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4山东·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园

$
0
0

2014山东·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园

    先上张美图——泰国馆,简直美翻了!虽然还没建好......

    巴西馆,后面还建有蝴蝶展区。可惜现在还在建设中,什么也没有。建好后,一定会带孩子再来的!


    现在开始介绍国际园。4月12日来到这里,人数比6日多了许多,尤其是国际园区,有了上海世博会的气象。紫色的遮阳棚里人头攒动,想要驻足观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从世园会3号门进入园区,走手边就是国际园区。沿着一条有着紫色遮阳棚的小路逶迤前行,基本上就可以游览整个国际园区。这里的规格比上海世博会小了许多,如果你到过世博会,就会发现不用看展馆的名字(当然,现在有许多的展馆还没有建设完工,也就没有名字)就可以知道它代表哪个国家——建筑风格如此有地域性,还是让我感到一丝诧异,也有一丝小小的失望......

    中西合璧紫区的国际园,汇集35个展园,涉及37个国家、1个国际竹藤组织,包括非洲和中南美洲2个联合展园。国际园的参展国家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花卉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等;另一类是文化特色国家,如印度、俄罗斯、中南美洲、非洲等。在35个展园中,有14个为山东省友好省州和青岛市友好城市。

    国际园主题为“万国园艺的舞台”,按照“绿橄榄”的布局肌理,设置国家展园、国际城市展园、国际组织展园等,向游客呈现缤纷多姿的异域园艺文化。如果说中华园浓缩荟萃了东方园林艺术的精华、细腻和典雅,那么国际园则更突出了简约、时尚、时尚的现代园林气质。除了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方有着与中国园林异曲同工的精致与禅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展园更在意以概念化的展示手法,诉说本国最核心的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和生态文化。国际园本身包含了较大的内涵信息量,为吸引眼球,展示各自特色,各国可谓招数尽显。另外,国际园的单体建筑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甚至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某种程度上,建筑是国家的象征,国家的进步和繁荣都在其中展现。一个人不可能跑到每个国家去看,但可以在世园会看到这些国家的展园,从这些园艺和建筑体味背后的文化与文明。


    巴西展园:这里重点展示巴西雨林景观的园林园艺、亚马逊热带雨林生物物种,并通过若干空间来全面阐释这一理念,有雨林园艺景观区、活蝴蝶花园、雨林昆虫及两爬动物乐园、名蝶及珍奇昆虫标本缤纷艺术展馆。






    巴基斯坦展园:巴基斯坦展园的设计采取了“查赫巴格”的园林风格,园区由十字型园路划分成四部分,四条园路相交于园区中心,象征天堂之路。中心点布设珍贵的巴基斯坦玉石“幸运石”砌成的喷泉。

 

 




    新加坡展园:新加坡展园主要体现自然,浪漫,现代,节能、环保。建筑主体形似蜻蜓,四个小花坛好似蜻蜓的翅膀栩栩如生地伸展在主体建筑周围。



    美国长滩市展园:长滩展园的设计旨在表现南加州户外生活和景观之间独特的联系,包含五块小园地,通过步行系统相连,每个园地都展示了长滩历史上重要的户外空间特点。

    美国长滩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离大洛杉矶市中心仅22公里。市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是加州第五大城市。1888年2月建制,后于1896年取消,现长滩市正式建制于1897年12月13日。

    以“生活在绿色的户外空间”为主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展园的设计旨在表现南加州户外生活和景观之间独特的联系。长滩地处美国西岸,太平洋岸边,温和的气候让长滩人一年四季都能够尽情享受户外活动,这对当地人设计和使用房屋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长滩展园位于国际园东侧,南邻巴西展园、北部日本产业园,东西与公共区域相连。展园共包含五块小园地,通过步行系统相连,每个园地都展示了长滩历史上重要的户外空间特点。通过植被的布置、供人休憩聚集的室内和室外设施,充分展示了该地区园艺空间的使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金属的座椅和遮阳棚代表着20世纪中期的风格。二战后的经济繁荣带来了新材料的出现、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扩大以及大规模的生产,这些变化和进步影响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设计趋势。开放式的平面规划是长滩显著的建筑特色,不仅有利于设计开阔灵活的室内空间,也加强了室内和室外的联系。室内空间可向外延伸至私人庭院、露台,以及带有遮荫顶棚的门廊。人们几乎能从任何一个房间看到花园的景色。花园中心的棕榈树不禁让人想起南加州的灿烂阳光。



