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纪公庙
纪公庙(即汉忠列侯纪信庙)在郑州市西北26公里的邙山区古荥镇(现惠济区古荥镇)纪公庙村。据《文献通考》记载,庙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48)。据说替主死节的忠烈侯纪信就在这里就义,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门为近年仿照汉阙的样式新建成的,有石狮列于门旁,中间为一拱型门洞,门洞上方镶有“纪信庙”石匾一块。
7月8日是周一,我们竟然也进来参观了,真是喜出望外。就是导游而已。不过来前已查过详细资料,导游的作用也不大,只是那几块有名的碑文要自己寻觅了而已。
进大门可见大殿,也是近年重修的,耸立于两级方形高台之上,四阿庑殿,殿顶覆盖着灰瓦,庄严而肃穆。殿前孤零零的置有一座香炉。
纪信(?-前204年),字成,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将。先从刘邦起兵,为部曲长。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纪信假扮刘邦诓骗楚军,使刘邦得以逃脱。项羽一怒之下,烧死纪信。后人为纪信修墓立庙,今庙已无存,只剩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30余块。其中以书法家卢藏书写的石碑最为珍贵,碑额篆书“汉忠烈纪公碑”六字,碑身隶书,字迹端丽,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来此临摹拓写。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驻扎荥阳,项羽也统领大军将荥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粮草眼看就要断绝,但又突围不成。在这危难关头,大将纪信主动提出由自己出城去诳骗楚军,刘邦可以乘机逃跑。
刘邦开始执意不肯,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方才同意纪信的计谋。
在夜间,陈平派二千名女子穿戎装手持兵器,纪信身着刘邦的衣服,坐着刘邦的车子,出荥阳城东门,声言向楚王投降。楚军高喊万岁,聚集在东门外观看。这时刘邦率几十匹人马从西城逃跑。
项羽见是纪信而非刘邦怒不可遏地说:“刘邦在哪里?”纪信说:“汉王已经离开荥阳”。楚霸王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在荥阳城外用烈火将纪信烧死。
刘邦得天下后,仍念念不忘保驾忠臣纪信,在荥阳西门外修一纪信衣冠冢。
大殿正中央就是纪信将军的塑像,一侧是他正凝神聆听夫人阅读的雕像。大殿四周有彩色手绘图,全面再现了“纪信救主”的故事,汉式绘画风格壁画色彩绚丽,情景真实地再现了火烧纪信的惨烈、悲壮,令人肃然起敬。
纪信焚身殉国,身后留下了两千多年的英名荣耀,这是他生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死节古来虽有矣,大都死节少如公。惟图救主重围内,不惮焚身烈焰中。龙准有因方脱祸,猴冠无计复争雄。如何置酒咸阳会,只说萧何第一功?”纪信焚身成就的大汉王朝早已如过眼云烟,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但纪公的庙宇却仍在人间,常建常新。
纪公庙享殿内纪信的塑像纪公庙享殿内“焚身救主”的壁画
在明知是虎穴龙潭的鸿门宴上,在项庄舞剑的凛冽寒光下,似乎有纪信护卫汉王的身影。两年之后,广武山下的一团烈火焚烧之后,纪信用自己的生命挺立起一座忠义的丰碑,也给后世留下了谁立下“汉家江山第一功”的不休追问。
《项羽本纪》:“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其实,“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史记》的记述与民间传说相去甚远。在乡民的口中,汉王不是从西门冲出去的,而是在荥阳古城西北城墙上挖了一个洞,从洞中钻出去,落荒而逃。
郑州和古都西安的城隍都是纪信,纪信被项羽怒焚,百姓念其忠烈,尊其为长安城隍。
明代时朝廷诏令免除纪公庙佃户的赋税差役,其田租全作为庙产用于春秋祭祀。
到了清代,清顺治十一年(1653年)朝廷下旨:“合村陵户,准照前代优免。”官府赋予陵户的特权,保障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强了村民保护纪信墓和庙的责任感。他们自觉守墓护庙按时祭祀修坟,一些富足的佃户也常常捐资修庙。
纪信为保主而死,成就了汉室四百年帝业,其忠烈仁义为历代人们所敬服,人们为了颂扬纪信的忠列,在庙里为其立了许多碑碣。他的品性尤为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所称道。唐高宗曾亲临此地,“以少牢祭汉将纪信墓,赠骠骑大将军。”宋真宗也“经汉将军纪信冢,”“赠信太尉。”宋、明、清、民国,历代对纪公庙不断重修,地方官员及过往官吏、文人骚客都常到庙内墓前谒拜,赋诗题词,勒碑制匾,以示崇仰,纪公庙成了宣扬忠贞孝烈的场所。现有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30余块,其中以唐大周长安二年(702)书法家卢藏用撰文并书丹的石碑最为珍贵。此碑是书法家卢藏用撰文并书丹,为全国著名石刻之一。碑高2.27米,碑额篆书“汉忠烈纪公碑”6字,碑文隶书。其拓片曾列入“河南碑刻艺术拓片展览”在日本展出。
