壤,植被恢复较好。“文化大革命”时期无人管理,历遭虫害,多数树木枯萎、死亡。至后期仅存百余株黑松和自然生长的刺槐。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被植物甚少。

  1984年,市政府决定封山3年,以“海”为主题建成公园。同年3月动工。由市园林局规划设计室,按照市园林局的规划方案设计;由市医药总公司、市建筑材料公司集资兴建。修复观海台,增建园门、长廊、凉亭、壁画、雕塑;修建游览石径683平方米,建挡土墙110平方米,围墙162.5平方米、铁围栏80平方米,建厕所1处,设石桌石凳2套。工程总投资18.23万元,其中上述单位集资12.68万元,市政府补助5.55万元(包括苗木购置费3.16万元)。由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栽植乔灌木1562株、铺草坪1176平方米、栽绿篱60米。1986年7月6日,经市政府命名为“观海山公园”,同年10月建成开放。


  2000年,市政府投资进行改造完善,新建环山游览路90平方米,翻建硬化游览路683平方米,出入口台阶193平方米;修缮观海台、改造台下小广场地坪和新建小平台2处,新设石质条凳17个;增设路灯10盏,草坪灯20盏。增植黑松、樱花及花灌木495株,铺栽草坪4881平方米。2005年公园绿线划定范围为0.56万平方米。

       观海山麓民居......

  

       公园大门旁即是观海二路13号甲——王献唐的故居。大门紧闭,只得爬上山去俯瞰......

      王献唐(1896—1960),山东日照人,我国著名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他幼承家学,国学功底颇深。1913年毕业于青岛礼贤书院(今青岛九中),在青岛任记者,住于观海二路13号。先后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一等秘书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 1928年去了济南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任职期间馆藏品大富,蜚声海内,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图书文物重镇。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孔子嫡裔、衍圣公孔德成拜他为师。受益匪浅。解放后,王献唐曾任山东省文物委员会主任,他的墓在浮山之阳茅岭。在康有为墓之侧。

     王献唐一生嗜书如命, 收藏无数,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但对古钱、文物、书籍等极为热爱, 不惜重金购买, 为挽救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居功至伟. 解放后, 向国家捐献越王勾践剑、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 他于诗、书、画、印等传统才艺亦功力深厚,无学不涉,涉无不精, 一生专著50余种,约两千万余言. 虽然历尽沧桑,但所幸许多重要的文稿还完好如初, 青岛出版社已准备陆续出版这些遗稿。 

(部分文字资料整理于网络)

——2015.5.3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