    中南美洲展园:中南美洲联合展园由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等4国联合参展,主题为“水火交融的拉丁风情”,主要景观有火山、湖泊、蓝洞、玛雅文化广场等,营造水火交融的自然奇观。



    朝鲜展园:主题是 “朝鲜是清早之国”(因为古代称朝鲜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国家,于是称之为“清早之国”)。有朝鲜传统的青瓦建筑物,仿建了陵罗人民娱乐场的大门和平壤产院前面的儿童雕塑。

    朝鲜展园位于国际园东北侧,面积约1300平米。主题为“清早之国”,传说古代时朝鲜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国家,故而取名。展园由入口大门、民俗区、绿化区和现代区四部分组成。入口大门处完美再现了平壤即将完工的绫罗人民游乐场正门设计,彩虹装饰象征幸福、快乐的到来。民俗区由亭子和外廊两个青瓦建筑组成。特色的民族建筑充分展现了朝鲜式园林景观,让游客亲身感受到朝鲜人民在亭榭之中欢愉的意境。现代区的朝鲜典型建筑以青瓦白墙为主,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之感。斗拱、云柱装饰其间,形成缓慢、稳重、优美的曲线,让前来的你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顽强民族的恬淡、淳朴一面。

    建筑前方的喷泉以平壤产院门口的雕塑为原型,正中间可爱的小孩雕塑,体现了朝鲜 “自由和平之国” 的追求。喷泉中的小孩仰起头,眺望着远方,脸上挂满了幸福的微笑,似乎在对游人诉说田园生活的种种幸福与美好。

    据悉,朝鲜园将在世园会举办期间展示朝鲜名花—金日成花和金正日花。位于主场馆的阳光房内将展示其栽培过程,让游客切身领略到它们的美丽多姿。







    美国佐治亚州展园:佐治亚展园通过几面不同材质的墙壁,展示了人类从野蛮生长到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进程,体现了人类从自然中获取,再反馈自然的进化历程。

    美国佐治亚州展园位于青岛世园会国际园北侧,北临德国奥尔登堡展园,南邻俄罗斯彼尔姆展园,东西与公共区域相连。佐治亚展园由佐治亚大学教师道格拉斯·帕杜带领学校包括青岛籍学生在内的6名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经过双方一年多的技术交流和共同努力,目前展园已经出具景观效果。
    佐治亚展园,一面面不同材质的墙向游客讲述着不同的故事:继承的土地、自然的馈赠、文化的遗产、回收利用和可持续的未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回收的旧木头堆成的木头墙。时间在木头上留下了一道道裂痕和瑕疵,代表着佐治亚的过去。
    木墙北侧是夯土墙。作为美国的农业大州,佐治亚州农牧业在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州约有5万个农场。农副产品主要有肉鸡、花生、山核桃、棉花、烟草、玉米、大豆等,其中肉鸡、花生和山核桃产量居全国首位。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佐治亚人,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土壤,为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提供遮挡。夯土墙象征着土地对佐治亚州的意义。
    从廊台拾阶而下,就来到人工草坪铺成的游戏操场,这个百年奥运举办地的人们热爱运动,展园的设计者希望通过大草坪的设计鼓励大人和孩子们在此嬉戏、休息,接近大自然,远离周而复始的工作场景。展会期间,这里更是举办各类宣传活动的理想之地。或许在这里,你会看到斯嘉丽的身影,带来美国南部的问候。

    德国奥尔登堡市展园:奥尔登堡展园以缤纷多彩的高山杜鹃为特色,配合独具德国文化特色的“厨房花园”和“啤酒花园”,着重体现奥尔登堡当地的家庭庭院风格。












    尼泊尔展园:尼泊尔展园采取“曼陀罗”建筑格局,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两种建筑风格,象征两种宗教在尼泊尔的和谐发展。







    印度展园:展园中心设计有半球形的舍利塔建筑,可在展会期间用作运营印度风味餐厅。新德里展园还将设计独具印度特色的河边石梯和圆形小亭子。






 



