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圣地——儿子的以色列旅行日记(阿克古城)
第四天:阿克古城(the old city Acre)……
这是另一座古城——阿克,它是最早的古代城市之一,阿克是个有城墙的港口城市,历史悠久,自腓尼基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纪之后建立发展的,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筑和古城垣、客栈等古老遗迹。此外,阿克也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伊斯兰风格十分突出的美丽、闲适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城市中十字军的遗址可以追溯到1104到1291年,保留完好,生动再现了中世纪耶路撒冷十字军王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结构。
已是中午了,该吃饭了,Roy帮我买了一个肉夹馍,以色列的物价真是高的让人发疯,25谢克尔的肉夹馍,换算一下,我几乎是花了50RMB买了一个肉夹馍,还是朋友请客,不知在以色列人看来这到底算不算贵呢?
位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的阿卡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文献记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阿卡最早是生活在那里的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据介绍,阿卡古城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公元1291年阿卡被穆斯林攻占。
今天的阿卡古城内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古老遗迹。此外,今天的阿克还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伊斯兰风格十分突出的美丽、闲适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走进阿克城堡,雄伟的建筑群展现在眼前,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阿克古城(Old City of
Acre):阿克古城,也被翻译为阿卡古城,位于地中海东部海岸,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
阿克(Akko,‘Akka)
巴勒斯坦北部古城。巴哈教派的圣地。亦称阿克雷。西濒地中海,坐落在长约25公里的阿克湾北端,位于地中海东岸,距以色列特拉维夫110公里。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阿克是个有城墙的港口城市,历史悠久,自腓尼基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居住在这里。638年被阿拉伯人攻占,后伍麦叶王朝哈里发穆阿维叶在位时对该城进行修缮和扩建;1104年埃及图伦王朝统治者伊本·图伦建为港口,逐渐发展成为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它是十字军东侵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据点,1291年被马穆鲁克王朝穆斯林军队收复,至此十字军东侵以失败告终。1948年5月被以色列占领。城内多古迹。有12座伊斯兰教古清真寺,最宏伟的是贾扎尔清真寺及其浴室,还有阿卜杜拉帕夏的宫苑。巴哈教派创始人巴哈乌拉的陵墓,被巴哈派信徒视为圣地,均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纪之后建立发展的,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筑和古城垣、客栈等古老遗迹。此外,阿克也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伊斯兰风格十分突出的美丽、闲适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城市中十字军的遗址可以追溯到1104到1291年,保留完好,生动再现了中世纪耶路撒冷十字军王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结构。阿克古城2001年成为以色列第一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位于以色列北部的古老海港城市阿卡2001年5月21日正式挂牌成为以色列第一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以色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的阿克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文献记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阿卡最早是生活在那里的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据介绍,阿卡古城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公元1291年阿卡被穆斯林攻占。
今天的阿卡古城内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古老遗迹。此外,今天的阿卡还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伊斯兰风格十分突出的美丽、闲适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在以色列教育部长利夫纳特及以旅游部、文物保护局等机构官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以色列代表等数百人参加的庆祝仪式上,以色列旅游部副部长瑞格尔表示,以政府将投入巨资支持阿卡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相信阿卡将很快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站在阿克高高的古城墙上,可以看到这里处处是历史陈迹。市内十几座古清真寺,最宏伟的当属贾扎尔清真寺。据说,清真寺内还珍藏着先知穆罕默德的胡须。阿卜杜拉帕夏的宫苑和巴哈教派创始人巴哈乌拉的陵墓,都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十字军东征期间留下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也随处可见。圣约翰地下城堡,是十字军时期骑士们聚会的地方。地下城堡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纵横交错,几乎全部用石头建成,通道下面还建有排水系统。城堡中心是巨大的地下建筑群,厚厚的墙壁、巨大的石柱、拱形交叉的屋顶、精美的石雕都展示出古罗马建筑的成就。城堡里还有土耳其浴室,里面摆放着正在洗土耳其浴的客人模型和搓澡的服务员模型。地下城堡出口处的两层拱券结构楼房,看上去十分漂亮。据说,阿克市民今天仍在利用地下城堡建筑,经常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和歌剧表演。
