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爱在圣地——儿子的以色列旅行日记(埃拉特)

$
0
0

爱在圣地——儿子的以色列旅行日记(埃拉特)

第八天:埃拉特......


  汽车在赭黄色的荒古原野上向南飞驰,一路单调的景致使人恹恹欲睡。不知过了多久,车子开始减缓速度。我们睁开惺忪的睡眼,凭窗望去——埃拉特到了!

  埃拉特环山面海,位于内格夫沙漠的南部尽头,恰似一颗明珠镶嵌在西奈山和埃多姆诸山之间。它是以色列最南端的港口城市,西接埃及的西奈半岛,东距约旦的亚喀巴港仅5公里之遥,向南可达沙特阿拉伯和也门,是以色列通向红海和印度洋的出海口,也是其通往非洲和远东的生命线。

    埃拉特人口2万(1982)。建在阿拉伯谷地南端、亚喀巴湾北端属于以色列的长仅11公里的狭窄低平海岸上,市区已向北沿阿拉伯谷地伸展。设有大炼油厂,并有油管分别通往地中海沿岸的阿什克伦与海法。阿拉伯谷地中的提姆纳铜矿属该市经济的一部分。该港属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盛行东─东北风。年平均气温为19~39℃,最高曾达47℃,最低为3℃。全年平均降雨量约30mm,其中以12月至次年3月为多。冬季气候温暖,海滩、珊瑚礁与附近埃拉特山景色优美,有旅游业。      



















    死海莱昂纳多特权酒店(Leonardo Privilege Hotel Dead Sea)





 


 



  到埃拉特旅游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购物。自1985年11月1日起,埃拉特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所有商品和服务免收增值税(目前为商品价格的17%)。游客在这里的免税商店用外币购买本地和外国商品,也免征所有的关税。以色列几乎所有主要的连锁店和服装店、珠宝店、玩具店、书店、运动器材商店以及纪念品商店都在埃拉特设有分店。每星期四在市中心广场还有一个露天的“商家推荐市场”,游客们可以在狂欢的气氛中用极优惠的价格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

    没想到在这里也能看到如此熟悉的汉字,重新验证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埃拉特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古迹,但是它周围地区和亚喀巴城的历史却相当久远,曾多次在《圣经》中被提及。《圣经》记载,当以色列人在摩西的率领下走出埃及时,他们在西奈沙漠中流浪,之后“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可以断定,在以色列人统治前,以拉他(可能是现今的亚喀巴)和以旬迦别这两个城市就已经存在。

  据学者考证,以旬迦别又称“所罗门的港口”,可能是埃多姆人所建。古埃及人曾利用这个港口装载从亭纳开采的铜矿。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以旬迦别建造船只,“以旬迦别在红海岸边,靠近以拉他。”所罗门聪慧博学,声名远播,示巴女王得知后,在以旬迦别登陆,“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所罗门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来,示巴女王大为信服。”今天,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的故事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罗马和拜占庭时期,埃拉特是保卫帝国南疆的堡垒,抵御着游牧的阿拉伯部落的袭击。中世纪,该地区处在连接叙利亚和埃及的陆路干线上,战略地位愈发显得重要,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和商人前往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朝觐、经商都要途经这里。

  现代城市埃拉特建于1949年,在短短数十年间很快从一个名为A“乌姆·拉什·拉什”的英国警察站发展成以色列最大的海港之一和中东地区设施最齐全的旅游胜地。

  尽管同时毗邻埃及和约旦两个阿拉伯国家,在几次中东战争中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埃拉特却是一个安宁和轻松的西方化城市,它开放而充满活力,洋溢着和平友好的气氛。埃拉特城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小巧玲珑和清朗明快,虽不乏高楼大厦,但以二三层的别墅居多。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力求标新立异,一幢幢都显出个性来。城里的居民不像其他以色列人那样,在战争或恐怖活动的威胁下显得多少有些暴躁和神经质,这里的人开朗乐观,喜爱玩乐,自己变着花样玩,也变着法子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玩。埃拉特的游客以欧洲人居多,因为红海是离他们最近的热带海域。

 

  由于游人甚众,旅游业自然成了埃拉特的支柱产业。埃拉特人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他们的红海资源和一年四季炎热干爽的气候条件,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红海边不计其数的海上运动中心,为游人提供各种运动设施。你可以租一套潜水衣,跃入海底,在珊瑚丛中同鱼儿嬉戏,你也可以驾起帆船乘风破浪,一展雄姿;你可以坐上摩托艇在海上兜风,感受那一份惊险和刺激,也可以雇一艘传统的手摇船,边慢慢划桨,边细细欣赏风景;如果你胆子大些的话,还可以坐滑翔机遨游,从天上居高临下地鸟瞰红海的无限风光。

  除了花样繁多的海上观光,爱热闹的埃拉特人还喜欢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不论在海滨、公园,还是闹市,随处可以欣赏到由以色列艺术家演出的音乐会和传统舞蹈。每年,埃拉特都要主办许多大型的国际文化节,如摇滚乐节、红海古典音乐节和国际爵士音乐节等,让游人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174,000平方英里)。红海由埃及苏伊士向东南延伸到曼德海峡,长约2100公里。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然后通往阿拉伯海。红海最宽处为306公里(190英里)。西岸的埃及、苏丹、衣索比亚和东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隔海相对。在北端,红海分成两部分︰西北部为水浅的苏伊士湾,东北部为亚喀巴湾,水深达1,676公尺(5,500英尺)。