    非洲展园:非洲联合展园由阿尔及利亚、苏丹、加纳、马里、安哥拉、博茨瓦纳、科特迪瓦、莱索托等八个国家联合参展。展园的主要特色景观有:茅草休憩亭、非洲鼓展示区、特色造型羽毛帽、非洲特色植物展示区等。


    印象中的非洲,拥有一望无垠的撒哈拉沙漠,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神秘莫测的原始部落,自由奔放的非洲土著,人类奇迹的金字塔,美丽富饶的非洲大草原,品种繁多而珍稀的野生动物,还有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吸引我们走近这个古老、神秘、远离尘世、深远辽阔的非洲大陆,去探索这个人类的起源地。

    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的四国中有三个是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非洲修建铁路、公路、学校和医院,树起了一座座增进中非人民感情的丰碑。青岛市也一直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2014青岛世园会专门设立了非洲联合展园,成为双方加强合作交流新的闪光点。

    非洲联合展园位于国际园中部北侧,四面道路环绕,总占地面积1006平方米,是由阿尔及利亚、苏丹、加纳、马里、安哥拉、博茨瓦纳、科特迪瓦、莱索托等八个国家联合参展。展园目前主体景观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部分园路铺装。展园的主要特色景观有:茅草休憩亭、非洲鼓展示区、特色造型羽毛帽、非洲特色植物展示区等,将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游览体验。

    茅草休憩亭是非洲展园最突出的景观,它的造型为连体圆锥形屋顶上覆蒲草,采用非洲传统民间技艺,造型古朴粗犷;休憩亭柱子采用钢结构外饰仿木工艺,既坚固又返璞归真;绵密厚实的蒲草是非洲草原常见的植物,也是非洲传统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隔热、防雨、透气特性,当地随处可见多种鸟类在其中筑巢安家。茅草亭的设计和建造突出了非洲建筑景观特点,屋顶覆盖的茅草和蒲草非常生态环保,彰显其自然特色和生态特色。

    非洲素有“鼓乡”之称,人们喜爱并且崇拜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鼓还被作为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展园演艺广场上设置非洲鼓展示区,游客可以现场敲击非洲鼓,亲身体验非洲土著居民打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感受非洲独特的异域风情。

    在主入口设置的特色造型羽毛帽是展园的又一亮点,以非洲土著帽子的形态,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外做仿木,上插彩色羽毛,结合周围茂盛的观赏草,打造一处独具非洲特色的入口标识景观,使展园别具园林艺术气息。展园内将种植非洲特色乔木、花种和观赏草,表现非洲独特的植物景观。种植非洲特色植物罗汉松(南非国树)、栓皮栎(摩洛哥国树)、夹竹桃(阿尔及利亚国花)、凤尾兰(塞内加尔国花马蹄莲(埃塞俄比亚国花)、叶子花(赞比亚国花)、非洲菊、棕榈、苏铁、芦荟、仙人掌等,塑造非洲热带雨林效果;入口处大草坪大面积种植花叶芒、绒毛狼尾草、蓝羊茅、银边草、蒲苇、毛薄荷等非洲特色观赏草,展现非洲地标性大草原的视觉效果。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遥远的非洲大陆就像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原始而自然,风情而多姿,让我们想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走近非洲,走进非洲联合展园,去感受那自由自在、心旷神怡的原生态文化风情,去探寻那生命的源头、梦开始的地方。



    斯里兰卡展园:斯里兰卡展园展现传统南亚佛教建筑,用草地、矮灌等来构建出斯里兰卡山林、雨林、海滩的多种景观。



    新西兰展园:新西兰展园的设计通过从地图中和群山中抽取的曲线边缘转变而来,具有新西兰独有的符号,形成新西兰人和国外游人独有的记忆。

    新西兰经济蓬勃,是一个现代、繁荣的发达国家,新西兰的艺术与文化得自于各个种族,产生了结合毛利人、欧洲人、亚洲人和大洋洲人的特质。新西兰的艺术圈反映了这种融合。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新西兰展园渗透着毛利文化景观设计。新西兰(NewZealand)又译纽西兰,毛利语为Aotearoa,即“长白云之乡”。因新西兰最早的主人为毛利人,所以现有许多地名仍以毛利语命名。