世界文化遗产评选委员会评语:俯瞰着低处的现代城镇,艾勒汉卜拉宫和阿尔巴济坐落在两个相邻的小山上,一直保持着中世纪格拉纳达地区的风貌。艾勒汉卜拉堡垒和民居区的东面是风景秀美的赫内拉利费花园,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统治着西班牙这部分土地的埃米尔们就曾居住在这里。阿尔巴济住宅区保留着大量摩尔人建筑风格的各式建筑,同时在这些建筑中还可以看到传统的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被完美地融入其中。[1]词条图册
遴选标准:
标准(ii):阿卡古城是18到19世纪的穆斯林防御城堡,同时完好保留了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历史遗迹;
标准(iii):阿卡古城生动再现了中世纪耶路撒冷十字军王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结构;
标准(v):如今阿卡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伊斯兰城市,拥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筑,其中部分是建筑在当初的十字军建筑基础上的。
阿卡最早是生活在那里的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据介绍,阿卡古城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公元1291年阿卡被穆斯林攻占。
阿卡曾是欧洲十字军王国的首都和商业中心。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修建了许多官殿、教堂和城市设施。沉睡在地下的十字军城堡已有部分被发现,徘徊在这些阴凉而散发着历史霉味的房间,抚摸着两人才能抱得过来的粗大石柱,欣赏着优美而富有动感的交叉拱顶,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又回到了马可·波罗的时代。阿卡就是在十字军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今天的阿卡古城内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古老遗迹。
建于1781年艾哈迈德·加扎尔清真寺是阿卡最大和最有特色的清真寺。清真寺的庭院呈长方形,四周的房间从前是为朝觐者和伊斯兰教士提供住宿用的。穿过东侧的拱门,走下狭窄的石阶,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它修建于十字军时期。当阿卡几度被围困时,它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城里的居民和守城士兵提供了堪称救命的饮用水。清真寺大厅内部装饰着蓝、棕和白三种颜色,庄重典雅、美轮美奂。
……
夕阳西下,斜晖呼应,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之下,异国他乡,景色自是有着别样的风味。激动不已,照相机喀嚓喀嚓闪个不停……
下榻在以色列的酒店,和我的两个以色列好兄弟住在一起。时间要是一直停留在这些美好的日子里,该多好啊……
——2014.2.6
第五天: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关注新闻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这个著名的战略地——戈兰高地,来以色列之间,就被家里人无数次叮嘱过:“小心戈兰高地,小心巴勒斯坦的飞毛腿。“真不知道这个”恐怖“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戈兰这个名称是从罗马帝国才开始使用,而这个名称源自之前占领该地的希腊人。他们一直称呼该地为“高卢人的地方”。戈兰高地这个地方自有人类居住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类似于中国的徐州,无论是古代的刘备,还是近代的蒋介石,攻下中原,徐州必须占领。1995年5月,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态度发生转变,以色列方声明以色列可能准备交出戈兰高地,以换取中东和平。5月28日,
1999年1月26日以色列议会以54赞成票对30反对票通过了由以色列联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党议员提出的关于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戈兰高地议案”。从此戈兰高地被划分进多个国家的版图。
坐飞机时会出现耳鸣的情况,戈兰高地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如此的海拔之上,也突然有了这种感觉。不过,平时轻易不会见到的blue
sky、fresh
air在这里通通可以看到,再怎么不适,值了!盘山公路,可以考验司机驾驶技术的时候,这里是戈兰高地,如果你的驾驶技术能够完全驾驭这个地域,那么你绝对是王牌司机。
这里,临界国家有巴勒斯坦、约旦以及叙利亚等,据导游警告,不要随便离开大部队,不要到处乱跑,这里是军事重地,旁边都埋着地雷,禁止进入的牌子屡见不鲜。
从制高点往下看,便可看到与叙利亚国境的接壤之处。鸟瞰广袤的平原,让人不知不觉已是与这种宁静而又祥和的空间合二为一,但这看似宁静的农田之上,危机重重,任何人都不用妄想从这里的死亡边境跨越,又不知不觉给这片农田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山顶上,还保留了当时作战的一个战壕,ROY很了解我,知道我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于是拉着我一起,走了进去,我非常敬佩那里的士兵,这个洞穴,如果没有手电筒,那就真正能体会到伸手不见五指了。
在这个战略重地的合影自然是不可或缺,看,我们一起的合影,YARIN还戴着当时在北京动物园买的熊猫帽子。
(插图)
THE GOLAN,THE HOLLY PLACE!
