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五六单元精品题练习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一、字词百花园 (30%)
1、看拼音写汉字。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mài lǒng
zhàng
péng
nèi
hán
qīqīng
fén shāo
2、请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荇(xíng
xìng)藻
乍(zhà zá)起
瘦削(xuē
xiāo)
褪色(sè shǎi)
3、下列成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金碧辉煌 无与伦比
心旷神移 焕然一新
B.
赏心悦目 花团绵簇
出奇不意 司空见惯
C. 精彩纷呈
迫不及待 目瞪口呆 无不奉陪
D.
沁人心脾 夜慕降临
畅所欲言 好不含胡
二、句子大观园
1.按要求写句子。
⑴把下面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
⑵写句子用夸张手法。
教室里十分安静。
⑶缩写下面的句子。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
2.下面这段话,每个句子中只有一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过来。(3分)
“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写得生动形象。读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像他那样见好事就做的好思想。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中哲理无处不在。在成熟的麦地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明白了
;从山谷中富有弹性的雪松,我们明白了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个你从大自然中发现的哲理
(2)在
,在
,在
,看不出有什么
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
的时候,无日不
。
(3)
,烈火焚烧若等闲。不要人夸好颜色,
。大漠沙如雪,
二、开卷有益(15%)
(一)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 从空中 ,在雨雾中,仿佛风一吹就能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 上了 ,心里好不得意。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天游峰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2)从“终于”一词可以体会到什么?
(3)“我终于…
…心里好不得意。”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4)你认为这段文字与塑造扫路人有关系吗?它能起什么作用?
课外美文室(30分)
(一)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
)好看,(
)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让人无法估计。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
)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 给文章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用“-----”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4)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
(二)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 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3.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
)
诧异(
)
4.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从眉目上看
生怕鸡蛋被挤破
5.
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6.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7.
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
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三、笔下生花——我手写我心!(30%)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刻,让你喜,让你怒,让你委屈,让你愧疚……请你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题目补充完整,把“那一刻”有条理地、具体地、详略得当地写下来,写下“那一刻”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命题指导思想
本试卷的结构分为“积累运用”、“阅读天地”和“妙笔生花”三大板块,内容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形式呈现多样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在命题时,我们遵循考试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努力让试卷既能让学生面对测试充满自信、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又能让试卷引我们教师分析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试卷特点说明
1、生活性。语文考试不是靠记忆和模仿,而是通过观察、思考才能解答。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2、科学性特点。设计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探索发现,启迪学生思维试题的设计,影响着教师平时教学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设计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3、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开拓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
命题质量自我评价
我们命题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课外的内容与课内的有一定的联系。题目的设计主要遵循这样三点:教材中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教材中字、词、句、标点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从而使题目的设计超越考查学生的目的,为学生阅读提供引路性、启发性的帮助。
自评等级 优(∨
)
良(
)
中( )
2013-2014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五、六单元练习题
积累运用(本部分共占30 %)
一、字词百花园(15 %)
1.读拼音写词语。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5
%)
kuí
wú
xūn
táo
zhàng
péng
yù zhuó bīng
diāo
2.用“
”标出正确的读音。(3
%)
褪色(shǎi
sè)
圆茎(jīng
jìng)
瘦削(xuē xiē)
模(mō
mó)糊
参差(cī
chà)
黝(yǒu yōu)黑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5
%)
( )思(
)虑
气喘( )(
)
( )往( )来
请写出两个与时间有关的成语:
4.诗句连线。(2
%)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东风无力百花残
九州生气恃风雷
闻歌始觉有人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相见时难别亦难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荷叶罗裙一色裁
万马齐喑究可哀
二、句子大观园(15 %)
1.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2
%)
(1)《石灰吟》一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其中表达诗人人生志向的诗句是: ,
。
(2)《墨梅》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诗句是:
,
。
(3)我幻想它是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仿写:
(4)《广玉兰》一文中,我最欣赏的句子是:
喜欢它的原因是:
(5)毕业复习就要开始了,你的目标是什么?请你运用成语为自己设计一句激励语:
2.下面这段话中共有三处错误(每句各有一处),请用修改符号修改过来。(3
%)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阅读对人成长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让我们大家认真仔细地读一本好书吧!