    位于世园会国际展园的西侧的新西兰展园,主体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毛利建筑,建筑周边场地景观设计用景观堆土做出的微地形,与微地形交相呼应的,是一条蜿蜒的由大小石块组成的旱溪。在园区微地形上面,还交错种植着乔木、灌木以及色彩艳丽的野花,视觉效果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新西兰大地“沐浴阳光”的特点。场地景观设计参照新西兰当地丰富的地貌,通过“旱溪花径”体现新西兰当地丰富的植被特点,使绿草、各色野花、茂密大树、山间小溪,与阳光和空气融为一体。

    主体建筑景观设计参考新西兰当地土著“毛利人”村庄建筑的特点,整个建筑由大斜度的坡屋面,景观平台及毛利人用来瞭望、守卫村庄的“毛利箭塔”组成。木质结构、茅草屋顶、木质楼梯具有鲜明的新西兰当地建筑特点。展园门口竖立了六根“毛利图腾柱”。毛利图腾是毛利人的信物,这些图腾有趋走恶魔,战胜邪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保平安和一切向好的韵意。 

    韩国群山市展园:韩国群山市展园展示韩国中上流阶层的庭院文化和湖南地区的典型知名庭院,将雅致文化空间形象化及韩国传统庭院再现。其中建筑物以当地民俗故事为线索,将神仙、太极等元素融入其中。

    韩国群山展园位于青岛世园会国际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1123平方米,展园以韩国历史上的中上流阶层庭院文化为主题,将群山仙游岛等著名景点的代表景观形象化,塑造“林中赏亭,亭中赏林”的美景,再现“天、地、人”和谐融合的韩国园林意境。展园主入口处的两尊花岗岩雕刻——獬豸(音xièzhì)和两棵迎客松。

    就像是韩国群山展园的‘守护神’,獬豸将在展园门口亮相。獬豸不仅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在韩国也广受推崇和爱戴。步入展园主入口就是太极前院,院子中间用麻黄色石块装饰出一个太极图案,体现出权威性与节制美。圆形的太极院也是展园的表演舞台,在开园期间游客有机会欣赏到韩国传统的文艺表演。据了解,群山市是韩国与青岛距离最近的一个城市,在青岛生活的韩国人中,群山市的市民占有很大比例。2003年,群山与青岛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2009年在青岛设立代表处。

    芬兰展园:融入了圣诞元素的芬兰木屋以及传统的小屋,与芬兰典型的植物。通过结合了圣诞元素的芬兰木屋和典型的芬兰植物以及圣诞老人,游客能体验芬兰北部的自然、淳朴、平和与安详。

    圣诞老人元素是芬兰展园最核心的展示部分,小木屋的形状酷似圣诞老人村的建筑,尖尖的塔楼和大坡度的斜屋顶能够有效地防止北欧的冰雪对建筑的破坏。在这里,小朋友可以和圣诞老人合影,通过圣诞老人邮局向朋友寄送明信片,还能购买到芬兰特色——驯鹿皮制品。
    芬兰土著民族萨米人的生活可谓与驯鹿息息相关,穿的是驯鹿皮,吃的是驯鹿肉,用驯鹿皮和骨制成各类用具和工艺品,还使用驯鹿来拉雪橇代步。在芬兰展园里买上一两件驯鹿皮制品,也是不错的旅游纪念。















    缅甸展园:缅甸园的设计紧紧围绕“花园里的城市”这一鲜明主题,把缅甸人民建设花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朴素理念给予充分地诠释。








 

    墨西哥风情展园:墨西哥风情展园设计主题为“舞动的奇迹”,灵动的马赛克景墙穿梭于园内,把草帽亭、玛雅金字塔状台地和神庙景观盒子等景观要素联系起来。

    说起墨西哥这个国家,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墨西哥人跳帽子舞的情景;会想到特产辣椒和龙舌兰酒;还会想到与法国、印度、中国和意大利菜齐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的墨西哥菜肴;也可能想到其非常有特点的国徽,一只展翅的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爪抓着蛇身,另一只爪踩在从湖中的岩石上生长出的仙人掌上。最下边的植物分别为橡树叶与月桂叶,代表了力量、忠诚和和平。

    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遥远而神秘的国度,究竟曾经创造了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美洲文明古国,拥有何种文化传承、异域风情和植物特性,或许我们可以从墨西哥展园中找到线索和答案。 