盖代拉之夜……
盖代拉(gedera)东经 34º46' 北纬
31º48',这个地方应该算是以色列的一个乡村,这一夜,也是最让我难忘的一夜。
今天是安息日前夕,按照犹太人的惯例,一家人要一起吃饭,一起念圣经,一起戴上那顶神圣的小帽子。我呢,作为这里的外来客,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入乡随俗,今晚,我就和他们一家人来到了gedera,乡村没有别墅,只有小平房。这里是YARIN奶奶住的地方。
开门的是他们家里的保姆,这个保姆是菲律宾人,为了维持生计,辗转来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最后一站到达了以色列,她人不错,学习能力特别强,到哪里就会说哪里的话,说起中国话来也毫不逊色。
奶奶的年纪比较大,运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过,奶奶对待我还是非常热情的。
晚饭开始了。按照惯例,我戴上了犹太人专用的小白帽子,由于我不会希伯来文,所以诵圣经就免了,又他们家人代劳了。其实,尽管今天是安息日前夕,但习俗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是消退了不少,据说要在以前,马路上连车都没有。不知道这次是专程让我这个外来客了解一下希伯来文化,还是他们的虔诚非凡。
奶奶虽然只会说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如果要和我交流只能通过小伙伴来翻译英语,但是,即便是这样,她也不停地跟我说话,告诉我她以前的故事,告诉我她曾经在二战那时候通过中方转送到了美国…….怪不得对中国人具有这样特有的情愫……
——2014.2.7
第六天:
今天是以色列的安息日,犹太教的古老节日,犹太教古老律法规定:一周的第7天是休息的日子,从犹太教古经《摩西五经》中可以看到,安息日首先是与上帝创世相关,上帝耶和华六天里完成了创世的工作,第7天是休息的日子;其次安息日体现了平等的观念,因为这一天没有主人和仆人之分;再次安息日与“神圣”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它作为节日,是以色列人与上帝订立的约定,是神圣不可更改的。
不过,现如今,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貌似安息日对以色列人的概念也逐步淡化,抑或是为了不让我这个中国人扫兴的缘故?今天依然是晚了通宵。由于来以色列之前,有以色列学者告诉我说在安息日这天不要随便用相机,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问了我的小伙伴,Yarin告诉我说,在安息日这一天,传统犹太教的人士不可以用,但是如果你不信教,是可以用的,限制只在一些特殊的景点。
由于今天姊妹学校没有给我们安排任务,接待家庭带我们出游,这是唯一一次yarin的爸爸带着我们一起玩,ROY的到来让我更加兴奋。
今天走进的城市名字叫做:凯撒利亚。
凯撒利亚是赛达国王斯特拉顿一世所建的Stratonospyrgos城的旧址。公元前90年,由犹大国国王亚历山大•詹尼亚斯攻占,成为一座犹太城市。前63年罗马帝国征服此城,并令其自治。
大希律王在位期间,大力建设此城,并改其名为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以向罗马示好。前22年在此营修深水人工港,并配以神庙、市场、大灯塔等市政设施,力图将此城打造为地中海贸易重镇。
在拜占庭帝国治下,该城仍以繁荣闻名。其后几经战乱地震,建筑大多崩毁或沉入海底,遂沦没无闻。
以色列建国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开发,将此地开发为旅游业为主的定居点。
凯撒里亚地中海国家风情公园:(caesarea habour national park)
话说,以色列的海清的让人瞠目结舌,简直可以与中国海南的蜈支洲岛相媲美,凯撒里亚的这片海,隶属于地中海,澄澈无比,从海平面往水下看,一览无余的是下面游动的生物精灵,丝毫没有遮掩。
早就在地理书上反复出现的名词,现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怎能不兴奋,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理。
由于凯撒里亚与罗马渊源深厚,故里面的建筑风格,倒是缺少以色列本土的风情,大多都是罗马式的古典建筑,不过,以色列本来就是近代的新兴国家,被多元文化覆盖也就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步入公园,看到的是古罗马城楼的遗迹,不过,所谓遗迹,也是近些年翻修过的。尽管如此,也尽显了古罗马之风情万种。由于古罗马时期年代久远,所以城楼丝毫没有近代色彩,全都是一砖一瓦累积而成。
以色列的旅游城市就是不一般,在这里,你永远不会看到中国著名某某景点的人山人海的壮伟景观。给人留下的唯一感觉,就是:安静,舒适,心情舒畅。不过,这还真得感谢老天,靠近地中海以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应当多雨,但今天,甚至整个旅程,几乎没有碰到雨天。
何为蔚蓝,这里的地中海就可以为你诠释一切!