目前,碑刻仅存23块。这些碑刻运用了不同的形式,如实地记述和歌颂了纪信的丰功伟绩,堪称“纪公丰碑”。在这些碑刻中,为时最早、价值最高的是唐立的“汉忠列记公碑”。
据说以前这里的碑文达30多块,文革的时候都给破坏了。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为此写过一些东西,蒋介石也题过匾,然后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大成匾。文革后村里有人到处找蒋介石匾文的底稿,没找到。很多石碑看不清年代了,能看到的最早的是万历年间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都有,民国期间的碑文有四个,二年、十年、三十年的。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汉将军纪信英勇献身精神的崇敬之情。
于右任草书纪公庙诗碑:抗日战争期间,于右任、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曾在此撰文立碑,歌颂纪信的忠烈精神,于右任诗云:“广武山前野草春,将军殉国此焚身。刘兴项仆成陈迹,独有忠臣庙貌新。”对当时中原地区的抗战局势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于右任有“当代草圣”之称,其作品亦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据说陈立夫(有传是陈果夫)的碑文也在里面,不过文革的时候把陈果夫的名字给用凿子凿掉了。围着每一块碑细细寻找,果然发现有一块被凿掉题名的。
这块好像是唐代碑刻
纪公庙碑林一角在大殿的后面便是纪信的墓冢。由于古代称埋藏帝王的地方为“陵”,而纪信是替汉高祖死的,便以帝王看待,人们称此为“纪陵”。此冢当时是非常高大的。千百年来历经风刮雨淋,水土流失。墓冢土质为黄色夯土,层次分明。虽经千百年风雨冲刷,墓冢仍非常高大。20世纪80年代初郑州考古人员进行科学发掘时,墓冢周围尚有140余米,南北宽36米,高11米,上面长满松柏及灌木、荆棘丛。当地人说墓上的荆棘针都是直的,表现了纪信忠贞不屈的品格。
此墓墓门朝东,由墓道、主室、耳室三部分组成,墓道结构上下使用了300余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墓圹长9米,宽4.5米,亦系用数百块空心砖扣合而成,是郑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空心砖墓。虽经多次盗掘,仍出土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玉器、陶器和车马饰等300余件。
由两千零三块空心砖扣合而成的纪公墓,是目前嵩山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汉代空心砖墓。据说墓里基本恒温11℃,现在里面有很多蒸汽,开门后很难关上,所以很少打开。
花絮:
读纪信史料,才发现,冯梦龙竟是穿越小说的鼻祖呢!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说的是东汉灵帝时,有一秀才,复姓司马,名貌,表字重湘,虽然资性聪明,学富五车,但那个年代卖官鬻爵成风,司马重湘家贫,因此无人提挈,空负一腔才学,没有成就功名,心中怏怏不平。有一天,他喝醉酒,写了一篇《怨词》,发泄对人世间的不满,哀道:“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并狂言:“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此事惊动了天上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道:“小儒见识不广,反说天道有私。速宜治罪,以儆妄言之辈。”此时,太白金星说了句公道话:“司马貌口出大言,必有大才。若论阴司,果有不平之事。几百年滞狱,未经判断的,往往地狱中怨气上冲天庭。”
于是,玉皇大帝让司马重湘代理阎罗王一职,但只限一晚,六个时辰,容他放告理狱。若断得公明,来生注他极富极贵,以酬其今生抑郁之苦;倘无才判问,把他打落酆都地狱,永不得转人身。司马重湘手执玉简,昂然而出,升于法座。唤判官将册过来,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因缘轮回,果报不爽,分毫不错,一一与他判断明白。
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司马重湘把楚汉争天下时的各路英雄,都发在三国时投胎出世,成为王侯将相;把刻薄害人、阴谋惨毒、负恩不报者,变作战马,与将帅骑坐。
其中,司马重湘对纪信这样判:“你前生尽忠刘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贵,发你来生在常山赵家出世,名云,表字子龙,为西蜀名将。当阳长坂百万军中救主,大显威名。寿年八十二,无病而终。” 纪信是刘邦手下大将,赵云是刘备的“五虎将”之一,两人虽然皆是汉室刘家大将,但所在年代相差三四百年,本来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异想天开,妙笔生辉,将纪信和赵云写成前世今生。
冯梦龙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但个性鲜明,成就卓绝。将纪信和赵云写成前世今生虽是天方夜谈,但纪信荥阳城诳楚救沛公,赵云长坂坡单骑背阿斗,忠烈青史,流芳百世,生动感人。
——201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