    墨西哥展园位于国际园西侧,南邻法国布雷斯特展园,北临土耳其展园,东临新加坡展园,占地约1100平方米。2012年10月展园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景观建设和部分花卉种植。

    墨西哥展园设计主题为“舞动的奇迹”,灵动的马赛克景墙穿梭于园内,把草帽亭、玛雅金字塔状台地和神庙景观盒子等景观要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墨西哥风格特色的空间感受。展园在尊重原地形的基础上,局部微调,使园区微地形尽量配合景墙的“舞动”。园内竖向变化丰富,草帽亭与景观盒子为全园的两个至高点,又互为观景焦点。从盒子内向草帽亭看去,景观盒子的门洞恰能把“草帽”框景,从草帽亭向台地与盒子看去,又展现出一幅绿色化的“玛雅金字塔”。展园内种植了大丽花等特色花卉,并设置彩色地灯、射树灯、射灯、草坪灯,向游客展现这个神奇的拉丁国度的文化和风情。

    展园中心设计主体景观--3座草帽亭,灵感来自于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哈拉贝”。“哈拉贝”也被称为帽子舞,男子身穿传统民族服装,头戴宽沿草帽,热情专注,追逐女伴;女子身穿宽肥艳丽的土布裙,佯装害羞,优雅地躲避,并不时用裙子甩出各种花形图案。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风行墨西哥全境的民族舞蹈,被称为“国舞”。墨西哥的草帽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服饰,在哈拉贝舞蹈的时候,男士必须佩戴草帽。为了突出草帽形象,展园将墨西哥草帽抽象成一个个的草帽亭,可以让人观赏休憩,同时也突出了墨西哥园的主题特色。

 

    马赛克景墙舞动在草帽亭四周,犹如墨西哥女士在跳哈拉贝舞蹈时的传统裙子的裙摆造型,时而扭曲成带,时而飘逸奔放。将大丽花种植在景墙的两端,使“裙带”更加形象,并且丰富了立面的景观效果。

    大丽花的颜色丰富多样,可以表现舞动时令人眼花缭乱的“裙花”。景墙与地面利用马赛克材料多姿多彩的特性,形成一体化的舞裙图案,可以把墨西哥哈拉贝舞蹈所具有的火辣激情与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灵动的玛雅金字塔和神庙:墨西哥展园巧妙地利用了基址3.5米的高差,借地形之势,在东北入口处设计了这座玛雅金字塔状的四层台地,象征性展现墨西哥重要的文化遗产——玛雅金字塔。每层高差60cm,每层台地的两端形成斜坡与园路相接。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也不会使用轮车,却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玛雅金字塔便是这一灿烂古老文明的代表,更是墨西哥的标志景观之一。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玛雅金字塔多为平顶,塔顶的台上还建有庙宇,因此不做法老的陵墓使用,主要用来祭祀或观察天象。

    在台地的顶端设计了一个高3米的景观盒子,四边开门洞,象征玛雅金字塔顶的神庙建筑。

    墨西哥气候复杂多变,适宜多种植物花卉生长。而且与世界三大花卉交易市场之一的美国市场紧邻,使墨西哥花卉产业的发展独具优势。墨西哥园主要利用特色乔木和花卉来展现这个鲜花国度的诸多特点。展园内种植的大丽花、橡树和仙人掌。

 

    墨西哥国花---大丽花: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它的成员至少在两千种以上,其中尤以墨西哥分布的种类最多,墨西哥素有“仙人掌王国”之称,仙人掌被墨西哥人誉为“仙桃”。向日葵和棕榈树的栽植,充分体现墨西哥的热带风情。而观赏辣椒的种植,也将使游客不禁联想到热辣的墨西哥美食。墨西哥是辣椒的发源地,全球约一半辣椒都生长于墨西哥境内。墨西哥魔鬼椒,辣度是577000个单位,是海南“黄灯笼”辣椒的3倍,是朝天椒的20倍。观赏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园内成片布置观赏辣椒,果期持续时间长,将达到良好景观效果。