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美丽的雕像,这尊雕像栩栩如生,如同真人一般,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走近一看,不想还真是真人,她一动不动,瞧瞧人家,这才真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这是海的女儿吗?不行,一定要和美女合个影,大家一起来吧!
看看这个石棺,这是用石雕花环装饰而成的古罗马式石棺,头上有破损的地方说明曾经有盗墓贼来盗过墓,不过,它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时间飞逝,上面的碑文依稀可见:永远没有永生的人,这就是生命。(翻译by我自己,仅仅为汉语大意)
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我们一起开始了午餐,在这片空旷的地方,如果是在中国,都好称之为无人区了吧。Ohad真是一个阳光男孩,不停地踢着脚下的球,对于我来说,足球?中国足球?不敢想象,也就是玩玩罢了,于是,我们几个在休息时一起陪小弟弟踢球。
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十字军。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他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穆斯林没什么好感,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回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士兵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而凯撒里亚的海岸版图,在11到12世纪之间,政权就不停地在十字军与穆斯林之间不断迭代。目的只有一个:占领耶路撒冷王国。
为了连接地中海海岸与欧洲的捷径,在这里曾经有过多个军事集团的战争,其中就包括欧洲拜占庭王朝的十字军,沧桑巨变,这里虽然只是遗迹,但是石头和沙子全都收集于当地遗留在这个城市的残骸及一尘一土。
看到对岸的高大建筑,不禁想起了青岛的奥帆中心,那里虽无许久的历史概念,但却也算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也是我和以色列小伙伴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
站在海边的碉堡上,吮吸新鲜的空气,自在!畅快!悠哉!游哉!
沿着海岸线一直走,小弟弟太顽皮了,把球掉进了海里,海水虽浅,为了游人安全,沙滩禁止进入,只能是望洋兴叹了。看着潮汐退回去,再涌上来,冲着那片金黄的沙滩,不禁沉浸于此,如果能一直在这片人间仙境生活下去,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如果央视记者现在在我面前,我会毫不迟疑的回答:我幸福!
这片海岸从此会留下我们深厚友情的见证。
眼前走过一队人,听着像是东亚的语言,走近一听,果不其然,韩语!这一队全部都是基督教的人士,到以色列这个神圣的国家就是为了朝圣!
Roy懂一点韩语,他也听得懂,小弟弟很吃惊,问我说:“你怎么会知道,你会说?”于是我把我蹩脚的韩语说给了他听,他表示出大为吃惊的样子。韩语不是希伯来语,和中文还是有一定亲缘关系的,学起来就不难!
古罗马的花园也是别具风味,看这口卷轴式的水井,知道目的是什么吗?是用来联系魔法的,把它奉献给神圣的墓地。现在也作为对咒语及禁止的法术的一种谴责。
接着走,映入眼帘的是古罗马斗兽场的一个造型,就算是个模型,但是规模也很大,感叹古时人们智慧的结晶吧!坐在看台上,海风吹来,低头看到了我们的影子,特别有诗意,照一张!抬头仰望,真是意想不到,竟然出现了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的场面!感叹!这是什么原因啊?
我们边走边聊,里面有个马的雕塑,我不禁联想到了今年是中国的马年,意想不到的是,这句话竟是从roy口中说出,中国文化的普及已经到了海外,真是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一边走,太阳斜晖交映而下,也许是安息日的灯光吧,也许,就是它,照亮了神圣的犹太沃土,也牵住了我和以色列兄弟的一段深厚友谊。
——201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