开卷有益 (本部分共占40 %)
三、课内阅读(10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碰见了,(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 %)
2.第一自然段中分号的用法是
。(1 %)
3.文中两次出现“最大的”。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
;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
。(2 %)
4.“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麦穗”指的是
,引号的作用是
。(2 %)
5.联系实际写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3 %)
6. 请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1 %)
四、课外阅读(30 %)
(一)北国的雪
佳木斯的第一场雪我怎能把它忘怀呢?
记得一天早晨,天气变冷,阴云一块一块地在天空移动。到了中午,大片大片的雪花便从天上落下来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得在天空中打转。它们无拘无束地游荡着,大地慢慢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
啊,北国的雪,令人陶醉••••••
过了一段时间,雪停了,整个大地好像被一层轻纱裹住,又好像被一层银雾罩住了。太阳出来了,佳木斯成了水晶般的城市。我们走在街上,像走在童话中的仙宫一样神奇异常。路旁的松树上,挂满了雪球,亮晶晶的。远方一望无垠,洁白万里。皑皑白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街上的雪不怎么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孩子们也出来玩了,他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
啊!北国的雪,你的心灵是那样的洁白,我们忘不了你的美丽,更忘不了你
为大地做出的贡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 %)
忘怀(
)
陶醉(
)
游荡(
)
2.把文章的第一句话改写成陈述句。(2 %)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用“
”画出来(至少画出3句)。其中一句是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4 %)
4.这篇文章描写了
,表达了
。(4 %)
(二)美丽的谎言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缩句: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 句中,“这种信念”是指
。(3 %)
2.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6%)
3.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3%)
4.“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1%)
5.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1%)
6.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3%)
妙笔生花 (本部分共占30 %)
五、习作。(自选一题)
1.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谊,懂得了珍惜幸福……
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选择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来写,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2.
无价(如,横线处可填:自信、亲情、爱心、友谊……)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写。
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本着以教材为中心,以课标为依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试题由基础知识、课内外阅读和习作部分组成,试题均围绕1-4单元中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容易出错和重难点相关知识而出。难易程度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意在巩固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试卷特点说明
1、基础知识全面性。试卷的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共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词语百花园”、“句子大观园”,每一部分的试题都是根据书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平日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通过不同形式的考察方法,考查点比较全面。
2、课外阅读层次性。课内阅读题选择了不同风格的两篇课文,考查了这两篇课文的知识点,灵活而且又浅入深。两篇课外阅读,一短一长,一篇写景的,一篇叙事的,难易程度层次分明。
3、作文题生活性。作文在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基础上,并能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使作文的题材来自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有的可写。
命题质量自我评价
本试题的每一道题,都是经过千筛万选,紧扣教材,围绕学生而出。知识面广,体型多样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力求创新,既注重知识水平的测查,更注重对学生理解及运用能力的测查。
自评等级 优(√)
良(
)
中( )
2013-2014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五、六单元练习题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运用。40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8分
yí
pō
xuē
kuí
化险为( )
(
)有成就
瘦( )
夺( )
péng
船(
)( )松
zhēn 坚(
) (
)察
2.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2分
莫( )一是
( )夷所思
迷途知( ) 白(
)过隙 (
)往知来
3.句子好美,我会接着写。4分
(1)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_______________,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生活是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那是启示我们
。
4.关联词语填空。2分
A(
)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
)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B在人生路上,(
)错失了良机,我们(
)不应叹息。
5.根据要求写句子。4分
(1)例:夹竹桃每天都风吐艳。
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六(1)班获得了广播操比赛的第一名,全班同学都感到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改为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三条广告分别对应哪个内容,动手连一连。3分
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A 天气预报广告
②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B 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③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C 频道广告
7.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在欣赏广告词时,突然发现有的广告套用了成语。于是,大家便动手收集起这类广告词来。
默默无蚊(闻) 衣衣(依依)不舍 骑(其)无穷 美(每)时美(美)刻
对于这类广告,同学们褒贬不一,老师决定组织一次辩论赛。
你支持正方还是反方呢?请把你的理由说出来:4分
8.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山谷中的谜》由旅行者得到的启示想到哪些名句、成语或故事呢?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
(2)“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写出了天游峰____________的特点,更衬托出扫路人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当然,追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一句关于把握机会的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玉兰》一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墨梅》和《竹石》都采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也用同样手法借竹子喻理,“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2分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节选 13分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__________。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___________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分
2、按要求写词。(至少各写2个)2分
(1)和“依旧”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和“立即”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
(1)用文中的句子最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因为西坡雪小,所以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雪松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_______________;所以不管东坡____________,雪松都_______________,所以东坡就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课外阅读
最优秀的人是谁 17分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