    俄罗斯彼尔姆市展园:彼尔姆园的基本设计构想在于最大限度地体现彼尔姆边疆区拥有许多历史遗迹、未解之谜和惊人宝藏的特点,参观彼尔姆园即是一次小小的彼尔姆边疆区之行。

    在芬兰-乌戈尔语中,“彼尔姆”的意思是远方的土地。俄罗斯彼尔姆市距离首都莫斯科1386公里,相隔两个时区。彼尔姆边疆区,拥有许多历史遗迹、未解之谜和惊人宝藏,而历史赋予的使命让彼尔姆一度低调地隐匿于世人的视线之外。作为俄罗斯生产坦克和导弹的武器工厂,直至冷战结束,彼尔姆都一直对外国人封闭。重新开放的彼尔姆正在努力转型,以积极开放、充满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期待各地游客的到来。参观彼尔姆园即是一次小小的彼尔姆边疆区之行,园区面积虽不大,但仍能让您从中领略这块北国土地的自然风光。
    位于2014青岛世园会国际园北侧的彼尔姆展园,将使用园林语言,最大限度地展现彼尔姆边疆区的特点。彼尔姆展园北临美国佐治亚展园,南邻朝鲜展园,东西与公共道路相连,占地约1315平方米。去年5月,彼尔姆市第一个提交了展园设计方案,经过一年的对接施工,彼尔姆展园已具雏形。
    展园西北入口处,伫立了一座特洛伊木马模型。特洛伊是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城邦。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西方文学史最重要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特洛伊战争,便以此城市为中心。史诗中特洛伊的遗址在现今地理位置上,位于土耳其西北面的恰纳卡莱省。


    展园东侧复刻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高架水渠。水渠坐落在伊斯坦布尔的繁华地带,工程开始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现在还有部分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高架送水渠横跨在伊斯坦布尔宽阔的阿塔图尔克大街,仿佛像一只展开双翅翱翔在天空的雄鹰,所以土耳其语翻译过来就是“灰鹰的拱门”。据说所送的水是从市区北面的贝尔格莱德森林中引出的,一千多年来一直源源不断地向城内输送着饮用水,为城市居民日常和战时用水提供了保障。

    土耳其展园:土耳其展园的主题为“蓝色的水、绿色的树、自然的人”,以土耳其著名的寓言故事特洛伊木马为核心,复制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著名的高架水渠。







    日本下关市展园:下关展园的设计理念是“在日本庭园的基调中体现下关独有的风情”。日本庭园中最具代表性的 “枯山水”,即植物覆盖得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在这里都有所展示。

    日本下关展园的设计理念是“在日本庭园的基调中体现下关独有的风情”。日本庭园的手法通常是限定出入口、用围墙围出四边形空间,通过将部分墙壁做成竹栅栏的形式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性,籍此使游客可以从外部隐约看到内部的风景,从而吸引游客入内游览参观。
    在下关展园,随处可见中国的禅宗佛教和山水画对日本庭院的影响,看似简单的景石摆放、植物定位、构景布局都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东方文化。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的美,并以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庭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它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为植物覆盖得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泰国展园:泰国展园包括泰国大秋千、泰国佛塔、泰式房屋、泰式神龛、泰国大象雕刻、泰国鸟笼、泰国兰纳旗等,极具泰国民族特色,旨在展示泰国悠久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瑞典展园:瑞典园展示区以乌普萨拉的林奈花园为原型,将中国字“瑞典”镶嵌在园中。瑞典馆主楼即是“典”字造型,四面外墙,展示了瑞典的文化、企业、高校和政府的合作,见证了瑞典的历史和未来的演变与发展。







    韩国展园:以传统的大自然造就的植物之美与现代产业化社会中所衍生的珍贵花卉产业相结合的理念进行展示。整个展园突出现代人工构建框架与自然的和谐。







    西班牙瓦伦西亚省展园:瓦伦西亚展园将拉丁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地中海文化在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景观呈现出来,创造出一个风格独特的展园。

    这是一个将新与旧、古老与先锋、海洋与陆地完美结合的城市。在这座公元138年建立的古城里,既有15世纪哥特风格的拱顶与浮雕,也有令人惊叹的21世纪建筑杰作。这种美丽的冲突让瓦伦西亚显得独具一格。
    瓦伦西亚展园分为三个部分:花园、旱地和灌溉耕地。将最人性化的花园和最原始的旱地排列在一起,中间用灌溉耕地相隔。这个想法来源于瓦伦西亚的拉丁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地中海文化在长期历史融合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环境。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建筑空间与户外花园一墙相隔,由三个几何立方模块的变体构成,其截面呈不规则的拱形,象征着从山地向海岸线的过渡。建筑内没有回廊,没有间隔,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直接通往户外花园。巧妙的建筑设计会根据太阳的方向,控制阳光和照明的强弱,以控制内部展览空间的私密程度。