    苏伊士运河连接苏伊士湾和北面的地中海,使红海成为欧洲、亚洲间的交通航道。北纬25~16°之间,红海的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岖,这里的主要海槽复杂多变,海岸线参差不一,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


    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日较少。
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0.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平均27℃至32℃。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


    红海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软泥。自古为交通要道,但因沿岸多岩岛与珊瑚礁,曼德海峡狭窄且多风暴,故航行不便。重要港口有苏伊士、埃拉特、亚喀巴、苏丹港、吉达、马萨瓦、荷台达和阿萨布。


    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北纬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积增长,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狭窄,某些港口设施受到阻碍。在曼德海峡,要靠爆破和挖泥两种方式来打开航道。红海地区发现有5种主要类型的矿藏资源︰石油沉积、蒸发沉积物(由于升华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岩盐、钾盐、石膏、白云岩)、硫磺、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物,均在主要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


    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有人预言,地中海可能会在几千年后消失,而红海可能会在几千年后成为新的大洋。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红海成为印度洋与地中海间的要道,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线;它使原来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千米。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在近300万~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1947年,瑞典的“信天翁”号调查船,曾经来过红海考察,发现了海底裂谷处的几个热源。后来,美国的“阿特兰蒂斯Ⅱ”号和英国“发现者”号,也相继到这里调查,证实了这些热源的存在,并测得了这里的水温高达56 ℃,盐度高达7.4%~31.0%。而在正常情况下,热带海面的水温,一般最高只有30 ℃,至于深层水一般只有4 ℃。海水的盐度,一般在3.5%左右。红海底裂谷处,水温高出十几倍,盐度高出2~9倍,实在令人吃惊。

    红海最早由埃及人发现。在《圣经》中,有摩西带以色列人穿过红海的故事,但没有考古证据。在1世纪左右,希腊航海家打开了由红海到印度的航线。欧洲人在15世纪开始对红海发生兴趣,1798年法国拿破仑占领埃及,并计划建运河,但后来放弃了。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建成,由英法意分用,一战后,美苏也增加了对运河的影响力。1967-1975年,运河由于6日战争关闭。至今,红海航线仍未超越好望角航线的地位。
古代的红海也指波斯湾及其附近的水域。

    水温:红海最特异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热”了。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温是17℃,而红海的表面水温8月份可达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到约21℃。更为奇怪的是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红海地处北回归高压带控制的范围,腹背受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气候终年干热,所以水面总是热乎乎的。
    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就被加热了,所以海水底部水温特别高。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且没有任何河川之水注入红海,沙漠地带雨量稀少。年蒸发量高,但这可以用由亚丁湾通过曼德海峡东部水道流入的海水来弥补。

    盐度:世界上海水盐度仅次于死海的海域,红海海水盐度达到40‰,局部地区高达42.8‰。(死海(内陆咸水湖泊),表面的盐度为227‰~275‰,深度40米处,湖水盐度达到281‰。)红海含盐量高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处亚热带、热带,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而且降水较小,年平均降水量还不到200毫米。红海两岸没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及水下岩岭,大洋里稍淡的海水难以进来,红海中较咸的海水也难以流出去。
    科学家还在海底深处发现了好几处大面积的“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越来越高。因此,红海的海水就比其他地方的海水咸多了。


    红海命名由来:

    其一是红海是直接由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意译为泪之门,和海的颜色没有关系,红海并不是红色的。可能的来源包括:季节性出现的红色藻类;附近的红色山脉;一个名称为红色的本地种族;指南边(对应黑海的北边);红地的海(古埃及称沙漠为红地)等。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其四是古代西亚的许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红色表示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
    其五,源于莉莉丝的传说,她是与亚当同时被造出的第一个女人,也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原本应该是巴比伦传说中的女性,但是因为犹太教经典《塔木德》的记载而变得十分有名。莉莉丝不愿听从亚当的命令因此离开他到红海去,以每天100个的速度产下恶魔之子。主命令三个天使去找她,天使们威胁说要每天杀掉她100个小孩,莉莉丝忍受不了天使的胁迫而跳红海自杀。但由于莉莉丝是由神所创造的,并不会轻易死去,她的灵魂一直在红海沉浮,一直等到天使路西法叛变上帝后,才与堕天使们一起前往了地狱。
    莉莉丝居住的红海意味着所有生命孕育自女性的经血,而作为从血海中诞生万物的代价,也要向血海补充鲜血(例如人祭)。莉莉丝也被古代希伯来人视为大地和农耕部族的太母,当该隐杀死弟弟亚伯时,莉莉丝作为大地太母接受了该隐的祭品——亚伯流入田野的鲜血,并赐给前者永生不死的躯体和灵魂,开创了吸血鬼家族显赫一时的历史。因此很多小说作家把她写成吸血鬼女王。























































































































——2014.2.10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