好的
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
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
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从文中带点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________。(选序号)2分
A对助手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4分
5、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确地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抄下来(3分)
6、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急。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3分
三、作文天地。30分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美的东西,有什么收获。注意:语句通顺,书写认真,表达具体完整,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命题指导思想
本试卷的结构分为“积累运用”、“阅读天地”和“习作”三大板块,内容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形式呈现多样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命题遵循激励、引导、评价的原则,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卷特点说明
(1)积累运用部分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积累运用的能力,考查内容均出于教材(包括拼音、字词、标点、句子、辩论等),呈现方式尽量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2)阅读做到长短结合,统筹安排。并考虑试题的匹配性。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要把握文体特征,因文而异,做到题文结合,合理安排。考虑到了试题的统一性。既要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要让他们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习作命题贴近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从而调动他们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内心的情感积淀。
命题质量自我评价
本次命题,我们感觉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能较好的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文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试卷还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自评等级 优( √
)
良(
)
中(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五、六单元检测
(时间: 120分钟)
积累运用
一、字词百花园
1.读拼音写词语。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shòu
xuē
mài
lǒng
kuí
wú
zhàn fàng
2.比一比,再组词。
垄(
)
涵(
)
躁(
)
啄(
)
聋(
)
函(
)
藻(
)
琢(
)
3.补充成语。
(
)(
)一息
(
)(
)可危
(
)手(
)脚
烟(
)云(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二、句子大观园
1.仿写句子
例:爱,是一盏明灯,能驱走灾区人民心中的黑暗。
爱,
, 。
爱,
, 。
例: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
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哈里•波特与凤凰社”这本书情节曲折生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这本书,我非常高兴极了。一拿到书,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书读了起来。读了这本书,受到不少启发。我要像哈里•波特那样,敢于向邪恶势力挑战的好思想。
3、根据原文填空。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
;但是香气却
,浓浓烈烈地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开卷有益
三、课内阅读。认真阅读《天游峰的扫路人》片断,完成下面各题。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
),(
)的眉毛下,一双( )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 我再来看您
30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3、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 。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5、这个片断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课外阅读
(一)勤于用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2.第③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 ___
的道理。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
;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
。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5.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请简要回答)
(二)珍藏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
)钢琴考级,(
)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柔(róu
lóu)的风,飘入我的耳朵。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我一放下琴,笛声(
)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例(lì
liè)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着笛子。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sì
shì)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xīnɡ
xìnɡ)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呆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1.按要求填空:
“忘却”:“却”音序查( ),字义选(
)A.退; B.退还,不受; C.表示转折语气;
D.去,掉。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素未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既然……就……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5.仔细读文,回答:
①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吹笛子,使我惊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震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________,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________,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短文以《珍藏》为题,你认为作者珍藏的是什么?
妙笔生花
五、习作(请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即将小学毕业了,回顾六年的小学时光,你一定拥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恩情、收获了信任……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注意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2.本学期,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快乐的春游、精彩的趣味运动会、中学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活动写下来,要把活动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命题指导思想
本试卷是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基础上共同研讨而制的,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教材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命题在原则上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设置;命题在内容上力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来说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推进作用。
试卷特点说明
本次命题,根据高段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测查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了阅读测查内容。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学生的阅读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
命题质量自我评价
在教研组充分集备的基础上,认真把握本次命题的内容。本次试卷题量、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在答题的同时,不仅能检测出自己阶段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也会从中收获道理,丰富感知,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对今后的学习及时进行调整。而教师也可以从试卷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自评等级 优(
√)
良(
)
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