    国际竹藤组织展园:国际竹藤组织展园主入口“国际竹藤园”标志、竹伞亭主广场;“一纵”为南北方向,设置次入口竹叶小品、竹伞亭主广场、竹展馆;“三区”为园区北部为“竹藤观赏体验区”、园区中部为“竹亭广场休息区”和园区南部为“竹建筑文化展示区”。




——2014.4.12

 

附:没有参观到的展馆

    英国展园:英国园的主题定位在了代表英国园林最高成就的“风景式园林”,通过丰硕的园艺成果,展示英国园林的美好形式和深邃的英国文化内涵。

    法国卢瓦尔大区展园:法国卢瓦尔展园主题为漫步卢瓦尔河畔,畅享法兰西浪漫风情。展园共分卢瓦尔河自然风光体验区和乡村生产景观体验区两个部分。

    日本京都市展园:京都展园将流入京都市内的鸭川、优美的水边植物以及山村草堂等景观重现于京都展园。不仅如此,展园内各处的景色会随着游客步行所见的角度不同而变化,保留了日本庭院未经凿造而曲径通幽的朴野趣味。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展园:设计灵感来自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西南30公里处的“夏宫”。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而圣彼得堡展园根据现场地势落差,将夏宫的下园喷泉在青岛世园会中加以展示。

    加拿大魁北克省展园:科学界一直在关注气候变暖问题,届时很多城市会被水淹没。魁北克园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上的环境变迁,勾画出一个虚构世界,以应付这一可能发生的情况。

    日本产业园:日本产业园建的设池泉回游式庭院,使游客能融入自然主义的简朴清宁中,沉淀于自然生命力所带来的感动和安愈。

    法国布雷斯特市展园:布雷斯特展园的主题为“布雷斯特,海陆之间”,象征着布雷斯特所在的布列塔尼大区的地理特点。

    吉尔吉斯斯坦展园:吉尔吉斯斯坦馆形似抽象天山,前景的潜水池象征美丽的伊塞克湖,展馆以抽象的形体和特色的植物来展示吉尔吉斯斯坦的纯美和神秘。

    德国曼海姆市展园:曼海姆展园设计成一个有边界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区域,配三个入口通向主路。设计一个主建筑,垂直墙面也遵循篱笆墙的设计理念,并融合时令花草装扮房屋立面的建造。

    作为青岛市的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德国曼海姆市应邀参展了2014青岛世园会。该市前第一副市长、青岛市“荣誉市民”诺伯特·艾格博士已是74岁高龄,这位白发使者一年来多次往返于曼海姆和青岛之间,亲自协调曼海姆展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今,曼海姆展园已经初现芳容。曼海姆展园的设计概念融入了曼海姆市所在的莱茵-内卡大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是一个有边界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展示区域。
    在立方体建筑的两侧是两条梯形的溪流,象征着大区中的莱茵河和内卡河。两条溪流汇集在立方体建筑处,象征着莱茵河和内卡河汇流的曼海姆市。“莱茵河”被誉为德国的“父亲河”,发源自阿尔卑斯山间的晶莹冰雪。从曼海姆乘火车北上,一路上能够欣赏到莱茵河沿岸的曼妙风光。河两岸布满了神秘的古堡、干净的村庄和整齐划一的葡萄庄园。这里就是德国诗人歌德所称的“上帝赐福之地”。
    这里有着葡萄酒酿造传统,也是德国本土白葡萄品种雷司令的主要产区之一。在曼海姆展园立方体建筑东侧设计有一个葡萄园,象征性展示莱茵河流域的葡萄种植传统。除了在此交汇的河流,曼海姆市还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西临普法尔茨森林,东至奥登森林。曼海姆展园的西侧是荫凉区域,以葡萄和开放的鲜花装饰长条木成花架样,可供游客驻足,树木的种植则表示普法尔茨森林与奥登森林。两面相得益彰,象征着大区的生态多样性。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